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慎修內(nèi)法
    

養(yǎng)生導引秘籍:慎修內(nèi)法

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雨師也。能隨風上下,至高辛氏時猶存。常以朝起,布席東向。先以兩手叉頭上,挽頭至地,五吸五息。止脹氣。次以臥,右手掩腦,左肘肘地極。復以左手掩腦,右肘肘地極。五息止。引筋骨。次以兩手據(jù)右膝,上至腰,睡極起頭,五息止,引腰。次以左手據(jù)腰、…

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雨師也。能隨風上下,至高辛氏時猶存。

常以朝起,布席東向。先以兩手叉頭上,挽頭至地,五吸五息。止脹氣。

次以臥,右手掩腦,左肘肘地極。復以左手掩腦,右肘肘地極。五息止。引筋骨。

次以兩手據(jù)右膝,上至腰,睡極起頭,五息止,引腰。

次以左手據(jù)腰、左膝,右手極上引。復以右手據(jù)腰、右膝,左手極上引。皆五息止。引心腹。

次以左手據(jù)腰,右手極上引。復以右手據(jù)腰,左手極上引。五息止。引腹中。

次以叉手胸脅前,左右搖頭不息,自極止。引面目。邪氣不復得入。

次以兩手叉腰下,左右自搖,自極止。通血脈。

次以兩手相叉,極左右,引肩中。

次以兩手相叉,反于頭上,左右自調(diào)。引肺肝中。

次以兩手叉胸前,左右極。引除皮膚中煩氣。

次以兩手叉左右,舉肩,引皮膚;立右右,搖兩脛。引除香港腳。

右(即上)赤松子導引法,除百病,延年益壽。此自當日月習行之,久久有益。

寧先生者,黃帝時人,為陶正。能積火自燒而隨煙上下,衣常不灼。

常以子后午前,解發(fā)東向,握固不息,一通。舉手左右導引,手掩兩耳,令發(fā)黑不白。臥引為三,以手指掐項邊脈三通,令人目明。東向坐不息,再通。以兩手中指點口中,唾之二七,相摩拭目,令人目明。東向坐不息,三通,以手捻鼻兩孔,治鼻宿息肉愈。東向坐四通,啄齒無通數(shù),伏前側(cè)臥不息,六通,愈耳聾目眩。還臥不息,七通,愈胸中痛咳。抱兩膝,自企于地不息,八通,愈胸以上至頭頸耳目咽鼻邪熱。去枕握固不息,自企于地不息,九通,東首,令人氣上下通。鼻微納氣,愈羸不能從陰陽法。大陰,勿行之。

蛤蟆行氣法

正坐,自動搖兩臂不息,十二通,愈勞大佳。左右側(cè)臥不息,十二通,治痰飲不消。右有飲病,右側(cè)臥;左有飲病,左側(cè)臥。有不消氣排之,日初出、日中、日入,此三時向日正立不息,九通,仰頭吸日精光,九咽之,益精百倍。

入火垂兩臂不息即不傷火法

向南方蹲踞,以兩手從屈膝中入,掌足五命令內(nèi)曲,利腰尻髖、治淋遺溺愈;峤粌赡_,手內(nèi)并腳中,又叉兩手極引之,愈寤寐、精氣不泄。兩手交叉頤下,自極,利肺氣、治暴氣咳。舉兩腳、夾兩頰邊,兩手據(jù)地,服療宿壅。舉右手、展左手,坐右腳上,掩左腳,愈尻髖痛。舉手交頸上,相握自極,治脅下痛。舒左手,右手在下,握左手拇指自極,舒右手,左手在下,握右手拇指自極,皆治骨節(jié)酸疼。掩兩腳,兩手指著足五指上,愈腰折不能低仰,若血久瘀為之即愈。豎足五指,愈腰脊痛,不能反顧視者。以右手從頭上來下。又挽下手,愈頸不能反顧視。坐地,掩左手,以右手指肩挽之,愈傾側(cè)腰膝及小便不通。東向坐,向日,左手揖月,舉身望北斗,心服月氣,始得眾惡不入,理頭仰苦難。牽右手反折,各左右自極,張弓,兼補五臟不足。氣則至,抱兩膝,著胸自極,此常令丹田氣還補腦。坐地,直兩腳,以手捻腳脛,以頭至地,調(diào)脊諸椎,利發(fā)根、令長美。坐地,交叉兩腳,以兩手從曲腳中入,低頭叉項上,治久寒不能自溫。

