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肛是指肛管、直腸和乙狀結腸向下移位,各種年齡均可發(fā)病,多見于1~3歲兒童。兒童常因骶骨彎尚未形成,直腸、肛管成直管狀態(tài),病后營養(yǎng)不良,坐骨直腸窩內(nèi)脂肪減少,失去支持直腸的作用,多見不完全脫垂(粘膜下脫)。成年人多見完全脫垂(直腸全層下脫)常因慢性便秘、腸疾病或精神原因,長期用力,腹內(nèi)壓力過度升高,使肌肉、韌帶萎縮松弛,肛提肌裂孔增大,盆腔臟器由裂孔脫出。臨床表現(xiàn)初期常便秘,排便無規(guī)律,感直腸滿脹和排糞不凈,排糞時有腫物脫出,可自行縮回,以后行走和用力時均可脫出,并刺激肛周皮膚引起痛癢。
祖國醫(yī)學認為脫肛是全身虛弱的一種表現(xiàn)。因稟賦不足,氣虛下陷不能收攝形成肛門松弛,升舉無力所致。
(一)起居調(diào)養(yǎng)法
保持心情舒暢,生活有規(guī)律,按時蹲廁,糾正便秘,及時治療腸疾病,大便時不要蹲時間太長,平時多練習下蹲站立動作。
(二)藥物調(diào)理法
(1)蓖麻子仁搗爛,敷百會、神闕、石門,兩天換1次,敷藥后外加熱敷,1次15分鐘,每日3次。
(2)苦參60克,蛇床子30克,白芷15克,銀花30克,菊花19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大菖蒲9克,加石榴皮、枯礬、五倍子煎水熏洗。
(3)慶硝30克,沖入熱開水,先熏后洗脫垂部分。
(4)生附子、蔥、蒜,將附子研細末,過篩同蔥、蒜共搗爛,敷于百會穴或囟會穴。用于陰證脫肛。
(5)成藥:氣虛者宜口服補中益氣丸,每次6克,每天3次。
(三)針灸調(diào)養(yǎng)法
f1411.cn/kuaiji/取長強、百會為主穴,配以脾俞、腎俞、氣海、足三里。針刺長強,手力重些,留針30分鐘,針后艾灸10分鐘,百會艾灸20分鐘,每次主穴全取,再取配穴1~2個,中強刺激,留針20分鐘,每分鐘行針1次,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艾灸取百會、長強、神闕、水分、氣海、足三里,病變局部為主穴,配天樞、橫骨、大腸俞、承山等穴,每次選用2~4穴,灸15~20分鐘,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
拔罐:拔長強穴,20~3f1411.cn/sanji/0分鐘。
(四)飲食調(diào)養(yǎng)法
(1)雞蛋1個,明礬1粒(如大米大)。將雞蛋打一個小口,裝入明礬蒸熟空腹吃,每日1次,連服1周。
(2)大米30克,苡仁60克,淮山藥粉90克,豬大腸一段.將大腸洗凈后,把各味藥均放入腸內(nèi),扎緊兩頭,燉熟調(diào)味服用。
(五)按摩調(diào)養(yǎng)法
揉丹田、天樞、龜尾,推上七節(jié)骨;颊哐雠P,用左手拇指按揉百會穴100次,再用左手掌揉摩丹田穴15分鐘;再用食、中二指按揉天樞穴50次。患者俯臥,用中指按揉尾椎骨端100次;再用拇指自尾椎骨端向上直推至第四腰椎100次。
(六)導引調(diào)養(yǎng)法
快速收縮肛門,每分鐘進行30次,每日可進行數(sh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