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諸失血證
    

證治準繩·幼科:諸失血證

〔曾〕小兒九道出血,何為而然?蓋人之所有者,血與氣也,心者,血之主,肺者,氣之主,氣主 之,血主濡之,榮養(yǎng)百骸,灌溉絲脈,升降上下,榮衛(wèi)諧和,自然順適,一或不調(diào),疾由生矣,或外為六淫所侵,內(nèi)因七情所沮,氣乃留而不行,血乃壅而不濡,內(nèi)外抑郁,不能流注以榮…

〔曾〕小兒九道出血,何為而然?蓋人之所有者,血與氣也,心者,血之主,肺者,氣之主,氣主 之,血主濡之,榮養(yǎng)百骸,灌溉絲脈,升降上下,榮衛(wèi)諧和,自然順適,一或不調(diào),疾由生矣,或外為六yin所侵,內(nèi)因七情所沮,氣乃留而不行,血乃壅而不濡,內(nèi)外抑郁,不能流注以榮于身,必有妄動之患。叔和以芤脈為失血之義,在七表屬陽故也,陽明f1411.cn/Article/主乎多氣多血,未有不因熱而得,蓋氣血俱熱,熱郁內(nèi)逼,失其常度,是以妄行。有在襁褓患此證者,固非七情所傷,皆因乳母執(zhí)著,不自寬釋,及www.med126.com啖辛辣之物,流于乳絡(luò),兒飲之后,停滯不散,郁蒸于內(nèi),亦能動血。

或居重幃暖閣,火氣熏逼,不令常見風日,積溫成熱,熱種則涌泄,或吐或衄,或大小腑亦多血來者。有氣虛而邪熱乘之,則血不得循流故道,滲于諸經(jīng),亦生走失之證,其面 白,脈沉微,血淡紫,口氣緩,是也。又況嬰孩脆弱,易虛易實,因熱內(nèi)攻,血隨氣行,或壅而上逆,或下而忘返,遂有吐血、衄血、瀉血、溺血之證,然而血不茍動,因氣使之,風不自生,因熱而起,由是而論,可以類推。治法,先明虛實,審得病源,隨經(jīng)施治,藥餌無瘥,則不失其機要。實則小柴胡湯加生地黃、絲茅根,或苦參亦好,并用水煎服。或 咀五苓散合五和湯,亦加絲茅根、苦參、水煎,及投消毒飲。次用《局方》雞蘇丸、三黃丸、間服。虛則理中湯,及人參芎歸湯皆可服。間有醫(yī)者見其血盛,以為熱極,過投涼劑,遂使血寒不能歸源而妄流,其色紫黯而凝滯,或成小片,當服附之劑以溫之,自然流暢,毋致妄行為佳。

小柴胡湯(潮熱) 五苓散(驚) 五和湯(里熱) 消毒飲喉痹) 《局方》雞蘇丸(大吐血) 三黃丸(里熱) 理中湯(吐瀉)

人參芎歸湯 治九道血妄行。

人參(去蘆) 川芎 當歸(酒洗。各半兩) 荊芥(二錢半)

上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溫服,無時。

黃芩 治小兒衄血、吐血、下血。

上,以黃芩為末,煉蜜、丸如雞頭大。三歲一丸,濃鹽湯下。柏葉、石榴花,為末吹鼻,治衄血吐血。一方,定州瓷器末,治嘔血,破血止血。

茅花鼻衄不止,吐血下血。

用茅花一大把,水三盞,煎濃汁一盞,分二服,即瘥。無花,根梗代之。兼治血痢黑痢。

吐血

《全嬰》論云∶夫吐血者,榮衛(wèi)氣逆也,榮者血也,衛(wèi)者氣也,榮衛(wèi)相濟,不失常道,一有所勝,則致妄行。血者水也,決之東則東流,決之西則西流,氣之使血,其勢如此。巢氏云∶血者是有熱氣盛而血虛,熱乘于血,血性得熱則流散妄行,氣逆則血隨氣上,故令吐血也。又或飲食太飽之后,脾胃內(nèi)冷,不能消化,忽吐所食之物,氣血相沖,因傷肺胃,亦令吐血。若久嗽氣逆,面目浮腫而嗽吐血者,是虛損也!惭Α城逭邽闃s,濁者為衛(wèi),榮行脈中,衛(wèi)行脈外,蓋榮者,水谷之精氣也,和調(diào)于五臟,灑陳于六腑,故能入于脈。夫榮者,陰血也,所主在心,統(tǒng)化在脾,藏內(nèi)在肝,宣布在肺,輸泄在腎,灌溉一身,滋養(yǎng)百脈,諸經(jīng)由此而生毓焉。然血之所統(tǒng)者氣也,故曰氣主 之,血主濡之,是以氣行則血行,氣止則血止,陽生陰長,夫倡婦隨之道也。若氣一傷,則變證百出,故妄行則吐衄,衰涸則虛勞,降下則便紅,熱陷則溺赤,滲于腸胃則為腸風,陰虛陽搏則為崩漏,此皆氣有殄戾之乖,而血乃生滲溢之患也。然養(yǎng)陰者可不先知養(yǎng)陽之道乎。小兒患之多因稟賦積熱,或食膏粱濃味,或乳母七情郁火所致。治法,若氣虛血弱,當以人參補之,陽旺則陰生血也。若四物湯者,獨能主血分受傷,為氣不虛也。若左寸關(guān)脈數(shù)而無力,血虛也,四物湯加參術(shù)。浮而無力,氣虛也,補中益氣湯。尺脈數(shù)或無力,腎虛也,六味地黃丸。右寸關(guān)脈數(shù)而有力者,肺胃熱也,犀角地黃湯,后用四物湯加參苓白術(shù)。

