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小兒初出腹。骨氣未斂。肌肉未成。猶尚是血。血凝則堅而成肌肉也。書云。如水上之泡草頭之露。夫初生一臘之內(nèi)。天地八風(fēng)之邪。豈能速至。良由在胎之時。母失愛護(hù)。或勞動氣血相干。或坐臥饑飽相投。飲酒食肉。冷熱相制。恐怖驚撲。血脈相亂。蘊毒于內(nèi)。損傷胎元。而降生之后。故有胎熱胎寒。胎肥胎怯。胎驚胎黃諸癥生焉。外因浴洗拭口。斷臍炙囟之不得法;蚪壉@恐。乳哺寒溫之乖其宜。致令噤口臍風(fēng)。鎖肚不乳等癥病而起。
此亦難治療。良可哀憫。小兒雜病諸方。悉陳于后。
胎熱 胎寒 胎肥 胎怯 胎黃 胎驚 鎖肚 不乳 臍風(fēng) 撮口噤風(fēng) 客忤 不尿夜啼中惡 天吊 鵝口 口瘡 重舌 木舌 弄舌 牙疳 吃泥土 丹毒 赤游 喉痹 乳蛾眼疾 耳疾 鼻瘡 頭瘡 臍瘡 蟲痛 尾骨痛 陰腫 疝氣 盤腸 氣痛 脫肛 遺尿尿濁 便血 下淋 吐血 衄血 小便閉 大便閉 水腫 黃膽 汗癥 解顱 鶴節(jié)行遲 語遲 齒遲 諸遲 龜胸 龜背 滯頤 囟陷 囟填 手拳 腳拳 痘瘡 疹
一論小兒胎熱。因母孕時。食熱毒之物過多。令兒生下。身熱面赤眼閉?谥袣鉄。焦啼燥渴;虼笮”悴煌。法當(dāng)漸次解熱。先令乳母服藥。兒服乳即解。決不可速效。以涼藥攻之。必致嘔吐而成大患也。慎之慎之。
釀乳方
生地黃(三錢) 澤瀉(二錢半) 豬苓(去黑皮) 赤茯苓(去皮) 天花粉(各一錢半) 茵陳甘草(各一錢)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令乳母捏去宿乳。卻服藥。少頃乳之。
一論胎寒。乳母孕時受寒。生下再感外邪。令兒面色青白。四肢厥冷。大便青黑。口冷腹痛。身f1411.cn/sanji/起寒栗等癥。即宜當(dāng)歸散服之。
當(dāng)歸散
當(dāng)歸(炒) 黃 (蜜炙) 桂心 黃芩 細(xì)辛 龍骨(細(xì)研) 赤芍(各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字。用乳汁調(diào)下。日進(jìn)三服。仍看兒大小加減。
一論胎肥。小兒生下。肥肉濃。遍身血色紅。盈月以后。漸漸羸瘦。目白。晴粉紅色。
五心煩熱。大便難。時時生涎。當(dāng)浴體。更別父母肥瘦。肥不可生瘦。瘦不可生肥。
一論胎怯。小兒面無精光。肌肉薄弱。大便白水。身無血色。時時哽氣多噦。目無精彩宜以浴體法主之。
浴體法
天麻(末二錢) 蝎梢(去毒) 朱砂(各半錢) 白礬 青黛(各二錢) 烏蛇肉(三錢酒浸焙為末) 麝香(一字)
上同研勻。每用三錢。水三碗。桃枝一握。并葉五七個同煎。至十沸。溫?zé)嵩≈。浴時勿浴背。
一論胎黃者。皆因乳母受熱而傳于胎也。兒生下遍體。面目皆黃。狀如黃金色。身上壯熱。大便不通。小便不利。如梔子汁。乳食不思。啼哭不止。宜用地黃湯主之。
地黃湯
生地黃 川芎 赤芍 當(dāng)歸 天花粉 豬苓 澤瀉 赤茯苓 茵陳 甘草(各等分)
上銼。每服五錢。水煎。食前乳母服。并略滴些少與兒口中。
一論胎驚者。由孕婦調(diào)適乖常。飲食嗜欲。忿怒驚仆。母有所觸。胎必感之;蛲鈷讹L(fēng)邪有傷于胎。故子乘母氣。生下即病也。其候月內(nèi)溫壯。番眼握拳。噤口切牙。身腰強(qiáng)直。
涎潮嘔吐。搐搦驚啼。腮縮囟開;蝾a赤。或面青眼合。其有著噤撮口。亦此一種之所發(fā)也視其眉間。氣色紅赤鮮碧者?芍味。若點青黑者。不治;⒖谥讣y曲入里者?芍。
反出外者。不治。治宜解散風(fēng)邪。利驚化痰順氣。青金丸主之。慎不可作慢驚而用溫藥也。
青金丸
人參 天麻(煨) 白茯神(去皮木) 白附子(炮) 牛膽南星(各二錢) 甘草(炙一錢半)青黛(一錢) 朱砂(水飛半錢) 麝香(一分)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用鉤藤、皂莢子煎湯研化。不拘時服。
