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xué)考研
醫(yī)學(xué)論文
醫(yī)學(xué)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xué)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xué)全在線 > 中醫(yī)侶山堂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腫脹
    

醫(yī)學(xué)正傳:腫脹

論《內(nèi)經(jīng)》曰∶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又曰,諸腹脹大,皆屬于熱。夫脾虛不能制水,水漬妄行,故通身面目手足皆浮而腫,名曰水腫;蚋勾笕绻,而面目四肢不腫者,名曰脹滿,又名鼓脹。皆脾土濕熱為病,腫輕而脹重也。丹溪曰∶心肺陽也,居上;腎肝陰也,居下;脾居中,亦…

《內(nèi)經(jīng)》曰∶諸濕腫滿,皆屬于脾。又曰,諸腹脹大,皆屬于熱。夫脾虛不能制水,水漬妄行,故通身面目手足皆浮而腫,名曰水腫;蚋勾笕绻模婺克闹荒[者,名曰脹滿,又名鼓脹。皆脾土濕熱為病,腫輕而脹重也。丹溪曰∶心肺陽也,居上;腎肝陰也,居下;脾居中,亦陰也,屬土。經(jīng)曰∶飲食入胃,游溢精氣,上輸于脾,脾氣散精,上歸于肺,通調(diào)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布,五精并行。是脾具坤靜之德,而有干健之運,故能使心肺之陽降,腎肝之陰升,而成天地交之泰,是為平人。今也七情內(nèi)傷,六yin外侵,飲食不節(jié),房勞致虛,脾土之陰受傷,轉(zhuǎn)輸之官失職,胃雖受谷,不能運化,故陽自升、陰自降,而成天地不交之否,清濁相混,隧道壅塞,濕郁為熱,熱又生濕,濕熱相生,遂成脹滿,經(jīng)曰鼓脹是也。以其外雖堅滿,中空無物,有似于鼓,膠固難治。又曰蠱者,若蟲侵蝕,有蠱之義。理宜補脾,又須養(yǎng)肺以制木,使脾無賊邪之慮,滋腎以制火,使肺得清化之令,卻鹽味以防助邪,斷妄想以保母氣,遠音樂,戒暴怒,無有不安。醫(yī)者不察,急于獲效;病者苦于脹滿,喜行利藥,以求通快。殊不知寬得一日、二日,復(fù)脹愈甚,真氣已傷,去死不遠矣。俗謂氣無補法者,以其痞滿壅塞,似難于補。不思正氣虛而不能營運,邪滯著而不出,所以為病。

經(jīng)曰∶壯者氣行則愈,怯者著而成病。氣虛不補,邪由何退,病何由安。且此病之起,固非一年,根深蒂固,欲取速效,自取禍耳,知王道者,可與語此。其或受病之淺,脾胃尚壯,積滯不固者,惟可略與疏導(dǎo),而不可峻與利藥也。

愚按∶先生此論,詳明殆盡,誠千古不易之定議也。及視東垣脹滿論,又以臟寒生滿病立說,引脈經(jīng)胃中寒則脹滿之語以為之證。愚恐南北風(fēng)土寒熱不同,難以一途而論。雖然,愚嘗以丹溪法活人多矣,是以東垣之論,不與吻合,故不敢采取其言,以為后人之惑也。

脈法

《針經(jīng)》曰∶其脈大堅以澀者,脹也。

《脈經(jīng)》曰∶關(guān)上脈虛則內(nèi)脹。遲而滑者脹。脈盛而緊者脹。虛而緊澀者脹。或弦而遲,或浮而數(shù),皆脹也。

丹溪曰∶水腫脈多沉伏。病陽水兼陽證,脈必沉數(shù)。病陰水兼陰證,脈必沉遲。煩渴,小便赤澀,大便秘結(jié),此為陽水。不煩渴,大便溏,小便少而不赤澀,此為陰水。脈沉而滑,為風(fēng)水。脈浮而遲,弦而緊,皆為腫也。

水病,腹大如鼓,脈實者生,虛者死,洪大者生,微細者死。腹脹便血,脈大時絕,;脈小疾者,死。中惡,腹大四肢腫,脈大而緩者生,浮而緊者死。緊而榮衛(wèi)俱絕,面浮腫者死。唇腫齒焦者死。卒唇腫、面蒼黑者死。掌腫無紋者死。臍腫凸出者死。缺盆平者死。陰囊莖俱腫者死。脈絕口張足腫者死。足趺腫、膝如斗者死。

