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一首,證三條,方七十一首,咒法二首,灸法二十八首) 論曰∶凡人年四十五以后,漸覺眼暗,至六十以后,還漸目明。治之法,五十以前,可服瀉肝湯,五十以后,不可瀉肝,目中有疾,可敷石膽散藥等,無病不敷散,但補(bǔ)肝而已,自有肝中有風(fēng)熱,令人眼昏暗者,當(dāng)灸肝俞,及服除風(fēng)湯丸散數(shù)十劑,當(dāng)愈。
生食五辛,接熱飲食,熱餐面食,飲酒不已,房室無節(jié),極目遠(yuǎn)視,數(shù)看日月,夜視星 火,夜讀細(xì)書,月下看書,抄寫多年,雕鏤細(xì)作,博弈不休,久處煙火,泣淚過多,刺頭出血過多。
上十六件并是喪明之本,養(yǎng)性之士宜慎護(hù)焉,又有馳騁田獵,冒涉風(fēng)霜,迎風(fēng)追獸,日夜不息者,亦是傷目之媒也。恣一時(shí)之浮意。為百年之痼疾,可不慎歟!凡人少時(shí)不自將慎,年至四十,即漸眼昏,若能依此慎護(hù),可得白首無他。所以人年四十已去,常須瞑目,勿顧他視,非有要事,不宜輒開,此一術(shù),護(hù)慎之極也。其讀書博弈等過度患目者,名曰肝勞,若欲治之,非三年閉目不視,不可得瘥,徒自瀉肝,及作諸治,終是無效。人有風(fēng)疹,必多眼暗,先攻其風(fēng),其暗自瘥。
足太陽(yáng)陽(yáng)明,手少陽(yáng)脈動(dòng),發(fā)目病。黃帝問曰∶余嘗上清冷之臺(tái),中陛而顧,匍匐而前,余私異之,竊內(nèi)怪之;颡(dú)冥視,安心定氣,久而不解,披發(fā)長(zhǎng)跪,俯而視,復(fù)久之,又不已,卒然自止,何氣使然?岐伯對(duì)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睛,睛之窠 者為眼,骨之精為瞳子,筋之精為黑眼,血之精為其胳窠,氣之精為白眼,肌肉之精為約束窠契,筋骨血?dú)庵c脈并為系,系上屬于腦,后出于項(xiàng)中,故邪中于項(xiàng),因逢身之虛,其入深則隨眼系以入于腦,入于腦則轉(zhuǎn),轉(zhuǎn)則引目系急,急則目眩以轉(zhuǎn)矣。邪中其睛,則其睛所中者不相比則睛散,睛散則歧,故見兩物。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營(yíng)衛(wèi)魂魄之所榮也,神氣之所生也,故神勞則魂魄散,志意亂,是故瞳子黑眼法于陰,白眼赤脈法于陽(yáng),故陰陽(yáng)合揣(《靈樞》作俱轉(zhuǎn))而精明矣。目者心之使也,心者神之舍也,故神分精亂而不專,(《靈樞》作轉(zhuǎn))卒然見非常之處,精神魂魄散不相得,故曰惑。帝曰∶余疑何其然也?余每之東菀,未嘗不惑,去之則復(fù),余惟獨(dú)為東菀勞神乎?何其異也。岐伯曰∶不然,夫心有所喜,神有所惡,卒然相感,則精亂視誤,故神惑神移乃復(fù),是故間者為迷,甚者為惑。目 外 決于面者為銳,在內(nèi)近鼻者,上為外 下為內(nèi) 。目赤色者病在心,白色者病在肺,青色者病在肝,黃色者病在脾,黑色者病在腎,黃色不可名者病在胸中。診目痛赤脈從上下者太陽(yáng)病,從下上者陽(yáng)明病,從外走內(nèi)者少陽(yáng)病。夫鼻洞,鼻洞者濁下不止,傳為鼽瞢瞑目,故得之氣厥。足陽(yáng)明有挾鼻入于面者,名曰懸顱,屬口對(duì),入系目本,視有過者取之。損有余,益不足,反者益甚。足太陽(yáng)有通項(xiàng)入于腦者,正屬目本名曰眼系,頭目固痛,取之在項(xiàng)中兩筋間,入腦乃別陰蹺,陰陽(yáng)相交,陽(yáng)入陰出,陽(yáng)交于銳,陽(yáng)氣盛則 目矣,陰氣絕則為之眼瞑矣。
主明目,百歲可讀注書方。
神曲(四兩) 磁石(二兩研) 光明砂(一兩研)
上三味末之,煉蜜為丸如梧子大,飲服三丸,日三,不禁,常服益眼力,眾方不及,學(xué)者宜知此方神驗(yàn)不可言,當(dāng)秘之(一名磁朱丸)。
補(bǔ)肝治眼漠漠不明,瓜子散方(亦名十子散方)。
冬瓜子 青葙子 茺蔚子 枸杞子 牡荊子 蒺藜子 菟絲子 蕪菁子 決明子 地膚 子柏子仁(各二合) 牡桂(二兩) 蕤仁(一合,一本云二兩) 細(xì)辛(半兩,一本云 一兩半) 根(二兩) 車前子(一兩)
上十六味治下篩,食后以酒服方寸匕,日二,神驗(yàn)。
治眼暗方。
青葙子 桂心 葶藶子 杏仁 細(xì)辛 茺蔚子 枸杞子 五味子(各一兩) 茯苓 黃芩 防風(fēng) 地膚子 澤瀉 決明子 麥門冬 蕤仁(各一兩六銖) 車前子 菟絲子(各二合) 干地黃(二兩) 兔肝(一具)
上二十味末之,蜜丸。飲下二十丸,如梧子,日再,加至三十丸。
治眼暗□□不明,寒則淚出,肝痹所損方。
兔肝(二具) 柏子仁 干地黃 茯苓 細(xì)辛 蕤仁 枸杞子(各一兩六銖) 防風(fēng) 芎
上十四味末之,蜜丸。酒服,如梧子二十丸,日再服,加至四十丸。
治目失明漠漠方。
青羊肝一具(去上膜薄切之,以新瓦瓶子未用者凈拭之,納肝于中,炭火上炙之,令極干,汁盡末之) 決明子(半升) 蓼子(一合熬令香)
上三味合治下篩住院醫(yī)師。以粥飲,食后服方寸匕,日二,稍加至三匕,不過兩劑。能一歲服之,可夜讀細(xì)書。
治三十年失明方。
細(xì)辛 鐘乳粉(煉成者) 茯苓 云母粉(煉成者) 遠(yuǎn)志 五味子(等分)
上六味治下篩。以酒服五分匕,日三,加至一錢匕。
常服明目方。
蕪菁子三升(凈淘,以清酒三升煮令熟,曝干)
治下篩。以井花水和服方寸匕,稍加至三匕。無所忌,可少少作服之,令人充肥,明目洞視,水煮酒服亦可(《千金翼》同,用水煮,三易水)。
又方 胡麻一斗,蒸三十遍,治下篩,每日酒服一升。
又方 服小黑豆,每日空心吞二七粒。
又方 三月三日采蔓菁花,陰干,治下篩,空心井花水服方寸匕,久服,長(zhǎng)生明目,可夜讀細(xì)書。
治男子五勞七傷明目方。
地膚子一斗(陰干末之) 生地黃十斤(搗取汁)
上二味以地黃汁和散,曝干,共為末。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
又方 白瓜子七升,絹袋盛攪,沸湯中三遍,曝干,以醋五升浸一宿,曝干,治下篩。
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之百日,夜寫細(xì)書。
治肝實(shí)熱,目 痛如刺 梔子仁 蕤仁 決明子(各一兩) 車前葉 秦皮(各一兩六銖) 石膏(二兩碎如小豆大)
上九味 咀。以井花水三升,煮取七合,去滓下蜜,更煎,取四合,以綿濾之,干器貯,密封,勿使草芥落中,以藥汁細(xì)細(xì)仰臥,以敷目中。
治眼赤漠漠不見物,息肉生。
柴胡 芍藥 大黃(各四兩) 決明子 澤瀉 黃芩 杏仁(各三兩) 升麻 枳實(shí) 梔子仁 竹葉(各二兩)
上十一味 咀。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三服。熱多體壯,加大黃一兩;羸老,去大黃,加梔子仁五兩。
治眼風(fēng)赤暗方。
前胡 芍藥(各四兩) 生地黃(十兩) 芒硝 黃芩 茯苓 白芷 枳實(shí)(各三兩) 人參
上十五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煎竹葉,取九升,去滓下諸藥,煮取三升半,分三服 洗肝干藍(lán)煎方
治肝熱不止,沖眼,眼 赤,赤脈息肉痛閉不開,熱勢(shì)彭彭不歇,及目睛黃。
干藍(lán) 車前葉 苦竹葉(各三升) 細(xì)辛 秦皮 蕤仁 梔子仁 芍藥(各三兩) 決明子(四兩) 升麻(二兩)
上十味 咀。以水二斗,先煮干藍(lán)、車前、竹葉,取一斗,去滓澄清,取八升,納藥,煮取三升,分三服。須利,加芒硝二兩。
治目熱 赤,生赤脈侵睛,息肉急痛,閉不開,如芥在眼磣痛。
大棗(七枚去皮核) 黃連(二兩碎,綿裹) 淡竹葉(切五合)
上三味,以水二升煮竹葉,取一升,澄清取八合,納棗肉、黃連煎取四合,去滓令凈,細(xì)細(xì)以敷目 中。
治目中息肉方。
驢脂 石鹽(末
上二味和合,令調(diào)注目?jī)?頭,日三夜一瘥。
又方 五加不聞水聲者根,去土取皮,搗末一升,和上酒二升,浸七日外,一日兩時(shí)服之,禁醋,二七日遍身生瘡。若不出,未得藥力,以生熟湯浴之,取毒瘡出瘥。
治熱上出攻,目生障翳、目熱痛汁出方。
秦皮 黃柏 決明子 黃連 黃芩 蕤仁(各十八銖) 梔子(七枚) 大棗(五枚)
上八味 咀。以水二升浸,煮取六合,澄清,仰臥洗目,日一。
治目生翳方。
貝子十枚燒灰,治下篩,取如胡豆著翳上,日二。正仰臥,令人敷之,炊久乃拭之。息肉者,加真珠、如貝子等分。
治目赤及翳方。
烏賊骨 鉛丹(大小等分
上二味合研細(xì),和白蜜如泥蒸之,半食久,冷,著眼四,日一。
又方 熟羊眼睛,曝干,治下篩,敷目?jī)山恰?p>又方 白羊髓敷之。
又方 新生孩子胞衣,曝干,燒末,敷目 中。
又方 古錢(一枚),鹽(方寸匕)。上二味合治下篩,敷目 中。
治目風(fēng)淚出浮翳多膿爛 方。
干姜 礬石 蕤仁 細(xì)辛 黃連 戎鹽 決明子(各六銖) 銅青(三銖)
上八味 咀。以少許水浸一宿,明旦以好白蜜八合和之,著銅器中,綿蓋器上,著甑中,以三斗麥屑蒸之,飯熟藥成,絞去滓,以新死大雄鯉魚膽二枚和納藥中,又以大錢七枚常著藥底,兼常著銅器中,竹簪綿裹頭,注目 頭,晝夜三四,不避寒暑,數(shù)著藥干,又以魚膽和好,覆藥器頭,勿令氣歇。
治熱翳漫睛方。
以羊筋漱口熟嚼,夜臥開目納之,即閉目睡,去膜,明日即瘥。(《千金翼》以治眼目不明)