一論鎖肚者。由肚中受熱毒壅盛。大小便閉而不通。結(jié)于肛門。腹脹欲絕。急令婦人以溫水先漱了口。吸咂于兒前后心。并臍下手足心。共七處。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紅赤為度。
須臾自通。不爾無生意。若有此癥。知此可得再生。
一論不乳者。謂初出胞胎而不吮乳也。嬰兒初出胎時。其聲未發(fā)。急以手拭其口。令惡血凈盡。不得下咽。即無他病。若拭口不全。惡穢入腹。則令腹?jié)M氣短。不吮乳汁;虍a(chǎn)母取冷過度。胎中受寒。致令兒腹痛也。宜用
茯苓丸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一丸。乳汁化下。
一論撮口者。由胎氣挾熱。風(fēng)邪入臍。流毒心脾之經(jīng)。故令舌強(qiáng)唇青聚口。啼聲不出者當(dāng)視其齒齦之上有小泡子。如粟米狀。急以溫水蘸青熟棉布。裹手指。輕輕擦破。開口便安。
如甚則用牛黃三分。竹瀝一蜆殼調(diào)勻。滴入口中。即愈。
一論噤風(fēng)者。眼閉口噤。啼聲漸小。舌上聚肉如粟米狀。吮乳不得?谕掳啄4笮”憬酝ò子乱话俣。見此名曰犯風(fēng)噤?杉笨磧荷 有點子。先以指甲輕輕刮破。次服定命散。如口噤不開。諸藥不效者。生南星去皮臍。研為極細(xì)末。龍腦少許和勻。指蘸生姜汁。
于大牙齦上擦之。立開。凡臍風(fēng)撮口噤風(fēng)。三者雖異。其受病之原則一也。大抵里氣郁結(jié)。
壅閉不通。并宜服淡豆豉汁與吃。取下胎毒。千金云。小兒初生。其氣高盛。若有微患。即須下之。若不下時。則成大疾。難為療矣。紫霜丸量而與之。
定命散 治初生小兒。口噤不開。
上為細(xì)末。輕粉少許和勻。乳汁調(diào)之。煎服。
一論臍風(fēng)。多因斷臍為風(fēng)濕所乘。或者胎元有熱毒。則兒下胎時。視其臍必硬直。定有臍風(fēng)。必自臍發(fā)出青筋一道行至肚。卻生兩岔。行至心者必死。于青筋初發(fā)。急用燈心蘸香油用燈于青筋頭。并岔行盡處燎之。以截住不致攻心。更以艾灸中脘三壯。內(nèi)服萬億丸二三粒以泄其胎毒也。
一治小兒臍風(fēng)撮口。用完全生蔥搗汁。用直僵蠶三個。研末調(diào)涂母乳頭上。令兒吮之。
或用乳調(diào)蠶末灌之。兒口即開。
一治臍風(fēng)攝口。用田螺搗爛。入麝香一分再搗。涂臍上立效。
經(jīng)驗五通膏 治小兒臍風(fēng)攝口。
上共研爛。搭臍四圍如指濃。抱住。候一二時。有屁下泄而愈。
一治臍風(fēng)。用蠐螬一條。將尾發(fā)兩根剪斷。自然出水。滴入臍內(nèi)。少頃即愈。其蟲則在多年墻孔內(nèi)。人家水缸底亦有。
一秘方 治臍風(fēng)撮口。
僵蠶(末三分) 牛黃(六厘) 冰片 麝香(各一厘)
先將僵蠶、牛黃搽上。次將片麝用蝦蟆膽抹之。
一小兒犯撮口風(fēng)、荷包風(fēng)、鵝口風(fēng)、臍風(fēng)等項。并牙齦邊生白點。名為馬牙。作痛。啼哭不乳。即看口內(nèi)堅硬之處;蜓例l邊白點。將針挑破出血。用好墨調(diào)薄荷湯。以手指調(diào)過。再用其母油發(fā)蘸墨。遍口擦之。仍用青絹蘸新汲井水展口即。
一論小兒客忤者。初生之時。因別房異戶。外來氣息忤之。一名中人。是為客忤也。及家人或乘馬行。得馬汗氣息;蛞氯痉x暴之氣。未盥洗易衣。便向兒側(cè)。皆令忤也。
一論小兒初生不尿者。皆因在胎之時。母食糟腌煎炙等毒物。熱氣流入胎中。兒因飲血是以生下肚腹膨脹腎腫。如覺臍四傍有青黑色及口撮。即不可救也。如有青黑色不飲乳者。服蔥乳湯蔥白切作四散。用乳汁半小盞。同煎片時。分作四次服即通。不飲乳者。服之即飲。
一論小兒夜啼者。此是邪熱乘心也。宜
化火膏
用燈花三朵。以乳汁調(diào)抹兒口。或抹母乳上。令兒吮之。
