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經(jīng)方醫(yī)學 > 正文:傷寒危證急劇變化的治療一則——蘇世屏
    

各家經(jīng)方:傷寒危證急劇變化的治療一則——蘇世屏

   蘇世屏先生( 1 8 9 4 ~ 1 9 6 1 ) 號離塵。廣東省, 新會縣人。1 9 2 2 ~ 1 9 2 7 年師承于廣東四大名醫(yī)之一黎庇留先生門下。生性聰順, 幽默寡言, 苦學得志, 深得其傳。學成后, 曾懸壺于江門市、新會、開平、新昌等地。解放后, 1 9 5 8 年在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工作,1 9 5 9 年新會中醫(yī)研究院成立( 新會中醫(yī)院前身) 蘇老為創(chuàng)始人之一, 并榮膺副院長職。曾為縣開辦中醫(yī)班及中醫(yī)進修班, 親自選材講學, 培養(yǎng)人才做了大量工作。
  蘇老精通內(nèi)、難、傷寒、金醫(yī)、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 并博覽唐、宋以后大量醫(yī)著, 其學識淵博, 為當時全縣之冠。先生著有《傷寒論原文真義》、《金匱要略原文真義》、《痙病真義》、《古今方韻》、《醫(yī)案選輯》等書, 能暢發(fā)仲師未言之旨, 其理論精辟, 對《傷寒論》、《金匾要略》的闡發(fā)及啟迪后學, 繼承發(fā)揚祖國醫(yī)學遺產(chǎn), 作了可貴的貢獻。
   蘇老診病, 重在辨證, 四診合參, 明辨陰陽, 常言: “ 醫(yī)生要有卓然辨證之明, 乃能刀生必效也。” 處方用藥, 法度嚴謹, 有常有變, 不拘一格, 用藥喜以味數(shù)少而勝多。故又育: “ 夫用藥之道, 醫(yī)生猶主將也, 方法猶戰(zhàn)陣也, 藥物猶士卒也, 若主將不明, 陣勢零亂, 雖有善卒, 豈能破敵乎? ”其辨證特點, 尊《內(nèi)經(jīng)》“ 謹察病機, 各司其屬! 常言: “ 一經(jīng)診斷, 鐵案不移。”如治傷寒危證: 亡陽者, 附必投; 亡陰者,甘寒育陰, 黃連阿膠之屬, 陽明府實, 承氣必施, 陽明大熱, 白虎勢在必用。且大病立重藥, 兵貴神速, 治輕證小病, 輕劑淡藥, 隨證應變, 機圓而法活。更有痙病一證, 蘇氏用藥, 不忌苦寒, 不忌辛溫, 不忌麻桂柴葛, 更是其用藥之一大特色。

-------------------
傷寒危證急劇變化的治療一則:(蘇氏精通傷寒,用藥分量頗重, 超出正常用量數(shù)倍之多,令人咋舌,此則醫(yī)案,可見端倪。)
   陳某,女,19歲,新會縣環(huán)城梅江人。
1959年12月2日初診,證見三周發(fā)熱不退。初起頭痛頭暈,熱勢鴟張,經(jīng)治熱不退。診前突變大熱如焚,大汗不止,心驚悸,經(jīng)脈動惕,飄蕩無依,如在半空中倒懸,須人壓定,否則煩躁不安,神亂言蹇,氣微欲絕,脈已渙散,舌質(zhì)嫩紅,口中和,不渴。證屬傷寒危證,治宜溫振太陽之陽氣。擬方:桂枝芍藥附子湯。藥用:桂枝 45克  生姜45克  大棗12枚
   炙甘草30克   黑附子60克
上藥五味,以凈水四碗,武火煎至一碗,溫服。
二診:藥后頃刻汗收,神志安定,脈轉(zhuǎn)緩,舌嬌嫩,知藥證相符,仍步前法,配藥三劑,分三天服。
三診:氣漸壯,能言、語聲低微,仍有小汗出,仍擬前方一劑。
四診:頗能食,口干欲飲,夜不能臥,大便血水,脈細,舌紅凈,知病自陰出陽,吉兆也,即轉(zhuǎn)用益氣、斂陰、生陰法,擬方用豬苓湯合生脈散方,以觀脈證。  藥用:豬苓、云茯苓澤瀉、滑石、阿膠(溶化)、人參、麥冬各30克,五味子5克。  上藥以水三碗煎取一碗,去渣納膠烊化,微溫服。
五診:計服上方三劑,汗渴止,夜能入寐,脈轉(zhuǎn)細緩,舌紅 有津,仍擬上方增損,服藥一周而痊愈。

-------------------
我的觀點,亡羊之證可以用大劑量的山萸肉加桂枝,以免附子過量

-------------------
夜雨十年燈:我的觀點,亡羊之證可以用大劑量的山萸肉加桂枝,以免附子過量?(2012-08-31 19:58)?700)this.width=700;" >

