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中醫(yī)理論中醫(yī)臨床診治中醫(yī)藥術(shù)語標準中國方劑數(shù)據(jù)庫中醫(yī)疾病數(shù)據(jù)庫OCT說明書不良反應(yīng)中草藥圖譜藥物數(shù)據(jù)藥學下載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中醫(yī)理論 > 民間中醫(yī) > 正文:一起學中藥(轉(zhuǎn)貼)
    

本草求真:一起學中藥(轉(zhuǎn)貼)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3 21:24 編輯 f1411.cn/wszg/

萊菔2#
白芨
3#
海螵蛸
4#
白芷
5#
藁本 6#
枳殼 7#
肉桂
8#
桂枝
9#
三七
10#
細辛
11#
何首烏 12#
黃連 13#
白術(shù) 14#
黃芪 15#
甘草 16#
仙人掌
17#
番瀉葉
18#
砂仁
19#
白芥
20#
五味子
21#
附子
22#
23#
紅藤 24#


作者:任之堂主人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4 01:48 編輯 f1411.cn/shouyi/

萊菔子

善升善降,炒則降多于升,生則升多于降,該藥降氣化痰、理氣寬腸,并有通便之力。
痰熱壅肺,胃內(nèi)食積,腹脹便難,以及食補藥后胸悶納呆,用之均有神效。
朱丹溪盛贊其有推墻倒壁之功。

溫嶺閻羽臨老中醫(yī)曾治一患兒,出生20天,大便不通,腹脹如鼓,食即劇吐,如噴射狀,面色緋紅。取生萊菔子3克打碎煎汁5-8毫升置奶瓶內(nèi)讓患兒吸吮,再削取肥皂如小指大,以溫水擦磨肥皂頭緩慢導(dǎo)入肛門中約3-5厘米來回抽動幾下,服藥后不久,解黃色稀便三次,腹脹消失,無嘔吐,吸乳正常。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4 01:49 編輯 f1411.cn/zhuyuan/

白芨

蘭科植物白芨的塊莖
《本經(jīng)》謂“甘根”,主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
本品色白入肺,性粘而澀,故能入肺止咳血;其汁富含粘液,故對胃腸粘膜有保護作用,對消化道潰瘍有較強修復(fù)作用。

主治:
1、肺結(jié)核:對服用抗癆藥療效不佳或緩慢者,加服白芨細粉,每次3克,每日三次,療效甚佳!
2、治療矽肺:白芨細粉,每次5克,每日三次,三個月一療程。
3、治療手足皸裂:白芨細粉,說調(diào)后塞之,勿犯水,數(shù)日即愈!
4、燙傷:白芨細粉,麻油調(diào)敷。
5、慢性鼻竇炎:白芨細粉,酒糊為丸,每次5克,每日三次,黃酒下,半月愈!
6、肺熱咳血不止:白芨細粉,每次5克。(另方:竹茹30克 炒白芍30克亦效佳 )
7、疔瘡、腫瘡。用白芨粉半錢,澄水中,等水清后,去水,以藥攤厚紙上貼于患處。
8、重傷嘔血。每日服白及末,米湯送下。
9、刀傷:用白及、煅石膏,等分為末,灑傷口上。

個人經(jīng)驗方:

白芨80克 元胡60克 金果欖50克
海螵蛸50克 干60克 浙貝母50克
黃連50克 砂仁30克 蒼術(shù)50克 沉香50克
共為極細粉,每次5克,每日三次,治療消化道潰瘍,療效極佳!

話外:白芨沾水后極粘,吹笛子時,用其貼笛膜甚佳!



問:請教一下,為什么要用沉香?想來不是很明白,請賜教!

答:取沉香降上逆之胃氣。
      “胃以降為和!”




