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者,由人溫涼不調,陰陽清濁二氣,有相干亂之時,其亂在于腸胃之間者,因遇飲食而變發(fā),則心腹絞痛。其有先心痛者,則先吐;先腹痛者,則先利;心腹并痛者,則吐利俱發(fā)。挾風而實者,身發(fā)熱,頭痛體疼而復吐利;虛者,但吐利,心腹刺痛而已。亦有飲酒、食肉、腥膾、生冷過度,因居處不節(jié),或露臥濕地,或當風取涼,而風冷之氣歸于三焦,傳于脾胃,脾胃得冷則不磨,不磨則水谷不消化,亦令清濁二氣相干,脾胃虛弱,便則吐利,水谷不消,則心腹脹滿,皆成霍亂。
霍亂有三名∶一名胃反,言其胃氣虛逆,反吐飲食也;二名霍亂,言其病揮霍之間,便致撩亂也;三名走哺,言其哺食變逆者也。
診其脈來代者,霍亂;又脈代而絕者,亦霍亂也;魜y,脈大可治,微細不可治;魜y吐下,脈微遲,氣息劣,口不欲言者,不可治。
《養(yǎng)生方》云∶七月食蜜,令人暴下,發(fā)霍亂。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魜y而心腹痛者,是風邪之氣客于臟腑之間,冷氣與真氣相擊,或上攻心,或下攻腹,故心腹痛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魜y而嘔吐者,是冷氣客于腑臟之間,或上攻于心,則心痛,或下攻于腹,則腹痛。若先心痛者,則先吐,先腹痛者,則先利。而此嘔吐,是冷入于胃,胃氣變亂,冷邪既盛,谷氣不和,胃氣逆上,故嘔吐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霍亂而心腹脹滿者,是寒氣與臟氣相搏,真邪相攻,不得吐利,f1411.cn/hushi/故令心腹脹滿。其有吐利過多,臟虛,邪猶未盡,邪搏于氣,氣不宣發(fā),亦令心腹脹滿。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霍亂而下痢,是冷氣先入于腸胃,腸胃之氣得冷,則交擊而痛,故霍亂若先腹痛者,則行利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魜y而下痢不止者,因腸胃俱冷,而挾宿虛,谷氣不消,腸滑故洞下不止也。痢不止,虛冷氣極,冷入于筋,則變轉筋。其胃虛,冷氣乘之,亦變嘔噦。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霍亂欲死者,由飲食不消,冷氣內搏,或未得吐利,或雖得吐利,冷氣未歇,致真邪相干,陰陽交爭,氣厥不理,則煩悶逆滿困乏,故欲死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霍亂而嘔噦者,由吐利后,胃虛而逆則嘔;氣逆遇冷折之,氣不通則噦。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魜y而煩渴者,由大吐逆,上焦虛,氣不調理,氣乘于心則煩悶;大痢則津液竭,津液竭則臟燥,臟燥則渴。煩渴不止則引飲,引飲則痢亦不止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霍亂而心煩者,由大吐大痢,腑臟氣暴極。夫吐者,胃氣逆也;痢者,腸虛也。若大吐大痢,虛逆則甚,三焦不理,五臟未和,冷搏于氣,逆上乘心,故心煩。亦有未經吐利心煩者,是冷氣入于腸胃,水谷得冷則不消,蘊瘀不宣,氣亦逆上,故亦心煩。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霍亂干嘔者,由吐下之后,脾胃虛極,三焦不理,氣痞結于心下,氣時逆上,故干嘔。干嘔者,謂欲嘔而無所出也。若更遇冷,冷折于胃氣,胃氣不通,則變成噦。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霍亂而心腹筑悸者,由吐下之后,三焦五臟不和,而水氣上乘于心故也。腎主水,其氣通于陰,吐下三焦五臟不和,故腎氣亦虛,不能制水,水不下宣,與氣俱上乘心。其狀起齊下,上從腹至心,氣筑筑然而悸動不定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魜y嘔而煩者,由吐下后胃虛而氣逆,故嘔也;氣逆乘心,故煩。所以嘔而煩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魜y者,多吐痢也。干霍亂者,是冷氣搏于腸胃,致飲食不消,但腹?jié)M煩亂,絞痛,短氣。其腸胃先挾實,故不吐痢,名為干霍亂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魜y而大吐下后,其腸胃俱虛,乃至汗出,其脈欲絕,手足皆冷,名為四逆。四逆者,謂陰陽卒厥絕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霍亂而轉筋者,由冷氣入于筋故也。足之三陰三陽之筋起于人足指,手之三陰三陽之筋,起于手指,并循絡于身。夫霍亂大吐下之后,陰陽俱虛,其血氣虛極,則手足逆冷,而榮衛(wèi)不理,冷搏于筋,則筋為之轉。冷入于足之三陰三陽,則腳筋轉;入于手之三陰三陽,則手筋轉。隨冷所入之筋,筋則轉。轉者,皆由邪冷之氣擊動其筋而移轉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而云中惡者,謂鬼氣卒中于人也。其狀卒然心腹絞痛,而客邪內擊,與飲食、寒冷相搏,致陰陽之氣亦相干亂,腸胃虛,則變吐利煩毒,為中惡霍亂也。
