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病有似虛損,然虛損起于脾,勞病起于腎。虛損蒸蒸發(fā)熱,自汗,其熱按皮膚間即甚熱,不能飲食而肥,脈豁大,重按無力不清;勞病骨蒸,按皮膚不熱,按至筋骨乃熱,食多而瘦,脈緊數(shù)。虛損潮熱多起于內(nèi)傷,宜補(bǔ)中益氣湯、十全大補(bǔ)湯、四君子湯、八珍湯、參苓白術(shù)散、理中湯之類,丸藥亦以此等方調(diào)理,大忌補(bǔ)陰藥,故虛損而轉(zhuǎn)泄瀉,脈短數(shù)者不治矣;勞病陰虛火動(dòng),多起于傷風(fēng),有似瘧狀,宜六味湯、八珍湯加黃柏、知母,痰嗽加麥冬、天冬、貝母、紫菀,隨證加減,切忌香燥藥,故勞病陰虛火動(dòng)而轉(zhuǎn)喉痛,脈細(xì)數(shù)者不治矣。
見證各異,治法迥別。
勞病定無泄瀉、多汗之證,必身熱、便燥、口干,四物湯加黃柏、知母,以退骨蒸勞熱。陰虛火動(dòng),然亦不得已用之,如久服,多患泄瀉、喘促而亡。
陰虛火動(dòng),生地、丹皮、便制黃柏、杞子、五味子、牛膝、白茯苓,可煎可丸。
勞證退熱,青蒿十斤,取自然汁,熬一分,加豬膽汁七分,熬膏,入甘草末為丸,米飲虛勞欲火,梨汁一斤,胡桃肉一斤,研,牙茶五兩,生地六錢,當(dāng)歸末六錢,熬至滴水成珠,入雞子清一枚,盛瓷器內(nèi),封口勿令出氣,冷水浸去火毒,每日清晨服一匙。
勞證臟腑虛損,身體消瘦潮熱,建中湯大能生氣血、退虛熱。
前胡 細(xì)辛 當(dāng)歸 白芍 人參 橘紅 桂心 麥冬 黃 白茯苓 炙甘草(各一錢)半夏(七分) 生f1411.cn/kuaiji/姜(三片) 大棗(二枚) 不拘時(shí)服。
地仙散 治骨蒸肌熱,虛勞煩躁。
地骨皮 防風(fēng)(各一兩) 薄荷(一錢五分) 甘草(二錢五分)
人參 柴胡 五味子 杏仁 防風(fēng) 羌活 款冬花 桑皮(各五分) 白茯苓 黃 紫菀歸身 川芎 半夏 貝母 枳殼 秦艽 桔梗 甘草(各八分) 鱉甲(三錢) 生姜 大棗 水煎服
阿膠 生地黃 白茯苓 側(cè)柏 山藥 蘇葉(各一兩) 柏子仁 麥冬 人參 防風(fēng)(各蜜丸彈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細(xì)嚼,煎蘇梗湯下。
清骨散 治男女五心煩熱,欲成勞證。
柴胡 生地黃 熟地黃 人參 赤茯苓 防風(fēng) 秦艽 薄荷 胡黃連 水煎。
麥冬湯 治心中煩熱,惟欲露體,以衣被覆之即悶,驚悸心怯,面無顏色,忘前失后,婦人患血風(fēng)氣者多成此證,乃是心蒸之狀。
青蒿(一小握) 蔥白(一寸長,七根) 藍(lán)葉(七片) 苦楝根(七寸)
童便一升半煎取一半,去渣,入安息香、蘇合香、阿膠各一錢,朱砂、雄黃、雷丸、枯礬、硫黃各五分,檳榔末一錢五分,麝香五分。五更初空心進(jìn)一服,五更五點(diǎn)進(jìn)一服。午時(shí)前后取出,凈桶盛,急入油銚內(nèi)煮,仍傾蓋蟲罐內(nèi),扎口埋之深山。
五枝散 取傳尸勞蟲。
桃枝 李枝 梅枝 桑枝 榴枝(各三寸長,七莖取末) 通草 穿山甲 全蝎(炒各一兩) 沉香(八錢五分) 木香 檳榔 燈草(各五錢) 紅花(二錢五分)
甘草煎膠為丸,每服三四十丸,空心溫酒下。
加減黃 建中湯 治男、婦五勞七傷,骨蒸。
黃 (一兩二錢) 秦艽 防風(fēng) 北柴胡 歸身 白芍藥 熟地黃 地骨皮 肉豆蔻(煨)炙甘草 砂仁 檳榔(各五錢) 豬苓(四錢) 桔梗 白茯苓 白術(shù)(各三錢) 人參(一錢
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盅,煎七分,不拘時(shí)服。老人,黃 加重一兩。
再仙丹 治勞證,黃瘦虛損,諸藥不效者。
大小茴香(鹽水炒,各二兩) 麥冬 茯神 地骨皮 防風(fēng)(各二兩) 遠(yuǎn)志 人參 龍齒羚羊角 炙甘草 石膏(各三兩) 紫石英(一兩)
咀片,每三錢,棗一枚,水一盅半,煎七分,食前溫服,未差再服,以差為度。甚益心力,曾經(jīng)吐血,服之有效。
桑椹膏 治骨蒸。
桑椹不拘多少,取汁入蒼術(shù)內(nèi)共熬,去蒼術(shù)渣成膏。如腎氣虛加枸杞子四兩研末,肺虛加人參末一兩。
驗(yàn)案
一人無大病,但舉體不通泰,六脈弦滯。曰∶此從心之郁熱不通,又兼力勞、色勞故也。心郁則神失,力勞則氣傷,色勞則精害;神失則火去,氣傷則多滯,清害則水衰。若不能多藥,先以橘紅、麥冬服幾日,再加五味子服之。再將大體常思則心不郁,將小力運(yùn)動(dòng)則氣滯通,遠(yuǎn)色凝神則精自f1411.cn/yishi/足,如此不但卻病,且可長生。
一人病勞半年,虛而欲脫,此證參不可無,亦不可驟用。蓋虛極而力不能勝也,只好用五味劑,不得頓服,須徐徐呷下,俟神氣稍安始可加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