-----------海螵蛸

為烏賊的干燥內(nèi)殼。 咸,微溫,入厥陰血分。

功用主治:除濕、制酸、止血、斂瘡。治胃痛吞酸,吐、衄、嘔血,便血,崩漏帶下,血枯經(jīng)閉,腹痛癥瘕,虛瘧瀉痢,陰蝕爛瘡。

1、治胃痛,吐酸:海螵蛸50克,貝母、甘草各20克,瓦楞子40克,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

2、治胃出血:海螵蛸50克,白芨60克,共研細末,每次服5克,日服三次。

3、治吐血鼻衄不止:烏賊骨,搗細羅為散,不計時候,以清粥飲調(diào)下二錢。

4、治積年腸風下血,面色萎黃,下部腫疼,或如鼠你,或如雞冠,常似蟲咬,痛癢不息:綠礬二兩(燒令赤),烏賊魚骨一兩(炙令微黃),百草霜一兩。搗羅為末,用粟米飯和丸如梧桐子大。每于食前,煎赤糙米湯下三十丸。

5、治小便血淋:海螵蛸末3克,生地黃汁調(diào)服。

6、治婦人漏下不止:烏賊骨、當歸各50克,鹿茸、阿膠各75克,蒲黃25克。共為細粉,空心酒服,每次5克,每日三次日三。

7、治跌破出血:烏賊魚骨末敷之。

8、血枯:四烏鲗骨、一蔖茹。二物并合之,丸以卵,大如小豆,以五丸為后飯,飲以鮑魚汁。(《素問》)

9、治哮喘:海螵蛸,焙干研成細末。每日三次。 每次3--5克,溫開水送服。

10、治陰囊濕癢:烏賊骨、蒲黃、撲之。

11、目中一切浮翳:烏賊魚骨,細研和蜜點之。

12、治下肢潰瘍:海螵蛸六兩,制甘石一兩,赤石脂二兩,熟石膏三兩。研細末,滅菌后,瓶貯備用,如瘡口局部肌肉烏紫者,取上藥百分之八十,加入肉桂粉百分之二十。將藥末撒于瘡口以不見肉為度,每早、晚各換藥一次,外貼適當軟膏。第二次換藥時,創(chuàng)口不宜用水洗滌,用消毒棉球揩去陳藥,或用油料將陳藥涂濕后擦去。(《浙江中醫(yī)》)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4 05:15 編輯 f1411.cn/jianyan/

白芷

性辛而溫,各醫(yī)家對其具有排毒療瘡各執(zhí)一詞,但其祛風、燥濕、消腫、止痛為公認。
臨床運用:
1. 感冒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骨節(jié)煩痛,脈浮緊者,可與羌活、防風、蒼術(shù)、細辛等配伍。
眉棱骨疼痛,額頭疼痛,在辨證的基礎(chǔ)上重用白芷20-50克,療效立顯!

2. 本品用于外科瘡瘍腫毒、紅腫熱痛,常配清熱解毒的銀花天花粉等同用,取本品消腫之功效。若膿已形成,可用該藥配皂角刺、蒲公英等排膿。

3. 濕濁內(nèi)盛,帶下日久,清腥如水者,可與烏賊骨、白術(shù)、薏苡仁、芡實等同用。

4、治療鼻淵:白芷為必用之藥。

5、面部長斑(個人經(jīng)驗):
白芷30克  白芨30克  白芍30克  白術(shù)30克
茯苓30克  生麻黃10克  紅花10   共為細粉
皮膚干燥者用蜂蜜調(diào)后做面膜(皮膚有痘的,用醋和牛奶調(diào),皮膚皺紋多者,用牛奶加蛋清調(diào)!)

題外話:
烹調(diào)用途:可作香料調(diào)味品,有去腥增香的作用,但多用于食療菜肴,如川芎白芷魚頭等。
燉雞湯時,放5克白芷、10克當歸,味道極佳!


問:祛斑都用“白”字開頭的中藥,真的有用嗎?
      加紅花,是為起活血化瘀的作用
      加麻黃是為了什么呢?
      請多多指教!

