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大豆黃。 |
漢語拼音 | dou huang |
英文名 | Black soybean product |
藥材基原 | 為豆科植物大豆Glycine max(L.)Merr.的黑色種子蒸罨加工而成。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大豆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60-180cm。莖粗壯,密生褐色長硬毛。葉柄長,密生黃色長硬毛;托葉小,披針形;三出復(fù)葉,頂生小葉菱狀卵形,長7-13cm,寬3-6cm,先端漸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兩面均有白色長柔毛,側(cè)生小葉較小,斜卵形;葉軸及小葉柄密生黃色長硬毛?偁罨ㄐ蛞干话靶“樞,有毛;花萼釧狀,萼齒5,披針形,下面1齒最長,均密被白色長柔毛;花冠小,白色或淡紫色,稍較萼長;旗瓣先端微凹,翼瓣具1耳,龍骨瓣鐮形;雄蕊10,二體;子房線形,被毛。莢果帶狀長圓形,略彎,下垂,黃綠色,密生黃色長硬毛。種子2-5顆,黃綠色或黑色,卵形至近球形,長約1cm;ㄆ6-7月,果期8-10月。 |
資源分布 |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我國各地廣泛栽培。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溫 |
歸經(jīng) | 脾;胃經(jīng) |
功效 | 祛風(fēng)除濕;健脾益氣 |
功效分類 | 健脾藥;補(bǔ)益藥 |
主治 | 濕痹;關(guān)節(jié)疹痛;脾虛食少;胃脘妨悶;陰囊濕癢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5g;或研末。外用:適量,研末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1.盂詵:主濕痹、膝痛,五藏不足氣,胃氣結(jié)積;益氣,潤肌膚。末之收盛,煉豬膏為丸服之,能肥健人。 2.《本草綱目》:生嚼涂陰癢汗出。 |
考證 | 出自《食療本草》。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Glycine max(L.)Merr.[Phaseolus max L.] |
科屬分類 | 豆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