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后代在接受現(xiàn)代教育的同時,從小浸yin于中華文化這最深切、最久遠的人文關懷之中,與圣賢為友,與經(jīng)典同行。我們并不奢望未來的他們?nèi)巳硕汲蔀轸斞浮㈥愐、林語堂、老舍,抑或錢學森、楊振寧、李政道、吳健雄,但他們的胸襟將因之而博大,目光將因之而睿智,人格將因之而優(yōu)秀,人生目標將因之而高遠,因為他們曾確確實實地站在巨人的肩上。也許,這正是中華民族躋身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也許,這也正是我們對未來世紀最引以自豪的貢獻。
--作者題記--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當5歲的丁淑淳和孟子杰手持麥克風,不慌不忙,好整以暇地背完全本《詩經(jīng)》時,全場的家長和來賓驚訝得拍紅了手,對孩子們的出色表現(xiàn)激賞不已。
75名由兩歲至14歲的"兒童讀經(jīng)班"的學生們,不久前在美國新澤西州利文斯頓市臺灣塑膠公司舉辦的兒童讀經(jīng)聯(lián)誼會上,將半年多來讀經(jīng)的豐碩成果展現(xiàn)在驚嘆莫名的家長和來賓面前。望著孩子們?nèi)硇耐度氲膶W⑸袂椋瑑A聽著孩子們誦讀古詩文那愉悅的稚語童聲,感受著孩子們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深深摯愛,"望子成龍"的父母們怦然心動,不禁涌出欣喜的淚水。
在國學大師南懷瑾先生數(shù)十年矢志不渝的大力倡導下,在眾多有識之士的殷殷期盼中,臺中師院教授王財貴博士率先身體力行,創(chuàng)辦并推廣兒童讀經(jīng)活動。此活動甫一問世,迅即以"多米諾骨牌"效應向全球華人社會的縱深發(fā)展,掀起持久不衰的兒童讀經(jīng)熱潮。其影響所及,從臺灣至香港,從祖國大陸到美利堅合眾國,從東南亞到大洋洲,凝集著中華古圣先賢無數(shù)智慧結晶的文化寶典被人為冷藏了80余年后,重新回到了炎黃子孫的手中,成為他們一生中將具有的高遠見識和優(yōu)秀人格的源頭活水。
歷史驚人的相似,恩格斯在高度評價結束了中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運動時,曾深刻指出:"新時代是以返回到希臘人開始的。"而中華民族在未來世紀的偉大振興,也許正是以回歸到孔孟老莊為其開端。這在無盡時空的背后,莫非真有一條看不見的神奇紐帶?
25年前,南先生大聲疾呼
早在五、六十年代,南懷瑾先生眼見世風日下,人心不古,加之現(xiàn)代工商社會,人們趨于急功近利,物欲橫流,以及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思相與心理問題層出不窮的現(xiàn)狀,憂心若焚,遂致力于宏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以期挽救世道人心。
在大學講壇及社會各界舉辦的相關講習班上,懷師向莘莘學子及各界人士講授儒學、fo學、道學經(jīng)典,將自己數(shù)十年苦心研討的心得,以學貫中西的新稅視角,傾囊而授。中華文化本身博大精深的底蘊和懷師深入淺出、妙趣橫生的講演,在臺島各界掀起陣陣漣猗。其后,懷師的重要著述--"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易經(jīng)雜說》、《禪海蠡測》、《金剛經(jīng)說什么》等等,相繼面世,一紙風行,洛陽紙貴。懷師矢志振興中華文化之鍥而不舍的努力,產(chǎn)生了極大的社會反響,引起眾多有識之士的共鳴。
大約在25年前,也就是70年代初,懷師又進而關注教育層面,對半個多世紀以來的新式教育和以往的舊式教育進行了深刻的思考和剖析,認為問題的關鍵之一就在于教育。