治風(fēng)翳方。
取死豬鼻燒灰,治下篩,日一,向日,水服方寸匕。
治目熱生膚赤白膜方。
取雄雀屎細(xì)直者,人乳和,熟研以敷之,當(dāng)漸消爛。
又方 以蛔蟲燒為末敷之。
治人馬白膜漫睛方。
以雞翎截之,近黑睛及當(dāng)白睛嗍之,膜自聚,鉤針鉤挽之,割去即見物,以綿當(dāng)眼上著血斷,三日瘥。
治目白膚風(fēng)淚下,蕩風(fēng)散方。(《刪繁方》名真朱散) 光明朱砂(半兩) 貝齒(五枚炭上熟燒為末) 衣中白魚(七枚) 干姜(三銖)
上四味于新瓷缽內(nèi)研之,濃帛三下為散。仰臥,令人取小指爪挑少許敷目中,取瘥為度。
(《千金翼》名真朱散。主目翳覆瞳,睛不見物)
治目中生息肉,膚翳稍長(zhǎng)欲滿目,閉瞳子,及生珠管方。
貝齒(七枚燒末之) 真珠(等分)
上二味合治如粉。以注翳肉上,日三度甚良。亦治目中瞇不出。
治目生珠管方。
滑石(一本作冷石) 手爪甲(燒) 龍骨 貝齒 丹砂(各等分)
上五味治下篩。以新筆點(diǎn),取當(dāng)珠管上,日三度,良。
治毒病后,目赤痛有翳方。
以青布掩目上,以冷水漬青布,數(shù)易之。
治熱病后生翳方。
豉二七枚,燒末之,納管中。以吹目中。
治熱病后眼暗失明方。
以羊膽敷之,旦暮各一。
治風(fēng)眼爛 方。
竹葉 黃連(各一兩) 柏白皮(一兩半)
上三味 咀。以水二升,煮取五合,稍用滴目?jī),日三四度?p>治胎赤眼方。
取槐木枝如馬鞭大,長(zhǎng)二尺,齊頭油麻一匙,置銅缽中,旦使童子以木研之,至瞑止。
夜臥時(shí),洗目敷,日三,良。
治目爛赤方。
取三指撮鹽,置古文錢上,重重火燒赤,投少醋中,足淹錢以綿沾汁注目 中。
治目中風(fēng)冷淚出, 赤癢,乳汁煎方。
黃連(十八銖) 蕤仁(半兩) 干姜(一兩)
上三味 咀。以人乳汁一升浸藥一宿,明旦以微火煎,取二合,綿絞去滓,取如黍米 許,納目 頭,日再。(張文仲方三味等分)
治目中風(fēng)腫痛,除熱揉眼方。
礬石三兩,燒令汁盡,以棗膏和如彈丸,揉眼上下,食頃,日三止。
治目赤痛方。
甘竹葉(二七枚) 烏梅(三枚) 古錢(三枚)
上三味,以水二升漬藥半日,東向灶煮二沸,三上三下,得二合,臨欲眠,注目 。
治目猝腫方。
以醋漿水作鹽湯洗之,日四五度。
治目猝癢痛方。
削干姜,令圓滑,納 中,有汁拭卻姜,復(fù)納之,味盡易之。
五臟客熱上沖,眼內(nèi)外受風(fēng),令目痛不明方。
地膚子 瓜子仁 青葙子 蒺藜子 茺蔚子 藍(lán)子 菟絲子 蕤仁(《千金翼》作車前 子各二合) 柏子仁(一合半) 決明子(五合) 細(xì)辛(一兩六銖) 桂心(一兩十八銖) 大黃(二兩) 黃連(一兩半) 螢火(六銖)
上十五味末之,蜜丸。每服如梧子三十丸,食后服,日三(《千金翼》無柏子仁)。
治目赤痛方。
雄黃(一銖) 細(xì)辛 黃連 干姜(各二銖)
上四味合治如粉,以綿裹釵股唾濡頭注藥末,納大 頭,急閉目,目中淚出,須臾止,勿將手近,勿將帛,勿洗之。
又方 雄黃 干姜 黃連 礬石(各六銖)
上四味合治并如前方,一方加細(xì)辛六銖。
治眼赤暗方。
杏仁(杏未熟時(shí)取仁搗汁一合) 古青錢(三枚) 青鹽(一兩六銖
上三味合納 器中,封頭勿泄氣,百日后出,著目四 頭,日二三,避風(fēng)冷。
治眼暗赤冷淚方。
蕤仁 波斯鹽
上二味等分,治下篩,以驢生脂和,每夜敷目四角,以一粟大,密室中將息一月,日瘥。忌五辛。失明者,三十日敷之。
治目痛及淚出不止方。
削附子作蠶屎大,納目中臥,良。
治目不明淚出方。
以烏雞膽,臨臥敷之。
治雀盲方。
地膚子(五兩) 決明子(一升)
上二味末之,以米飲汁和丸,食后服二十丸至三十丸,日二盡即更合,瘥止。
治雀目術(shù)。
令雀盲人至黃昏時(shí)看雀宿處,打令驚起,雀驚起乃咒曰∶紫公紫公,我還汝盲,汝還我 明,如此日日暝三過作之,眼即明,曾試有驗(yàn)(《肘后》云刪繁載支太醫(yī)法)
治肝氣虛寒,眼青□□不見物,真珠散方。
真珠(一兩研) 白蜜(二合) 鯉魚膽(一枚) 鯉魚腦(一枚)
上四味和合,微火煎兩沸綿裹納目中,當(dāng)汁出藥歇,更為之。
治目□□無所見方。
青羊肝一具,細(xì)切,以水一斗納銅器中煮,以曲餅覆上,上鉆兩孔如人眼,正以目向就 熏目,不過,再熏之。即瘥。(《千金翼》治眼暮無所見,不用曲餅)
治眼暗方。
以銅器盛大酢三四升,煎七八日,覆器濕地,取銅青一合,以三月杏白仁一升取汁,和 銅青敷之,日不過三四度,大良。
又方 古錢(七枚) 銅青 干姜 石鹽 胡粉(各中棗大) 黃連(三銖) 烏頭(棗 核大) 蕤仁(一百十枚) 菥 子(棗大) 細(xì)辛(五銖) 。ǘ) 清酒(五合) 楸 葉(一把取 汁
上十三味,治下篩,合煎,取三分去一,盛瓷器中。若燥取人乳和,敷目,慎風(fēng)冷。
又方 每朝含黃柏一爪甲許,使津置掌中拭目訖,以水洗之,至百日眼明。此法乃可終生行之,永除眼疾,神良。
又方 柴胡(六銖) 決明子(十八銖)
上二味治下篩,人乳汁和敷目?梢箷,見五色。
治眼暗方。
七月七日生苦瓠中白,絞取汁一合,以醋一升、古文錢七枚浸之,微火煎之,減半,以 米許大,納 中。
治眼漠漠無所見方。
蕤仁 秦皮 黃連(各十八銖) 螢火(七枚) 決明子(一合)
上五味 咀,以水八合微火煎,取三合,冷,以綿注洗目,日三度。
常服蕪菁子,主輕身益氣明目方。
芫菁子一升,以水四升煮,令汁盡出,曝干,復(fù)以水四升煮如前法,三煮三曝,治下篩,飲服方寸匕。(《千金翼》云百日身熱瘡出,不久自瘥) 明目令發(fā)不落方。
十月上巳日收槐子,納新凈甕中,以盆密封口,三七日發(fā)封,洗去皮取子,從月一日服 一枚,二日二枚,日別加計(jì),十日服五十五枚,一月日服一百六十五枚,一年服一千九百八 十枚,小月減六十枚。此藥主補(bǔ)腦,早服之,發(fā)不白,好顏色,長(zhǎng)生益壽。先病冷人勿服之(《肘后》云扁鵲方)。
又方 牛膽中漬槐子,陰干百日,食后吞一枚,十日身輕,三十日白發(fā)再黑,至百日通 神。
治目中瞇不出方。
以蠶砂一粒吞之,即出。
治稻麥芒等入目中方。
取生蠐螬,以新布覆目上,持蠐螬從布上摩之,芒出著布,良。
治砂石草木入目中不出方。
以雞肝注之。
又方 以書中白魚和乳汁,注目中。
治目中瞇法。
旦起對(duì)門戶跪拜云∶戶門狹小,不足宿客,乃便瘥。
治目為物所傷觸,青黑方。
治目痛不得睡方。
暮炙新青布熨,并蒸大豆袋盛枕之,夜恒令熱。
目中赤痛,從內(nèi) 始取之陰蹺。
目中痛不能視,上星主之,先取,后取天牖、風(fēng)池。
青盲遠(yuǎn)視不明,承光主之。
目瞑遠(yuǎn)視□□,目窗主之。
目□□赤痛,天柱主之。
目眩無所見,偏頭痛,引目外 而急,頷厭主之。
目遠(yuǎn)視不明,惡風(fēng),目淚出,憎寒,頭痛,目眩瞢,內(nèi) 赤痛,遠(yuǎn)視□□,無見,癢 青盲無所見,遠(yuǎn)視□□,目中yin膚,白幕覆瞳子,巨 主之。
目不明、淚出、目眩瞢,瞳子癢,遠(yuǎn)視□□,昏夜無見,目 動(dòng),與項(xiàng)口參相引 僻,目痛、僻戾、目不明,四白主之。
目赤目黃,顴 主之。
目,水溝主之。
目痛不明,齦交主之。
目瞑身汗出,承漿主之。
青盲目、惡風(fēng)寒,上關(guān)主之。
青盲,商陽(yáng)主之。
□目□□,偏歷主之。
眼痛,下廉主之。
□目□□少氣,灸五里,右取左,左取右。
目中白翳,前谷主之。
目痛泣出,甚者如脫,前谷主之。
白幕覆珠子,無所見,解溪主之。
眼暗,灸大椎下,數(shù)節(jié)第十當(dāng)脊中安灸二百壯,惟多為佳,至驗(yàn)。
肝勞邪氣眼赤,灸當(dāng)容百壯,兩邊各爾,穴在眼小 近后當(dāng)耳前,三陽(yáng)三陰之會(huì)處,以 兩手按之,有上下橫脈,則是與耳門相對(duì)是也。
眼急痛不可遠(yuǎn)視,灸當(dāng)瞳子上入發(fā)際一寸,隨年壯。穴名當(dāng)陽(yáng),風(fēng)翳;加夷浚挠沂 中指,本節(jié)頭骨上五壯,如小麥大,左手亦如之。
風(fēng)癢赤痛,灸人中近鼻柱二壯,仰臥灸之。
目卒生翳,灸大指節(jié)橫紋三壯,在左灸右,在右灸左,良。
(論一首,方五十五首,灸法六首)
治鼻塞,腦冷,清涕出方。
通草 辛夷(各半兩) 細(xì)辛 甘遂(一作甘草) 桂心 川芎 附子(各一兩)
上七味末之,蜜丸,綿裹納鼻中,密封塞,勿令氣泄,丸如大麻子,稍加微覺小痛,搗姜為丸即愈,用白狗膽汁和之,更佳。
治鼻塞,常有清涕出方。
細(xì)辛 蜀椒 干姜 川芎 吳茱萸 附子(各十八銖) 桂心(一兩) 皂莢屑(半兩)豬膏(一升)
上九味 咀,以綿裹,苦酒漬一宿,取豬膏煎,以附子色黃為度,去滓,綿裹納鼻孔中,并摩鼻上。涕出不止,灸鼻兩孔與柱齊七壯。
治鼻塞窒香膏方。
白芷 川芎 通草(各十八銖) 當(dāng)歸 細(xì)辛 莽草(《短劇》并《翼》作薰草) 辛夷(各三十銖)
上七味 咀,以苦酒漬一宿,以不中水豬肪一升煎,三上三下,以白芷色黃膏成,去滓,綿沾如棗核大,納鼻中,日三(《短劇》加桂心十八銖)。
治鼻不利香膏方。
當(dāng)歸 薰草(《古今錄驗(yàn)》用木香) 通草 細(xì)辛 蕤仁(各十八銖) 川芎 白芷(各半 兩) 羊髓(四兩豬脂亦得)
上八味 咀,以微火合煎,三上三下,白芷色黃膏成,去滓,取如小豆大,納鼻中,日二。先患熱后鼻中生赤爛瘡者,以黃芩、梔子代當(dāng)歸、細(xì)辛。
治鼻窒,氣息不通方。
小薊一把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二服