耳不聞勿正倍聲,不息,行氣從頭至足心,愈疽痂、大風,偏枯諸痹,極力右振兩臂不息,九通,愈臂痛勞倦、風氣不隨。

鱉行氣法

以衣覆口鼻,不息,九通,正臥,鼻微出納氣,愈鼻塞不通。東向坐,仰頭不息,五通,以舌撩口中沫滿二七,愈口干舌苦。

雁行氣法

低頭倚壁,不息,十二通,以意排留飲宿食,從下部出,自愈。

龍行氣法

低頭下視,不息,十二通,愈風疥、惡瘡、熱不能入咽?珊虿≌,以向陽明以達。臥,以手摩腹至足,以手持引足低臂十二,不息,十二通,愈腳足虛痹、不任行、腰脊痛。以兩手著項相叉,治毒不愈,腹中大氣即吐之。月初出、月中、月入時,向月正立不息,八通,仰頭吸月光精八咽之,令陰氣長。婦人吸之,陰精益盛,子道通。

入水舉兩手臂不息不沒法

向北方箕踞,以手挽足五指,愈伏痿、尻筋急;嵋詢墒謴那_入,據(jù)地,曲腳加其手,舉尻,其可用行氣,愈淋瀝、乳痛。舉腳交叉項,以兩手據(jù)地,舉尻持任息極,交腳項上,愈腹中愁滿,去三蟲,利五臟,快神氣。蹲踞,以兩手舉足,蹲極橫,治氣沖、腫痛、寒疾入上下、致腎氣。蹲踞,以兩手舉足五指,低頭自極,則五臟氣總至,治耳不聞、目不明。久為之,則令人發(fā)白復黑。正偃臥、卷兩手即握不息,順腳跟據(jù)床,治陰結(jié)、筋脈麻痿累。以兩手還踞、著腋下,治胸中滿弦、手枯。反兩手據(jù)膝上,仰頭象鱉,取氣致大黃元氣至丹田,令腰脊不知痛。手大拇指急捻鼻孔,不息。

即氣上行,致泥丸腦中,令陰陽從數(shù),至不倦。以左手急捉發(fā),右手還項中,所謂血脈氣各流其根,閉巨陽之氣,使陰不f1411.cn/hushi/溢,信明,皆利陰陽之道也。正坐,以兩手交背后,名曰帶縛,愈不能大便,利腹,愈虛羸。坐地,以兩手交叉其下,愈陰滿。以兩手捉繩,轆轤倒懸,令腳反在其上見,愈頭眩風癲。以兩手牽,反著背上,挽繩自懸,愈中不專精、食不得下。以一手上牽繩,下手自持腳,愈尻久及有腫。坐地直舒兩腳,以兩手叉挽兩足自極,愈腸不能受食、吐逆。

寧先生曰∶夫欲導引行氣以除百病,令年不老者,常心念有一還丹以還丹田。夫生人者丹,救人者還,全則延年,去則衰朽。所以導引者,令人支體骨節(jié)中諸邪氣皆去,正氣存處。有能精誠勤習,履行動作言語之間,晝夜行之,則骨節(jié)堅強,以愈百病。若卒得中風病,宿固 HT 不隨,耳聾不聞,頭癲疾,咳逆上氣,腰脊苦痛,皆可按圖視像,隨疾所在行氣導引,以意排除去之。行氣者則可補于里,導引者則可治于四肢,自然之道。但能勤行,與天地相保。