懷師在《值得反省的代差與教育》等系列文章中指出:"必須承認新時代的教育內(nèi)容和方法,對于開啟國民知識和普及教育的效果,的確迥非前代可比。但是知識并非就是"學問",人格養(yǎng)成和國家民族文化精神的栽接,并非有了知識就能成功的。尤其對于兒童教育來說,問題更為嚴重。因為我們現(xiàn)在采用的教育方法,為了配合當前時代的需要,大體上都是傳授知識和技能,并沒有真正顧慮到國家民族"承先啟下"的百年大計。舊式的教育,雖然也沒有明文確定是為這一目的而教育,但幾千年來的一貫精神,實在是與此目的相契合的。"懷師有直斥以考試為學問的流弊時說:"我們現(xiàn)行的小學課本,與中學、大學并非都能銜接。從小學一年級開始,拼命教兒童們背誦現(xiàn)行課本上的許多大可不必要的知識,來準備月考和期考。因此弄得有心"望子成龍"的家庭,比較上進的子弟,"三更燈火五更雞",背書作功課,比起科舉時代的考功名、背"八股",更加嚴重。""我們當時舊式讀書受教育的方法,是"讀古書、背經(jīng)史,作文章,講義理",那是一貫的作業(yè)。"懷師不無感慨地回憶道:"那種"搖頭擺尾去心火"的讀書姿態(tài),以及朗朗上口的讀書聲……以我個人的體驗,那種方式的讀書,樂在其中的味道,確比現(xiàn)在念書的方式好多了。而且一勞永逸,由兒童時代背誦得"經(jīng)"、"史"和中國文化等基本的典籍以后,一生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當年搖頭擺尾裝進去,經(jīng)過咀嚼融化以后,現(xiàn)在只要帶上一支粉筆,就可搖頭擺尾地上講堂吐出來。所以對中國文化的基本精要,并不太過外行,更不會有"空白"之感,這不得不歸功于當年的父母師長,保守地硬性要我們?nèi)绱俗x書。"
有鑒于此,懷師大聲疾呼:"我總希望自己的國人、自己的民族,都能先行深切地了解自己的文化。"在今日世界的競爭與發(fā)展中,國人的當務之急是"反求諸己--研究中國文化的精要。"這一振聾發(fā)聵的呼喚,猶如習習春風帶來的甘霖春雨,浸入人們"久旱之望云霓"的心田,播下了待時而發(fā)的顆顆良種。數(shù)年之后,一顆種子破土萌發(fā),植根于中華古老文明的沃壤,迅即成長濃蔭復蓋的參天大樹,而大樹的周圍則是芳菲滿目,桃李芬芳。
回歸傳統(tǒng),王財貴博士敢為人先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1992年初春,從臺北縣中和市的一條尋常巷弄,伴隨著柳花飄溢的清香,傳來稚嫩清純的朗朗讀書聲。當是,大概不會有太多的人想到,這清脆悅耳的讀書聲竟開啟了傳統(tǒng)直覺式語文教學的回歸,并在短短的8年間,狂飆突百地推展到包括中華熱土在內(nèi)的全球華人世界。
循聲而及,便可來到華山講堂,一進大門,迎面可見前來讀經(jīng)的學童們的鞋子一字整齊地排開。在中式裝潢的典雅敞亮的大廳里,30多位學童及其陪讀的父母正興致盎然、搖頭晃腦地誦讀古詩文。而讀經(jīng)班的王貴財老師此刻坐在高腳雕花的硬木書桌后面,閉目晃腦,配合音韻的平仄,面露擊節(jié)稱賞、陶然而醉的神情,令人不禁莞爾。此情此景,仿fo時空倒流,又回到了古代的私塾。
畢業(yè)于師專的王財貴先生早在逢甲國小任教時,便有了回歸傳統(tǒng)語文教學的想法,并實施在自己的子女身上,由此還引來好友、書法名家杜忠誥將女兒送到王家"就讀"。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良好的讀經(jīng)效果引起中華文化基金會的宗教哲學研究社和卯鯉山文教基金會的熱情關注和大力支持。于是,相繼有了王財貴先生在華山講堂免費招徒授課的兒童讀經(jīng)班,以及免費的兒童讀經(jīng)師資訓練班;有了以王先生擔任主任的社會讀經(jīng)風氣推廣中心、《讀經(jīng)通訊》、讀經(jīng)出版社等等。
為便于兒童誦讀,王先生應眾多家長的要求,結合自己的教學經(jīng)驗,精心編選了"大字注音經(jīng)典誦讀本系列",該系列包括如下誦讀本:一,《大學》、《中庸》、《論語》,二,《老子》、《莊子選》,三,《唐詩三百首》,四《孟子》,五,《詩經(jīng)》,六,《易經(jīng)》,七,《古文選》,八,《詞曲選》,九,《禮春秋選》,十,《fo經(jīng)選》。王先生認為,這些當屬兒童優(yōu)先誦讀的最重要的教材,也是人生最有價值的書,又正好配合兒童的心靈發(fā)展而施教,因而具有深遠的意義。
作為哲學大師牟宗三的嫡傳弟子、臺中師院語文系教授的王財貴博士,為什么如此執(zhí)著地全身心地推動兒童讀經(jīng)活動?他說:"這八十多年來,老中青三代的中國人,已經(jīng)是不敢(也真不會)讀經(jīng)了!而中國人是不是因此更理性了?中國社會的文化教養(yǎng)是不是因此更提高了?是不是因為充分西化而更受外國人所敬重了?當然歷史不可重復實驗來做比較,不過,在一般人的心中,總難免有一些隱約的痛楚。切身的問題是:他的語文程度不夠,他看見左右的人心量不廣,涵養(yǎng)不深,他的人生態(tài)度無所依歸,理想不敢堅持。其次是:感受到社會正義的日漸消亡,君子之風的日見遠去短視近利,詐虞日盛。尤其是近年來犯罪率的增高,而犯罪年齡層的降低,校園暴力事件的頻傳,顯示了人心的極度空虛,人生方向感徹底的失落!這其實是整個社會只顧發(fā)展經(jīng)濟,而未能相對提升國民文化教養(yǎng)所必致的后果。知識分子也越來越感受到:喪失自我文化的民族,托缽乞憐的結果,縱有再大的天才本事,終究不能參與于世界文明的創(chuàng)建,而永為其他民族所輕*。"因此,他認為,最根本最切實的是教育革新,即普遍恢復讀經(jīng)的教育,尤其要從兒童時期開始,以期固本培元,童蒙養(yǎng)正。而"養(yǎng)正"之方,應以讀經(jīng)為最方便,最實際有效,從而救助文化,扶持人心。