又方 瓜蒂末少許吹鼻中,亦可綿裹塞鼻中。
又方 槐葉(五升) 蔥白(切一升) 豉(一合)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
治鼻塞多年,不聞香臭,清水出不止方。
取當(dāng)?shù)?/a>車輾過蒺藜一把,搗,以水三升煎取熟,先仰臥,使人滿口含取一合汁,灌鼻中,使入不過,再度大嚏,必出一兩個(gè)息肉,似赤蛹,(一方有黃連等分同煎。 治鼻 方。 通草 細(xì)辛 附子 又方 甘遂 通草 細(xì)辛 附子(等分 又方 炙皂莢末之如小豆,以竹管吹鼻中。 又方 干姜末蜜和,塞鼻中,吹亦佳。 又方 鐵鎖磨石,取末,以豬脂和,綿裹納之,經(jīng)日,肉出瘥。 又方 以馬新屎汁,仰頭含滿口,灌鼻中。 又方 伏面臨床前,以新汲冷水淋玉枕上,后以瓜蒂末,綿裹塞之。 治 鼻有息肉,不聞香臭方。 瓜丁 細(xì)辛 治鼻中息肉不通利。 通草(半兩) 礬石(一兩) 真珠(一兩) 治鼽鼻、鼻中息肉不得息方。 礬石(六銖) 藜蘆(六銖) 瓜蒂(二七枚) 附子(十一銖) 治鼻中息肉方。 炙 皮末,綿裹塞之三日。 又方 細(xì)篩釜底墨,水服之三五日。 治鼻中息肉不聞香臭方。 燒礬石末,以面脂和,綿裹著鼻中,數(shù)日息肉隨藥消落。 又方 末瓜丁如小豆許,吹入鼻中必消,如此三數(shù)度。 又方 細(xì)辛 釜底墨 又方 綿裹瓜蒂末塞鼻中。 治鼻中息肉梁起,羊肺散方。 羊肺(一具干之) 白術(shù)(四兩) 蓯蓉 通草 干姜 川芎(各二兩) 又方 通草(十三銖) 真珠(六銖) 礬石 細(xì)辛(各一兩) 又灸挾上星兩旁相去三寸,各一百壯。 治鼻中生瘡方。 燒祀灶飯末,以敷鼻中。 又方 燒故馬絆末,敷鼻中。 又方 偷孝子帽以拭之。 又方 烏牛耳垢敷之。 又方 以牛鼻津敷之。 又方 搗杏仁乳敷之,亦燒核,壓取油,敷之。 又方 燒牛、狗骨灰,以臘月豬脂和,敷之。 治疳蟲蝕鼻生瘡方。 燒銅箸頭,以醋淬之?dāng)?shù)過,取酢敷之,又以人屎灰涂之,瘥。 治鼻痛方。 常以油涂鼻內(nèi)外,酥亦得。 治卒食物,從鼻中縮入腦中,介介痛不出方。 牛脂若羊脂如指頭大,納鼻中,以鼻吸取脂,須臾脂消,則物逐脂俱出也。 論曰∶鼻頭微白者亡血,設(shè)令微赤非時(shí)者死,病患色白者皆亡血也。凡時(shí)行衄不宜斷之,如一、二升以上,恐多者可斷,即以龍骨末吹之。九竅出血者,皆用吹之。 治大便出血,及口鼻皆出血,血上胸心,氣急,此是勞熱所致方。 生地黃(八兩) 蒲黃(一升) 地骨皮(五兩) 黃芩 芍藥 生竹茹(各三兩) 凡吐血、衄血、溺血,皆臟氣虛、膈氣傷或起驚悸,治之方。 生竹皮(一升) 芍藥(二兩) 川芎 當(dāng)歸 桂心 甘草(各一兩) 黃芩(二兩) 治衄血方。 伏龍肝(二枚如雞子大) 生地黃(六兩) 川芎(一兩) 桂心(三兩) 細(xì)辛(六 銖) 白芷 主衄方。 生地黃(八兩) 黃芩(一兩) 阿膠(二兩) 柏葉(一把) 甘草(二兩 又方 生地黃三斤(切) 阿膠二兩 蒲黃六合 治鼻出血不止方。 干地黃 梔子 甘草(等分) 治鼻衄方。 地黃汁五合,煮取四合,空腹服之,忌酒炙肉,且服粳米飲。 又方 飲小薊汁。 又方 以冷水凈漱口,含水以蘆管吹二孔中,即止。 又方 取亂發(fā)五兩,燒作灰,以管吹鼻中棗核大。不止,益吹之,以血斷止。并水服方 寸匕,日三,甚者夜二。已困不識(shí)人者,服亦佳。 又方 取人屎尖燒灰,水服并吹少許鼻中,止。 又方 五月五日取人屎,燒作灰,冷水服五分匕。 又方 以膠貼鼻頭上,至頂及發(fā)際三寸,止。 又方 新馬屎汁灌鼻中,及飲之。 又方 以濕布敷胸上。 又方 淳醋和土涂陰囊上,干,易之。 又方 韭根蔥根取汁,懸頭著一棗大納鼻中,少時(shí)更著,兩三度瘥,蔥白搗汁亦得。 治鼻出血不止方。 搗楮葉汁,飲三升,大良。 又方 張弓令弦向上,病兒仰臥枕,弦放,四體如常臥法,衄時(shí)癢癢,便灸足大趾節(jié)橫 理三毛中十壯,劇者百壯,衄不止,灸之,并治陰卵腫。 又灸風(fēng)府一穴四壯,不止,又灸。 又灸涌泉二穴各百壯。 (論一首,方五十九首,灸法二首) 論曰∶凡患口瘡及齒,禁油、面、酒、醬、酸、醋、咸、膩、干棗,瘥后仍慎之。若不久慎,尋手再發(fā),發(fā)即難瘥。薔薇根,角蒿,為口瘡之神藥,人不知之。 凡口中、面上息肉轉(zhuǎn)大,以刀決潰去膿血,即愈。 治口中瘡,久不瘥,入胸中并生瘡,三年以上不瘥者方 濃煎薔薇根汁,含之,又稍稍咽之,日三夜一,冬用根,夏用莖葉。 又方 角蒿灰敷之,一宿知、二宿瘥,有汁吐之,不得咽也。 治口瘡不歇方。 牛膝 生 荷根(各三兩) 黃柏(一兩) 治膀胱熱不已,口舌生瘡,咽腫,升麻煎方。 升麻 玄參 薔薇根白皮 射干(各四兩) 大青 黃柏(各三兩) 蜜(七合) 治口數(shù)生瘡,連年不瘥方。 薔薇根 黃芩 當(dāng)歸 桔梗 黃耆 白蘞 鼠李根皮 大黃 芍藥 續(xù)斷 黃柏 葛根 (各一兩) 治胃中客熱,唇口干燥生瘡方。 茯苓 黃芩 甘草 大黃 薔薇根(各三十銖) 枳實(shí) 杏仁 黃連(各二兩) 桂心(半 兩) 栝蔞根(十八銖) 治口熱生瘡方。 升麻(三十銖) 黃連(十八銖《古今錄驗(yàn)》用黃柏) 治口瘡方。 薔薇根皮(四兩) 黃柏(三兩) 升麻(三兩) 生地黃(五兩) 治口中瘡爛,痛不得食方。 杏仁(二十枚) 甘草(一寸) 黃連(六銖) 方治口瘡身體有熱氣痱瘰。 薔薇根 黃芩 鼠李根 當(dāng)歸 葛根 白蘞 石龍芮(《千金翼》作黃連) 黃柏 芍藥 治口吻瘡方。 以楸白皮及濕貼之三四度瘥。 又方 取經(jīng)年葵根欲腐者彌佳,燒作灰,及熱敷之。 又方 以新炊飯了甑,及熱以唇口向甑,唇上熨之,二七下三兩上,瘥止。 又方 梔子 甘草(各十八銖) 細(xì)辛(三十銖) 桂心(十二銖) 川芎(一兩) 又方 川芎 白芷 橘皮 桂心 棗肉(各一兩半) 治口肥瘡方。 熬灶上飯令焦,末,敷之。 治燕吻瘡方。 白楊枯枝鐵上燒,取 及熱敷之。 又方 以木履尾,納 灰中,令熱,取柱兩吻各二七遍。 治口旁惡瘡方。 亂發(fā)灰 故絮灰 黃連末 干姜末 治口中瘡,咽喉塞不利,口燥膏方。 豬膏 白蜜(各一斤) 黃連(一兩) 治熱病口爛咽喉生瘡,水漿不得入膏方。 當(dāng)歸 射干 升麻(各一兩) 附子(半兩) 白蜜(四兩) 治失欠、頰車蹉開張不合方。 一人以手指牽其頤,以漸推之,則復(fù)入矣。推當(dāng)疾出指,恐誤嚙傷人指也。 治失欠頰車蹉方。 消蠟和水敷之。 失欠頰車蹉,灸背第五椎,一日二七壯,滿三日未瘥,灸氣沖二百壯,胸前喉下甲骨中,是亦名氣堂。 又灸足內(nèi)踝上三寸宛宛中或三寸五分百壯三報(bào)。此三陰交穴也。 治卒口噤不開方。 以附子搗末,納管中,強(qiáng)開口,吹口中。 治口中熱干,甘草丸方。 甘草 人參 半夏 生姜 烏梅肉(各二兩半) 棗膏(二兩半) 治口干方。 羊脂若豬脂雞子大,擘之納半升醋中,漬一宿,絞取汁含之。 治口干除熱下氣方。 石膏(五合碎) 蜜(二升) 治虛勞口干方。 麥門冬(二兩末) 大棗(三十枚肉) 又方 羊脂如雞子大,淳酒半升,棗七枚擘,合漬七日,取棗食之,愈。 又方 酸棗(一升) 酸石榴子(五合) 葛根(三兩) 麥門冬(四兩) 覆盆子(三合) 烏 梅(五合) 甘草 栝蔞實(shí)(各三兩) 治口及身臭,令香止煩散氣方。 豆蔻 丁香 藿香 零陵香 青木香 白芷 桂心(各一兩) 香附子(二兩) 甘松 香 當(dāng)歸(各半兩) 檳榔(二枚) 治口氣臭穢,常服含香丸方。 丁香(半兩) 甘草(三兩) 細(xì)辛 桂心(各一兩半) 川芎(一兩) 又方 常以月旦日未出時(shí),從東壁取步,七步回,面垣立,含水 壁七遍,口即美香。 又方 桂心 甘草 細(xì)辛 橘皮 又方 川芎 白芷 橘皮 桂心(各四兩) 棗肉(八兩) 治口中臭方。 桂心(《古今錄驗(yàn)》用細(xì)辛) 甘草(各等分) 又方 細(xì)辛、豆蔻。含之甚良。 又方 蜀椒 桂心(各等分) 主口香去臭方。 甘草(三十銖) 川芎(二十四銖) 白芷(十八銖) 又方 松根白皮 瓜子仁 大棗 又方 瓜子仁 川芎 本 當(dāng)歸 杜蘅(各六銖) 細(xì)辛(半兩) 防風(fēng)(二兩) 又方 橘皮(二十銖) 桂心(十八銖) 木蘭皮(一兩) 大棗(二十枚) 又方 濃煮細(xì)辛汁,含之久,乃吐之。又方 井花水三升漱口,吐廁中,良。 又方 香薷一把,水一斗,煎取三升,稍稍含之。 又方 甜瓜子作末,蜜和,每日空心洗漱訖,含一丸如棗核大,亦敷齒。 又方 熬大豆,令焦,及熱酢沃取汁含之。 治七孔臭氣,皆令香方。 沉香(五兩) 本(三兩) 白瓜瓣(半升) 丁香(五合) 甘草 當(dāng)歸 川芎 麝 香(各二兩) 治身體臭,令香方。 白芷 甘子皮(各一兩半) 瓜子仁(二兩) 本 當(dāng)歸 細(xì)辛 桂心(各一兩) 又方 甘草 松根皮 甜瓜子 大棗 雞骨煎香 零陵香 丁香 青桂皮 青木香 楓香 郁金香(各三兩) 薰陸香 甲香 蘇合香 甘松香(各二兩) 沉水香(五兩) 雀頭香 藿香 白檀香 安息香 艾納香(各一兩) 麝香(半兩) 又方 沉香 煎香(各五兩) 雀頭香 藿香 丁子香(各一兩) 又方 兜婁婆香 薰陸香 沉香 檀香 煎香 甘松香 零陵香 藿香(各一兩) 丁 香 (十八銖) 苜蓿香(二兩) 棗肉(八兩) 沉香(二斤七兩九銖) 甘松 檀香 雀頭香(一作藿香) 甲香 丁香 零陵香 雞 骨煎 香(各三兩九銖) 麝香(二兩九銖) 薰陸香(三兩六銖) 又方 沉香(三兩) 零陵香 煎香 麝香(各一兩半) 甲香(三銖) 薰陸香 甘 松香(各六銖) 檀香(三銖) 藿香 丁子香(各半兩) 通道俗用者方。 