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Zhu ma
|
傣藥名 | 辦藤
|
別名 | |
中藥材基原 | 為蕁麻科植物苧麻的根和葉。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苧麻 Boehmeria mivea(1.) Gaud.又名:纖《詩經(jīng)》,天青地白草、川綿蔥、野苧麻(王安卿《采藥志》),銀苧、天名精《綱目拾遺》,園麻、線麻、白苧麻、山麻、紅苧麻《中藥大辭典》。
多年生草本,高達2m。莖直立,分枝,有柔毛。單葉互生,闊卵形或卵圓形,長7~15cm,寬6~14cm,先端漸尖,邊緣有粗鋸齒,基部渾圓或闊楔形,上面綠色,粗糙,下面除葉脈外全部密被白色綿毛;托葉錐尖形,脫落;葉柄有柔毛;▎涡裕菩弁,花小成束,為腋生的圓錐花序;雄花黃白色,花被4片,雄蕊4;雌花淡綠色,花被4片,緊抱子房,花柱1。瘦果細小,橢圓形,長約1.5mm,集合成小球狀,上有毛,花柱突出;ㄆ6~8月,果期9~11月。
生于山坡、路邊。分布于云南、貴州、廣西、廣東、福建、江西、臺灣、浙江、湖北、四川及甘肅、陜西、河南等地,野生或栽培。
|
采收加工 | 全年可采,洗凈鮮用或曬干備用。
|
藥材鑒別 | 性狀鑒別 根略呈紡錘形,稍膨大,長約10cm,直徑1~1.3cm;表面灰棕色,有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有時皮孔橫向連接;斷面粉性,無髓。氣微,味淡,有黏性。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木栓層為5~6列水栓細胞,韌皮部狹窄,韌皮纖維較少,韌皮射線不明顯;木質(zhì)部主為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導(dǎo)管稀少;無髓。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性味 | 味甘,性涼。入水、風(fēng)塔。
|
功效 | 根:清熱解毒,利尿;葉:止血止痛,解毒,消腫。
|
主治 | 主治“說鳳令蘭”(口舌生瘡),“接腰,習(xí)優(yōu)哦勒”(腰痛,尿血,便血),“辦改泵”(脾腫大),“吾多”(蛇咬傷),“割魯了勒約”(產(chǎn)后氣血虛)。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根、葉各20~30g。外用:適量,葉搗爛敷;或根磨水搽。
|
注意事項 | |
附方 | 1.治“說鳳令蘭”苧麻根和葉30g。煎湯,含漱。(勐臘縣傣醫(yī)波兒驗方)
2.治“接腰,習(xí)優(yōu)哦勒”苧麻根20g。煎湯內(nèi)服。(景洪市傣醫(yī)刀新民驗方)
3.治“辦改泵”苧麻葉適量。搗爛,炒熱,包敷患處。
4.主治“吾多”苧麻根適量。磨于水,擦傷口。
5.治“割魯了勒約”苧麻根20g,胡椒5g,小姜5g,蓽茇5g。搗細粉,置黑雞腹內(nèi),煮熟,服食。 (3~5方出自景洪市傣醫(yī)波罕亮驗方)
鄉(xiāng)考文獻
化學(xué)成分
[1]南京藥學(xué)院,等.江蘇藥材志.江蘇人民出版社,1965.130
[2]Watt J M.Medicinal and Poisonous Plants of Southern and EasternAfrica 2Ed 1962:1042,1141
[3]中沖太七郎,等.藥學(xué)雜志(日),1957,77(1):112
[4]Samtos M C,et a1.C A,1988,109:70360k
[5]Elvira B.Marizanilla,et a1.C A,1962,57:2594f
藥理
[1]河北新醫(yī)大學(xué).止血、燒、燙傷技術(shù)資料匯集.1971.21
|
藥物分類 | 植物藥
|
參考文獻 | |
傣藥名與別名出處 | 《西雙版納傣藥志》
|
參考 | 《中華本草》傣藥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