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胃酸分泌抑制劑
。1)抗膽堿能藥這類藥物能抑制迷走神經及壁細胞乙酰膽堿受體,從而抑制胃酸分泌,解除平滑肌和血管痙攣,有利于止痛及改善局部營養(yǎng),還能延緩胃排空作用,有利于延長制酸藥物和食物的中和胃酸作用,適用于十二指腸潰瘍。但延緩胃排空可加重胃竇潴留,一般不宜用于胃潰瘍
抗膽堿能藥物甚多,較常用的有:顛茄(浸膏10-30mg,酊劑0.5-1.0ml)、阿托品(0.3-0.5mg)、山莨菪堿(5-10mg),普魯本辛(15mg-45mg),胃長寧(1-2mg),胃安(0.5mg)和胃歡(15mg)等。服法為餐前1小時及睡前各一次。為迅速解痙止痛,必要時可用阿托品、山莨菪堿皮下注射。上述藥物均有不同程度副作用,如口干、視力模糊、心律增快、排尿困難等。禁忌證有:返流性食管炎、幽門梗阻、近期潰瘍出血、青光眼、前列腺肥大等。在手術前及X線鋇餐檢查前亦宜停用。
近年來合成一種新的選擇性作用于毒蕈堿受體亞群(M2)的拮抗劑,稱為哌吡氮平(Pirenzepine)僅作用于外分泌腺、眼及膀胱、對M1受體(平滑肌、心肌)作用極小。小劑量使用則選擇性阻斷壁細胞M2受體,抑胃酸分泌而無上述副作用,認為是較好的治療藥物,哌吡氮平的劑量與用法:每日100毫克,分別于早、午餐前服25mg,睡前服50毫克,四周為一療程。
(2)組胺H2受體拮抗劑能與壁細胞H2受體競爭結合,阻斷組胺興奮壁細胞的泌酸作用,是強有力的胃酸分泌抑制劑。目前常用的有兩種:甲氰米胍(Cemitidine)每日劑量1000mg(三次餐后各200mg,睡前400mg)目前多主張400mg每日2次或800mg每日1次,4-6周為一療程。為鞏固療效、防止復發(fā),可每晚睡前400mg,維持6-12個月。副作用發(fā)生率不到5%,有頭痛頭昏、嗜睡、男性乳房發(fā)育、粒細胞減少、皮疹、轉氨酶升高等,停藥后可以恢復。另一藥物為呋喃硝胺(Ranitidine)其作用優(yōu)于甲氰米胍,只需150mg每日二次,或300mg每晚一次,療程4-6周,治愈率很高。副作用比甲氰米胍少見。新合成的法莫替丁(famotidine)作用更強而持久,每日服40mg。
。3)亞砜咪唑(Omeragole)商品名洛賽克,是新近合成的一種最強的抑制胃酸分泌治療消化性潰瘍的有效藥物。其作用為抑制壁細胞分泌面的H+-K+ATP酶,即質子泵,從而阻斷了胃酸的分泌。作用強、持續(xù)時間長。用法:20-40mg,每天1次,2-4周一療程。據報導治愈率可達78-94%。
(4)丙谷胺(Proglumide)是異谷氨酸的衍生物,有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本藥分子結構與胃泌素末端相似,故認為其抑制胃酸作用主要是競爭阻斷壁細胞的胃泌素受體,但也有認為是影響壁細胞代謝的結果。其抑制胃酸作用不及H2受體拮抗劑。用法:200-400mg,每日3-4次口服。4-6周一療程。本藥對胃潰瘍的作用優(yōu)于十二指潰瘍。
。5)前列腺素E2(PGE2)合成劑15-15雙甲基PGE2甲酯和16-16雙甲基PGE2甲酯,內服可以抑制基礎胃酸分泌和胃泌素所引起的胃液分泌。可能是直接作用于壁細胞抑制CAMP的結果。同時還有抑制胃蛋白酶分泌,刺激胃粘液分泌和對胃粘膜細胞的“保護”作用,有報道治療消化性潰瘍有良好效果,但價格昂貴目前難于推廣。
(二)加強保護因素的藥物
。1)硫糖鋁(sucralfate,ulcermin)是一種八硫酸蔗糖的氫氧化鋁鹽,在酸性環(huán)境下有些分子的氫氧化鋁根可離子化而與硫酸蔗糖復合離子分離,后者可聚合成不溶性帶負電的膠體,能與潰瘍面帶正電的蛋白滲出物相結合,形成一保護膜覆蓋潰瘍面,促進潰瘍愈合。硫糖鋁還具吸附膽汁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最近資料還發(fā)現(xiàn)其促進內生前列腺素的合成,并能吸附表皮生長因子(EGF)使之在潰瘍處濃集。本藥對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均有較好的療效。餐前服可與潰瘍面相接觸,如用片劑,應咀嚼成糊狀后用溫水吞服,劑量每次1g,每日4-5次。
(2)三鉀二枸櫞絡合鉍(tripotassiumdicitrao-bismuthate,TDB,商品名Denol)在酸性環(huán)境下,可絡合蛋白質形成一層保護膜覆蓋潰瘍面而促進其愈合。近年發(fā)現(xiàn)具有較強的抑制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有液體和片劑兩種劑型,以液體為優(yōu)。一般劑量為5ml,用溫水在飯前吞服,日服3次,睡前一次。此藥不吸收,鉍可使糞便呈黑色,副反應少。
。3)生胃酮(carbenoxolone)是中藥甘草的衍生物,有促進粘液分泌,胃粘膜更新,分泌HCO-3和防止H+逆彌散的作用。對胃潰瘍頗有效。生胃酮有醛固酮樣的作用,能排鉀潴鈉可出現(xiàn)浮腫、高血壓、低鉀性堿中毒及低血鉀性肌病等。合并有高血壓、心臟病、腎病者不宜使用,劑量為50-100mg,每日3次,4-6周為一療程。