沉水香(五兩) 甲香 丁子香 雞骨香 兜婁婆香(各二兩) 薰陸香 白檀香 熟 捷香 兩) 雀頭 香蘇合香 安息香 麝香 燕香(各半兩) 零陵香 藿香(各四兩) 甘松香 茅香(各三兩) 丁子香(一兩) 苜蓿香(二兩) 又方 零陵香(二兩) 藿香 甘松香 苜蓿香 白檀香 沉水香 煎香(各一兩) 又方 藿香(四兩) 丁香(七枚) 甘松香 麝香 沉香 煎香 (方十一首) 舌主心臟,熱即應(yīng)舌生瘡裂破,引唇揭赤,升麻煎泄熱方。 蜀升麻 射干(各三兩) 柏葉(切一升) 大青(二兩) 苦竹葉(切五合) 赤蜜 (八合) 生蘆根 薔薇根白皮(各五兩) 生玄參汁(三合) 地黃汁(五合) 舌上瘡不得食,舌本強(qiáng),頸兩邊痛,此是心虛熱所致,治之方。 柴胡 升麻 芍藥 梔子仁 通草(各二兩) 黃芩 大青 杏仁(各一兩半) 生姜 石膏(各四兩) 治舌卒腫,滿口溢出,如吹豬胞,氣息不得通,須臾不治殺人方 急以指刮破舌兩邊,去汁即愈,亦可以鈹?shù),決兩邊破之,以瘡膏敷之。 又方 刺舌下兩邊大脈,血出,勿使刺著舌下中央脈,出血不止,殺人。不愈,血出數(shù) 升,則燒鐵篦,令赤,熨瘡數(shù)過以絕血也。 又方 半夏十二枚,洗熟,以醋一升,煮取八合,稍稍含嗽之。吐出,加生姜一兩,佳 治舌腫強(qiáng)滿口方。 滿口含糖醋少許時(shí),熱通即止。 治舌腫起如豬胞方。 釜下墨末,以醋濃敷舌上下,脫去更敷,須臾即消。若先決出血汁,竟敷之,彌佳。凡 此患,人皆不識(shí),或錯(cuò)治益困,殺人甚急。但看其舌下自有噤蟲形狀,或如螻蛄,或如臥蠶 子,細(xì)看之有頭尾,其頭少白,燒鐵釘烙頭上,使熟,即自消。 治舌脹滿口不得語(yǔ)方。 蟲(三十枚) 鹽(一升) 治舌強(qiáng)不得語(yǔ)方。 礬石 桂心 舌上黑有數(shù)孔,大如箸,出血如涌泉,此心臟病,治之方。 戎鹽 黃芩(一作葵子) 黃柏 大黃(各五兩) 人參 桂心 甘草(各二兩) 治舌上出血如泉方。 燒鐵篦熟爍孔中,良。 (甲煎法二首,方二十首,灸法二首) 治脾熱唇焦枯無潤(rùn)方。 生地黃汁(一升) 生麥門冬(四兩) 生天門冬(切一升) 葳蕤(四兩) 細(xì)辛 甘草川 芎白術(shù)(各二兩) 黃耆 升麻(各三兩) 豬膏(三升) 治唇裂口臭方。 先以麻搗泥,泥兩口好瓷瓶,容一斗以上,各濃半寸曝令干。 甘松香(五兩) 艾納香 苜蓿香 茅香(各一兩) 藿香(三兩) 零陵香(四兩) 兩) 丁香 (一兩) 麝香(一兩) 甲香(一兩) 甲煎口脂,治唇白無血色及口臭方。 燒香澤法 沉香 甲香 丁香 麝香 檀香 蘇合香 薰陸香 零陵香 白膠香 藿香 甘松香 澤蘭 煉蠟合甲煎法 蠟(二兩) 紫草(二兩) 治緊唇方。 纏白布作大燈炷如指,安斧刃上,燃炷令刃汗出,拭以敷唇上,日二三度,故青布亦佳,并治沈唇。 又方 青布灰以酒服之,亦可脂和涂。 又方 以蛇皮拭之,燒為灰,敷之。 又方 水服蠐螬灰,良。 又方 自死螻蛄灰敷之。 又方 又火炙蠟貼唇上,瘥。 又方 炙松脂貼上,瘥。 緊唇,灸虎口,男左女右。 又灸承漿三壯。 治沈唇方。 以干蠐螬燒末和豬脂,臨臥敷之。 又方 燒鱉甲及頭,令煙盡,末敷之,日三。 治唇生瘡方。 以頭垢敷之,日三。 又方 以胡粉敷之。 治唇邊生瘡,連年不瘥方。 以八月藍(lán)葉十斤絞取汁洗,不過三日瘥。 治唇生核方。 豬屎平量一升,以水投,絞取汁,溫服之。 治唇舌忽生瘡方。 燒雞屎白末,以布裹著病上,含之。 治唇黑腫、痛癢不可忍方。 取大錢四文于石上,以臘月豬脂磨取汁,涂之。 又方 以竹弓彈之,出其惡血,瘥。 又方∶燒亂發(fā)及蜂房、六畜毛,作灰,豬脂和敷之,亦治沈唇。 治冬月唇干坼、血出方。 搗桃仁,以豬脂和,敷之。 治遠(yuǎn)行唇口面皴裂方。 熟煎豬脂,將行夜,常敷面臥,行萬里,野宿不損。 (論一首,方三十八首,灸法二首) 論曰∶凡齒齦宣露,多是疳 及月蝕,以角蒿灰夜敷齦間,使?jié)M,勿食油,不過二三夜,瘥。食油及干棗即發(fā),所以患齒者,忌油干棗及桂心。每旦以一捻鹽納口中,以暖水含,揩齒及叩齒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口齒即牢密。凡人齒齦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齒根露 也,為此鹽湯揩齒、叩齒法,無不愈也,神良。凡人好患齒病,多由月蝕夜食飲之所致也,識(shí)者深宜慎之。所以日月蝕未平時(shí),特忌飲食,小兒亦然。 治齲齒及蟲痛方。 白附子 知母 細(xì)辛(各六銖) 川芎 高良姜(各十二銖) 又方 切白馬懸蹄如米許,以綿裹著痛處孔中,不過三度。 治 齒蟲齒,積年不瘥,從少至老方。 雀麥草一名杜姥草,似牛毛草,以苦瓠葉四十枚凈洗,露一宿,平旦取草屈長(zhǎng)二寸,廣 一寸,濃五分,以瓠葉裹縛之,作五六十裹子,取三年釅醋浸之,至日中取兩裹納火中,炮令極熱,納口中齒外邊熨之,冷則易之,取銅器以水納中,解裹于水中洗之,得蟲長(zhǎng)三分,老者黃赤色,小者白色,多者得三四十枚,少者得一二十枚。 治蟲齒方 莨菪子三合,如無,蔥子、韭子并得,以青錢七文,燒令赤,取小口罌子令可口含得者,將錢納罌子中,取一撮許莨菪子安錢上,令炮炮聲,仍與半合許水淋,令氣上,從罌出,將口含罌口,令氣莫出,用熏齒,冷復(fù)更作,取三合藥盡為劑。非止蟲齒得瘥,或風(fēng)齒、齲 齒、齒中病悉主之,口中多津,即吐之。 又方 白楊葉切一升,水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又方 大醋一升煮枸杞根白皮一升,取半升含之,蟲立出。 又方 取桃仁少許,以釵頭穿向燈上燒之,煙出,經(jīng)少時(shí)吹滅,即納入口安蟲齒上咬之,不過五六度。(一方作胡桃仁。 治疳蟲蝕齒根方。 地龍置石上,著一撮鹽,須臾化為水,以面展取,卻待凝濃,取以納病上,又以皂莢去 皮涂上,蟲即出。 又方 純麻子燭燼研,以井花水涂之。 又方 黑 羊脂、莨菪子各等分,先燒鐵鋤斧銎令赤,納其中,煙出,以布單覆頭,令煙氣入口熏之。 治齒齦腫痛,及蟲痛方。 黃芩 甘草 桂心 當(dāng)歸 細(xì)辛 蛇床子(各一兩) 治齒有孔不得食、面腫方。 莽草(十葉) 豬椒附根皮(長(zhǎng)四寸者七枚) 治齒根腫方。 松葉(一把切) 鹽(一合) 治齒根動(dòng)欲脫落方 生地黃綿裹著齒上,咋之,又 咀,以汁漬齒根,日四、五著之,并咽汁,十日大佳。 治齒根動(dòng)痛方。 生地黃 獨(dú)活(各三兩) 治齒齦間津液、血出不止方。 生竹茹二兩,醋煮含之。 又方 細(xì)辛(二兩) 甘草(一兩) 又方 礬石一兩,燒水三升,煮取一升,先拭血,乃含之,已后不用朽人牙根,齒落不用之可也。 治齒間血出方。 以苦竹葉濃煮之,與鹽少許,寒溫得所,含之,冷吐。 又方 溫童子小便半升,取三合含之,其血即止。 治齒出血不止方。 刮生竹皮二兩,苦酒浸之,令其人解衣坐,使人含 其背上三過。仍取竹茹濃煮汁,勿與 治酒醉、牙齒涌血出方。 當(dāng)歸(二兩) 桂心 細(xì)辛 甘草(各一兩) 礬石(六銖) 又方 燒釘令赤,注血孔中,止。 治頭面風(fēng),口齒疼痛不可忍方。 蜀椒(二合) 莽草(十葉) 雀李根 獨(dú)活(各二兩) 細(xì)辛 川芎 防風(fēng)(各一兩) 又方 雞屎白燒灰,以綿裹置齒痛上,咬咋之。 又方 雞屎白以醋漬煮,稍稍含之。 又方 煮枸杞汁含之。 又方 生地黃(一節(jié)),蒜(一瓣)。上二味熟搗綿裹著痛上,咬之,勿咽汁,汁出吐之,日日 又方 含驢尿,須臾止。 風(fēng)齒疼痛,灸外踝上高骨前交脈三壯。 又以線量手中指至掌后橫紋,折為四分,量橫紋后當(dāng)臂中灸二壯愈,隨左右。 治齒痛方。 獨(dú)活(三兩) 黃芩 川芎 細(xì)辛 蓽茇(各二兩) 當(dāng)歸(三兩) 丁香(一兩) 又方 含白馬尿,隨左右含之,不過三五口。 治齒痛漱湯方。 腐棘刺二百枚,以水二升,煮取一升,旋旋含之,日四五度,以瘥止。 又方 川芎 細(xì)辛 防風(fēng) 礬石 附子 藜蘆 莽草 又方 蚯蚓糞水和,作稠泥團(tuán),以火燒之,令極赤如粉,以臘月豬膏和,敷齒齦上,日三兩度,永瘥。 又方 取自死蚯蚓干者搗末,著痛處,即止。 治齒齦痛、不可食生果方。 生地黃 桂心 又方 馬齒莧一把嚼之,即瘥。 治牙癰塞、口噤不開方。 附子(大者一枚) 黃連(十八銖) 礬石(一兩) (證一條,方五十首,針灸法二首) 凡卒喉痹不得語(yǔ),服小續(xù)命湯,加杏仁一兩。(方出第八卷中) 喉嚨者,脾胃之候,若臟熱,喉則腫塞,神氣不通,烏 膏主之方。
上三味各等分末之,以蜜和,綿裹少許,納鼻中。
上四味末之,以白雄犬膽和為丸,如棗核大,綿裹納鼻中。辛熱涕出,四五升瘥。亦治息肉。
上二味各等分末之,以綿裹如豆大許,塞鼻中,須臾即通。通草散方
上三味末之,捻綿如棗核,取藥如小豆,著綿頭,納鼻中,日三易之。一方有桂心、細(xì)辛各一兩,同前搗末和,使之。
上四味各搗篩,合和,以小竹管吹藥如小豆許于鼻孔中,以綿絮塞鼻中,日再,以愈為度(《古今錄驗(yàn)》葶藶半兩)。
上二味末之,水和,服方寸匕。
上六味末之,食后以米飲服五分匕,加至方寸匕。
上四味末之,捻綿如棗核,沾散如小豆,并綿納鼻中,日再三。鼻中息肉,灸上星三百壯,穴在直鼻入發(fā)際一寸。
上六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溫三服。
上七味 咀。以水一斗煮竹皮,減三升下藥,煎取二升,分三服。