一治小兒觸犯禁忌而夜啼者。宜醋炭熏。服蘇合香丸。
一治小兒夜啼不止。作心經(jīng)有熱有虛治。
安神散
人參 黃連(姜汁炒各一錢半) 甘草(五分)
上銼。竹葉二十片。姜一片。水煎服。
一方。治驚啼。用亂發(fā)燒灰。酒調(diào)服。
一論小兒夜啼。似有邪厲。蟬蛻七個。下半截為末。初生炒一字。薄荷湯入酒少許調(diào)下或者不信。將上半截為末。根據(jù)煎湯調(diào)下。復(fù)啼如初。古人立法。莫知其妙。
一論中惡天吊者。冒犯邪氣也。小兒卒中惡毒。心腹刺痛。悶亂欲死等癥。
辟邪膏 治中惡。
真降香 白膠香 沉香 虎頭骨 兔肉 龍膽草 人參 白茯苓(去皮各五錢)
上為細(xì)末。入雄黃五錢。麝香一錢。煉蜜為丸。乳香湯下。
一治小兒天吊潮熱。
鉤藤散
鉤藤 人參 犀角(鎊屑各五錢) 全蝎 天麻(各二錢) 甘草(炙一錢半)
上銼四劑。水煎。溫服。
一論小兒鵝口?诏徴。胃中濕熱也。小兒口中百病。鵝口、口瘡、重 。不能吮乳。
及咽喉腫塞。一切熱毒。
牛黃散
牛黃 冰片 硼砂 辰砂(研各一分) 雄黃 青黛(各二分) 牙硝(一分半) 黃連(末八分)
黃柏(末八分)
上共入乳缽內(nèi)研勻。每用少許。敷入口內(nèi)。
一治小兒鵝口。不能食乳。用地龍擂水涂。瘡即愈。即摩蟲也。
一治口瘡。
用川黃連凈為細(xì)末。每服一字。蜜水調(diào)下。
一論小兒口舌生瘡。乃心脾受熱?诏彸唷P呐K熱?诏彴灼⑴K冷?诏忺S。脾臟熱。
宜用吳茱萸末。醋調(diào)敷腳心。移夜即愈。藥性雖熱。能引熱下行。其功至良。
一論小兒滿口白爛生瘡。名口糜。
白術(shù) 豬苓 澤瀉 木通 生地 赤苓 肉桂 甘草(各等分)
水煎服。
咽喉并口瘡。我也有妙方。白礬兩錢許。硼砂一錢強(qiáng)。咽痛用吹入。口瘡蜜調(diào)當(dāng)。一次若不愈。再用保安康。
一論重舌者。脾經(jīng)實火也。小兒心脾有熱。舌下有形如舌而小者。名曰重舌。及唇口兩傍生瘡。
當(dāng)歸連翹湯 治重舌。
上銼。作二劑。水煎。食后頻服。
一方。治重舌。用蒲黃涂之。
一方。用膽礬研細(xì)敷之。
一治小兒重舌、木舌。乃舌下生舌也。用三棱針于舌下紫脈刺之即愈。又宜竹瀝調(diào)蒲黃末。敷之舌上。
一治小兒絆舌。用布針舌下針數(shù)下。溏雞屎一搽。即愈。
一治小兒絆舌。不語啼哭。用布針蘸桐油燒紅針。下頦挨骨邊。一針即已。
一論木舌。乃舌腫硬不柔和。脾經(jīng)實火也。
瀉黃散 治木舌、弄舌。
藿香葉(七分) 山梔(一錢) 軟石膏(五分) 防風(fēng)(四分) 甘草(七分)
上銼一劑。水煎。不拘時服。
一治木舌。
上為末。酒調(diào)敷之。
一論小兒舌微露而即收。名弄舌。屬心脾虧損。用補脾散補之。舌舒長而收緩。名舒舌。乃心脾積熱。少用前瀉黃散主之。兼口舌生瘡。作渴飲冷。胃經(jīng)實熱。用瀉黃散。作渴畏冷。
屬脾經(jīng)虛熱。用四君子湯。食少作渴。或大便不實。脾胃虛弱也。用吐瀉門七味白術(shù)散 若午后甚者。脾血虛也。四物湯多加參、術(shù)、茯苓末。應(yīng)用內(nèi)傷門補中益氣湯。大病未已。而弄舌者兇。
弄舌微微露即收。得于病后最難瘳。出長收緩名舒舌。熱在心脾不用憂。
補脾散 治弄舌。
人參 白術(shù)(去蘆各一錢) 白芍(酒炒) 茯苓(各八分) 陳皮 川芎(各六分) 黃 (鹽炒) 當(dāng)歸(酒炒) 甘草(炙各四分)
上銼。每劑三錢。生姜煎服。
一論牙疳者。陽明之熱也。小兒齒腫流涎。腮腫走馬牙疳等癥。
清胃升麻湯
升麻 川芎 白芍 半夏(湯泡各七分) 干葛 防風(fēng)(去蘆) 黃連(酒炒) 生甘草(各五分) 軟石膏(煨一錢) 白術(shù)(七分) 白芷(三分)
上銼。水煎熱服。能漱口。即含漱而吐之。漱藥不用白術(shù)、半夏。
一治小兒走馬牙疳。一時腐爛即死。用婦人溺桶白垢; 一錢許。入銅綠三分。麝香一分半。敷之立效。
立效散 治走馬牙疳。