答:麻黃能夠擴張毛細血管,利于有效成分的吸收。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3 21:25 編輯 f1411.cn/kuaiji/

藁本

辛,溫。歸膀胱經(jīng)。

其氣雄壯,升陽而發(fā)散風濕,上通巔頂,下達腸胃。

寒氣郁于膀胱經(jīng)頭痛必用之藥;巔頂痛,非此不能治。

《本經(jīng)》主婦人疝瘕、陰中寒、腫痛、腹中急.皆清陽不振,厥陰之氣郁窒不伸為病,溫以和

之,升以舉之,解結(jié)除寒,斯急痛可巳,疝瘕可除。

功能主治:祛風,散寒,除濕,止痛。

用于風寒感冒,巔頂疼痛,風濕肢節(jié)痹痛。

1、感冒風寒引起的頭痛、巔頂頭痛、偏頭痛,常與川芎、白芷等配伍應(yīng)用。

2、對于風寒濕邪所引起的風濕痹痛、肢節(jié)疼痛,常與蒼術(shù)、羌活等配伍應(yīng)用。

3、治療疥瘡用藁本煎水洗浴。(加硫磺粉效更佳!)

4、子宮肌瘤、卵巢囊腫、鵬腔積液、婦科腫瘤等疾患,凡辯證有寒者,均可加此一味利下焦之

濕,消陰障之氣,效佳!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3 10:21 編輯 f1411.cn/Article/

枳殼(其他大夫的心得)

性味苦;酸;性微寒

歸經(jīng):肺;脾;肝;胃;大腸經(jīng)

功能主治:胸隔痞滿;脅肋脹痛;食積不化;脘腹脹滿;下痢后重;脫肛子宮脫垂。

脾胃虛弱及孕婦慎服。

炒枳殼一味臨床我經(jīng)常使用,簡單介紹幾種使用心得。
1、與理氣藥通用,治療中焦氣滯食積引起的胃脘脹痛。枳殼有降胃氣作用,配合木香厚樸等對于中焦氣滯效果很明顯,枳殼也有消食作用,對于食積、中焦不運都有明顯效果。
2、于補益劑同用,特別是補益中焦的,一可運藥,不至于呆補留寇,二可恢復(fù)中焦氣機運行,不至于香燥耗氣。個人常用補中益氣湯加枳殼,另外枳術(shù)丸也比較常用,對于脾虛中焦不運,效果也比較明顯。
3、與化痰藥物同用,一些外感痰濕,用化痰藥加一些理氣藥物(如枳殼、薤白等)會事半功倍。


文章作者補充:

枳殼運用經(jīng)驗,我補充三點:
1、大劑量(60克以上)枳殼、枳實煎水外洗,可以治療脫肛、子宮脫垂.....
2、配伍大劑量枳殼(30克以上)可以舒張輸尿管,治療輸尿管結(jié)石效佳!
3、枳殼配桔梗,一升一降,調(diào)節(jié)中焦氣機,療效很好!



