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教授 江 偉
病例1 李X X,女31歲,干部,以雙下肢水腫2周前來就診。
患者平素易患感冒,納差,大便溏,日3次,乏力,小便少,1979年曾因雙下肢水腫在外院診斷為急性腎炎。經用中西藥治療(藥名不詳),水腫消退。近2周來因勞累而雙下肢水腫復發(fā),入院時體檢發(fā)現雙下肢凹陷性水腫。舌質紅,舌體胖大,舌苔薄白膩,脈細緩。化驗:內生肌酐清除(CCr)試驗:80ral/分鐘,尿常規(guī)蛋白(++f1411.cn/wsj/+),血壓14.6/9.3kPa。
辨證:脾氣虛弱,水濕泛濫。治法:補氣健脾,利水消腫。方藥:黨參15g,茯苓15g,白術12g,淮山藥15g,扁豆15g,大腹皮10g,陳皮10g,甘草6g。水煎服,每日1劑。
治療經過:服藥6劑后,自覺乏力,納差癥減輕,15劑后雙下肢水腫漸退,上方加減治療1個月后,復查尿常規(guī)蛋白轉陰,追訪2年未復發(fā)。
病例2 趙X X,男,33歲,工人,以顏面、雙下肢水腫1個月來院就診。
患者入院時顏面、雙下肢水腫,曾在外院診斷為腎炎(普通型)。查尿常規(guī)蛋白(++),高倍視野紅細胞2?個,白細胞2?個。目的咽干,腰酸痛,小便短黃,大便正常,舌質紅,苔薄黃膩,脈細數。
辨證:腎陰虧虛,氣不化水,治法:滋陰補腎,利水消腫。方藥:生地15g,山萸肉15尾,淮山藥20g,茯苓15g,澤瀉10g,丹皮10g,知母10g,黃柏10g,水煎服,每日1劑。
治療經過:服藥10劑后,咽干,腰酸痛明顯減輕,上方續(xù)服及加減治療2個月,顏面、雙下肢水腫消失,復查尿常規(guī)正常,病愈出院后正常上班。
病例3 王X X,女,30歲,農民,以下肢浮腫并腹水1年,加重2個月入院。
患者2個月前因感冒而下肢浮腫及腹水加重。入院診斷為慢性腎炎(普通型)。癥見口干不欲飲,口苦,尿少黃,大便干燥。舌質紅,苔黃膩,脈細數。尿常規(guī)檢查蛋白(++)。
辨證:濕熱雍盛,蘊于肌膚。治法:清熱利濕,利水消腫。方藥:杏仁9g,薏苡仁15g,白蔻仁g,通草4g,滑石15g,茯苓15g,川樸10g,大腹皮10g,甘草6g。
治療經過:服藥3劑后,下肢浮腫略為減輕,續(xù)服10劑,腹水減輕,服藥月余,腹水及下肢浮腫消失,復查尿常規(guī)蛋白(+),繼續(xù)用此方加減治療半月,尿蛋白轉陰出院。
【學生甲】以上所舉3例均為水腫病人,為什么治法不同?
