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語標準中國方劑數據庫中醫(yī)疾病數據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中草藥圖譜藥物數據藥學下載
您現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中醫(yī)書籍 > 正文:膈噎反胃統論
    

金匱翼:膈噎反胃統論

膈,隔也。飲食入咽,不得輒下,噎塞膈中,如有阻隔之者,故名膈噎。又其病正在膈間,食不得下,氣反上逆,隨復吐出,故又名膈氣。反胃者,飲食入胃,全無阻隔,過一二時,輒復吐出,有反還之意,故曰反胃。甚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有翻傾之義,故亦名翻胃。不似噎隔之…

膈,隔也。飲食入咽,不得輒下,噎塞膈中,如有阻隔之者,故名膈噎。又其病正在膈間,食不得下,氣反上逆,隨復吐出,故又名膈氣。反胃者,飲食入胃,全無阻隔,過一二時,輒復吐出,有反還之意,故曰反胃。甚者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有翻傾之義,故亦名翻胃。

不似噎隔之噎,然后吐,不噎則不吐也。

噎膈之病,有虛有實。實者或痰或血,附著胃脘,與氣相搏,翳膜外裹,或復吐出,膈寬,旋復如初。虛者津枯不澤,氣少不充,胃脘干癟,食澀不下。虛則潤養(yǎng),實則疏瀹,不可不辨也。

飲食下咽,不得入胃為噎。食不下通,氣反上逆為塞。東垣乃謂陽氣不得出者為塞,陰氣不得降者為噎,豈非謂入食從陰,而氣出從陽耶?其文則深,其旨反晦,至謂先用陽藥治本,后f1411.cn/jianyan/用諸塞瀉標,吾不知其何謂矣。

子和論膈噎,累累數百言,謂三陽結熱,前后閉澀,下既不通,必反上行,所以噎食不下。夫膈噎,胃病也。始先未必燥結,久之乃有大便秘少,若羊矢之證。此因胃中津氣上逆,不得下行而然,乃胃病及腸,非腸病及胃也,又因河間三乙承氣之治,謂噎膈之病,惟宜用下,結散陽消,其疾自愈。夫脘膈之病,豈下可去?雖仲景有大黃甘草,東垣有通幽潤腸等法,為便秘嘔吐者立,然自是食入輒吐之治,非所論于食噎不下也。獨其所謂慎勿頓攻,宜先潤養(yǎng),小著湯丸,累累加用,關扃自透。或用苦酸微涌膈涎,因而治下,藥勢易行。設或不行,蜜鹽下導,始終勾引,兩藥相通者,其言甚善。蓋痰血在脘,不行不愈,而藥過病所,反傷真氣,非徒無益矣。故以小丸累加,適至病所,無過不及,以平為期,則治噎之道也。但須審是痰是血而行之耳。

膈噎之證,大都年逾五十者,是津液枯槁者居多。若壯年氣盛,非血即痰。近見有津液枯槁之劑,治一少年肥實男子,至死不悟,哀哉。(鶴年。)

先嬸傳一方云∶用燒酒一斤,浸海蜇花頭一斤,入瓷瓶內,埋地數年,則海蜇化為水矣。取飲半酒杯妙。(鶴年又識。)

痰膈

痰膈,因七情傷于脾胃,郁而生痰,痰與氣搏,升而不降,遂成噎膈。其病令人胸膈痞飲食輒噎,不得下入胃中,必反上逆而嘔,與痰俱出。治法宜調陰陽,化痰下氣,陰陽平均,氣順痰下,病斯已矣。

《和劑》四七湯 治喜怒憂思悲恐驚之氣,結成痰涎,狀如破絮,或如梅核,之間,咯不出,咽不下,此七情所為也。中脘痞悶,氣不舒快,或痰飲嘔逆惡心,并皆治之

半夏(制,二錢) 茯苓(一錢六分) 蘇葉(八分) 濃樸(制,一錢二分)