大汗不止啊

-------------------
aladhhjfsl:大汗不止啊?(2012-08-31 20:08)?700)this.width=700;" >

可以的,還可以加牡蠣
何況現(xiàn)在西醫(yī)的支持療法也不賴
我是把西醫(yī)當時方派的
現(xiàn)在的人有個中醫(yī)誤區(qū)
就是某些藥物無可取代
卻無視濫用的危害
附子這東西我很懷疑有成癮性

-------------------
好案,膽大心細。

-------------------
夜雨十年燈:我的觀點,亡羊之證可以用大劑量的山萸肉加桂枝,以免附子過量?(2012-08-31 19:58)?700)this.width=700;" >

支持!轉(zhuǎn)用益氣、斂陰、生陰法,擬方用豬苓湯合生脈散方

-------------------
wqpzm:支持!轉(zhuǎn)用益氣、斂陰、生陰法,擬方用豬苓湯合生脈散方?(2012-08-31 21:23)?700)this.width=700;" >

不是說不用附子,而是要慎用,個人觀點還是以藥典上限15克為宜
然后加用大劑量的山萸肉
這個很安全的
用到200克都可以
輔以牡蠣等潛陽黃芪等補氣之物
治大汗亡羊還是可以的

-------------------
附子還是非常好用的中藥哈

-------------------
好書好案。真是好書,可惜看不到。樓主,想辦法再版一下吧。

-------------------
為何三診用到豬苓湯?
難道“口干欲飲、大便血水”也可以為豬苓湯證??

-------------------
好案

-------------------
1、附子確是一味良藥,重癥大疾,重劑之下,往往峰回路轉(zhuǎn)。藥典的15g上限太過保守,傷寒論中附子且不論多是生用、炮用,單是1~3枚的量也比15g多。
2、許多前輩如范中林、吳佩衡、鄭欽安、盧崇漢、李可、倪海廈等等用大劑附子病例數(shù)不勝數(shù),效果驚人。
   因此,只要對癥使用,不必過多顧慮。當然,附子的煎煮是個需要特別注意的方面。山萸肉在回陽救逆中也非常有價值,許多附子劑中離不開山萸肉。

-------------------
傷寒危證急劇變化的治療一則
按語: 此證初起, 原為太陽證, 本非大病, 因藥石亂投, 涼散太過, 致突變大熱, 大汗、心驚神亂, 身浮言蹇, 氣微脈散之危候,其主要原因是大汗不止, 太陽之標陽外亡, 手太陽之脈絡心, 標陽亡則心陽無依, 亦欲與之俱亡。
而大熱者, 陽氣盡越于外也;
大汗者,足太陽之闔力不固;
心驚神亂者, 心神欲脫,神不寧舍也;
身浮者, 無太陽之陽氣以統(tǒng)御其軀也;
言蹇者, 大汗則玄府洞開, 中氣內(nèi)餒,而聲不出口者也;
氣微脈散, 陽虛何疑? 故以桂枝去芍加附子湯, 先回太陽之陽, 并助其闔力, 則熱汗止, 心驚身浮之證自可迎刃而解。
然服藥至三劑, 漸起口渴, 不臥, 大便血水,知其陽氣已回, 漸從熱化, 吉象也。惟仍有小汗, 更投一劑者, 以穩(wěn)定其外衛(wèi), 徐圖其后, 未為晚也。
至服藥五劑, 即轉(zhuǎn)為服豬苓湯合生脈散方, 而諸證逐漸而愈。用藥應變, 前后相反, 此何故? 一言以蔽之曰: “此病原為太陽病, 后乃從中見少陰之熱化者也!

-------------------
偏癱用真武湯而收效案:(蘇氏用藥劑量確實猛,是個狠角色)
方某, 男,78 歲, 新會大有涼果廠退休工人。
初診: 1959年12月1日。主證: 左側(cè)手足偏癱五天;颊哂谖逄烨耙虻,未至昏迷,神志尚清,而左手足癱瘓,完全不能動, 在五天后來診。證見:言語不清、遲鈍,說話時帶有痰音,口目小歪,小便頻,脈弦大,舌黯紅、苔中沙,有痰病史,診屬留飲未去,擬蒸腎化氣,方用腎氣丸
藥用: 干地黃48克,丹皮、淮山藥、山茱萸、澤瀉、云茯苓各18克, 熟附子、桂枝各45克。
上藥以水四碗半煎一碗半分二次服, 配方二劑。
二診: 藥后精神較好, 說話較流暢,口目已正, 唯左癱如故, 脈弦大緩, 舌黯潤,即轉(zhuǎn)用溫腎斂飲, 擬用真武湯加減。
藥用: 熟附子、生姜、川椒、云茯苓、桂枝各60克,
炙甘草30 克, 五味子、蒼術各45克
上藥以水六碗煎一碗半分二次服。
三診: 痰更少, 左側(cè)肢體癱軟稍覺有力, 脈弦緩, 舌黯潤, 照前方守服至30余劑,手足恢復活動能力,步履出院。

-------------------
請問體育人先生,您提供的醫(yī)案是原文如此嗎?
真實性、可信度如何?有需要補注或說明的嗎?