【老師】問得很好,之所以治法不同,就是因為同一種病,因各地自然環(huán)境、生活條件不同,其表現各異,治法也就不同,這就是《內經》中“異法方宜”的含義。中醫(yī)治病的精髓在于辨證施治,通過辨證而了解其病因,通過臨床癥狀的辨證分析而達到“同病異治”的目的。水腫病在《內經》中稱之為“風水”、“皮水”、“石水”,《內經》中《素問·水熱穴論)有撋穌擼烈躋玻??? 至陰者,盛水也;肺者,太陽也,少陰者,冬脈也,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皆積水也”。從而指出風水之病,其本在腎,其末在肺,病本在腎,但因肺失宣暢,不能通調水道,又可影響及腎,以致小便減少,水腫形成。臨床上凡見到水腫病,不可不加分析地去利水消腫,而要辨證求因,注重調理肺腎及各臟腑的機能,才能達到腫消病愈的目的。
【學生乙】請老師結合3個病例,談一下撍讛病的辨證施治。
【老師】病例1為脾虛型水腫,此型特點以脾虛證表現為主,如:面色萎黃,納差,乏力,腹脹,痞滿,大便溏,脈象緩弱。脾主為胃行其津液,散精于肺,以輸布全身,如勞倦過度,飲食失時,脾氣虧虛,水液不能蒸化,停聚不行,泛濫橫溢,遂成水腫,故治以補氣健脾,利水消腫。方中黨參補氣健脾;茯苓、扁豆健脾利濕;白術健脾燥濕,配大腹皮、陳皮行氣利水消腫;淮山藥健脾胃、益肺腎www.med126.com,有氣陰雙補之功。諸藥合用,共奏健脾利水之效。
病例2為腎虛型水腫。此型特點以腎虛證表現為主。腎陰虛表現,如:腰膝酸軟,疼痛,五心煩熱,咽干口燥,小便黃少,遺精,舌質紅少苔,脈細或細數。腎陽虛表現,如:腰膝冷痛,畏寒肢冷,小便清長,夜尿頻數,舌質胖嫩,脈細弱。人體在正常情況下,水液通過胃的受納、脾的傳輸、肺的敷布,通過三焦,清者運行于臟腑,濁者化為汗與尿排出體外,使體內水液代謝維持著相對的平衡。在這個代謝過程中,腎的氣化是貫徹始終的。如果生育不節(jié),房勞過度,致腎的氣化失常,關門開合不利,就會引起水液代謝的障礙而發(fā)生水腫。所以內經《素問·逆調論》說“腎者,水臟,主津液”。《素問·水熱穴論》又說“腎者,胃之關也,關門不利,故聚水而從其類也。上下溢于皮膚,故為腑腫,腑腫者,聚水而生病也”。腎陰虛治法以滋補腎陰為主,方如六味地黃丸、左歸丸加減。本例病例用方即是六味地黃丸加味而成,方中生地滋補腎陰,涼血清熱;山萸肉滋陰補腎;淮山藥脾腎雙補;茯苓健脾利濕;澤瀉清熱利濕,配丹皮利水消腫;知母、黃柏清腎中虛熱。諸藥合用,共達補腎養(yǎng)陰,利水消腫之功。腎陽虛水腫,治法以溫補腎陽,利水消腫為主,方如濟生腎氣丸、右歸丸之類加減。
病例3為濕熱型水腫,此型特點以濕熱證表現為主。如胸脘痞悶,口苦,口粘,口干不欲飲,納呆,大便溏泄不爽,小便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該病多因居處潮濕,或冒水涉水,水濕之氣內侵,濕郁化熱,濕熱交蒸,膀胱輸化無權,均可導致水腫。方中杏仁辛開苦降,開肺氣,啟上閘;蔻仁芳香化濁與厚樸同用,燥濕化濁之力頗強,薏仁、滑石、通草、茯苓皆甘淡滲濕之品,使?jié)裥皬南露;滑石清熱。數藥合用,則辛開肺氣于上,甘淡滲濕于下,芳香燥濕于中,配大腹皮行氣利水消腫,則濕熱水腫自然消退。
在治療方法上,如《素問·湯液醪醴論篇》說“平治于權衡,去菀陳莝,……開鬼門,潔凈府”。意為:調和臟腑陰陽二脈,去瘀血,消積水,使汗液暢達,小便通利。又有《金匱要略·水氣病)篇中指出,撝鈑興擼韻輪祝崩”悖謊隕現祝??? 當發(fā)汗乃愈”。上述治療原則,迄今仍有指導臨床的實際意義,F在治療水腫,主要有發(fā)汗、利尿、逐水以及健脾益氣,溫腎降濁等法,而這些方法的具體運用或一法獨進,或數法合施,或先攻后補,或先補后攻,須視疾病的輕重緩急而選擇應用。
綜合以上3例,臨床表現都有水腫的癥狀,但具體的臨床特點不同,治法各異,均能達到腫消病愈的目的,所以在治療疾病時,需要了解病情,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同病異法,異病同治,才能深刻理解和靈活應用《內經》中的“異法方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