尺脈數(shù)而無力,陰虛也,用六味地黃丸。若面黃目澀,眵多手麻者,脾肺虛也,用黃 芍藥湯。

四物湯 治血虛發(fā)熱煩躁,或晡熱作渴,頭目不清。若因脾虛不能生血者,用四君子湯。

當歸 熟地黃(各二錢) 芍藥 川芎(各一錢)

上,水煎服。

補中益氣湯(虛熱) 六味地黃丸(腎)

犀角地黃湯傷寒溫病,失于表汗,致內(nèi)有瘀血,吐血面色黃,大便黑,及瘡痘出多,以此解之。

犀角(鎊) 牡丹皮(各一兩) 生地黃(八錢) 赤芍藥(七錢)

上,每服二錢,水煎服。

芍藥湯 治衄多歲,面黃眼澀,多眵手麻。

黃 (三兩) 甘草(炙) 升麻 葛根 芍藥(炒黃。各一兩) 羌活(半兩)

上,每服三錢,水煎服。按∶此手足太陰、陽明藥也,然血虛久,則陽亦虛矣,故血不足則麻木,陰虛火動,變證百出,實非風也,此出升陽滋陰例。

人參黃 散 治虛勞客熱,消瘦倦怠,口燥咽干,日晡潮熱,五心煩熱,盜汗胸滿,食少作渴,咳唾、時有膿血。

天門冬(去心,三兩) 半夏 知母(炒黃) 桑白皮 赤芍藥(炒) 黃 (炒) 紫菀甘草(炙) 鱉甲(醋炙。以上各半兩) 白茯苓 柴胡 秦艽 生地黃 熟地黃 地骨皮(各二兩)人參 桔梗(各一兩)

上銼散。每服三五錢,水煎服。大人亦得。(一方,有生姜)

柏枝飲 治小兒衄血吐血。

柏枝(干者) 節(jié)(干者)

上等分為末。三歲半錢,藕汁入蜜,沸湯調(diào)下。一方,白芍藥為末,磨犀角汁調(diào),治咯血、衄血。

辰膠散 治小兒吐血。

阿膠(炒) 蛤粉(等分) 辰砂(少許)

上為末,和粉紅色。三歲一錢,藕汁和蜜調(diào)下。

紫參 治吐血。

紫參 山梔子干地黃(各一兩) 刺薊(一分,燒灰) 亂發(fā)(一分,燒灰、俱存性。

以上搗羅為細末,次用: 蒲黃 伏龍肝(各一分,并細研)

上件,都拌勻。每服半錢至一錢,煎竹茹湯調(diào)下。

衄血

衄血者,是五臟熱結(jié)所為也。血隨氣行,通流臟腑,冷熱調(diào)和,不失常度,無有壅滯,亦不流溢。血得寒而凝結(jié),得熱而流散,熱乘于血,血隨氣發(fā),溢于鼻竅也。又有因傷寒瘟疫,諸陽受病,不得其汗,熱無所泄,故從鼻而出也。春冬衄者,用生地黃研取汁,加生蒲黃少許,沙糖、井花水、浸服之,愈。秋夏衄者,用車前草一握洗凈,同生姜一處研取汁,入生蜜一匙;先拌渣塞鼻,次用新汲水和蜜,并車前草、生姜汁飲之,即愈。又方,生蘿卜取根搗自然汁,仰頭滴入鼻管中即止,次以新汲水和蜜、蘿卜汁飲之良!惭Α骋蝮@作氣散,血無所羈而鼻衄者,用異功散加柴胡、山梔。左臉青而兼赤者,先用柴胡清肝散,后用地黃丸。右臉赤,乃肺大腸實熱也,用瀉白散。鼻色赤,乃脾胃實熱也,用瀉黃散。微赤,乃脾經(jīng)虛熱也,用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色深黃用《濟生》犀角地黃湯,后用楊氏地黃散。淡白色,用六君子湯。頦間色赤,用四物湯加山梔。赤甚,用五淋散。小便赤色,用六味丸、補中益氣湯。唇色白,用六君子湯。久不愈,用麥門冬飲子。若初病元氣未虧,乳食如常,發(fā)熱壯熱,二便秘結(jié),作渴飲水,臥不露睛者,悉屬形病俱實,當治邪氣。若病久元氣已虧,食少發(fā)熱,口干飲湯,嘔吐泄瀉,肢體畏寒,臥而露睛者,悉屬形病俱虛,當補正氣為要。