懷師熱誠推展"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活動
1997年8月8日上午7時零5分,歷經(jīng)8年的艱苦努力,1400萬浙西南人民企盼了近一個世紀的夢想終于成真--由懷師全力倡導和推動的金溫鐵路全線鋪通。在萬人慶祝大會上,侯承業(yè)博士誦讀了懷師所作"感言"一首,與大會來賓共享,詩曰:"鐵路已鋪成,心憂意未平。世間須大道,何只羨車行。"
懷師殫精竭慮,力排眾難,終于栽種出金溫鐵路的碩果,并在其正式營運、全面收益之際,實現(xiàn)了他老人家"功成身退,還路于民"的夙愿。此時此刻,懷師正致力于修建一條比金溫鐵路"還緊急重要百倍以上"的通往人心的大道,即北宋大儒張橫渠先生所云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懷師任理事長的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鑒于臺灣和香港相繼開展的"兒童讀經(jīng)"活動收效頗佳,上百萬兒童在此活動中受益,為中華民族"百年樹人"計,籌劃將"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活動向祖國大陸全面推廣,以開發(fā)兒童多種潛能,傳承中華文脈,陶冶高雅情操。
對臺港等地業(yè)已廣泛開展的"兒童讀經(jīng)"活動,懷師甚感欣慰和歡悅,他老人家說:"很高興看到了香港陳鴻遠先生和臺灣的王財貴先生、陳履安先生、侯秋東先生等,能夠領先嘗試傳統(tǒng)文化的教育法,為后一代的民族幼苗,培養(yǎng)文化的讀書種子,使他們懂得"人倫之道"的"做人"道理,懂得"生存"之道的"生活"藝術,懂得人生進入"文學"化的境界,不禁使人倦眼頓開,欣然樂為之介。"
1998年元月,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的"兒童中國文化導讀"活動在祖國大陸正式啟動。一套涵蓋《三字經(jīng)》、《千字文》、《弟子規(guī)》、《孝經(jīng)》、《論語》、《大學》、《中庸》、《孟子》、《老子》、《莊子》、以及唐詩宋詞等中國古詩文經(jīng)典之作的兒童誦讀教材,以大字注音本形式隆重推出,免費提供給讀經(jīng)的兒童。同時還有與之配套的"英文文化導讀"教材,包括"舊約"、祈禱文、猶太箴言,以及其它英美千年美文名篇等等。此外,還有兒童"珠心算"培訓教材。
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在成功地推展"希望工程"的基礎上,在懷師的親切關懷下,與國際文教基金會同步推出"繼往工程",即"青少年接受中國古詩文基礎訓練工程"。該活動以組織少年兒童誦讀、熟背中國古詩文經(jīng)典的方式,讓他們在一生學習、工作壓力最輕,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以最便捷的方式,獲得古詩文經(jīng)典的基本功熏陶和修養(yǎng)。平均每天20分鐘,每誦讀一天,即獲一份受益與樂趣,兒童誦讀三年,即可終生受用。
于是,在中華這塊曾產(chǎn)生過無數(shù)古圣先賢的熱土上,風云際會,水到渠成,一個振興中華傳統(tǒng)文化、回歸中國人文精神的熱潮漸次興起,從通都大邑到窮鄉(xiāng)僻壤,從白山黑水到西南邊陲……展現(xiàn)出一道亮麗的風景。
****主席熱情呼喚:學一點古典詩文
從1998年3月開始,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兒童智慧開發(fā)研究中心李素美理事和和該中心常務理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碩士郭姮妟小姐,帶著懷師的諄諄囑托,以天津為起始站,開始了"兒童中國文化導讀"的播種工作。其后相繼有美國華盛頓大學教授侯承業(yè)博士、香港大學趙海英博士,以及臺灣的謝錦揚先生、詹曜嘉先生等的踴躍加入。
