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
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醫(yī)師資格考試委員會發(fā)布了醫(yī)師資格考試大綱(中醫(yī)、中西醫(yī)結合)(2020年版)的通知,醫(yī)學全在線整理了“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2020版)”,詳情如下:
一、醫(yī)師職業(yè)素養(yǎng)
(一)醫(yī)德醫(yī)風
(二)溝通能力
(三)人文關懷
二、中醫(yī)思維與診療能力
(一)中醫(yī)四診信息采集
(二)診斷與鑒別診斷
(三)辨證論治
(四)預防與調護
三、中醫(yī)操作技能
(一)中醫(yī)四診
(二)針灸常用腧穴
1.手太陰肺經腧穴:尺澤、孔最、列缺、魚際、少商
2.手陽明大腸經腧穴:商陽、合谷、手三里、曲池、肩髃、迎香
3.足陽明胃經腧穴:地倉、下關、頭維、天樞、梁丘、犢鼻、足三里、上巨虛、條口、豐隆、內庭
4.足太陰脾經腧穴:公孫、三陰交、地機、陰陵泉、血海、大橫
5.手少陰心經腧穴:通里、神門、少府
6.手太陽小腸經腧穴:后溪、養(yǎng)老、天宗、聽宮
7.足太陽膀胱經腧穴:攢竹、天柱、肺俞、膈俞、胃俞、腎俞、大腸俞、次髎、委中、膏肓、秩邊、 承山、昆侖、申脈、至陰
8.足少陰腎經腧穴:涌泉、太溪、照海、復溜
9.手厥陰心包經腧穴:郄門、內關、大陵、中沖
10.手少陽三焦經腧穴:中渚、外關、支溝、翳風
11.足少陽膽經腧穴:風池、肩井、環(huán)跳、陽陵泉、懸鐘、丘墟
12.足厥陰肝經腧穴:太沖、蠡溝、期門
13.督脈腧穴:腰陽關、命門、大椎、百會、神庭、水溝、印堂
14.任脈腧穴:中極、關元、氣海、中脘、膻中、天突
15.常用經外奇穴:四神聰、太陽、定喘、夾脊、腰痛點、十宣
(三)針灸技術
1.毫針法
2.艾灸法
3.其他療法:三棱針法、皮膚針法、耳穴壓丸法
4.針灸異常情況處理:暈針、滯針、彎針、斷針、血腫、皮膚灼傷及起皰、刺傷內臟、刺傷腦脊髓、 外周神經損傷
5.常見急性病癥的針灸治療
(1)偏頭痛
(2)眩暈
(3)落枕
(4)中風
(5)心悸
(6)哮喘
(7)嘔吐
(8)胃痛
(9)腹痛
(10)泄瀉
(11)癃閉
(12)痛經
(13)扭傷
(14)牙痛
(15)暈厥
(16)高熱
(17)抽搐
(18)內臟絞痛
(四)推拿技術
1.法
2.揉法
3.按法
4.推法
5.拿法
6.抖法
7.捏脊法
8.搓法
(五)拔罐技術
四、西醫(yī)臨床技能
(一)體格檢查
1.全身狀態(tài)檢查 生命征、發(fā)育與體型、營養(yǎng)狀態(tài)、意識狀態(tài)、面容、體位、步態(tài)
2.皮膚檢查
3.淺表淋巴結檢查
4.頭部檢查
(1)眼部檢查:眼瞼、結膜、鞏膜、瞳孔(大小與形狀、對光反射、集合反射)、眼球運動
(2)咽部、扁桃體檢查
(3)鼻竇檢查
5.頸部檢查(血管、甲狀腺、氣管)
6.胸廓、胸壁與乳房檢查
7.肺和胸膜檢查
(1)視診(呼吸運動、呼吸頻率、呼吸節(jié)律、呼吸深度)
(2)觸診(胸廓擴張度、語音震顫、胸膜摩擦感)
(3)叩診(叩診方法、叩診音、肺界叩診)
(4)聽診(聽診方法、呼吸音、啰音、胸膜摩擦音、聽覺語音)
8.心臟檢查
(1)視診(心前區(qū)隆起、心尖搏動、心前區(qū)異常搏動)
(2)觸診(心尖搏動、震顫、心包摩擦感)
(3)叩診(心臟相對濁音界)
(4)聽診(心臟瓣膜聽診區(qū)、聽診方法、心率、心律、心音、額外心音、心臟雜音、心包摩擦音)
9.血管檢查:脈搏、血管雜音、周圍血管征
10.腹部檢查
(1)視診(腹部外形、呼吸運動、腹壁靜脈、胃腸型和蠕動波)
(2)觸診(腹壁緊張度、壓痛及反跳痛、腹部包塊、肝脾觸診、墨菲征、液波震顫)
(3)叩診(腹部叩診音、肝濁音界、移動性濁音、腎區(qū)叩擊痛、膀胱叩診)
(4)聽診(腸鳴音、振水音)
11.脊柱、四肢檢查
(1)脊柱(彎曲度、活動度、壓痛與叩擊痛)
(2)四肢關節(jié)
12.神經系統(tǒng)檢查
(1)肌力、肌張力
(2)共濟運動
(3)神經反射(淺反射、深反射、病理反射)
(4)腦膜刺激征
(5)拉塞格征
(二)基本操作
1.外科手消毒
2.戴無菌手套
3.穿、脫手術衣
4.手術區(qū)皮膚消毒
5.穿、脫隔離衣
6.創(chuàng)傷的現場止血法
7.傷口(切口)換藥
8.脊柱損傷的現場搬運
9.長骨骨折現場急救固定
10.心肺復蘇術
11.氣囊-面罩簡易呼吸器的使用
12.導尿術(男、女)
13.胸膜腔穿刺術
14.腹腔穿刺術
(三)輔助檢查結果分析判讀
1.心電圖
(1)正常心電圖
(2)心房、心室肥大
(3)心肌缺血
(4)急性心肌梗死
(5)過早搏動
(7)室性心動過速
(8)心房顫動
(9)心室顫動
(10)房室傳導阻滯
2.普通X線片
(1)正常胸部正位片
(2)阻塞性肺氣腫
(3)氣胸
(4)胸腔積液
(5)肺炎鏈球菌肺炎