彭祖谷仙臥引法

彭祖者,殷大夫,歷夏至商,號年七百,常食桂得道。

居常解衣被發(fā)臥,伸腰,填小腹,五息止,引腎,去消渴、利陰陽。又云∶伸左腳,屈右膝,內(nèi)壓之,五息止,引脾,去腹寒熱、胸臆邪脹。挽兩足指,五息止,引腹中,去疝瘕,利九竅。仰兩足指,五息止,引腰,去脊痹偏枯,令人耳聞聲。兩足內(nèi)相向,五息止,引心肺,去咳逆上氣。踵內(nèi)相向,五息止,短股,除五絡(luò)之氣,利腸胃,去邪氣。掩左脛,屈右膝,內(nèi)壓之,五息止,引心肺,去風虛,令人明目。張脛兩足指,號五息止,令人不轉(zhuǎn)筋。兩手牽膝,置心上,五息止,愈腰痛。外轉(zhuǎn)兩足,十通,內(nèi)轉(zhuǎn)兩足,十通,五息止,復諸勞。

右(即上)彭祖谷仙臥引除百病延年益壽要術(shù),凡十節(jié),五十息,五五二百五十息。欲導引,常夜半至雞鳴平旦為之,禁飽食沐浴。

王子喬八神導引法(延年益壽除百病)

法曰∶枕當高四寸,足相去各五寸,手去身各三寸,解衣被發(fā),正偃臥,勿有所念,定意,乃以鼻徐納氣,以口出之,各致其藏所,竟而復始,欲休先極之而止,勿強長息,久息乃自長矣。氣之往來,勿令耳聞鼻知,微而專之,長遂推之,伏兔股 ,以省為貴。若存若亡,為之百遍,動腹鳴氣,有外聲,足則得成功。成功之士,何疾而已。喉嚨如白銀環(huán)一十二重,系膺,下去得肺,其色白澤,前兩葉高,后兩葉卑。心系其下,上大下銳,率率赤如蓮華未開,倒懸著肺也。肝系其下,色正青如鳧翁頭也。六葉抱胃,前兩葉高,后四葉卑。膽系其下,如綠綈囊,脾在中央,亦抱正黃,如金鑠鑠然也。腎如兩伏鼠,夾脊直臍肘而居,欲得其居高也,其色正黑,肥肪絡(luò)之,白黑昭然。胃如素囊,念其屈折右曲,無污穢之患。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腎藏精,此名神舍。神舍修則百脈調(diào),邪病無所居矣。小腸者,長九尺,法九洲也(一云九土,小腸者,長二丈四尺)。

諸欲導引,虛者閉目,實者開目。以所苦行氣,不用第,七息止。徐徐往來,度二百步所,卻坐,小咽氣五六,不瘥,復如法引,以愈為效。諸有所苦,正偃臥,被發(fā),如法,徐以口納氣填腹,自極,息欲絕,徐以鼻出氣數(shù)十所。虛者補之,實者瀉之,閉口溫氣,咽之三十所,腹中轉(zhuǎn)鳴乃止。往來三百步,不愈,復為之。病在喉中、胸中者,枕高七寸;病在心下者,枕高四寸;病在臍下者,去枕。以口納氣,鼻出氣者,名曰補;閉口溫氣咽之者,名曰瀉。

閉氣治諸病法

欲引頭病者,仰頭;欲引腰腳病者,仰足十指;欲引胸中病者,挽足十指;引臂病者,掩臂;欲去腹中寒熱諸不快,若中寒www.med126.com身熱,皆閉氣張腹。欲息者,徐以鼻息,已,復為,至愈乃止。