在兩年不到的時間里,李素美女士一行風塵仆仆,足跡遍及天津、北京、青島、蓬萊、煙臺,連云港、上海、武漢、廣州、連州、深圳,西北的蘭州和敦煌,西南的成都、麗江,以及臺北薇閣學校、香港國際學!綗o不受到熱烈歡迎。她們帶來了懷師關于兒童慧開發(fā)的理念、中國文化寶典的兒童誦讀教材和振興中華文化的一片赤誠,感動著每次演講會的與會者。更多的熱心人士加入到這一志愿者的行列,他們中包括大學教授、留洋博士、中小學教師、幼兒園阿姨、地方黨政官員、教育主管部門的負責人,當然還有眾多熱情的家長。如今在祖國大陸已有70余萬兒童在誦讀中國文化寶典,中華文化,薪火相傳,伴隨他們成長的,將是古圣先賢無盡的智慧乳汁,而且,這一數(shù)字正在迅速增加著……
與此同時,社會不同層面對古詩文誦讀活動的高度重視與兒童讀經(jīng)相得益彰,促進了全社會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和回歸。
"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千古名篇音樂朗誦會"以一流的演出陣容、恢宏的博大氣勢,在北京、上海、廣州……引起巨大轟動,所激起的熱烈反響超過了編導們最樂觀的想象。1999年2月20日,****主席在會見"唐宋名篇音樂朗誦會"演創(chuàng)人員時指出:"中國的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nèi)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很多哲理。學一點古典詩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豐富思想,……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這既是對儒家詩教傳統(tǒng)的高度肯定,也是對古詩文誦讀活動的高度評價。
是年9月24日至27日,由中華詩詞學會、華中理工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中央電視臺聯(lián)合舉辦了主題為"讓中華詩詞大步走進大學校園"的學術研討會,200多位專家、學者、教授和詩人濟濟一堂,暢抒已見。中國科學院士楊叔子教授在其《科學人文相融,愛國創(chuàng)新與共》的主題報告中,呼吁全社會注重中華人文精神的傳承,以確立責任感,完善思維方式,增強非智力因素,并與科學精神相融合,實現(xiàn)人的高度完美和國家、民族的騰飛。楊院頗有見地的論文獲得與會者的一致好評,并引起社會各界人士的強烈共鳴。
國家教育部則推出了面貌煥然一新的高中語文教材,引人注目的是古詩文在新教材中的比例顯著加大。以第一冊為例,《高中語文(試驗本)》閱讀部分的古文名篇為12篇,占總量的一半,而《高中語文實驗課本》第一冊則全部為古詩文。從總體上看,古典詩文占全部教材總量的50%,中國現(xiàn)代文學占30%,外國文學占20%,這在以往的語文教材中,幾乎是不可想象的。
今年3月22日,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中國青少年發(fā)展基金會和中國教育報社共同舉辦了"素質(zhì)教育與古詩文誦讀工程"研討會,來自教育界、文化界、出版界的專家、學者與部分教師、學生家長代表通過熱烈討論,一致認為,經(jīng)典古詩文是中國文化的最好載體,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無不蘊含其中,是傳統(tǒng)的民族人文精神之所在。孩子們從小誦讀古詩文,受到民族人文精神的感召,使他們在完善自身人格修養(yǎng)、提升文化品味的同時,必將自覺地承擔起傳承中華文明、弘揚民族精神、推動社會進步與經(jīng)濟發(fā)展的歷史重任。
一份引人矚目的科學實驗報告