湯氏地黃湯 治榮中熱,及肺壅,鼻血生瘡,一切丹毒。

生地黃 赤芍藥 當歸 川芎(各等分)

上 咀。水煎,去滓,量大小加減服。如鼻衄,臨熟入生蒲黃少許。生瘡加黃等分。丹毒加防風等分同煎,累驗。

柴胡清肝散(肝熱) 地黃丸(腎) 瀉白散(脾) 瀉黃散(脾) 異功散(吐瀉)六君子湯(脾) 五淋散(淋) 六味丸(即地黃丸腎)

麥門冬飲子 治吐血久不愈者。

五味子(十粒) 麥門冬(去心) 黃 (各一錢) 當歸身 人參 生地黃(各五分)

上,水煎服。

龍膽 治小兒衄不止。

黃連膽草(各等分)

上為末,糊丸,如小豆大。三歲三十丸;蜃魃⒆,以濃鹽水送下。

柏皮湯 治小兒衄血。

柏皮 山梔子(各一兩) 甘草(炙,半兩)

上 咀。三歲一錢,水一小盞,煎三分,去滓服。

槐花 治衄血。

槐花(炒,一兩) 蒲黃(半兩) 川面姜(一分)

上搗羅為細末。每服半錢,新水調(diào)下。

膠黃散 治小兒大衄,口鼻耳出血不止,十五六歲兒、陽盛多此病。

阿膠(一兩) 蒲黃(半兩)

上為末。三歲半錢,生地黃汁,微煎調(diào)下,食前服。

便血尿血

大便下血者,是大腸熱結(jié)損傷所為也,臟氣既傷,風邪自入,或蓄熱,或積冷,或濕毒于脾胃,或疳食傷于臟腑,因茲冷熱交擊,疳濕互作,致動血氣,停留于內(nèi),凝滯無歸,滲入腸中,故大便下血也;蛴懈姑洠錃庠趦(nèi)攻沖,亦令大便下血。

又因風冷乘虛客入脾胃,或瘀血在于腸胃,濕毒下如豆汁。又疳傷于臟,亦能便血,若上焦心肺積熱,施注大腸,亦令大便下血也。亡血脾弱必渴,久則血虛,其人必肌體萎黃,頭發(fā)不黑矣。溺血者,蓋心主血,與小腸相合,血之流行,周遍經(jīng)絡(luò),循環(huán)臟腑,若熱聚膀胱,血滲入脬,故小便血出也!惭Α辰(jīng)云∶肺朝百脈之氣,肝統(tǒng)諸經(jīng)之血。又云∶氣主 之,血主濡之。蓋榮血為水谷之精氣,灌溉五臟六腑,四肢百骸,若脾胃有傷,榮衛(wèi)虛弱,行失常道,故上為衄血吐血,下為尿血便血矣。

若外感風邪,則血鮮為腸風,內(nèi)傷則血濁為臟毒。又熱入大腸,則大便下血,熱入小腸,則小便出血。然小兒多因胎中受熱,或乳母六yin七情,濃味積熱,或兒自食甘肥積熱,或六yin外侵而成,若因母食濃味者,加味清胃散。怒動肝火者,加味小柴胡湯。憂思郁怒者,加味歸脾湯。稟父腎燥者,六味地黃丸。兒有積熱,小便出血者,實熱,用清心蓮子飲,虛熱,用六味地黃丸。大便出血者,犀角地黃湯。風邪外侵者,倉廩散。病后元氣下陷者,補中益氣湯。糞前見血者,四君加黃連制吳茱萸,糞后見血者,四君加吳茱萸制黃連。若嬰兒,以治母為主,余當臨證制宜。

清胃散(齒) 小柴胡湯(潮熱) 歸脾湯(煩躁) 地黃丸(腎) 清心蓮子飲(尿白)

五倍丸 治小兒大便下血如腸風臟毒。

上以五倍子,干為末,煉蜜丸,如小豆大。三歲三十丸,米湯下。

訶灰散 治小兒因疳,大便有血。

上,以訶子燒灰存性,一半為末,米湯調(diào)下,食前,三歲一錢。

膠丸 治小兒小便出血,陰莖中痛。

上,以桃膠一塊如棗大,水一盞半,煎三分,日進三服。下石子如豆,石盡,止藥。

火府散 治小兒小便出血。

木通 生地黃 甘草 黃芩上為末。水一盞,煎六分,不時溫服。

車前散 治熱盛積于小腸,甚則尿血。

牡蠣(半兩,燒為粉) 車前子 甘草(炙微黃,銼) 川樸硝(各一分)

上搗羅為散。每服一錢,以水一小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不拘時候。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