上十味 咀。以水三升,酒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生地黃湯
上五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膠煎取二升半,分三服。
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上三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如鼻疼者,加豉一合;鼻有風(fēng)熱者,以蔥涕和服如梧子五丸。口病第三
上三味 咀。以綿裹,酒三升漬一宿,微火煎一兩沸,細(xì)細(xì)含之。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下蜜更煎兩沸,細(xì)細(xì)含咽之。
上十二味末之,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亦可漿水服之。
上十味末之,食前漿水服方寸匕,日二。
上二味末之,綿裹含,咽汁,亦可去之。
上四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瘥止。含極吐,卻更含。
上三味末之,合和綿裹杏仁大,含之,勿咽,日三夜一。薔薇丸
上十二味末之,蜜和服如梧子十丸,日三服。
上五味末之,蜜丸,食后服七丸,日再服,瘥止。
上五味末之,以蜜和為丸,食后服十五丸,又含之,以瘥為度。此方甚驗(yàn)。
上四味等分,合和為散,以粉瘡上,不過三遍。
上三味合煎去滓,攪令相得,含如半棗,日四、五,夜二。
上五味 咀,以豬脂四兩先煎之,令成膏,下著地,勿令大熱,納諸藥,微火煎令附子色黃,藥成絞去滓,納蜜,復(fù)上火一兩沸,令相得,置器中,令凝,取如杏仁大,含之,日四五遍,輒咽之。
上六味末之,蜜丸如彈子大,旋含咽汁,日三。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石膏,取二升,納蜜,煮取二升,去滓,含如棗核大,咽汁盡,更含 之。
上二味,以蜜一升和,令熟五升米下,蒸之,任性服。
上八味末之,以蜜丸含如棗大,以潤(rùn)為度。五香丸
上十一味末之,蜜和丸,常含一丸,如大豆,咽汁,日三夜一。亦可常含,咽汁,五日口香,十日體香,二七日衣被香,三七日下風(fēng)人聞香,四七日洗手水落地香,五七日把他手 亦香。慎五辛,下氣去臭。
上五味末之,蜜和,臨臥時(shí),服二丸如彈子大。
上四味等分,治下篩,以酒服一錢匕,瘥止。
上五味末之,次納棗肉,干則加蜜,和丸如大豆,服十丸,食前食后常含之,或吞之,七日大香。
上二味末之,臨臥以三指撮酒服,二十日香。
上二味末之,酒服三指撮。
上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三十日口香。
上三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二,一百日衣被香。
上七味治下篩,食后飲服方寸匕,日三服,五日口香,十日身香,二十日肉香,三十日衣被香,五十日遠(yuǎn)聞香,(一方加白芷十八銖。
上四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身香。亦可以棗肉丸之,服二十丸,如梧子大,稍加至三十丸。(一方有川芎十八銖。)
上八味末之,蜜丸,食后服如小豆大五丸,日三,久服令舉身皆香。
上七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五日口香,三七日身香。
上四味各等分,治下篩,食后服方寸匕,日三。七日知,一百日大香。熏衣香方
上十八味末之,蜜二升半煮,肥棗四十枚,令爛熟,以手痛搦,令爛如粥,以生布絞去滓,用和香,干濕如捺,搗五百杵,成丸,密封七日乃用之,以微火燒之,以盆水納籠下,以殺火氣,不爾,必有焦氣也。
上五味治下篩,納麝香末半兩,以粗羅之,臨熏衣時(shí),蜜和用。
上十一味粗下,合棗肉總搗,量加蜜,和用之。濕香方
上十味末之,欲用以蜜和,預(yù)和歇,不中用。
上十味,粗篩,蜜和,用熏衣瓶盛,埋之久窨,佳。百和香
上二十味末之,酒漉令軟,再宿,酒氣歇,以白蜜和,納瓷器中,蠟紙封,勿令泄,冬 月開取用,大佳。衣香方
上六味各搗,加澤蘭葉四兩,粗下用之,極美。
上七味合搗,加麝香半兩,粗篩,用如前法。
上六味粗篩,和為干香以 衣,大佳。舌病第四
上十味 咀,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去滓,下玄參汁,令兩沸,次下地黃汁,兩沸,次下蜜,煎取一升七合,綿惹取汁,安舌上含,細(xì)細(xì)咽之。
上十味 咀,以水一斗九升煮,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滓可重煎服之。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三沸,含之,稍稍咽之,日三。
上二味等分,末之,安舌下,立瘥。
上七味末之,蜜和,以飲服十丸如梧子,日三,亦燒鐵烙之。唇病第五
潤(rùn)脾膏
上十一味 咀,諸藥苦酒淹一宿,綿裹藥,臨煎下生地黃汁,與豬膏共煎取膏鳴,水氣盡去滓,取細(xì)細(xì)含之。甲煎唇脂
上六味先以酒一升,水五升相和作湯,洗香令凈,切之,又以酒水各一升浸一宿,明旦納于一斗五升烏麻油中,微火煎之,三上三下,去滓,納上件一口瓶中,令少許不滿,然后取∶
上八味,先酒水相和作湯,洗香令凈,各別搗碎,不用絕細(xì),以蜜二升、酒一升和香,納上件瓷瓶中令實(shí)滿,以綿裹瓶口,又以竹篾交橫約之,勿令香出。先掘地埋上件油瓶,令口與地平,以香瓶合覆油瓶上,令兩口相當(dāng),以麻搗泥泥兩瓶口際,令牢密,可濃半寸許,用糠壅瓶上,濃五寸,燒之,火欲盡,即加糠,三日三夜,勿令火絕,計(jì)糠十二石訖,停三日,令冷出之。別煉蠟八斤,煮數(shù)沸,納紫草十二兩煎之,數(shù)十沸,取一莖紫草向爪甲上研看紫草骨白,出之。又以綿濾過與前煎相和,令調(diào),乃納朱砂粉六兩,攪令相得,少冷未凝之間,傾竹筒中紙裹筒上麻纏之,待凝冷解之,任意用之,計(jì)此可得五十挺。
上十二味各六兩,胡麻油五升,先煎油令熟,乃下白膠、藿香、甘松、澤蘭,少時(shí)下火,綿濾納瓷瓶中,余八種香搗作末,以蜜和,勿過濕,納著一小瓷瓶中令滿,以綿幕口,竹十字絡(luò)之。以小瓶覆大瓶上,兩口相合,密泥泥之。乃掘地埋油瓶,令口與地平,乃聚干牛糞燒之,七日七夜不須急,滿十二日燒之彌佳,待冷出之即成。其瓶并須熟泥勻濃一寸,曝干,乃可用,(一方用糠火燒之。
上先煉蠟,令消,乃納紫草煮之,少時(shí)候看,以紫草于指甲上研之,紫草心白即出之,下蠟,勿令凝,即傾弱一合甲煎于蠟中,均攪之訖,灌筒中,則勿觸動(dòng)之,冷凝乃取之,便成好口脂也。敷口面,日三。齒病第六
上五味末之,以綿裹少許著齒上,有汁吐出,一日兩度,含之,亦治口氣。
上六味 咀,以醋漿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含之,日三夜二。
上二味 咀,以漿水二升,煮取一升,滿口含,倦即吐卻,日二三度。
上二味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含之。
上二味 咀,以酒一升漬一宿,以含之。
上二味 咀。以醋二升煎取一升,日夜旋含之。
上五味 咀。以漿水五升,煮取二升含之,日五六,夜三。
上七味 咀。以酒二升半,煮三五沸,去滓含之,冷吐,更含之,勿咽汁。(張文仲有白術(shù)二兩) 含漱湯
上七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含嗽之,須臾悶?zāi)送拢。(《古?錄驗(yàn)》同,有甘草二兩)
上七味各等分作末,綿裹如彈丸大。酒浸安所患處,含之勿咽,日三,刺破,極佳。
上二味合嚼之,令味相得,咽之。
上三味末之。納管中,強(qiáng)開口吹之,入喉間,細(xì)細(xì)吹之。喉病第七
烏膏
上九味 咀。綿裹,苦酒一升,淹浸一宿,納豬脂中,微火煎取,苦酒盡,膏不鳴為度,去滓,薄綿裹膏似大杏仁,納喉中,細(xì)細(xì)吞之。
治喉腫痛,風(fēng)毒沖心胸方。
豉(一升半) 犀角 射干 杏仁 甘草(各二兩) 羚羊角(一兩半) 芍藥(三兩) 梔子(七枚) 升麻(四兩)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豉煮一沸,分三服,喉腫胸脅支滿,灸尺澤百壯。
治風(fēng)毒咽水不下,及瘰癧腫方。
升麻 芍藥(各四兩) 射干 杏仁 楓香 葛根 麻黃(各三兩) 甘草(二兩)
上八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又方 以水服莨菪子末兩錢匕,神良。
治喉痹方 荊瀝,稍稍咽之。
又方 臘月豬尾燒末,水服之。
又方 燒牛角末,酒服之。
又方 熬杏仁令黑,含或末服之。
又方 含雞屎白。
又方 巴豆去皮,針線穿,咽入牽出。
又方 馬藺子半升,水二升,煮取一升半,服之。
又方 煮桃皮汁三升,服之。
又方 燒荊汁服之,又水三升煮荊一握,取一升,分三服。
治喉痹及毒瓦斯方。
桔梗二兩,水三升,煮取一升,頓服之。
又方 生姜二斤,搗取汁,蜜五合,微火煎相和,服一合,日五。
又方 附子一枚,剖作大片,蜜涂,炙令黃,含咽汁,甘盡更涂,炙如前法。
又方 剝大蒜,塞耳鼻,日二易。
喉痹,刺手小指爪紋中,出三大豆許血,逐左右刺,皆須慎酒、面、毒物。