方法

丹溪曰∶古方惟禹余糧丸,制肝補脾,殊為切當,然亦須隨時隨證加減。一友人得脹疾,自制此藥服之。予曰∶溫?zé)崴幎,?煉之火尚存,宜自加減。彼不聽,服之一月,口鼻出血,骨立而死。

朝寬暮急,血虛;暮寬朝急,氣虛;朝暮急,氣血俱虛。

治腫脹,大法宜補中行濕利小便,以人參、白術(shù)為君,蒼術(shù)、陳皮茯苓為臣,黃芩、麥門冬為使以制肝木,少加濃樸以消腹脹,氣不運加木香、木通,氣下陷加升麻柴胡提之,血虛加補血藥,痰盛加利痰藥,隨證加減用之,無不效者。

《盧氏醫(yī)鏡》以水腫隸于腎肝胃而不及脾,又肺金盛而生水,水溢妄行,豈理也哉。夫脾土受病,肺為之子,固不能自盛而生水。然肺金氣清而能生水,則滋長腎陰,奉行降令,為生化之源,何病腫之有。今為腫之水,乃腐濁之氣,滲透經(jīng)絡(luò),流注溪谷,灌入隧道,血亦因之而化水。欲借脾土以制之,通腎氣以利之,殊不知脾病則金氣衰,木寡于畏而來侮土,脾欲不病不可得矣。治法宜清心經(jīng)之火,補養(yǎng)脾土,全運化之職,肺氣下降,滲道開通,其精氣之稍清者,復(fù)回而為氣為血為津液,其敗濁之甚者,在上為汗,在下而為溺,以漸而分消矣。

腰以上腫者宜發(fā)汗,腰以下腫者宜利小便,此仲景之法。

東垣曰∶宜以辛散之,以苦瀉之,以淡滲利之,使上下分消其濕,正所謂開鬼門、潔凈府。開鬼門者,謂發(fā)汗也;潔凈府者,利小便也。

產(chǎn)后浮腫,必大補氣血,少佐以蒼術(shù)、茯苓,使水自降,大劑白術(shù)補脾。壅滿者,用半夏、陳皮、香附監(jiān)之。有熱,當清肺金,麥門冬、黃芩之屬。

熱水腫,用山梔子仁炒為末,米飲調(diào)下三、五錢。若胃脘熱、病在上者,連殼用。

(以上丹溪方法凡八條)

禹余糧丸(局方) 治中滿氣脹喘滿及水氣脹。

蛇含石(三兩, ) 針砂(五錢) 禹余糧(三兩,同針砂炒)

以上三味為主,其次量人虛實,入下項藥。

木香 牛膝莪術(shù) 白蒺 桂心 川芎 茴香豆蔻 三棱 羌活 茯苓 干 青皮 陳皮 附子(炮)

當歸(各五錢)

上為末,湯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溫酒下。

矩三和湯(局方)

陳皮(去白) 紫蘇 甘草(炙,各七分) 濃樸(姜制) 檳榔 白術(shù)(各一錢) 海金砂(四分) 木通(二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煎服。

蘇子(濟生)

專治優(yōu)慮過度,致傷脾肺,心腹脹滿喘促。治腸鳴氣走,漉漉有聲,大小便不利,脈虛而紫澀。

紫蘇子(一錢,研) 白術(shù)(二錢) 人參(一錢) 大腹皮(酒洗凈) 草果仁 半夏 濃樸 木香 陳皮 枳殼(麩炒黃色) 甘草(炙,各五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溫服。

木香順氣湯(東垣) 治濁氣在上,則生 脹。

木香(三分) 濃樸(四分) 青皮 陳皮 益智 茯苓 澤瀉 干生姜 半夏(各二分) 吳茱萸(湯泡二分) 川歸(五分) 升麻 柴胡(各一分) 草豆蔻(三分) 蒼術(shù)(五分) 白術(shù)(一錢)

上細切,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溫服。

中滿分消丸(東垣) 治中滿,鼓脹氣脹,水脹熱脹。

黃芩(去朽,細切。酒拌炒二次,六錢) 黃連 枳實(麩炒黃色) 半夏(湯炮七次,去皮臍,各五錢) 姜黃 白術(shù)人參(各二錢五分) 甘草(炙) 豬苓(去黑皮,各一錢) 干生姜 白茯苓 砂仁(各二錢) 濃樸(姜制,五錢) 知母(去毛,酒炒) 澤瀉 陳皮(去白,各三錢)