(三)抗菌治療由于幽門螺旋桿菌與消化性潰瘍的發(fā)病可能有關,TDB所含之鉍具有殺滅幽門螺旋桿菌的作用,也可加服抗菌劑如四環(huán)素、鏈霉素、慶大霉素、痢特靈等?商岣邼兊闹斡剩档蛷桶l(fā)率。
。ㄋ)其它胃復安、嗎丁啉,能促進胃排空和增加胃粘膜血流量,增強幽門括約肌張力,防止膽汁返流,適用于胃潰瘍,劑量為10mg,每日3-4次,餐前半個小時或睡前服,本藥不宜與抗膽堿藥物同用。胃復安的副作用有,嗜睡、錐體外系綜合征等。
三、中醫(yī)療法
祖國醫(yī)學認為本病屬于“胃脘痛”范疇,按辯論施治,可分為①脾胃虛寒型,治則為溫脾健胃、益氣健中,代表方為黃芪建中湯加減;②肝郁氣滯型,治則為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代表方為柴胡疏肝散加減;③胃陰不足型,治則為滋養(yǎng)胃陰,代表方為一貫煎或麥冬湯加減;④血瘀型,治則為化瘀通絡,代表方為失笑散加減。
四、手術治療
絕大多數(shù)消化性潰瘍經內科治療后可以愈合,因此決定手術應取慎重態(tài)度。一般手術指征為:經過嚴格內科治療不愈的頑固性潰瘍,胃潰瘍疑是惡變者或有嚴重并發(fā)癥內科治療不能奏效者(見后)。
并發(fā)癥及處理
一、大出血
是消化性潰瘍最常見的并發(fā)癥,出血量>1000ml約見于10-25%的患者,潰瘍出血是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最常見原因,在國內5,191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分析中占48.7%;颊叨嘤蟹磸桶l(fā)作病史,約10-15%患者從無潰瘍病史,而以大量出血為首發(fā)癥狀。典型病例出血前1-2周常有上腹痛加劇,出血后疼痛減輕或消失?赡芘c出血后潰瘍局部腫脹炎癥現(xiàn)象減輕及潰瘍創(chuàng)面被血痂覆蓋與胃酸隔離有關。但亦有毫無出血先兆者。醫(yī).學全.在.線網站f1411.cn
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嘔血與黑糞。潰瘍一次出血60ml以上即可出現(xiàn)黑糞,嘔血則與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有關。胃潰瘍一次出血量較多(250-300ml)時可出現(xiàn)嘔血,如出血速度慢或出血量少量,也可僅有黑糞,球部潰瘍伴嘔血者一般較少見,但出血量大或速度快致血流返流入胃,也可出現(xiàn)嘔血。總之多數(shù)患者僅有黑糞,而無嘔血,有嘔血者一般均有黑糞。
全身癥狀取決于出血量和出血速度,及患者的反應性。如一次出血60-100ml時則僅出現(xiàn)黑糞,而無全身癥狀。出血量<500ml,由于循環(huán)代償,或有輕度頭昏、面色略蒼白、脈搏多正;蛏运,血壓多無變化。繼續(xù)出血則可發(fā)生暈厥或休克,紅細胞、血紅蛋白、血球容積等在出血后數(shù)小時內常無變化,約6-12小時后血液稀釋而下降。出血性休克控制后可有低熱(38.5℃以下),持續(xù)3-5天或糞便轉黃后降至正常。出血量多時,可出現(xiàn)輕度腸源性氮質血癥,血尿素氮升高,但大多不超過140mmol/L。
潰瘍出血的診斷,一般不難。對于明顯潰瘍病史或診斷不易確立者,如病情允許應爭取在24-48小時內進行急癥纖維胃鏡檢查,以便及時明確診斷,以確定治療措施。內鏡診斷準確率可達90%以上,胃鏡下潰瘍出血不難與急性胃粘膜病變,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胃癌等(參考有關章節(jié))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相鑒別。
潰瘍大出血必須緊急處理。原則為迅速止血及補充血容量。具體措施包括:
。ㄒ)一般治療絕對臥床休息,必要時給予小量鎮(zhèn)靜劑如安定等。加強護理,密切觀察患者癥狀、嘔血及黑糞的數(shù)量、血壓與脈搏、尿量等。定期復查血紅蛋白、血球壓積、尿素氮等。除大量嘔血外,一般不必禁食,可給全流食,以中和胃酸,減輕胃饑餓性收縮以利止血。
二、止血措施一般性止血劑如止血芳酸或止血敏可以應用,但效果不肯定。白藥(0.5每日3次)口服,去甲腎上腺素8mg加入冷鹽水100-200ml口服或胃管內灌注,有一定效果。H2受體拮抗劑甲氰咪哌(每日0.8-1.2g)肌肉注射或靜脈滴注或呋喃硝胺都有較好的療效。內鏡下直接噴灑止血劑如1-5%孟氏(Monsell)溶液(堿式硫酸亞鐵溶液)以及內鏡下高頻電凝及激光止血等有較好的療效。
三、補充血容量立即配血,靜脈輸液,先補生理鹽水,5%葡萄糖鹽水,右旋糖酐或其它血漿代用品,如出血量較多,應及早輸血。
四、外科手術如內科治療無效,應急癥手術,手術指征參考外科學講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