上藥共為細(xì)末。用米泔水先漱口內(nèi)。將藥末摻入患處。
一論小兒走馬牙疳。牙根臭爛。侵蝕唇鼻。先用甘草湯洗皮令血出。涂之。亦理身上肥瘡。但是疳瘡。用之立效。
玉蟾散
蚵 。即蝦蟆不鳴不跳者是。用黃泥裹。火 焦。二錢半。青黛二錢。麝香少許。黃連二錢半。
上為細(xì)末。濕則干摻。干則香油調(diào)抹之。
一治小兒愛吃泥土。乃脾虛胃熱所致。面色青黃;蛘呦x動。此藥皆治。若不急療。癖癥生焉。
軟石膏 黃芩 陳皮 白術(shù)(去蘆) 甘草 胡黃連 使君子 茯苓(去皮)
上銼等分。水煎。溫服;驗槟。放于飲食內(nèi)。令兒服之。
黃金餅 治好吃泥土。
干黃土為末。濃煎黃連汁為餅。服之立愈。
一論小兒丹毒赤腫。風(fēng)熱狂躁。睡臥不安。胸膈滿悶。咽喉腫痛。九竅有血妄行。遍身丹毒。及痘瘡已出未出。不能快透。或已出。熱不解。急宜服。
牛蒡子 荊芥穗 防風(fēng) 黃芩(各一錢) 犀角 甘草(各五分)
上銼。水煎。不拘時服。如無犀角。以升麻代之。
泥金膏 治丹毒赤游風(fēng)。
陰地上蚯蚓糞、熟皮硝。蚯蚓糞三分之二。共一處研細(xì)。新汲井水濃調(diào)。濃敷患處。干則再上。
一論小兒喉痹。會厭兩傍腫者。為雙乳蛾。易治。一傍腫者。為童乳蛾。難治。乳蛾差小者為喉痹。熱積于咽喉。且麻且癢。腫繞于外。名纏喉風(fēng)。喉痹暴發(fā)暴死者。名走馬喉風(fēng)。
后方
蘇厄湯 主方。
桔梗(二錢) 山豆根(一錢) 牛蒡子(一錢) 荊芥穗(八分) 玄參(八分) 升麻(三分)防風(fēng)(八分) 生甘草(一錢) 竹葉(五片)
水煎頻服。外用硼砂一味。噙化咽下。降痰消腫。
碧雪散 治咽喉腫痛。水漿不下;蛏徶厣、木舌。
碧雪真青黛。硼砂與焰硝。(飛過) 蒲黃甘草末。(俱用生) 等分摻咽喉。
一治喉痹乳蛾氣絕者。實時返活。單乳蛾用巴豆一粒。去殼打碎。入綿絮團(tuán)內(nèi)塞鼻。在左塞左。在右塞右。若雙蛾用兩粒塞兩鼻。
一喉痹乳蛾風(fēng)?谏嗌。用黑牛膽一個。生白礬末二兩。銀朱五錢。入膽內(nèi)陰干。取出研末。每少許吹入喉內(nèi)。神效。
一論小兒兩眼腫痛。上焦火盛也。
吹鼻散 暴病眼赤痛。
乳香 沒藥(各五分) 雄黃(三分) 焰硝(一錢) 黃丹(水飛一分)
上為細(xì)末。每用少許吹兩鼻孔。
一論小兒未周;純裳勰[痛。
用黃連為末。水調(diào)敷腳心手心自愈。如腫痛難開。加姜黃、牙皂、樸硝為末。同敷太陽穴。手心足心。加蔥搗爛敷之。尤妙。
一方。用熟地黃一兩。以新汲水浸透。搗爛貼兩腳心。布裹住。效。
一治小兒雀目。不計時月。蒼術(shù)二兩為末。每服一錢。不計時候。用好羊子肝一個。以竹刀子批開。摻藥在內(nèi)。麻繩扎定。以粟米泔一大盞。煮熟為度。患人先熏眼。后溫服。
一論小兒耳腫、耳痛、 耳。乃三陽風(fēng)熱壅遏所致。宜升陽散火湯加黃柏、知母。晚服兼服金花丸。
一論小兒耳熱出汁作癢。乃痰也。腎火上炎也。宜。
清腎湯
防風(fēng) 天花粉 貝母 黃柏(鹽水炒) 白茯苓 玄參 白芷 蔓荊子 天麻 半夏(泡各五分) 生甘草(二分半)
生姜三片。水煎服。
一治小兒耳后月蝕瘡。燒蚯蚓糞合豬脂敷之。
一治小兒患潰耳出膿水成瘡。以蚯蚓糞末吹耳中。
又方。治膿耳。
羽澤散 枯礬末少許。吹入耳中。即止。
一方。用五倍子燒存性為末。吹入耳中。亦止。
一方。用抱出雞卵殼。炒黃色為末。香油調(diào)灌耳內(nèi)。實時痛止。
一論小兒鼻瘡。熱壅傷肺。肺主氣通于鼻。風(fēng)濕之氣。乘虛客于皮毛。入于血脈。故鼻下兩傍瘡濕癢爛。是名鼻 。其瘡不痛。汁所流處又成瘡。澤瀉散主之。
澤瀉散 治鼻瘡。
澤瀉 郁金 山梔 甘草(炙各一錢)
上為細(xì)末。用甘草煎湯。食后臨臥調(diào)服。
一治久患鼻瘡。膿極臭者。用百草霜研細(xì)。每服五分。冷水調(diào)服。
一論小兒頭生肥瘡;蚨嗌。搔癢成瘡。膿水出不止。