水一盞,生姜七片,紅棗二枚,煎至八分,不拘時服。

丁沉透膈湯(《和濟》) 治脾胃不和,痰逆惡心,或時嘔吐,飲食不進,十膈五噎,痞塞不通,并皆治之。

人參 砂仁 香附(各一兩) 青皮 木香豆蔻 白豆蔻 丁香(各半兩)濃樸(各七錢五分) 草果 半夏 神曲(各二錢半) 甘草(一兩五錢) 麥芽(五

每服四錢,水一盞,姜三片,棗一枚,不拘時熱服。

滌痰丸

半夏曲 枯礬 皂角(炙,刮去皮弦子) 元明粉 白茯苓 枳殼(各等分)

上為末,霞天膏如丸,量人虛實用之。

血膈

丹溪治一少年,食后必吐出數口,卻不盡出,膈上時作聲,面色如平人。病不在脾胃,而在膈間。其得病之由,乃因大怒未止,輒食面,故有此證。想其怒甚則血菀于上,積在膈間,礙氣升降,津液因聚,為痰為飲,與血相搏而動,故作聲也。用二陳加香附、韭汁蘿卜子二日,以瓜蒂散、敗吐之;再一日又吐,痰中見血一盞;次日復吐,見血一盅而愈。

一中年人,中脘作痛,食已乃吐,面紫霜色,兩關脈澀,乃血病也。因跌仆后,中脘即痛,投以生新血推陳血之劑,吐血片碗許而愈。

一中年婦人反胃,以四物加帶白f1411.cn/wszg/陳皮、留尖去皮仁、生甘草、酒紅花,濃煎,入尿,以防生蟲,與數十帖而安。

一人咽膈間,常覺有物閉悶,飲食妨礙,脈澀稍沉,形色如常,以飲熱酒所致。遂用生韭汁每服半盞,日三服,至二斤而愈。

一人食必屈曲下膈,梗澀微痛,脈右甚澀而關沉,左卻和,此污血在胃脘之口,氣因郁而為痰,必食物所致。詢其去臘,日飲KT 剁酒三盞,遂以生韭汁冷凍飲料細呷之,盡半斤而愈。

一貧叟病噎膈,食入即吐,胸中刺痛,或令取韭汁入鹽梅鹵少許細呷,得入漸加,忽吐此亦仲景治胸痹薤白,取其辛溫能散胃脘痰涎惡血之義也。愚謂此不獨辛溫散結之義,蓋亦咸能潤下,而酸味最能開膈胃,止嘔吐,品味不雜而意旨周密,殊可取也。

一婦年及五十,身材略瘦小,勤于女工,得噎膈證半年矣,飲食絕不進,而大便燥結不行者十數日,小腹隱隱然疼痛,六脈皆沉伏。以生桃仁七個,令細嚼,杵生韭汁一盞送下。片時許,病者云∶胸中略作寬舒。以四物六錢,加栝蔞仁一錢,桃仁泥半錢,酒蒸大黃一錢,酒紅花一分,煎成止藥一盞,取新溫羊乳汁一盞,合而服之。半日后下宿糞若干,明日腹中痛止,漸可進稀粥而少安。后以四物出入加減,合羊乳汁服五六十帖而安。

江應宿治一老婦年近七旬,患噎膈,胃脘干燥,屬血虛有熱,投五汁湯,二十余日而愈。其方蘆根汁、汁、甘蔗汁、牛羊乳、生姜汁少許,余各半盞,重湯煮溫,不拘時徐徐服。

滋血潤腸湯 治血枯及死血在膈,飲食不下,大便燥結。

當歸(酒洗,三錢) 芍藥(煨) 生地黃(各一錢半) 紅花(酒洗) 桃仁(去皮尖,炒) 大黃(酒煨) 枳殼(麩炒,各一錢)

水一盅半,煎七分,入韭菜汁半酒盞,食前服。

秦川剪紅丸(《良方》)

雄黃(另研) 木香(各五錢) 檳榔 三棱(煨) 蓬術(煨) 貫仲(去毛) 干漆(炒煙盡) 陳皮(各一兩) 大黃(一兩半)