-------------------
川椒60比附子60克更容易中毒。

-------------------
先生可有PDF版,以饗眾位。不勝感激。

-------------------
r109:請問體育人先生,您提供的醫(yī)案是原文如此嗎?
真實性、可信度如何?有需要補注或說明的嗎??(2012-09-01 19:16)?700)this.width=700;" >

嗯。。是真實的,是蘇世屏先生的傳人,記錄蘇氏的醫(yī)案。具有可信性。

-------------------
偏癱用真武湯而收效案
按語:中風偏癱,治法甚繁,《內(nèi)經(jīng)》云:“血氣并走于上, 則為大厥, 厥則暴死,氣復返則生,不復反則死!敝賻熢: “客氣邪風,中人多死!弊怨烹y醫(yī)。今此證所中未甚,故氣復反則生。然遺留偏癱,何日能愈?《內(nèi)經(jīng)》云:“氣之所并為血虛, 血之所并為氣虛,有者為實, 無者為虛!
清代王清任《醫(yī)林改錯》亦悟得此理,認為元氣歸并一邊,血管凝瘀,擬補陽還五湯,頗有效驗。今此證何以不用此方?以其久患痰喘, 黃芪非所宜;陽氣素虛,地龍亦非甚合, 然則不從氣血論治,更用何法?
因思《內(nèi)經(jīng)》又云:“水火者,陰陽之征兆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此必腎陽素虛,痰飲內(nèi)阻隧道,陰陽二氣,不能左右升降也,當以真武湯加減為治,去白術易蒼術者,以免滯胃;加五味子以效肺氣,川椒以逐飲,更合桂枝甘草湯者,振起其心陽,離照當空,陰霾消散,則左右升降無阻,而癱者不癱矣。
不用中風一切成法,卒收治效,為常中有變之法也。

-------------------
麥門冬湯治愈二十年哮喘案:(蘇氏第三案)
曾某,男, 32歲,職業(yè):干部,初診: 1959年2月中旬。主證;久患哮喘歷十余年,不時發(fā)作,發(fā)則十余天,不得臥眠,今次發(fā)病于去年12月15日,病勢較劇,入人民醫(yī)院內(nèi)科治療至今年二月間,喘仍未已,干喘無痰,喉中呀呷,聲如鋸木,診其脈浮弦而緩, 舌紅稍胖,舌中苔小黃,診為肺屢,法以補益氣陰,降沖養(yǎng)液。
方用,麥門冬湯
麥冬60克,梗米30克,炙甘草24克,
半夏黨參各45克,大棗12枚
上藥以水四碗半煎一碗服。
二診: 喘勢大減,能臥寐,后守服本方至30余劑,競獲治愈。

按:《金匱》云: “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麥門冬湯主之!闭梢越柚未俗C,因其干喘無痰,則肺中津液已涸,必奪取胃液以為救援。胃液上奪,則沖脈失養(yǎng)而上沖。沖脈者,從小腹上胸中,主咽喉,今雖非咽喉不利,理原相通,故重用麥冬清肺生水,參、粳、草、棗大補胃液,胃液足,則上供于肺,肺得所養(yǎng),液源不絕,則痿可愈。半夏為降沖要藥,獨用一味為已足,然半夏本為辛燥, 能傷津液,今與諸藥和合,則燥氣全消,用之為反佐。適足以致中和而成功者也。

-------------------
看看網(wǎng)上有沒有這本書,先睹為快!

-------------------
體育人:麥門冬湯治愈二十年哮喘案:(蘇氏第三案)
曾某,男, 32歲,職業(yè):干部,初診: 1959年2月中旬。主證;久患哮喘歷十余年,不時發(fā)作,發(fā)則十余天,不得臥眠,今次發(fā)病于去年12月15日,病勢較劇,入人民醫(yī)院內(nèi) ..?(2012-09-01 22:32)?700)this.width=700;" >

這個麥門冬湯是按原劑量套用,似乎量太大了。按目前市價計算,這一劑就要55元。另外,仲景煎服法是加水2.2升,煮取1.1升,日三夜一,三天2劑。
現(xiàn)在一大碗水大概400毫升不到,2.2升要6碗,然后煮取3碗。4碗半煎1碗,藥效浪費了不少。

-------------------
體育人先生很厲害。∵@么珍貴的資料也能找到!贊一個!

-------------------
梁知行:體育人先生很厲害啊!這么珍貴的資料也能找到!贊一個!?(2012-09-03 17:02)?700)this.width=700;" >

呵呵 謝謝梁版主  你更是中醫(yī)的“百曉生”哦。

-------------------
危證治療分享!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