細(xì)茶(一錢口嚼爛) 水銀(入茶內(nèi)研一錢) 牙皂 花椒(各二錢)
為末。香油調(diào)搽。
一小兒瘡?fù)。?jīng)年不瘥者。
白礬(五錢) 胡粉(一兩) 水銀(一兩) 黃連(一兩半) 黃芩(一兩) 大黃(一兩半)苦參(一兩半) 松脂(一兩) 蛇床子(十八粒)
上為細(xì)末。以臘月豬脂和研水銀。不時敷之。
一小兒頭瘡胎毒。諸風(fēng)熱惡瘡痘瘡。
黃柏 黃連 白芷 五倍子(各等分)
上為細(xì)末。用井花水調(diào)。稀稠得所。涂開在碗內(nèi)。覆架兩磚上。中空處。灼艾煙熏蒸。
以黑干為度。仍取前藥。再研為末。清油調(diào)涂。如有蟲。則用前油調(diào)。搽之立效。
一小兒頭生禿瘡。用通圣散酒拌。除大黃另用酒炒。共為末。再以酒拌焙干。每服一錢水調(diào)服。外用白炭燒紅。淬入水中。乘熱洗之。更用胡荽子、伏龍肝、懸龍尾、黃連、白礬為末油調(diào)敷之。
一論小兒因剪臍。外傷于風(fēng)邪。以致臍瘡不干。用
礬龍散
枯礬 龍骨( 各五分)
共為細(xì)末。每用少許。干摻臍上。
一小兒臍中汁出。并痛。用枯礬末干摻。
又方。黃柏末敷之。
又方。蠶繭殼燒灰存性。摻之亦可。
一論小兒蟲積痛。凡腹痛?谥谐銮逅摺Ox積也。
追蟲散
使君子(去殼一錢) 檳榔(一錢)
作一劑。水煎。食遠(yuǎn)服。
使君散
使君子(去殼一錢) 檳榔(一錢) 雄黃(五分)
上為末。每服一錢。苦楝根皮煎湯調(diào)下。
一治小兒蟲積腹痛。用巴豆一枚。去殼捶去油。以朱砂一粒同研勻。用雞子一個開頂。
微去白。入藥在內(nèi)調(diào)勻。仍將紙糊口。用桿圈坐于鍋內(nèi)。水煮熟。令兒食之;蛞圆枨逅拖。
即打下所積蟲。極效。
一治小兒吐蛔蟲。
蛔蟲退場門有三般?诒侵衼泶蟛豢。如有白蟲兼黑色。靈丹縱服病難安。
楝陳湯
苦楝根皮(二錢) 陳皮 半夏(姜炒) 白茯苓(去皮各一錢) 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生姜煎服。
一女子肚大腹脹。蟲積瘦弱。用馬慈一名地梨。食之。打下蟲來。肚脹立消。
一治小兒冬月吐蛔蟲。多是胃寒胃虛所致。
錢氏白術(shù)散
人參 白術(shù)(去蘆) 白茯苓(去皮) 藿香 木香 干葛 甘草(各二錢) 丁香(兩粒)
每服三錢。水煎服。
一小兒尾骨痛者。乃陰虛痰火所致也。
當(dāng)歸(酒炒) 川芎 白芍(好酒炒) 熟地黃 黃柏(酒炒) 知母(酒炒) 陳皮 半夏(姜炒) 白茯苓(去皮) 甘草(各等分)
上銼。少用官桂為引;蛞前胡、木香為引。如痛不止。加乳香、沒藥。
一論小兒陰腫疝氣者。寒邪所郁也。五倍子燒存性為末。好酒調(diào)服。出汗而愈。
一治疝氣偏墜。腫痛不可忍者。槐子炒為末。每服一錢。入鹽三分。黃酒調(diào)下。立止。
一治小兒疝氣。小腹痛引腰脊攣曲。身不能直。京師傳。
青皮 陳皮 三棱 莪術(shù)(炮) 木香 檳榔 川楝肉 芫花(醋炒各五錢) 辣桂 牽牛(生取末各三錢) 巴豆肉(不去油一錢)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每三丸。空心一服。午前一服。姜湯下。
一治小兒陰囊忽腫;蜃囟鄷r;蝻L(fēng)邪。或蟲蟻咬者。蟬蛻半兩。水一大碗。煎湯洗腫處。其痛立止。若不消。再煎再洗。內(nèi)服五苓散。燈草煎服。(方見中暑)
又方。用蔥園內(nèi)蚯蚓屎。用甘草汁調(diào)涂腫痛處;虮『芍{(diào)涂。亦可。
一論小兒盤腸氣痛。則腰曲干啼。額上有汗。是小兒為冷氣所搏而然也。其口閉腳冷。
或大便青色不實。上唇干者是也。此多因生下洗遲。感受風(fēng)冷而致也。急用蔥湯淋洗其腹。揉蔥熨臍腹間良久。尿且涌出。其痛自止。
乳香散 治盤腸氣痛。
乳香 沒藥(各等分)
共為細(xì)末。以木香煎湯調(diào)服。
一論小兒脫肛。皆因久患瀉痢所致。大腸頭自糞門出而不收是也。用蔥湯熏洗令軟送上或以五倍子末敷。而頻托入。又以五倍子煎湯洗之亦可。