治喉痹、猝不得語(yǔ)方。
濃煮桂汁,服一升,亦可末桂,著舌下,漸咽之,良。
又方 煮大豆汁含之,無豆用豉,亦佳。
又方 以酒五合和人乳汁半升,分二服。
又方 燒炊箅作灰三指撮,水服之。
又方 芥子末水和敷之,干則易。
又方 商陸、苦酒熬令濃,熱敷之。
又方 末桂心如棗核大,綿裹著舌下,須臾破。
治喉猝腫、不下食方。
以韭一把,搗熬敷之,冷則易。
又方 含上好醋,口舌有瘡,亦佳。
治懸雍咽熱、暴腫長(zhǎng)方。
干姜、半夏等分,末,以少少著舌上。
又方 鹽末,以箸頭張口柱之,日五。
治懸雍咽中生息肉、舌腫方。
日初出時(shí)向日張口,使婦人用左裙裾柱其頭上,七下,瘥。
又方 羊蹄草煮取汁,口含之。
又方 鹽豉和涂之。
又方 取四五歲小兒尿,合鹽含之。
凡喉痹深腫連頰,吐氣數(shù)者,名馬喉痹,治之方。
馬銜一具,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三服。
又方 氈中蒼耳三七枚,燒末,水服之。
又方 馬鞭草根一握,勿中風(fēng),截去兩頭,搗取汁服。
又方 燒谷奴灰,酒服之,立破。
咽門者,肝膽之候,若臟熱,咽門則閉而氣塞,若腑寒,咽門則破而聲嘶。母姜酒主之方。
母姜汁(二升) 酥 牛髓 油(各一升) 桂心 秦椒(各一兩) 防風(fēng)(一兩半) 川 芎 獨(dú)活(各一兩六銖)
上九味末之,納姜汁中煎,取相淹濡,下髓酥油等,令調(diào),微火,三上三下煎之,平旦 溫清酒一升,下二合膏,即細(xì)細(xì)吞之,日三夜一。
又方 丹參 升麻 雄黃 杏仁 鬼臼 甘草 射干(各一兩) 麝香(半兩)
上八味末之,以蜜為丸如梧子。飲下一丸,加至五丸,日三。酒服亦佳。咽痛失聲不利,用之良。
治咽傷語(yǔ)聲不徹方。
酒(一升) 干姜(二兩半末) 酥(一升) 通草 桂心 石菖蒲(各二兩末)
上六味合和,服一匕,日三。
又方 酒(一升) 酥(一升) 干姜末(十兩
上三味以酒二合,酥一匕,姜末二匕,相和服,日三,食后服之。亦治肺癰。
治啞塞咳嗽方。
桂心(六銖) 杏仁(十八銖)
上二味末之,以蜜丸如杏仁大。含之,細(xì)細(xì)咽汁,日夜勿絕。
治咽痛,逆氣不能食方。
麻子(一升熬令黑) 以酒一升淋取汁,空心一服一升,漸至二升,多汗好覆。勿觸風(fēng)冷。
此方兼理產(chǎn)婦及丈夫中風(fēng)。如角弓反張、口噤不開,大驗(yàn),與紫湯氣力同。
治猝咽痛方。
懸木枸燒末,水服方寸匕,日三。
又方 燒炊帚一枚,漿水服方寸匕。
治猝風(fēng)咽腫面腫方。
杏仁末和雞子黃,更搗敷上,干復(fù)易之,七八度。若腫汁出,煮醋和伏龍肝敷,干更易 之。
治猝尸咽方。
燒履鼻繩為灰,暖水服之。
又方 燒麻子脂,服之。
治咽喉不利下氣方。
射干 杏仁 人參 附子 桂心(各一兩)
上五味末之,蜜丸如指大,含一丸,稍稍咽之,令藥味相接。
治咽喉中痛癢,吐之不出,咽之不入,似得蟲毒方。
含生姜五十日,瘥。
又方 以青布裹麻黃,燒,以竹筒盛,煙熏咽中。
(方五十五首)
治腎熱背急攣痛,耳膿血出,或生肉塞之,不聞人聲方。
磁石 白術(shù) 牡蠣(各五兩) 甘草(一兩) 生麥門冬(六兩) 生地黃汁(一升) 芍藥(四兩) 蔥白(一升) 大棗(十五枚)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
治腎熱,面黑目白,腎氣內(nèi)傷,耳鳴吼鬧、短氣,四肢疼痛,腰背相引,小便黃赤方。
羊腎(一具治如食法) 白術(shù)(五兩) 生姜(六兩) 玄參(四兩) 澤瀉(二兩) 芍藥茯苓(各三兩) 淡竹葉(切二升) 生地黃(切一升)
上九味 咀。以水二斗煮羊腎、竹葉,取一斗,去滓澄之,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不已,三日更服一劑。
治腎熱、耳膿血出溜,日夜不止方。
鯉魚腦一枚 鯉魚腸一具(洗細(xì)切) 鯉魚 三斤 烏麻子(熬令香)一升
上四味先搗麻子碎,次下余藥搗為一家,納器中,微火熬暖,布裹敷耳得,兩食頃開之,有白蟲出,復(fù)更作藥。若兩耳并膿出,用此為一劑,敷兩耳。若只一耳,分藥為兩劑敷,不過三敷,耳便瘥。慎風(fēng)冷。
治腎虛寒,腰脊苦痛,陰陽(yáng)微弱,耳鳴焦枯方。
生地黃汁(二升) 生天門冬汁 白蜜(各三升) 羊腎(一具炙) 白術(shù) 麥曲(各一斤) 甘草 干姜 地骨皮(各八兩) 桂心 杜仲 黃耆 (各四兩) 當(dāng)歸 五味子(各三兩)
上十四味末之,納盆中,取前三物汁和研,微火上暖盆,取熱更研,日曝干,常研,令離盆,酒服方寸匕,日再。
治耳聾鳴、汁出,皆由腎寒,或一二十年不瘥方。
故鐵(二十斤燒赤,水五斗浸三宿,去鐵澄清) 柘根(三十斤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 澄 清) 菖蒲(切五斗水一石煮取五斗,去滓澄清)
上三味合一石五斗,用米二石,并曲二斗,釀如常法,酒用一月封頭開清,用磁石吸 者三斤,搗為末,納酒中,浸三宿,飲之,日夜飲,常取小小醉而眠,取聞人語(yǔ)乃止藥。
又方 服天門冬酒百日瘥方(在第十四卷中)。
又方 礬石少許,以生菖蒲根汁和,點(diǎn)入耳中。
治勞聾,氣聾,風(fēng)聾,虛聾,毒聾,久聾耳鳴方。
山茱萸 干姜 巴戟天 芍藥 澤瀉 桂心 菟絲子 黃耆 干地黃 遠(yuǎn)志 蛇床子石斛 當(dāng)歸 細(xì)辛 蓯蓉 牡丹 人參 甘草 附子(各二兩) 菖蒲(一兩) 羊腎(二枚)
上二十三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食后服十五丸,日三,加至三四十丸止。皆緣腎虛耳,故作補(bǔ)腎方,又作薄利九竅藥即瘥。
治耳聾方。
生地黃(極粗者長(zhǎng)一寸半) 巴豆 杏仁(各七枚) 印成鹽(兩顆) 頭發(fā)(如雞子大,燒 灰)
上五味治下篩,以綿薄裹,納耳中一日一夜,若小損即去之。直以物塞耳,耳中黃水及 膿出,漸漸有效,不得更著。不著一宿后,更納一日一夜,還去之,依前。
又方 蓖麻仁(五合) 杏仁 菖蒲 磁石 桃仁(各三分) 巴豆(一分) 石鹽(三分) 附子(二分) 薰陸香 松脂(各十分) 蠟(八分) 通草(三分)
上十二味先搗草、石令細(xì),別研諸仁如脂,納松脂、蠟,合搗數(shù)千杵,令可丸乃止。以 如棗核大綿裹塞耳,一日四五度,出之轉(zhuǎn)捻,不過三四日,易之。
又方 磁石(四兩) 天門冬 地骨皮 生姜(各三兩) 山茱萸 茯苓 菖蒲 川芎 枳實(shí)白芷 橘皮 甘草 土瓜根 牡荊子(各二兩) 竹瀝(二升)
上十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減半,納瀝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五日一劑,三日乃著散納耳中,如后方。
石菖蒲 白蘞 牡丹 山茱萸 牛膝 土瓜根(各二兩) 磁石(四兩)
上七味治下篩,綿裹塞耳,日一易之。仍服大三五七散佳(方在第十三卷中)。
又方 薰陸香 蓖麻 松脂 蠟 亂發(fā)灰 石鹽
上六味等分末之。作丸綿裹塞耳,時(shí)易之,瘥止。
治耳聾方。
巴豆(十四枚) 成煉松脂(半兩)
上二味合治丸如黍米大,綿裹以簪頭著耳中,一日一易。藥如硬,微火炙之,以汗出乃 愈,大效。
又方 雄鯉魚腦(二兩) 防風(fēng) 菖蒲 細(xì)辛 附子 川芎(各六銖)
上六味 咀,以魚腦合煎,三沸,三上三下之,膏香為成,濾去滓,冷,以一棗核灌 耳中,以綿塞之。(《古今錄驗(yàn)》用療風(fēng)聾年久、耳中鳴者,以當(dāng)歸代防風(fēng),以白芷代川芎)
又方 竹筒盛鯉魚腦,炊飯?zhí)幷糁铎,注耳中?p>又方 菖蒲、附子各等分末之,以麻油和,以綿裹納耳中。(《廣濟(jì)方》以療耳猝痛求 死者又方 礬石 甘草 菖蒲 當(dāng)歸 細(xì)辛 防風(fēng) 川芎 白芷 附子 烏賊骨 皂莢(各半兩) 巴豆(十四枚)
上十二味薄切,三升醋漬一宿,以不中水雞膏九合煎,三上三下。以巴豆黃,膏成,去滓,納雄黃末,攪調(diào),取棗核大瀝耳中,綿塞之,日三易。
又方 燒鐵令赤,投酒中飲之,仍以磁石塞耳中,日一易。夜去之,旦別著。
又方 蓖麻(一百顆去皮) 大棗(十五枚去皮核)
上二味熟搗丸如杏仁,納耳中二十日,瘥。
又方 芥子搗碎,以男兒乳和,綿裹納之。
又方 取柴胡苗汁灌耳中,再度瘥。
又方 作一坑可容二升許,著炭火其中,坑似窖形,以磚覆口上,磚上作一孔子,容小指,磚孔上著地黃一升,以木盆覆之,以泥泥盆下,勿泄,盆底上鉆一小孔,可容箸,其孔 上著三重布,以耳孔當(dāng)盆上熏,久若悶,去黃水,發(fā)裹鹽塞之,不過二三度,神效。
又方 搗豉作餅填耳內(nèi),以地黃長(zhǎng)五六分,削一頭令尖,納耳中,與豉餅底齊,餅上著楸葉,蓋之,剜一孔如箸頭,透餅于上,灸三壯。
又方 作泥餅子,濃薄如餛飩皮,覆耳上四邊,勿令泄氣,當(dāng)耳孔上以草刺泥餅,穿作 一小孔,于上以艾灸之百壯,候耳中痛不可忍即止。側(cè)耳瀉卻黃水出盡,即瘥。當(dāng)灸時(shí),若 泥干,數(shù)易之。
又方 酒三升,碎牡荊子二升,浸七日,去滓,任性服盡,雖三十年久聾亦瘥。
又方 截箭竿二寸納耳中,以面擁四畔,勿令泄氣,灸筒上七壯。
又方 硫黃、雄黃各等分為末,綿裹納耳中,數(shù)日聞人語(yǔ)聲。
又方 桂心(十八銖) 野葛(六銖) 成煎雞肪(五兩
