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下痢,腸虛胃冷,或毒瓦斯蘊(yùn)積。其大腸虛者則變血痢,其痢狀血色,蘊(yùn)瘀如雞鴨肝,隨痢下是也。宜服 湯丸。(方見本門。)
《小兒形證論》四十八候五色痢歌∶
五色之痢最多端,見此方知有五般。青色只因驚積聚,黃多食積在脾間。白色冷虛腸胃患,赤為積熱最難安。雞肝隱積多成片,黑血相和不易安。膚搐胸高兼露齒,臉紅筋出每居前。急安臟腑和湯散,醫(yī)者留心按古賢。
又歌曰∶
五色之痢莫言奇,四歲之前始有之。青色只因驚積聚,黃因食積毒于脾。赤黑已知心腎病,白多殘害是脾為。三七以前無變動,休令多睡飲餐遲。
此疾且須和五臟,補(bǔ)榮衛(wèi)方,漸漸安愈。如目腫不進(jìn)飲食,只與調(diào)胃散補(bǔ)之(方見積熱門中)。
翰林待詔楊大鄴小兒五色痢候歌∶
痢色原因有五般f1411.cn/wsj/,治患先須仔細(xì)看。青色只因驚積聚,黃多有毒在脾間。赤色還知心腎病,白多應(yīng)是肺家寒。二七以前無變動,莫交絕食命傾殘。
此候須是安和五臟,調(diào)其榮衛(wèi),始得安然。如目腫不吃食,乃惡候也。先調(diào)榮衛(wèi),后隨形候用藥,f1411.cn/hushi/勿令瘥誤,切須用意,況十中不得三、五再生。
漢東王先生《家寶》治小兒瀉痢,五色膿血如爛魚腸,并無大便,只是膿血,腸中攪痛。 湯丸方
粉霜 輕粉 砂(各秤一錢) 朱砂(炒,一錢匕) 白丁香(匙炒四錢) 乳香(秤半錢,別研) 巴豆(七粒,去皮、心,不出油)
上為末,蒸棗肉丸。每服嬰孩三丸如粟米大。二、三歲如大麻子大。四、五歲亦如麻子大,并旋HT 成丸,煎湯吞下,一日二服,間調(diào)胃氣藥與之。
《三十六種》內(nèi)治下五色惡物,心神煩熱不止方。
上為末。每服一錢,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分三服。
《張氏家傳》治小兒赤白,或五色積痢。三霜丸方
巴豆(去皮,揀選白色肥好者秤三錢,研細(xì),先用白絹包三、二十重,次用白紙外面包定,大石壓令油盡,秤取二錢,輕者為用) 真輕粉(名水銀粉,又名膩粉) 粉霜(各秤一錢)
上三味同研勻極細(xì),別取好黃蠟三錢,調(diào)煮三、二十沸,取出去酒令凈,再溶,入藥和之。如有煮酒蠟,亦堪用,和成劑,油單內(nèi)盛。如服食旋丸如小綠豆大。三歲以下如粟米大。每服三、五丸,溫熟水下。此方西京龍門山文太師藥寮內(nèi)真珠泉南壁石上刻。量兒子大小加減服之。
《吉氏家傳》治五色痢,兼渴不止方。
茯苓 宣連 黃柏(各等分)
上件取黃柏末,以漿水如面糊良久,和前二味為丸如綠豆大。三歲,米飲下七丸。殺疳,熟水下五丸。
《吉氏家傳》治五色痢至圣丸方
濃樸(去皮,姜制) 黃柏(略去皮,以雞子白涂,炙黃熟,如干再上) 當(dāng)歸(酒浸一宿)
上三味等分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小兒細(xì)丸,濃樸湯下。每服四十丸加減。
長沙醫(yī)者鄭愈傳 治疳痢,五色痢。定粉散方
上為末,每服半錢,粥飲下。三歲以上半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