上為細末,蒸餅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百丸焙熱,白湯或淡姜湯下。

廣術(shù)潰堅湯(東垣) 治中滿腹脹,內(nèi)有積塊堅硬如石,令人坐臥不寧,二便澀滯,上氣喘促或通身虛腫。

濃樸(姜制) 黃芩 黃 連 益智 草豆蔻 當歸(各五分) 半夏(七分) 廣術(shù) 升麻 紅花 吳茱萸(各二分) 生甘草 柴胡 澤瀉 神曲(炒) 青皮 陳皮(各三分) 渴加干葛(四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盞,煎七分,溫服食遠。忌酒、醋、濕面。二服之后,中滿減半,止有積塊未消,再服后藥。

半夏濃樸湯

紅花 蘇木(各半分) 木香 青皮(各二分) 吳茱萸 干生姜 黃連(各一分) 肉桂 蒼術(shù) 白茯苓 澤瀉 柴胡陳皮 生黃芩 草豆蔻(面裹煨) 生甘草(各三分) 京三棱 當歸梢 豬苓 升麻(各四分) 神曲(炒,六分) 濃樸(姜制八分) 半夏(湯泡,三錢) 仁(七個,去皮尖,研如泥) 昆布(五分) 如渴加干葛(三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稍熱服。服此藥二帖之后,前證又減一半,卻于前藥中加減服之。

破滯氣湯(一名木香化滯散。東垣) 破滯氣,心腹?jié)M悶f1411.cn/shiti/。

甘草(炙一分) 白檀藿香 陳皮 大腹子 白豆蔻 白茯苓 桔梗(各二分) 砂仁 人參 青皮 檳榔 木香姜黃 白術(shù)(各四分)

上細切,作一服,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草豆蔻湯(東垣) 治腹中虛脹。

澤瀉(一分) 木香(三分) 神曲(四分) 半夏(泡) 枳實(麩炒) 草豆蔻 黃 (春夏不用) 益智 甘草(各五分) 青皮 陳皮(各六分) 茯苓 當歸(各七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二大盞,煎至一盞,溫服。冬月加黃 五、七分,春夏止服正藥,食遠溫服。

葶藶木香散(河間) 治濕熱內(nèi)外甚,水腫腹脹,小便赤澀,大便滑泄。此藥,下水濕、消腫脹、止瀉、利小便之圣藥也。

葶藶子 茯苓(去皮) 豬苓(去白) 白術(shù)(各二錢五分) 木香(五分) 澤瀉 木通 甘草(各五錢) 辣桂(二錢五分) 白滑石(三兩)

上為細末,每服三錢,白湯調(diào)下,食前服。

白術(shù)木香散(河間) 治喘嗽腫滿,欲變成水病者,不能臥,不敢多食,小便閉而不通者。

白術(shù) 木豬苓(去皮) 甘草 澤瀉 木通 赤茯苓(各五分) 木香 檳榔(各三分) 陳皮(去白,二錢) 官桂(二分) 滑石(二錢)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姜三片,水一盞半,煎至一盞,溫服。

二氣散(河間) 治水氣蠱脹滿悶。

白丑 黑丑(各二錢)

上為細末,外用大麥面四兩,同一處拌勻做燒餅,臨臥用茶清一盞下,降氣為驗。

牽牛丸(河間) 治一切濕熱腫滿等證。

大黃 黑丑 椒目 黃芩 滑石(各等分)

上為細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生姜湯下,食后服,看虛實加減丸數(shù)。

三花神 丸(河間) 治中滿腹脹,喘嗽淋 ,一切水濕腫滿、濕熱腸垢、陳積變生諸疾,久病不已,黃瘦困倦,氣血壅滯,不得宣通,或風(fēng)熱燥郁,肢體麻痹,走注疼痛,風(fēng)痰涎嗽,頭目眩運,瘧疾不已, 瘕積聚,堅滿痞悶,酒積食積,一切痰飲嘔逆,及婦人經(jīng)病不快,帶下淋瀝,無問赤白,并男婦傷寒濕熱,腹?jié)M實痛,久新瘦弱,俗不能辨,兼治新舊腰痛,并一切下痢,及小兒驚疳積熱,乳癖腹?jié)M,并宜服之。

甘遂 大戟 芫花(醋拌濕炒,各五錢) 黑丑(二兩,取頭末一兩凈) 大黃(一兩) 輕粉(一錢,另包不研)