上三味 咀,于銅器中微火煎三沸,去滓,密貯勿泄,以葦筒盛如棗核大,火炙令少熱,欹臥傾耳灌之,如此十日耵聹自出,大如指,長(zhǎng)一寸,久聾不過三十日,以發(fā)裹膏深塞。莫 使泄氣,五日乃出之。(《千金翼》云治二十年耳聾)
治耳聾齒痛赤膏方。
桂心 大黃 白術(shù) 細(xì)辛 川芎(各一兩) 干姜(二兩) 丹參(五兩) 蜀椒(一升) 巴 豆(十枚) 大附子(二枚)
上十味 咀,以苦酒二升浸一宿,納成煎豬肪三斤,火上煎,三上三下,藥成,去滓,可服可摩。耳聾者綿裹納耳中,齒冷痛,則著齒間,諸痛皆摩。若腹中有病,以酒和服如棗許大。咽喉痛,取棗核大吞之。
又方 以綿裹蛇膏塞耳,神良。
又方 淳酢微火煎附子一宿,削令可入耳,以綿裹塞之。
治猝耳聾方。
細(xì)辛 菖蒲(各六銖) 杏仁 曲末(各十銖)
上四味和搗為丸,干即著少豬脂,如棗核大,綿裹納耳中,日一易,小瘥,二日一易,夜去,旦塞之。
治三十年耳聾方。
故鐵三十斤,以水七斗,浸三宿,取汁,入曲釀米七斗,如常造酒法,候熟,取磁石一斤,研末,浸酒中,三日乃可飲,取醉;以綿裹磁石納耳中,好覆頭臥,酒醒去磁石,即瘥
治耳鳴聾方。
當(dāng)歸 細(xì)辛 川芎 防風(fēng) 附子 白芷(各六銖)
上六味末之,以鯉魚腦八兩合煎,三上三下,膏成,去滓,以棗核大灌耳中,旦以綿塞 耳孔。
治耳鳴如流水聲,不治久成聾方。
生烏頭掘得,乘濕削如棗核大,納耳中,日一易之,不過三日,愈。亦療癢及猝風(fēng)聾。
治耳鳴水入方。
通草 細(xì)辛 桂心(各十八銖) 菖蒲(一兩) 附子(六銖) 礬石(六銖) 當(dāng)歸 甘草(各十二銖) 獨(dú)活(一兩半)
上九味末之,以白鵝脂半合,稍稍和如棗核,綿裹納耳中,日三,旋旋和用(一本用蔥 涕半合)。
治耳聾有膿散方。
烏賊骨 釜底墨 龍骨 伏龍肝(各半兩) 附子(一兩) 禹余糧(六銖)
上六味末之,取皂莢子大,綿裹納耳中,日一易,取瘥。不瘥者有蟲,加麝香一豆大。
治耳聾有膿,不瘥有蟲方。
鯉魚腸(一具切) 醋(三合)
上二味和搗,帛裹納耳中,兩食頃,當(dāng)悶痛,有白蟲著藥,去之,更入新者,蟲盡乃止,藥擇去蟲,還可用。
又方 先以紙纏去耳中汁,以礬石末粉耳中。次石鹽末粉其上,食久乃起,不過再度,永瘥。
又方 搗桂和鯉魚腦納耳中,不過三四度。
治 耳出膿汁方。
礬石 烏賊骨 黃連 赤石脂
上四味等分末之,以綿裹如棗核。納耳中,日三。(《短劇》不用赤石脂,姚氏加龍骨 一兩,《千金翼》同姚氏)
治 耳,耳中痛,膿血出方。
取釜月下灰,敷耳中,日三易之,每換,以篦子去之,再著,取瘥止。
治 耳方。
桃仁熟搗,以故緋絹裹,納耳中,日三易,以瘥為度。
治底耳方。
黃礬燒,綿裹納耳中,不過二三日愈;蛞匀敼艽刀。(《肘后》以療耳卒腫出膿)
治耳聾,干耵聹不可出方。
搗自死白項(xiàng)蚯蚓,安蔥葉中,面封頭,蒸之令熟,并化為水,以汁滴入耳中,滿即止,不過數(shù)度,即挑易出,瘥后,發(fā)裹鹽塞之。(《肘后》以療蚰蜒入耳效)
又方 灌酢三年者最良,綿塞之,半日許,必有物出。
治百蟲入耳方 末蜀椒一撮,以半升醋調(diào)灌耳中,行二十步即出。
又方 取桃葉火熨,卷之以塞耳,立出。
又方 車肛脂敷耳孔,蟲自出。(《肘后》以療 耳膿血)
又方 以蔥涕灌耳中,蟲即出,亦治耳聾。
治蜈蚣入耳方。
炙豬肉令香,掩耳即出。
治蚰蜒入耳方。
炒胡麻搗之,以葛袋盛,傾耳枕之,即出。
又方 以牛酪灌之,滿耳即出,出當(dāng)半消。若入腹中,空腹食好酪一二升,即化為黃水 而出,不盡更服手用,神效。(《千金翼》作牛乳)
治耳中有物不可出方。
以弓弦從一頭令散,敷好膠柱,著耳中物上停之,令相著,徐徐引出。
(方八十一首)
治 黑運(yùn)赤氣,令人白光潤(rùn)方。
畢豆(四兩) 黃耆 白茯苓 葳蕤 杜若 商陸 大豆黃卷(各二兩) 白芷 當(dāng)歸 白附子 冬瓜仁 杜蘅 白僵蠶 辛夷仁 香附子 丁子香 蜀水花 旋復(fù)花 防風(fēng) 木蘭 芎 本 皂莢 白膠 杏仁 梅肉 酸漿 水萍 天門冬 白術(shù) 土瓜根(各三兩) 豬胰(
上三十二味下篩,以洗面,二七日白,一年與眾別。
洗手面,令白凈悅澤。
白芷 白術(shù) 白蘚皮 白蘞 白附子 白茯苓 羌活 葳蕤 栝蔞子 桃仁 杏仁 菟絲子 商陸 土瓜根 川芎(各一兩) 豬胰(兩具大者細(xì)切) 冬瓜仁(四合) 白豆面(一升) 面(三升,溲豬胰為餅,曝干搗篩)
上十九味合搗,篩入面,豬胰拌勻更搗。每日常用,以漿水洗手面,甚良。
治面黑不凈。
白蘚皮 白僵蠶 川芎 白芷 白附子 鷹屎白 甘松香 木香(各三兩一本用 本) 土瓜根(一兩,一本用甜瓜子) 白梅肉(三七枚) 大棗(三十枚) 麝香(二兩) 雞子白(七枚) 豬胰(三具) 杏仁(三十枚) 白檀香 白術(shù) 丁子香(各三兩,一本用細(xì)辛) 冬瓜仁(五合) 面(三升)
上二十味,先以豬胰和面曝干,然后合諸藥,搗末,又以白豆屑二升為散,旦用洗手面,十日色白如雪,三十日如凝脂,神驗(yàn)(《千金翼》無白僵蠶、川芎、白附子、大棗,有桂心三兩)。
洗面藥。
豬胰(五具細(xì)切) 畢豆面(一升) 皂莢(三挺) 栝蔞實(shí)(三兩一方不用) 葳蕤 白茯苓 土瓜根(各五兩)
上七味搗篩,將豬胰拌和,更搗令勻,每旦取洗手面,百日白凈如素。
洗面藥方。
白芷 白蘞 白術(shù) 桃仁 冬瓜仁 杏仁 葳蕤(各等分) 皂莢(倍多)
上八味絹篩,洗手面時(shí)即用。
洗面藥,除 悅白方。
豬胰(兩具去脂) 豆面(四升) 細(xì)辛 白術(shù)(各一兩) 防風(fēng) 白蘞 白芷(各二兩) 商
上十味和土瓜根一兩,搗,絹羅,即取大豬蹄一具,煮令爛作汁,和散為餅,曝燥,更搗為
澡豆治手干燥少潤(rùn)膩方。
大豆黃(五升) 苜蓿 零陵香子 赤小豆(各二升去皮) 丁香(五合) 麝香(一兩) 冬 瓜仁 茅香(各六合) 豬胰(五具細(xì)切)
上九味細(xì)搗,羅,與豬胰相合和,曝干、搗,絹篩,洗手面。
白芷 青木香 甘松香 藿香(各二兩) 冬葵子(一本用冬瓜仁) 栝蔞仁(各四兩) 零 陵香(二兩) 畢豆面(三升大豆黃面亦得)
上八味搗篩,用如常法。
桃仁澡豆,主悅澤,去 方。
桃仁 蕪菁子(各一兩) 白術(shù)(六合) 土瓜根(七合) 黑豆面(二升)
上五味合和,搗篩,以醋漿水洗手面。
澡豆主手干燥常少潤(rùn)膩方。
豬胰(五具干之) 白茯苓 白芷 本(各四兩) 甘松香 零陵香(各二兩) 白 商陸((五兩) 大豆末(二升絹下) 蒴 灰(一兩)
上九味為末,調(diào)和訖,與豬胰相和,更搗令勻。欲用,稍稍取以洗手面,八九月則合冷 處貯之,至三月已后勿用,神良。
治面無光澤,皮肉皴黑,久用之,令人潔白光潤(rùn)。
玉屑(細(xì)研) 川芎 土瓜根 葳蕤 桃仁 白附子 白芷 冬瓜仁 木蘭 辛夷(各一兩) 菟絲子 本 青木香 白僵蠶 當(dāng)歸 黃耆 藿香 細(xì)辛(各十八銖) 麝香 防風(fēng)(各半兩) 鷹屎白(一合) 豬胰(三具細(xì)切) 蜀水花(一合) 白犬脂 鵝脂 熊脂(各一升)
上二十八味,先以水浸豬、鵝、犬、熊脂,數(shù)易水,浸令血脈盡,乃可用。 咀諸藥,清酒一斗漬一宿,明旦生擘豬鵝等脂安藥中,取銅鐺于炭火上,微微煎,至暮時(shí)乃熟,以綿 濾,置瓷器中,以敷面,仍以練系白芷片,看色黃,即膏成,其豬胰取浸藥酒, 取汁,安 鐺中,玉屑、蜀水花、鷹屎白、麝香末之,膏成,安藥中攪令勻。
主悅澤人面,耐老方。
白芷 冬瓜仁(各三兩) 葳蕤 細(xì)辛 防風(fēng)(各一兩半) 商陸 川芎(各三兩) 當(dāng) 歸 本 蘼蕪 土瓜根(去皮) 桃仁(各一兩) 木蘭皮 辛夷 甘松香 麝香 白僵蠶 白 附子梔子花 零陵香(半兩) 豬胰(三具切,水漬六日,欲用時(shí),以酒 取汁漬藥)
上二十一味薄切,綿裹,以豬胰汁漬一宿,平旦以前,豬脂六升,微火三上三下,白芷 色
凡合面脂,先須知煉脂法,以十二月買極肥大豬脂,水漬七八日,日一易水,煎,取清 脂沒水中。煉鵝、熊脂,皆如此法。
玉屑 白附子 白茯苓 青木香 葳蕤 白術(shù) 白僵蠶 密陀僧 甘松香 烏頭 商陸 石膏 黃耆 胡粉 芍藥 本 防風(fēng) 芒硝 白檀(各一兩) 當(dāng)歸 土瓜根 桃仁 芎 白頭翁 零陵香 細(xì)辛 知母(各半兩) 豬脂(一升) 羊腎脂 (
上三十三味切,以酒、水各一升,合漬,一宿出之,用銅器微火煎,令水氣盡,候白芷 色黃,去滓,停一宿,旦以柳枝攪白,乃用之。
又方令黑者皆白,老者皆少方。
玉屑 寒水石 珊瑚 川芎 當(dāng)歸 土瓜根 菟絲 本 辛夷仁 細(xì)辛 葳蕤 商陸 白芷 防風(fēng) 黃耆 白僵蠶 桃仁 木蘭皮 藿香 前胡 蜀水花 桂心 冬瓜仁 半夏 白蘞 青木香 杏仁 蘼蕪 芒硝 旋復(fù)花 杜蘅 麝香 白茯苓 秦椒 白頭翁 石 秦皮 杜若 蜀椒 蕪菁子 升麻 黃芩 白薇 梔子花(各六銖) 栝蔞仁(一兩) 熊 脂 豬肪脂(一升)
上五十四味 咀,酒漬一宿,納脂等合煎,三上三下,酒氣盡,膏成,絞去滓,下麝香 末一
治面上皴黑,凡是面上之疾皆主之方。
丁香 零陵香 桃仁 土瓜根 白蘞 防風(fēng) 沉香 辛夷 梔子花 當(dāng)歸 麝香 本 商陸 芎 (各三兩) 葳蕤(一本作白芨) 藿香(一本無) 白芷 甘松香(各二兩半) 菟 絲子(三兩) 白僵蠶 木蘭皮(各二兩半) 蜀水花 青木香(各二兩) 冬瓜仁(四兩) 茯苓(三
上二十九味 咀,先以美酒五升, 豬胰六具,取汁,漬藥一宿,于豬脂中極微火煎之,三上三下,白芷色黃,以綿一大兩納生布中,絞去滓,入麝香末,以白木篦攪之,至凝乃 止,任性用之,良。
去風(fēng)寒,令面光悅,卻老去皺方。
