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心包絡經第九
    

醫(yī)學指歸:心包絡經第九

(是經起于天池穴,終于中沖穴。)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 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是動則病手心熱…

(是經起于天池穴,終于中沖穴。)

心主手厥陰心包絡之脈,起于胸中,出屬心包絡,下膈,歷絡三焦。其支者,循胸中出脅,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 內,行太陰、少陰之間,入肘中,下臂行兩筋之間,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別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是動則病手心熱,臂肘攣急,腋腫,甚則胸脅支滿,心中 大動,面赤目黃,喜笑不休。是主脈所生病者,煩心心痛,掌中熱。為此諸病,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盛者寸口大一倍于人迎,虛者寸口反小于人迎也。

經絡解

小指次指,即手小指之次指,乃無名指也。

手厥陰心包絡經之脈,受足少陰腎經之交,起于胸中,出屬心下之包絡,由是下膈,歷絡于三焦。其支者,自屬心包,上循胸,出脅下腋三寸天池穴,上行抵腋,下循 內之天泉,以界手太陰肺經、手少陰心經兩經之中間,入肘中之曲澤穴,又由肘中下臂,行臂兩筋之間,循 門、間使、內關、大陵,入掌中勞宮,循中指出其端之中沖穴。其支別www.med126.com者,從掌中循無名指出其端,而交于手少陽三焦經也。

心包絡經諸穴歌

手厥陰心包之絡。計有九穴而終。自天池天泉為始,逐曲澤 門而通,間使通乎內關,大陵近于勞宮,既由掌握,抵于中沖。

分寸歌

心包起自天池間,乳后一寸腋下三,天泉曲腋下二寸,曲澤屈肘陷中央, 門去腕方五寸,間使腕后三寸量,內關去腕止二寸,大陵掌后兩筋間,勞宮屈中名指取,中指之末中沖良。

病證解

手心熱,脈行于掌中也。臂肘攣急,腋腫,胸脅支滿,皆脈所過之地也。 大動,心宜靜而反動,本臟病也。面赤目黃。手少陰經病,心包絡脈所通也。喜笑不休,心在聲為笑,本臟病也。脈所生病,心主脈也。煩心心痛,本臟病也。掌中熱,即手心熱也。

以上經病多與心經相同,以經脈相近也。至于臟病,心經則無,而心包絡則有,以心臟不可受邪,凡病皆包絡相火受之也!秲冉洝贩中呐c心主為兩經,本草言證治則合而為一。今遵《內經》,仍分為二,至本草所載,則附于心主條下,以本病屬于心主,標病兩經略同,治法亦兩經無異也。

本草臟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心藏神,為君火。包絡為相火,代君行令f1411.cn/wsj/,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本病(心包之病)

諸熱瞀 ,(心主火,火勝則目眩筋急。)驚惑譫妄,煩亂,(心藏神,心病則神亂。)啼笑罵詈,(與經言喜笑不休略同。)怔忡,(即心火病。)健忘,(心藏神。)自汗,(心主汗。)諸痛癢瘡瘍。(心主血,熱傷血也。)

標病(經絡之病)

肌熱,(熱在血分。)畏寒戰(zhàn)栗,(熱極似寒。)舌不能言,(心主言。)面赤目黃,心煩熱,胸脅滿,痛引腰背肩胛肘臂。(同經。)

治法解

火實瀉之

心屬火,邪氣有余則為火實,故用瀉,下分四法。

瀉子∶土為火之子,瀉脾胃之熱,而心火自清。

黃連(苦寒瀉心火。王海藏曰∶瀉心實瀉脾也。)大黃(大瀉血分實熱,入足太陰、足陽明。)

氣∶火入上焦,則肺氣受傷,甘溫以益元氣,而熱自退,雖以補氣,亦謂之瀉火;鹑胂陆,則小腸與膀胱氣化不行,通水道、瀉腎火,正以導赤也。

甘草(生用瀉火,入涼劑則瀉邪熱。)人參(大補元氣,生亦瀉火。)赤茯苓(瀉熱行水,入小腸氣分。)

木通(通小腸、膀胱,導濕熱從小便出。)黃柏(沉陰下降,瀉膀胱相火。)

血∶火入血分則血熱,涼血所以瀉火。

丹參(色赤入心,破宿血,生新血。)丹皮(瀉血中伏火,涼血而生血。)生地黃(瀉心火,涼血而生血。)元參(壯水以制火。)

鎮(zhèn)驚∶心藏神,邪入心包則神不安;登鍩,兼以重墜,亦鎮(zhèn)驚之義也。

朱砂(瀉心經邪熱,鎮(zhèn)心定驚。)牛黃(清心解熱,利痰涼驚。)紫石英(重以去怯,入心肝血分。)

神虛補之

心藏神,正氣不足則為神虛,故用補,下分三法。

補母∶木為火之母,肝虛則無以生火,故補心必先補肝。

細辛(辛溫肝膽。)烏梅(味酸入肝。)棗仁(甘酸而潤,專補肝膽。)生(肝欲散,辛散所以補肝。)陳皮(辛能散,入厥陰行肝氣。)

氣∶膻中為氣海,膻中清陽之氣不足,當溫以補之,即降濁升清,亦所以為補也。

桂心(苦入心,補陽活血。)澤瀉(利濕熱,濕熱既降,則清氣上行。)白茯苓(安心益氣,定魄安魂。)茯神(開心益智,安魂養(yǎng)神。)遠志(苦瀉熱,溫壯氣,能通腎氣上達于心。)石菖蒲(辛苦而溫,通竅補心。)

血∶心主血,補心必先補血,生新去滯,皆所以為補也。

當歸(苦溫助心,為血中氣藥。)熟地黃(入手少陰、厥陰,生精血。)乳香(香竄入心,調氣和血。)沒藥(通滯血,補心虛。)

本熱寒之

不言本寒者,心虛則寒,上補虛條中已載,省文也。

瀉火∶虛用甘寒,實用苦寒,瀉火之法,不外二端。

黃芩(苦入心,寒勝熱,瀉實火。)竹葉(甘寒瀉上焦煩熱。)麥冬(清心火,潤肺燥。)芒硝(苦寒除熱。)炒鹽(瀉熱潤燥補心。)

涼血∶涼血亦不外瀉火,但瀉血中之火,則為涼血。

生地黃(入心瀉火,平諸血逆。)梔子(色赤入心,瀉心經邪熱。)天竺黃(入心經瀉熱豁痰。)

標熱發(fā)之

不言標寒者,心經在上,非寒邪所能干,且心主血脈,邪入于脈,已非在表,有熱無寒可知。

散火∶火郁則發(fā)之,升散之藥,所以順其性而發(fā)之,與解表、發(fā)表之義不同。

甘草(入汗劑則解肌。)獨活(搜風去濕。)麻黃(發(fā)汗解肌,兼走手少陰。)柴胡(發(fā)表升陽,平少陰、厥陰邪熱。)龍腦(辛溫散熱。)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