上為細末,同輕粉拌勻,滴水為丸,如小豆大,初服五丸,每服加五丸,溫水下,日三服,加至快利為度。利后卻又常服,病去乃止。設(shè)病愈后,惟老弱久病虛人勿服,平人常服保養(yǎng),宜通氣血,消進飲食。病痞悶極甚者,便多服則頓攻不開,轉(zhuǎn)加痛悶,宜初服二丸,每服加二丸,至快利為度,以意消息。小兒丸如麻子大,隨強弱大小,增減丸數(shù),三、四歲者三、四丸,根據(jù)前法服。

宣明雞屎醴飲(詞出《素問》腹中論。河間) 治鼓脹,旦食則不能暮食,痞滿壅塞難當。

大黃 桃仁(去皮) 干雞屎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生姜三片,煎湯調(diào)下,食遠臨臥服。

(丹溪活套)云∶凡腹脹,須用姜制濃樸。肥人腹脹,必用利濕,蒼術(shù)、茯苓、滑石、海金砂之類。色白人腹脹,必是氣虛,用人參、白術(shù)、白茯苓之類。瘦人腹脹是熱,必用黃連、黃芩、梔子、濃樸之類。如因有故蓄血而腹脹者,用桃仁、紅花,甚者用抵當湯丸之類。如因食積而腹脹者,保和丸加木香、檳榔、阿魏之類。有熱郁而脹者,木香檳榔丸之類下之。有寒積郁結(jié)而脹者,局方丁香脾積丸、東垣三棱消積丸之類。如因外寒郁內(nèi)熱而腹脹者,用藿香、官桂、升麻、干葛之類。如因多怒郁氣而脹者,宜用蒼術(shù)、撫芎、香附、青皮、芍藥、柴胡,及龍薈丸之類。凡腹脹,初得是氣脹,宜行氣疏導(dǎo)之劑,木香、檳榔、枳殼、青皮、陳皮、濃樸之類。久則成水脹,宜行濕利水之劑。

(祖?zhèn)鞣?

雞屎醴 治鼓脹、氣脹、水脹等證。

羯雞屎(一升)

上一味,研細炒焦色,地上出火毒,再研極細,百沸湯三升淋汁,每服一大盞,調(diào)木香、檳榔末各一錢,日三服,空腹服,以平為期。

又方 治腫脹,或通身水腫,或腹大堅滿。

三棱 莪術(shù)(各用醋炒) 陳皮(去白) 青皮 砂仁 羌活 防f1411.cn/zhicheng/己 澤瀉 連翹 檳榔(各三錢) 甘遂(二錢五分) 椒目 木香 干漆(炒煙盡,各一錢) 白丑 黑丑(各二兩,取頭末九錢) 大黃(八錢) 雙頭連(三錢)

上研為細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錢重,空心溫酒送下,以利為度,病退即止藥。忌甘草、菘菜、鹽。

桃奴 治婦人或室女月經(jīng)不通,漸成脹滿,及男子墜馬,跌撲損傷,以致瘀血停積,成血蠱病,皆能治之。

桃奴(桃樹上干朽嫩桃也。十二月收用) 玄胡索 鼠糞(兩頭尖者是雄鼠糞也) 香附子 官桂 靈脂 砂仁桃仁(去皮尖,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三錢,溫酒調(diào)下。

(醫(yī)案)

予族八一兄,素能飲酒,年五十,得腫脹病,通身水腫,腹脹尤甚,小便澀而不利,大便滑泄,召予治。予曰∶若戒酒色鹽醬,此病可保無危,不然去生漸遠。兄曰∶自今日戒起。予以丹溪之法,而以參術(shù)為君,加利水道、制肝木、清肺金等藥。十帖而小水長,大便實,腫退而安。又半月,有二從弟平日同飲酒者曰∶天民弟素不飲酒,山中之鹿耳。

我與兄,水中之魚也。鹿可無水,魚亦可無水乎。三人遂痛飲,沉醉而止。次日病作甚于前,復(fù)來求治。予曰∶不可為矣。挨過一月而逝。

梅林妻侄孫駱智二,得腫脹證,亦令戒前四事,用前法服藥四五十帖而愈,頗安五年。一日嘆曰∶人不吃鹽醬,與死何異。遂開鹽,十數(shù)日后,舊病大作,再來求治,不許。又告欲行倒倉法,予曰∶脾虛之甚,此法不可行于今日也。

逾月,膨脹而死。予用丹溪之法治腫脹,愈者多矣,不能盡述,特書此二人不守禁忌者,以為后人病此者之戒云。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xué)論壇 - 醫(yī)學(xué)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xué)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