又方。以鱉頭燒存性為末。香油調(diào)敷。一云以此物燒煙熏之。久久自收。
又以陳壁土用湯泡之。先熏后洗。亦效。
提氣散(方見脫肛) 治小兒肛門脫下。極效。
一論小兒遺尿失禁者。膀胱冷弱也。益智仁七個。桑螵蛸七個。為末。酒調(diào)服。用熟白果七個送下。
故紙散
用破故紙炒為末。每服一錢。熱湯調(diào)下。
一治小兒遺尿。六味丸加破故紙、益智仁、人參、肉桂。
一治小兒睡中遺尿不自覺者。官桂為末。雄雞肝一具。等分搗丸。如小豆大。溫水送下每日進(jìn)三服。
一治小兒遺糞。用枯礬、牡蠣 。等分為末。米湯調(diào)下。
一論小兒尿濁。澄之如米泔水也。
澄清飲
白術(shù)(去蘆) 白茯苓(去皮) 白芍(炒) 黃連(姜汁炒) 澤瀉 山楂(去子各一錢) 青皮(四分) 生甘草(五分)
上銼一劑。水煎?招姆
一治小兒尿濁如米泔水。江南做酒小曲。炒為末。每服五分。酒調(diào)下。三服而愈。
一論便血者。熱傳心肺也。凡初生嬰兒。七日之內(nèi)。大小便有血出者。此由胎氣熱甚之所致也。因母食酒曲炙爆熱毒等物。流入心肺。兒在胎內(nèi)受之。熱毒亦傳于心肺。且女子熱入于心。故小便有血。男子熱入肺。故大便有血。治法。用生地黃取自然汁。入蜜少許。和勻溫服。男女皆效。
一方用生蒲黃、油發(fā)燒灰。各一錢為末。生地黃汁;蛎罪嫛⑷橹{(diào)服。
一論小兒下淋。乃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蚰蛉缍怪;蛉缟呈;蚶淞苋绺;驘崃苋尿血。
五淋散
赤茯苓(去皮六分) 赤芍藥(去皮二分) 山梔子(二分) 條芩(三分) 當(dāng)歸 甘草(各五分)一方。加生地黃、澤瀉、木通、滑石、車前子各三分。
上銼一劑。燈心一團(tuán)。水煎。溫服。
一論小兒吐血、衄血、下血。宜用
黃金丸
黃芩不拘多少。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三歲兒每一丸。鹽湯化下。
一治小兒吐血不止。黃連末一錢。淡豆豉三十個。水一盞。煎六分。去渣。溫服。量兒大小加減。
一治吐血、衄血。
柏枝散
柏枝曬干。藕節(jié)曬干。各等分為末。三歲兒每服半錢。藕汁和蜜一匙。白湯調(diào)下。
一小兒初生。大小便不通。腹脹欲死。急令人以溫水漱口凈?谖菩呵昂笮。并臍下。
手足心。共七處。每一處凡三五次。漱口吸咂。取紅赤為度。須臾自通。不然則無生意。
一論小兒小便不通者。膀胱火盛也。
神通散
小便閉澀不堪言。為用兒茶末一錢。 蓄煎湯來送下。霎時溲便涌如泉。
一治小便不通。腹脹欲死。野地蒺藜子。不拘多少。焙黃色為末溫酒服。立通。
又方。用火麻仁燒灰。酒調(diào)服。
一論小兒大便不通者。臟腑有毒也。小兒風(fēng)與熱滯。留蓄上焦。胸膈高起。大便不通。
沒藥散
沒藥大黃 枳殼(炒) 桔梗(各二錢) 木香 甘草(炙各一錢)
上銼。每二錢。姜三片。水煎服。
一治新生小兒兩三日不大小便。用蔥汁、人乳各半調(diào)勻。抹在口中。同乳帶下即通。
一掩臍法。治小兒大小便不通。取連根蔥白一莖。生姜一塊。淡豆豉二十粒。鹽一小匙同研爛捏作餅子。貼于臍中。烘熱貼之。用絹帛托之。良久氣透目通。不通再易一餅。
二妙散
六七月間。尋牛糞中有蜣螂。不拘多少。用線穿起。陰干收貯。用時取一個要全者。放凈磚上。四面以灰火烘干。以刀從腰切斷。如大便閉。用上半截。小便閉。用下半截。二便俱閉全用。為細(xì)末。新汲水調(diào)服。
一論小兒腫滿。土虧水旺也。并四肢腫滿。陰水陽水皆可服。
加味五皮散
五加皮 地骨皮 生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一錢) 加姜黃、木瓜各一錢。銼散。水煎服。一方。去五加皮。加陳皮、桑白皮。
一治小兒諸般腫脹。黑牽牛半生半熟。取頭細(xì)末。每服一二匙。桑白皮煎湯磨木香汁調(diào)服。
