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小麻葉、水麻葉、柴苧麻、白水苧麻、大毛葉、火麻條、小青麻、水麻泡、野麻、假山麻、雪果
|
漢語拼音 |
zi ma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蕁麻科植物紫麻的全株。
|
動植物形態(tài) |
小灌木,高1-3m。分枝上部生短伏毛。葉互生,多生于莖或分枝的頂部或上部;葉柄長1-4cm;托葉披針形,早落;葉片卵形或狹卵形,長4-12cm,寬1.7-5cm,先端漸尖,基部圓形或?qū)捫ㄐ危吘売醒例X,上面粗糙,疏生短毛,枝條上部葉的下面常密生交織的白色柔毛,下部葉的下面疏生短毛,鐘乳體點(diǎn)狀;基生脈3條。雌雄異株;花小,無柄,簇生于落葉腋部或葉腋;雄花的花被片3,卵形,長約1.5mm,雄蕊3;雌花序球形,直徑約3mm,近無柄,花被管狀,柱頭盾形,密生一簇長毛。瘦果卵形,長約lmm;ㄆ3-4月,果期6-7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華南、西南及陜西、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湖北、湖南、四川、貴州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谷、溪邊、林下濕地。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夏、秋季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全株有毛,長達(dá)lm。莖上有棱槽。葉皺縮,展平后卵狀長圓形或卵狀披針形,長4-12cm,寬1.7-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有鋸齒;葉柄長1-4cm。果實卵形。氣微,味微甜。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甘;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熱解毒;行氣活血;透疹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行氣活血藥;透疹藥
|
主治 |
感冒發(fā)熱;跌打損傷;牙痛;麻疹不透;腫瘍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30-60g。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含漱。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Herba Oreconides Frutescenti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Oreocnide frutescens(Thunb.)Miq.[Ur-tica frutescens Thunb.]
|
科屬分類 |
蕁麻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