上面和丸梧子大,每五十丸,食前米飲送下,吐出瘀血,及下蟲為效。

氣膈

氣膈病使人煩懣食不下,時嘔沫。淳于意作下氣湯治此疾,一日氣下,二日能食,三日一村夫因食新筍羹,咽納間忽為一噎,延及一年,百藥不效。王中陽乃以蓽茇、麥芽皮去穣、人參、苦桔梗柴胡白蔻、楠木香、高良姜、半夏曲共為末,每服一錢,水煎熱服。次日病家報云∶病者昨已痛極,自己津唾亦咽不下,服藥幸納之,胸中沸然作聲,覺有生意,敢求前劑。況數日不食,特游氣未盡,擬待就木,今得此藥,可謂還魂散也。王遂令其搗碎米煮粥,將熟,即入藥再煎一沸,令啜之,一吸而盡,連服數劑,得回生。因名曰魂散。食之以治七情致病,吐逆不定,面黑目黃,日漸瘦損,傳為噎證者多驗,但忌油膩、《永類鈐方》治噎膈不食,黃犬干餓數日,用生粟或米干飼之,俟其下糞,淘洗米粟令凈,煮粥入薤白一握,泡熟去薤,入沉香末二錢,食之。

救急療氣噎方

半夏 柴胡(各三兩) 生姜(三兩) 羊角 犀角 桔梗 昆布 通草

水八升,煮三升,分三服。

療因食即噎塞,如炙臠在膈不下方

射干(六分) 升麻(四分) 桔梗(四分) 木通(一錢) 赤苓(八分) 百合(八分)紫菀頭(二十一枚)

水二大升,煎九合,去渣,分溫三服,食遠。

蟲膈

張文仲《備急方》言,幼年患反胃,每食羹粥諸物,須臾吐出。貞觀中,許奉御兄弟及柴、蔣諸名醫(yī)奉 調治,竟不能療。漸疲困,候絕旦夕。忽一衛(wèi)士云∶服驢小便極效。遂服二合,后食只吐一半;晡時再服二合,食粥便定,次日奏知,宮中五六人患反胃者同服,一時俱瘥。此物稍有毒,服之不可過多,須熱飲之。病深者七日當效。后用屢驗。

《廣五行記》,永徽中絳州有僧,病噎數年,臨死遺言,令破喉視之,得一物,似魚而有兩頭,遍體悉是肉鱗,致缽中,跳躍不止。以諸味投缽悉為水。時寺中刈藍作靛,試取少許置缽中,蟲繞缽畏避,須臾蟲化為水,后人以靛治噎疾,每效。

治梅核膈氣方

取半青半黃梅子,每個用鹽一兩,淹一日夜,曬干,又浸又曬,至水盡乃止。用青線三個,夾二梅,麻線縛定,通裝瓷罐內,封埋地下,百日取出。每用一梅含之,咽汁入喉即消。收一年者治一人,收二年者治二人,其妙絕倫。

昆布丸 治五噎,咽喉妨塞,食飲不下。

昆布(洗) 麥門冬,天門冬(并去心,焙) 訶黎勒(去核,各一兩五錢) 木通 川川樸硝 郁李仁(湯浸去皮,微炒) 桂心 百合(各一兩) 羚羊角(屑) 杏尖,麩炒黃) 蘇子(微炒) 射干(各五錢) 柴胡(去蘆) 陳皮(去白) 檳榔(各

上為細末,煉蜜和搗三百杵,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不拘時熱酒送下,夜飯后用綿裹彈子大一丸噙化。

雜療方

《普濟方》云∶反胃吐食,藥物不下,結腸三五日,至七八日,大便不通,如此者必死。昔頭節(jié),并筋膜脂肉,及如阿膠黑片,臨時旋炙,用米醋一盞浸之,微火炙干,淬之,再炙再淬,醋盡為度。研末,濃紙包收;蛴鲫帩駮r,微火烘之,再收。遇此疾,每服一錢,食前陳米飲調下,輕者一服立效。

《集驗》療反胃,朝食暮吐,暮食朝吐方

羊肉去脂膜作脯,以好蒜齏空腹任意食之,立見效驗。

《圣濟總錄》治咽喉妨礙,如有物吞吐不利方

杵頭糠 人參(各一錢) 石蓮肉(炒,二錢)

水煎服,日三次。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關于我們 - 聯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站 中網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