一論小兒黃膽。寒熱嘔吐而渴;蝻嬂渌。身體面目俱黃。小水不利。不得安臥。不思飲食。
茯苓滲濕湯
茯苓 茵陳 山梔 黃連 黃芩 防己 白術(shù) 蒼術(shù) 陳皮 青皮 枳殼 豬苓(各二錢) 澤瀉(二錢)
水煎。漸漸溫服。如小便不通。加木通。如傷食不思飲食。加神曲、麥芽、砂仁。
一論小兒盜汗。寒熱往來。胡黃連、柴胡各等分。f1411.cn/zhicheng/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一丸至三丸。用酒少許化開。更入水五分。重湯煮二三十沸。放溫。食后和渣服之。
一治小兒虛汗。或心血液盛。亦發(fā)為汗。此藥收斂心氣。
新羅人參 川當(dāng)歸(各三錢)
上細(xì)銼。用雄豬心一個。切三片。每服二錢。豬心一片。井水一盞半煎。食前。作兩次服。
一治小兒盜汗。因食生冷之物過多;驘崴燥。大能損土。為水之所傷。則不能制其津液。故成汗自出也。
牡蠣( 二錢) 黃 (蜜炙) 生地黃(各一兩)
銼散。水煎服。
一治小兒盜汗。用五倍子為末。津液調(diào)涂臍中。一宿即止。
又方。用何首烏為末。津液調(diào)涂亦效。
一論小兒解顱者。生下囟門不合也。長必多愁少笑。目白睛多。面色 白。肢體消瘦。
皆腎虛也。
一治小兒顱開解。頭縫不合。此乃腎氣不成。腎主骨髓。腦為髓海。腎氣不勝。所以腦髓不足。故不能合。丹溪治解顱以八物湯。有熱。加酒炒黃連、黃芩、甘草。水煎服。外用布帛緊束。又以白芨末敷之。
人參地黃丸
人參(二錢) 懷熟地黃(四錢) 嫩鹿茸 山藥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山茱萸(酒蒸去核各三錢)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用人參煎湯研化。食遠(yuǎn)服。
一論小兒鶴節(jié)。因氣血不充。故肌瘦薄。骨節(jié)呈露。如鶴之膝。
當(dāng)歸地黃丸
懷熟地黃(酒蒸八錢) 山茱萸(酒蒸去核) 干山藥 澤瀉(去毛) 牡丹皮(去梗) 白茯苓(去皮) 當(dāng)歸(酒洗各二錢) 一方。加鹿茸酥炙。牛膝去蘆酒洗。各二錢。
上為細(xì)末。煉密為丸。如芡實大。每用熱水研化。食前服。仍以天南星炮去皮臍。研細(xì)末。入米醋調(diào)。敷絹帛上烘熱。貼之。亦良法。
一論小兒行遲。肝腎虛弱。骨髓不充。不能行步。
加味地黃丸
懷熟地黃(八錢) 山藥(四錢) 山茱萸(酒蒸去核四錢)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澤瀉(各三錢) 嫩鹿茸(酥炙二錢) 懷牛膝(去蘆酒浸二錢) 五加皮(三錢)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錢?招。鹽湯送下。
一論小兒稟受元氣不足。顱囟開解。肌肉消瘦。腹大面腫。語遲行遲。手足如筒。神色昏慢。牙齒生遲諸虛。
調(diào)元散
干山藥(五錢) 人參 白茯苓(去皮) 白茯神(去皮木各二錢) 白術(shù)(去蘆二錢) 石菖蒲(一錢) 白芍藥(炒) 熟地黃 當(dāng)歸 川芎 黃 (蜜炙各二錢半) 甘草(炙一錢半)
上銼。姜、棗煎。不拘時服。嬰兒乳母同服。
一論小兒語遲者。心氣不足也。
菖蒲丸
石菖蒲 人參 麥門冬(去心) 川芎 遠(yuǎn)志(甘草水泡去心) 當(dāng)歸 乳香 朱砂(另研各一錢)
上為末。煉蜜為丸。黍米大。每服十丸。食遠(yuǎn)。粳米飲送下。
一論小兒齒遲者。腎不足也。
芎 散
川芎 干山藥 當(dāng)歸 白芍(炒) 甘草(炙各二錢半)
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白湯調(diào)下。食后服。將此干藥末擦牙齦。即生。