青木香 白附子 芎 白蠟 零陵香 香附子 白芷(各二兩) 茯苓 甘松(各一兩)
上十味 咀,以水、酒各半升,浸藥經(jīng)宿,煎三上三下,候水酒盡,膏成,去滓,敷面 作妝,如有 皆落。
洗手面,令光潤(rùn)方。
豬蹄(一具) 桑白皮 川芎 葳蕤(各三兩) 白術(shù)(二兩) 白茯苓(三兩) 商 陸(二兩一作當(dāng)歸) 白芷(三兩)
上八味 咀,以水三斗煎豬蹄及藥,取一斗,去滓,溫一盞,洗手面,大佳。
令人面白凈悅澤方。
白蘞 白附子 白術(shù) 白芷(各二兩) 本(三兩) 豬胰(三具,水漬去赤汁盡,研)
上六味末之,先以蕪菁子半升,酒水各半升,相和,煎數(shù)沸,研如泥,合諸藥,納酒水 中。以瓷器貯,封三日,每夜敷面,旦以漿水洗之。
急面皮,去老皺,令人光凈方。
大豬蹄一具,凈治如食法,以水二升,清漿水一升不渝,釜中煮成膠,以洗手面,又以 此藥和澡豆,夜涂面,旦用漿水洗面皮,即急。
牡蠣(三兩) 土瓜根(一兩)
上二味末之,白蜜和之,涂面即白如玉。旦以溫漿水洗之,慎風(fēng)日。
令百歲老人面如少女,光澤潔白方。
鹿角(長(zhǎng)一握) 牛乳(三升) 川芎 細(xì)辛 天門冬 白芷 白附子 白術(shù) 白蘞(各三兩) 杏仁(二七枚) 酥(三兩)
上十一味 咀,其鹿角先以水漬一百日,出與諸藥納牛乳中,緩火煎令汁盡,出角,以 白練袋貯之,余藥勿取。至夜取牛乳石上摩鹿角,取涂面,旦以漿洗之,無乳,小便研之亦 得。
令人面潔白悅澤,顏色紅潤(rùn)方。
豬胰(五具) 蕪菁子(二兩) 栝蔞子(五兩) 桃仁(三兩)
上四味以酒和,熟搗,敷之,慎風(fēng)日。
又方 采三株桃花,陰干,末之,空心飲服方寸匕,日三,并細(xì)腰身。
又f1411.cn/yishi/方 以酒漬桃花服之,好顏色,治百病,三月三日收。
治面黑,令人潔白光悅方。
桃花(二升) 桂心 烏喙 甘草(各一兩)
上四味末之,白蜜為丸,服如大豆許十丸,日二。十日易形。(一方有白附子、甜瓜子、杏仁各一兩,為七味。
治面黑,令人面白如雪方。
鉛丹(三十銖) 真女菀(六十銖)
上二味治下篩,酒服一刀圭,日三,男十日知,女二十日知,知?jiǎng)t止。黑色皆從大便中出矣,面白如雪。
治面與手足黑,令光澤潔白方。
白楊皮(十八銖,一方用橘皮) 桃花(一兩) 白瓜子仁(三十銖)
上三味治下篩,溫酒服方寸匕,日三。欲白,加瓜子;欲赤,加桃花。三十日面白,五十日手足俱白。
治面 內(nèi)外治方。
成煉松脂為末,溫酒服三合,日三服,盡三升,無不瘥。
治外膏方 白芷 白蠟(各二兩) 白附子 辛夷 防風(fēng) 烏頭 藿香(各半兩) 本(一兩) 葳 蕤 油(二合)
上十六味薄切,醋漬,浹浹然一宿,合煎,候白芷色黃,膏成。以皂莢湯洗面,敷之,又方 白礬 石硫黃 白附子(各六銖)
上三味為末,以醋一盞漬之三日,夜凈洗面,敷之,莫見風(fēng)日,三七日慎之,白如雪。
又方 雞子(三枚) 丁香(一兩) 胡粉(一兩細(xì)研)
上三味,先以醋一升漬七日后,取雞子白調(diào)香粉,令勻,以漿水洗面,敷之。
治面 方。
李子仁末和雞子白,敷一宿即落。
又方 白羊乳(二升) 羊胰(二具水浸、去汁、細(xì)擘) 甘草(二兩末)
上三味相和一宿,先以醋漿水洗面,生布拭之,夜敷藥兩遍,明旦以豬蹄湯洗卻,每夜 洗之。
又方 白附子末酒和,敷之即落。
又方 桂心 石鹽 蜜(各等分)
上三味末之,相和以敷。
治人面 黑,膚色粗陋,皮濃狀丑方。
又方 白蜜和茯苓粉敷之,七日愈。
又方 杏仁(末之) 雞子白
上二味相和,夜涂面,明旦以米泔洗之。
又方 杏仁酒浸皮脫,搗,絹袋盛,夜拭面。
又方 酒浸雞子三枚,密封,四七日成,敷面,白如雪。
治面,令悅澤光白潤(rùn)好及手皴方。
豬蹄(兩具治如食法) 白粱米(一斗洗令凈)
上二味,以水五斗合煮豬蹄爛,取清汁三斗,用煮后藥。
白茯苓 商陸(各五兩) 葳蕤(一兩) 白芷 本(各二兩)
上五味 咀,以前藥汁三斗,并研桃仁一升,合煮,取一斗五升,去滓,瓷瓶貯之,納 甘松、零陵香末各一兩入膏中,攪令勻,綿幕之,每夜用涂手面。
面多,面皮粗澀,令人不老,皆主之方。
朱砂 雄黃(各二兩) 水銀霜(半兩) 黃鷹糞(二升) 上胡粉(二兩)
上五味并細(xì)研如粉,以面脂和凈洗面,夜涂之,以手細(xì)摩令熱,明旦不廢作妝,然須五日一洗面,一涂不過三遍,所有惡物一切皆除,數(shù)倍少嫩,慎風(fēng)日。不傳,神秘。
治 烏靨令面潔白方。
馬珂(二兩) 珊瑚 白附子 鷹屎白(各一兩)
上四味研成粉,和勻,用人乳調(diào)以敷面,夜夜著之,明旦以溫漿水洗之。
治面黑生 方。
白蘞(十二銖) 生 石(《救急方》無 石) 白石脂(各六銖) 杏仁(三銖)
上四味,研,和雞子白,夜臥,涂面上,旦用井花水洗之。
治面,令人悅白方。
栝蔞子(六合) 麝香(半兩) 白石脂(五合) 雀屎(二合去黑)
上四味搗篩,別研麝香、雀糞、白石脂和合,取生菟絲苗汁,和之如薄泥,先用澡豆洗 去面上膩,以涂 上,日夜三四過,旦以溫漿水洗之,任意作妝。
治 子面不凈方。
以上朱砂研細(xì)如粉,和白蜜涂之,旦以醋漿洗之,大驗(yàn)。
又方 白附子 香附子 白檀 馬珂 紫檀(各一兩)
上五味末之,白蜜和如杏仁大,陰干,用時(shí)以水研涂面,旦以溫水洗。忌風(fēng)油,七日面 如蓮花。
治面 方。
沉香 牛黃 薰陸香 雌黃 鷹屎 丁香 玉屑(各十二銖) 水銀(十銖)
上八味末之,蜜和以敷。
治面黑 皮皺皴散方。
白附子 密陀僧 牡蠣 茯苓 川芎(各二兩)
上五味末之,和以 羊乳,夜涂面,以手摩之,旦用漿水洗,不過五六度。一重皮脫,瘥矣。
治面 方。水和丹砂末服方寸匕,男七日,女二七日,色白如雪。
治面,令色白方。
白瓜子(二兩) 本 遠(yuǎn)志 杜蘅(各一兩) 天門冬(三兩) 白芷 當(dāng)歸 車前子 云母粉(各一兩) 柏子仁 細(xì)辛 橘皮 栝蔞仁 鉛丹 白石脂(各半兩)
上十五味末之,蜜和,空腹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三。
去面上靨子黑痣方。
夜以暖漿水洗面,以生布揩靨子令赤痛,水研白旃檀,取汁令濃,以涂靨子上,旦以暖 漿水洗之,仍以鷹屎白粉其上。
治粉滓 方。
白蘞(十二銖) 白石脂(六銖)
上二味搗篩,以雞子白和,夜臥涂面,旦用井花水洗。
去粉滓 皴 及茸毛,令面悅澤光潤(rùn)如十四五歲時(shí)方。
黃 白術(shù) 白蘞 葳蕤 土瓜根 商陸 蜀水花 鷹屎白(各一兩) 防風(fēng)(一兩半) 白芷 細(xì)辛 青木香 川芎 白附子 杏仁(各二兩)
上十五味末之,以雞子白和作挺,陰干,石上研之,以漿水涂面,夜用,旦以水洗,細(xì) 絹羅如粉,佳。
治面粉滓方。
熬礬石以清酒和敷之,不過三上。
又方 搗生菟絲苗汁涂,不過三上。
治面 方。
羊膽 牛膽(各一具) 淳酒(一升)
上三味合煮,三五沸,敷之。
治年少氣盛、面生 瘡方。
胡粉(半兩) 水銀(一兩)
上二味,以臘月豬脂和,熟研,令水銀消散,向暝以粉面,旦起布拭之,慎勿水洗,至 暝又涂之不過三上,瘥(一方有真珠)。
白膏治面 疥癰惡瘡方。
附子(十五枚) 野葛(一尺五寸) 蜀椒(一升)
上三味 咀,以酢漬一宿,豬膏一斤煎,令附子黃,去滓涂之,日三。
治酒 鼻 方。
梔子仁(三升) 川芎(四兩) 大黃(六兩) 豉(三升) 木蘭皮(半兩) 甘草 (四兩)上六 味末之,蜜和,服十丸如梧桐子,日三,稍加至十五丸。
敷鼻 方。
蒺藜子 梔子仁 豉(各一升) 木蘭皮(半斤,一本無)
上四味末之,以醋漿水和如泥,夜涂上,日未出時(shí),暖水洗之,亦滅瘢痕。
治面 方。
鸕 屎一升,末之,以臘月豬脂和,令勻,夜敷之。
治面上風(fēng)方。
玉屑 密陀僧 珊瑚(各二兩) 白附子(三兩)
上四味末之,以酥和,夜敷面上,旦洗之,亦滅瘢痕。
治面 甚者方。
冬葵子 柏子仁 茯苓 冬瓜子
上四味各等分末之,酒服方寸匕,食后服,日三。
治面 方 薺 肉桂(各二兩)
上二味為末,以醋漿,服方寸匕,日一服。亦治 及滅瘢去黑痣。
又方 枸杞根(一十斤) 生地黃(三斤)
上二味,先搗篩枸杞,又搗碎地黃,曝干,合篩,空腹酒服方寸匕,日三,久服顏如童 子,秘之。
治面 方。
木蘭皮一斤,以三年醋漬,令沒百日,曝干,末之,溫酒服方寸匕,日三。
治面有熱毒惡瘡方 胡粉(熬) 黃柏(炙) 黃連(各等分)
上三味末之,以粉上,瘥止,若瘡干,以面脂調(diào)涂之,日三。
治滅瘢痕方 豬脂三斤飼烏雞一只,三日令盡,后取白屎,納白芷當(dāng)歸各一兩,煎白芷色黃,去滓,納以鷹屎白半兩攪調(diào),敷之,日三。
又方 禹余糧半夏等分為末,以雞子黃和,先以新布拭瘢處令赤,后用藥敷之,勿見風(fēng),日二,十日瘥,十年者亦滅。
又方 鷹屎白(一合) 辛夷(一兩) 白附子 杜若 細(xì)辛(各半兩)
上五味 咀,以酒五合浸一宿,以羊髓五兩,微火煎,三上三下,去滓,小傷瘢上敷之,日三。
滅瘢痕無問新舊必除方。
以人精和鷹屎白,敷之,日二,白蜜亦得。
治瘢痕凸出方。
春夏以大麥,秋冬以小麥,好細(xì)絹下篩,以酥和封上。
又方 鷹屎白(一兩) 衣白魚(二七枚)
上二味末之,蜜和以敷,日三五度,良。
又方 以熱瓦熨之。
又方 以凍凌熨之。
又方 鷹屎白(二兩) 白僵蠶(二兩半)
上二味末之,以白蜜和敷,日三。慎五辛生菜。
又方 臘月豬脂四升,煎大鼠一枚,令消盡,以生布拭瘢處令赤,涂之,不過四五上。
治身及面上印紋方 針刺字上破,以醋調(diào)赤土敷之,干又易,以黑滅即止。
又方 以未盈月兒屎敷上,一月即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