-----------肉桂

性大熱,味辛、甘。

補火助陽,引火歸源,散寒止痛,活血通經(jīng)。用于陽痿、宮冷、心腹冷痛、虛寒吐瀉、經(jīng)閉、痛經(jīng)、溫經(jīng)通脈。

入足厥陰肝經(jīng),溫肝暖血,破血消癥,逐腰腿濕寒,驅(qū)腹脅疼痛,強心臟,溫暖血分寒濕。

腎陽虛衰,虛火上炎,用此有引火歸原之效,如牙痛、咽痛、心胃痛、霍亂嘔吐等癥,服之頗效。陽虛腎寒,體素細弱者,泡開水常服,能卻病延年。

夏天吃菌子中毒,嘔吐或泄瀉,用肉桂少許泡服。

無論真假霍亂,吐瀉交作,腹中絞痛,醫(yī)藥不及時,急宜肉桂研細粉5-10克,服之頗效,有益無損。

到山嵐煙瘴之地,常吃肉桂粉末或泡水服之,可免瘴氣之侵。

乘車暈船嘔吐,吃肉桂粉末少許立效。

服用附子中毒,麻醉不安者,好肉桂8-10克泡服,輕者立即可解,重者漸愈(切忌用冷水洗胃,每多促亡)。

腰肌勞損:肉桂、白術(shù)、三七各等分,共為末,白酒沖服,每次8克 。



-----------桂枝

辛甘溫。為辛甘化陽代表藥物。
歸心、肺、膀胱經(jīng)。
功效:發(fā)汗解肌,溫經(jīng)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
1、用于外感風寒表。
不論有汗、無汗均可應(yīng)用。表虛有汗者,常與白芍、生姜、大棗等同用,以調(diào)和營衛(wèi),如桂枝湯;表實無汗者,常與麻黃等相須為用,以增強發(fā)汗解表之功,如麻黃湯。

2、用于風濕痹痛、胃寒腹痛、經(jīng)閉、痛經(jīng)、風濕痹痛、肩臂肢節(jié)冷痛。
常與附子、生姜、甘草等同用,以溫經(jīng)散寒止痛,如桂枝附子湯。
胃寒腹痛,喜溫喜按,常與飴糖、白芍、生姜等同用,共奏溫中散寒之功,如小建中湯。
血寒瘀滯,經(jīng)閉腹痛或痛經(jīng),常與當歸、川芎、吳茱萸等同用,以溫經(jīng)散寒,活血通經(jīng),如溫經(jīng)湯。
心悸脈結(jié)代,常與炙甘草、人參等同用,如炙甘草湯(用桂枝抑制生地之寒涼,并通行血脈)。

3、用于痰飲證和膀胱蓄水。心脾陽虛,水濕內(nèi)停,胸脅脹滿,咳逆頭暈等痰飲證,常與白術(shù)、茯苓、甘草同用,以溫運脾陽,化濕利水,如苓桂術(shù)甘湯。
膀胱陽氣不化而小便不利的蓄水證,常與茯苓、澤瀉、豬苓等同用,以助陽化氣利水,如五苓散。
心陽虛,發(fā)汗過多,常與甘草同用.如桂枝甘草湯。

4、與活血化瘀藥同用,治療癥瘕積聚,如桂枝茯苓丸

5、桂枝走血分,引藥走左上肢,治療左上肢的疼痛;桑枝走氣分,引藥走右上肢,治療右上肢疼痛。

6、“木得桂則枯”,其性善平肝氣,凡肝氣上逆,均可配伍使用。



----------- 本帖最后由 moni 于 2013/9/13 11:52 編輯 f1411.cn/hushi/

三七:( 網(wǎng)上復(fù)制)

【性味功效】
性味歸經(jīng):性溫,味甘、微苦。歸肝、胃、心、肺、大腸經(jīng)。
功效:散瘀止血,消腫定痛。
主治:咯血、吐血、便血、衄血、崩漏、外傷出血、胸腹刺痛、跌撲腫痛。
用量:3-9g,研末吞服,每次1-3g。外用適量。孕婦慎用。


文章作者補充:

三七的個人經(jīng)驗:
1、潰瘍性結(jié)腸炎、急性節(jié)段性壞死性小腸炎:三七粉沖服效果較好。
2、高粘血癥:三七粉 龍膽冰片 按照20:10:1的比例共研成細粉,沖服或灌膠囊內(nèi)服,每次5克,每日三次,效果不錯。
3、小外傷出血,直接撒上三七細粉,包好傷口,幾天就好。
4、腰肌勞損:肉桂、三七、白術(shù)等分為末(痛甚加延胡索),黃酒或白沖服,每次8克,每日兩次,效果很好。



...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quán)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lǐng)CP備06007007號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