在全力推廣兒童讀經(jīng)的同時,王財貴博士援引人類學家和心理學家的研究成果指出:"一個人的記憶力發(fā)展是自零歲開始的,一至三歲即有顯著發(fā)展,三至六歲其進展更為迅速,六至十三歲則為一生中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至13歲為一生記憶力之最高峰,以后最多只能保證此高點,往往20歲以后,心境一不平衡,便有減退的可能。而理解力的發(fā)展與記憶力大有不同,理解力也是自零歲開始醞釀,一至十三歲則是緩慢上升,十三歲后方有長足進展,十八歲以后漸趨成熟,并可因經(jīng)驗及思考之磨練而一直有所進步,直到老死為止。"據(jù)近年實驗,讀經(jīng)半年至一年之后,約有50%的兒童可達到近乎過目不忘的記憶能力,而一旦錯過13歲以前的良機,則可導致終生遺憾。因此,利用兒童時期的記憶力去記下那些永恒的、最有價值的東西,無疑是頗具深遠意義和重大價值之舉。否則,孩子們只好去背錢穆先生所稱為"小貓叫,小狗跳"的小學課本,去背那些毫無價值可言的電視廣告或膚淺庸俗的流行歌曲。
德國醫(yī)學博士林助雄先生則從生理醫(yī)學層面闡述了兒童讀經(jīng)的科學性。他指出,兒童讀經(jīng)不求理解,只是背,從表面上看來,這還是左腦的訓練而已。然而,由于兒童在背經(jīng)的過程中完全松馳、有趣味,致使腦波從倍塔(β
)波轉(zhuǎn)換至阿爾法(α)波,也就是說讀經(jīng)的小孩在舒解身心壓力的同時,在阿爾法(α)波的作用下,腦與潛意識的互動加強了其記憶力、判斷力、注意力、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他強調(diào)說,兒童誦讀經(jīng)典的過程類似念唱,眼睛看文字和念唱的律動刺激和啟動了右腦,而辨別字形以便記憶則是左腦的工作。整個讀經(jīng)過程恰恰同時動用了左右腦功能,使左右腦動作得以同步。根據(jù)研究,左右腦能有同步效用時,學習能力可增加2-5倍。此外,讀經(jīng)的重要意義還在于,選擇古圣先賢的智慧精華進行誦讀,其內(nèi)容不僅會存入大腦記憶,而且更會烙印在潛意識里,直接地、潛移默化地影響人一生的思維與行為。
為了更深刻、更理性地認知讀經(jīng)這個古老的傳統(tǒng)教育方法的價值所在,在懷師的熱情支持下,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與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通力合作,從現(xiàn)代心理學、教育學和相關學科實證研究的角度,結合目前人類關于智力與大腦研究的現(xiàn)有成果,對照兒童讀經(jīng)與潛能開發(fā)的相關性、實效性,以具體的科學測試數(shù)據(jù)來分析、論證這種古老教育方法所蘊含的科學性和高效率性。
該課題組隨機選取上海市兩所幼兒園和四所小學中的幾個班級為實驗班級,并選定平行對照班,歷時兩個學期,分別對其在識字量、記憶力、注意力、人格等方面的指標進行了試驗前后、對照班與實驗班之間差異的比較和檢驗。統(tǒng)計分析結果表明,讀經(jīng)這種教育活動對同時提高兒童的上述指標都有不容忽視的直接和間接促進作用,是值得推廣的良好教育方法。
報告指出:"中國古代文化經(jīng)典屬于"意會的知識"這個范疇,是古代圣賢思想與智慧的結晶。以現(xiàn)代心理學、教育學角度而視,它們也是人類自身潛能被高度開發(fā)后,表現(xiàn)在心智運作模式、思維方法、人格特質(zhì)及智力等方面的典范和實證。他們?yōu)楹笕肆粝碌倪@些經(jīng)典不只是一些文字而已,而是透過這些精練的文字背后所呈現(xiàn)出的立體智慧內(nèi)涵空間,啟發(fā)后人深入人類精密的心智領域,成為喚醒沉睡中大腦潛能的導航圖。"報告認為,中國經(jīng)典古詩文是"高度濃縮又相互關聯(lián)的智慧思想體系",對其誦讀的"直覺學習"將超越以往的"平面邏輯層面的語言學習",在具體情境中,以"立體的心靈結構"去體會先人的智慧,獲得立體多維的最佳學習效果。
此報告迅即引起眾多人士的關注,其實驗結果得到香港教育當局認同,將兒童讀經(jīng)列為"優(yōu)質(zhì)教育"項目,而著名道德教育專家、美國前任教育部部長Dr•Bennett先生對兒童讀經(jīng)則給予很高評價,并希望美國兒童一樣可以接受讀經(jīng)教育,香港國際文教基金會并將此報告呈送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及若干國家的重要教育機構,以期引起國際社會對兒童讀經(jīng)活動的廣泛認同和重視。(2005年3月28日
/ 王學信)
轉(zhuǎn)自:http://www。chinaqw。com/node2/node2796/node2829/node3241/userobject6ai3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