一論小兒行遲齒遲。解顱囟陷。五軟鶴膝。腎疳齒豁。睛白多愁。凡此皆因稟受腎氣不足。
當(dāng)以六味丸加鹿茸補之。若因精氣未滿。而御女以通。多致頭目眩暈。作渴吐痰;發(fā)熱作熱。腰腿酸軟。或自汗盜汗。二便澀痛。變生諸疾。難以名狀。余嘗用八味丸或六味丸。及補中益氣之劑。加減用之。方見補益劑。無不奏效。
一小兒五歲不能言。咸以為廢人矣。但其形瘦痿。乃肺腎不足。遂用六味丸。加五味、鹿茸。及補中益氣湯加五味。兩月余形氣漸健。將半載能發(fā)一二言。至年許始聲音朗朗。
一論小兒龜胸者。因肺熱脹滿。攻于胸膈。即成龜胸也。又云。由乳母食面熱物五辛。
轉(zhuǎn)使胸高起也。
龜胸丸
川大黃(糠火煨) 天門冬(去心) 百合 杏仁(去皮尖麩炒) 木通(去節(jié)) 枳殼(麩炒)桑白皮(蜜炙) 甜葶藶(隔紙炒) 軟石膏(各一錢)
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綠豆大。每服五丸。溫水化下。食后臨臥服。仍宜灸兩耳前各一寸半。上兩行三骨罅間六處。各灸三壯。春夏從下灸起。秋冬從上灸起。根據(jù)法灸之。
一論小兒龜背者。由兒生下。風(fēng)邪客入于脊。入于骨髓。致成龜背也。龜胸龜背。并用龜尿點其骨節(jié)。自愈。取龜尿法。用青蓮葉按龜上。用鏡照之。其尿自出。
龜背丸
枳殼(麩炒) 防風(fēng)(去蘆) 獨活 大黃(煨) 前胡(去蘆) 當(dāng)歸 麻黃(去節(jié)各三錢)
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五六丸。看兒大小。以米湯食后服。仍灸肺俞穴。
在三椎下兩傍各一寸半。心俞穴。在五椎下兩傍 各一寸半。膈俞穴。在七椎之下。兩傍各一寸半。各灸三壯。以小兒中指節(jié)為一寸。艾炷以小麥大。灸五壯愈。
一治小兒龜背。兒生下客風(fēng)入脊。透于骨髓。致成龜背。治以龜尿點骨節(jié)即平。
一論滯頤。乃涎流出而潰于頤間也。涎者脾之液。脾胃虛冷。故涎自流。不能收約。法當(dāng)溫脾為主。宜服
溫脾丸
半夏(姜汁炒一兩) 木香(五錢) 丁香(二錢) 益智仁(炒五錢) 白術(shù)(去蘆炒一兩)青皮(去白五錢) 陳皮(五錢)
上為細(xì)末。姜汁打稀糊丸。麻子大。每二三十丸。米飲送下。
一論囟陷。乃臟腑有熱?曙嬎疂{。致成泄痢。久則血氣虛弱。不能上交腦骨。故囟如坑。不得滿平。宜用黃狗頭骨炙黃為末。雞蛋清調(diào)敷之即合。
一論囟填者。囟門腫也。脾主肌肉。乳食不常。饑飽無度;驘峄蚝3擞谄⒓。致臟與腑不調(diào)。其氣上沖。為之填脹。囟突而高。如物堆垛。毛發(fā)短黃自汗是也。若寒氣上沖則牽硬熱氣上沖則柔軟。寒者溫之。熱者涼之。劑量輕重。
一論手拳不展。稟受肝氣怯弱。致筋攣搐。兩手伸展無力。宜服當(dāng)歸 薏苡仁 秦艽 米仁 棗仁 防風(fēng) 羌活(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實大。麝香湯化下。量兒大小服之。
一論腳拳不展。所稟腎氣不足。榮氣未充。腳指拳縮無力。不能伸放。宜服。
當(dāng)歸身(酒洗) 川牛膝(去蘆酒洗) 山茱萸肉 人參 牡丹皮 懷生地黃 補骨脂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招。鹽湯送下。
一治富翁子。八歲不能步履。皆因看得太嬌。放不落手。兒身未得土氣。以致肌肉軟脆。
筋骨薄弱。用黃土放入夾襖內(nèi)與穿。內(nèi)服地黃丸。加人參、鹿茸、牛膝、虎脛骨。服未半料兒能行矣。
一治小兒稟賦。腎經(jīng)虛熱。耳內(nèi)生瘡;蚣∪庀。骨節(jié)皆露。名節(jié)疳。六味丸加鹿茸、牛膝各一兩。五味子四兩。若顱解不合。牙齒不生。眼睛不黑。腿軟難行。最宜此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