霍亂之病,由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陰陽錯亂,清濁之氣相干在腸胃之間。發(fā)則心腹絞痛吐利。腑臟虛弱,或煩,或渴,或嘔噦,或手足冷,或本挾宿疹,今因虛而發(fā)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而霍亂之后,榮衛(wèi)未和調,腑臟尚虛冷,或吐痢不止,嘔逆未定,或宿疹乘虛而發(fā),更生諸病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霍亂之后而煩躁臥不安者,由吐下之后,腑臟虛極,陰陽未理,血虛氣亂,故血氣之行未復常度,內乘于腑臟,故煩躁而不得安臥也。
冷熱不調,飲食不節(jié),使人陰陽清濁之氣相干,而變亂于腸胃之間,則成霍亂。霍亂之后而不除者,由吐胸膈宿食不盡,或不得吐而但痢,其冷氣不散,因而著食入胃,胃氣未和,故猶脹痛煩滿,謂之不除也。
轉筋者,由榮衛(wèi)氣虛,風冷氣搏于筋故也。手足之三陰三陽之筋,皆起于手足指,而并絡于身。若血氣不足,陰陽虛者,風冷邪氣中于筋,隨邪所中之筋,筋則轉。轉者,謂其轉動也。經云∶足太陽下,血氣皆少,則喜轉筋,喜踵下痛者,是血氣少則易虛,虛而風冷乘之故也。
診其左手關上,肝脈也。沉為陰,陰實者,肝實也,苦肉動轉筋。左手尺中名神門以后脈,足少陰經也,浮為陽,陽虛者,病苦轉筋。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偃臥,展兩脛兩手,足外踵,指相向,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兩膝寒、脛骨疼、轉筋。
又法∶覆臥,傍視,立兩踵,伸腰,鼻納氣。去轉筋。
又云∶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足指,號言寬大,去筋節(jié)急攣 痛。久行,身開張。
又云∶覆臥,傍視,立兩踵,伸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已。除腳中弦痛、轉筋、腳酸疼。一本云∶治腳弱。
凡筋中于風熱則弛縱,中于風冷則攣急。十二經筋皆起于手足指,循絡于身也。體虛弱,若中風寒,隨邪所中之筋則攣急,不可屈伸。其湯熨針石,別有正方,補養(yǎng)宣導,今附于后。
《養(yǎng)生方導引法》云∶兩手抱足。頭不動,足向口面,受氣,眾節(jié)氣散,來往三七。欲得捉足,左右側身,各各急挽,腰不動。去四肢腰上下髓內冷、血脈冷、筋急。
又云∶一足向前互跪,押 極勢;一手向前,長努拓勢;一足向后屈,一手搦解溪,急挽盡勢;膝頭摟席使急,面頭漸舉,氣融散流向下,左右換易四七。去腰、伏菟、掖下悶疼又云∶長舒一足,一腳屈,兩手抱膝三里,努膝向前,身卻挽,一時取勢,氣內散消,如似骨解,遞互換足,各別三七。漸漸去膊脊冷風,冷血筋急。
又云∶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筋。極自用力張腳,痛挽兩足指,號言寬大。去筋節(jié)急攣 痛。久行,身開張。
又云∶雙手反向拓腰,仰頭向后努急,手拓處不動,展兩肘頭相向,極勢三七。去兩臂膊筋急冷血,咽骨掘弱。
又云∶一手拓前極勢長努,一手向后長舒盡勢,身似夫形,左右迭互換手亦二七,腰脊不動去身內八節(jié)骨肉冷血,筋髓虛,頸項膊急。
又云∶一足踏地,一手向前長舒,一足向后極勢,長舒一手一足,一時盡意,急振二七.左右亦然。去髓疼筋急,百脈不和。
又云∶兩手掌倒拓兩膊并前極勢,上下傍兩掖,急努振搖,來去三七竟,手不移處,努兩肘向上急勢,上下振搖二七、欲得卷兩手七,自相將三七去項膊筋脈急勞。一手屈卷向后左,一手捉肘頭向內挽之,上下一時盡勢,屈手散放,舒指三,方轉手,皆極勢四七。調肘膊骨筋急強。兩手拓向上極勢,上下來往三七,手不動,將兩肘向上極勢七,不動手肘臂,側身極勢,左右回三七。去頸骨冷氣風急。
凡筋中于風熱則弛縱,中于風冷則攣急。十二經之筋皆起于手足指,而絡于身也。體虛者,風冷之氣中之,冷氣停積,故結聚,謂之結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