一、平坐生腰腳,兩臂覆手據(jù)地,口徐納氣,以鼻吐之,除胸中、肺中痛,咽氣令溫,閉目也。

二、端坐生腰,以鼻納氣閉之,自前后扭頭各三十,除頭虛空耗,轉(zhuǎn)地閉目搖之。

三、端坐生腰,以左脅側(cè)臥,以口納氣,以鼻吐之,除積聚、心下不快。

四、端坐生腰,徐以鼻納氣,以右手持鼻,除目晦、淚苦出,去鼻中息肉,耳聾亦然,除傷寒、頭寒、頭痛恍恍。皆當以汗出為度。

五、正偃臥,以口徐納氣,以鼻出之,除里急。飽食后小咽,咽氣數(shù)十令溫,寒者使人干嘔腹痛,以口納氣七十所,大填腹。

六、右脅側(cè)臥,以鼻納氣,以口小咽氣數(shù)十,兩手相摩熱以摩腹,令其氣下出之,除脅皮膚痛,七息止。

七、端坐生腰,直上展兩臂,仰兩手掌,以鼻納氣,閉之,自極七息,中痛息。名曰蜀王臺,除脅下積聚。

八、覆臥,去枕,立兩足,以鼻納氣四四所,復以鼻出之,極,令微氣入鼻中,勿令鼻知,除身中熱、背痛。

九、端坐生腰,舉左手,仰其掌,卻右手,除兩臂背痛、結(jié)氣也。

十、端坐,兩手相叉抱膝,閉氣鼓腹二七或三七,氣滿即吐,即氣皆通暢。行之十年,老有少容。

十一、端坐生腰左右傾,閉目,以鼻納氣,除頭風,自極七息止。

十二、若腹中滿,食飲苦飽,坐生腰,以口納氣數(shù)十,以便為故,不便復為之。有寒氣、腹中不安,亦行之。

十三、端坐,使兩手如張弓滿射。可治四肢煩悶、背急。每日或時為之。

十四、端坐生腰,舉右手仰掌,以左手承左脅,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胃寒,食不變則愈。

十五、端坐生腰,舉左手仰掌,以右手承右脅,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瘀血、結(jié)氣。

十六、兩手卻據(jù),仰頭,自以口納氣,因而咽之,數(shù)十。除熱、身中傷、死肌。

十七、正偃臥,端展足臂,以鼻納氣,自極七息,搖足三十而止,除胸足中寒,周身痹、厥逆。

十八、偃臥屈膝,令兩膝頭內(nèi)向相對,手翻兩足,生腰,以口納氣填腹,自極七息。除痹疼、熱痛、兩腳不隨。

十九、覺身體昏沉不通暢,即導引。兩手抱頭宛轉(zhuǎn)上下,名為開脅。

二十、踞,伸右腳,兩手抱左膝頭,生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難屈伸拜起、腦中痛、瘀痹。

二十一、踞,伸左足,兩手抱右膝,生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展左足著外。除難屈伸拜起、腦中疼,一本除風、目晦、耳聾。

二十二、正偃臥,直兩足,兩手捻胞,所在令赤,如油囊裹丹。除陰下濕、小便難頹、小腹重不便。腹中熱,但口納氣,鼻出之數(shù)十,不須小咽氣,即腹中不熱者,七息已,溫氣咽之十所。

二十三、踞,兩手抱兩膝頭,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腰痹、背痛。

二十四、覆臥,旁視兩踵,生腰,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腳中弦痛、轉(zhuǎn)筋、腳酸疼。

二十五、偃臥,展兩手,外踵指相向,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兩膝寒、脛骨疼。

二十六、偃臥,展兩腳兩手,兩踵相向,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死肌不仰、足脛寒。

二十七、偃臥,展兩手兩腳,左傍兩足踵,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胃中食、苦嘔。

二十八、踞,生腰,以兩手引兩踵,以鼻納氣,自極七息,布兩膝頭,除痹、嘔也。

二十九、偃臥,展兩手兩腳,仰足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腹中弦急切痛。

三十、偃臥,左足踵拘右足拇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厥逆疾。人腳錯踵,不拘拇指,根據(jù)文用之。

三十一、偃臥,以右足踵拘左足拇指,以鼻納氣,自極七息,除周身痹。

三十二、病在左,端坐生腰,左視目,以口徐納氣而咽之,數(shù)十所,閉目,目上入。

三十三、病在心下若積聚。端坐生腰,仰向日,仰頭,徐以口納氣,因而咽之,三十所而止,開目。

三十四、病在右,端坐生腰,右視目,以口徐納氣而咽之數(shù)十所,開目。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guān)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quán)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luò)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