(6)原發(fā)性肺癌
(7)胃潰瘍
(8)急性胃腸穿孔
(9)腸梗阻
(10)長骨骨折
3.CT影像診斷
(1)原發(fā)性肺癌
(2)急性胰腺炎
(3)急性硬膜外血腫
(4)急性硬膜下血腫
(5)腦梗死
(6)腦出血
(7)蛛網膜下腔出血
4.實驗室檢查
(1)血液一般檢查
(2)尿液檢查
(3)糞便檢查
(4)肝功能(血清蛋白、丙氨酸氨基轉移酶、 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γ-谷氨酰轉肽酶、膽紅素)
(5)甲、乙、丙型肝炎病毒標志物
(6)腎功能(尿素氮、肌酐、尿酸、內生肌 酐清除率)
(7)血糖、葡萄糖耐量試驗、糖化血紅蛋白、 血漿胰島素、C肽測定
(8)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 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9)血清鉀、鈉、氯、鈣
(10)血清淀粉酶
(11)血清心肌標志物(心肌酶、肌鈣蛋白)
(12)血漿B型腦鈉肽
(13)抗鏈球菌溶血素“O”
(14)類風濕因子與抗核抗體
(15)漿膜腔積液
(16)動脈血氣分析
(17)常用腫瘤標志物(AFP、CEA、CA125)
(18)血、尿hCG
(19)甲狀腺功能(FT3、FT4、TSH、甲狀腺自 身抗體)
五、中醫(yī)常見病
(一)感冒
(二)咳嗽
(三)哮病
(四)喘證
(五)肺癆
(六)肺脹
(七)心悸
(八)胸痹
(九)不寐
(十)癇病
(十一)胃痛
(十二)嘔吐
(十三)腹痛
(十四)泄瀉
(十五)痢疾
(十六)便秘
(十七)脅痛
(十八)黃疸
(十九)鼓脹
(二十)頭痛
(二十一)眩暈
(二十二)中風
(二十三)顫證
(二十四)水腫
(二十五)淋證
(二十六)郁證
(二十七)血證
(二十八)消渴
(二十九)癭病
(三十)內傷發(fā)熱
(三十一)癌病
(三十二)痹證
(三十三)痿證
(三十四)腰痛
(三十五)癰
(三十六)乳癖
(三十七)濕瘡
(三十八)痔
(三十九)脫疽
(四十)精癃
(四十一)腸癰
(四十二)崩漏
(四十三)閉經
(四十四)痛經
(四十五)絕經前后諸證
(四十六)帶下病
(四十七)胎漏、胎動不安
(四十八)產后發(fā)熱
(四十九)不孕癥
(五十)癥瘕
(五十一)肺炎喘嗽
(五十二)小兒泄瀉
(五十三)積滯
(五十四)鵝口瘡
(五十五)水痘
(五十六)痄腮
(五十七)手足口病
(五十八)麻疹
(五十九)丹痧
(六十)紫癜
(六十一)橈骨下端骨折
(六十二)肩周炎
(六十三)頸椎病
(六十四)腰椎間盤突出癥
六、西醫(yī)常見病
(一)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二)慢性支氣管炎
(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四)慢性肺源性心臟病
(五)支氣管哮喘
(六)肺炎(肺炎鏈球菌肺炎、支原體肺炎)
(七)肺結核
(八)原發(fā)性支氣管肺癌
(九)慢性呼吸衰竭
(十)心力衰竭
(十一)心律失常
1.過早搏動
2.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3.室性心動過速
4.心房顫動
(十二)原發(fā)性高血壓
(十三)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
(十四)病毒性心肌炎
(十五)慢性胃炎
(十六)消化性潰瘍
(十七)胃癌
(十八)潰瘍性結腸炎
(十九)肝硬化
(二十)急性胰腺炎
(二十一)慢性腎小球腎炎
(二十二)尿路感染
(二十三)慢性腎衰竭
(二十四)缺鐵性貧血
(二十五)再生障礙性貧血
(二十六)原發(fā)免疫性血小板減少癥
(二十七)甲狀腺功能亢進癥
(二十八)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二十九)糖尿病
(三十)血脂異常
(三十一)高尿酸血癥與痛風
(三十二)類風濕關節(jié)炎
(三十三)腦梗死
(三十四)腦出血
(三十五)蛛網膜下腔出血
(三十六)病毒性肝炎
(三十七)乳腺增生病
(三十八)急性闌尾炎
(三十九)腸梗阻
(四十)膽石癥
(四十一)良性前列腺增生癥
(四十二)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癥
(四十三)排卵障礙性異常子宮出血
(四十四)絕經綜合征
(四十五)陰道炎
(四十六)先兆流產
(四十七)異位妊娠
(四十八)產褥感染
(四十九)小兒肺炎
(五十)小兒腹瀉病
(五十一)腎病綜合征
(五十二)過敏性紫癜
(五十三)水痘
(五十四)流行性腮腺炎
(五十五)手足口病
點擊下載-2020年中醫(yī)執(zhí)業(yè)醫(yī)師實踐技能考試大綱
更多執(zhí)業(yè)醫(yī)師考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