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牛尾蒿、海定蒿 |
漢語拼音 | chou hao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艾科植物臭蒿的全草。 |
動植物形態(tài) | 臭蒿 一年生草本,高20-100cm。植株有濃烈臭味。根單一,垂直。莖直立,單生,稍粗壯,上部有腋生花序序枝,稍帶紫紅色。葉互生;有短葉柄或幾無柄;莖下部與中產(chǎn)葉片長橢圓形,長6-12cm,寬2-4cm,二回櫛齒狀羽狀分裂,裂片長圓形,有鋸齒,基部稍平展,半抱莖;上部葉與苞片葉漸小,一回櫛齒狀羽狀分裂。頭狀花序壯大球形或近球形,直徑3-4mm,于莖頂或分枝端排成必穗狀花序,并再組成密集或狹窄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層,寬橢圓形,背面無毛或有腺毛,邊緣寬膜質(zhì),紫褐色或深褐色;花序凸起,半球形;雌花3-8朵,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兩性花15-30朵,花冠管狀,檐部紫紅色,外面有腺點。瘦果長圓狀倒卵形,縱紋稍明顯;、果期7-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內(nèi)蒙古、甘肅、青海、新疆、四川、貴州、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000-2400m的山坡、湖邊草地、河谷、沙灘、田邊等處。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8-9月采收全草,陰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莖圓柱形,長1-5cm,直徑0.2-1cm中空或有髓,表面綠黃色至淺黃棕色,具多條縱棱有殘葉柄和花序的枝。葉卷曲皺縮,暗綠色至棕綠色,完整的葉為二回羽狀深裂,小裂片線狀披針形。花序半球狀,直徑3-4mm,密集成復(fù)總狀;總苞片3層,外層呈船形,膜質(zhì)較寬,邊緣褐色;花小,管狀,紫質(zhì)較寬,邊緣褐色;花小,管狀,紫紅色或淺黃棕色。瘦果長圓形,長約1mm,棕褐色。體輕,質(zhì)軟。氣特異,味苦,辣,微有清涼感。以色暗綠、葉多、花多、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鑒別 莖橫切面:類圓形或圓多角形,有10多個棱脊。表皮細胞1層皮細胞1層,扁平長方形、方形,或不規(guī)則形,排列整齊,切向延長,外側(cè)和內(nèi)側(cè)細胞壁較厚,外被角質(zhì)層。皮層較窄,由6-10多層江壁細胞組成,類長方形,或不規(guī)則則形,切向延長,在縱棱處厚角組織發(fā)達。內(nèi)皮層明顯,為1列類長方形、多邊形或方形的細胞,切向延長,可見凱氏點。中柱鞘纖維束發(fā)達,呈半圓形或帽關(guān),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每束由100多至200多個纖維組成,木化,纖維有的胞腔小,有的胞腔稍大。維管束外韌型,24-40(-43)多個,斷續(xù)排列成環(huán),在棱脊內(nèi)方多維管束稍大,韌皮部狹窄,韌皮薄壁細胞開狀不規(guī)則。形成層不明顯。木質(zhì)部較寬,導(dǎo)管徑幾排列成數(shù)行至10數(shù)行,木化。木射線由1-2列薄壁細胞組成,靠近髓部有維管束鞘纖維束,髓細胞類圓形,微木化,有的髓細胞可見多數(shù)壁孔,近中心髓細胞的壁較薄。中心髓腔較大,較嫩的莖中心髓空小或無。 粉末特征:黃褐色。中柱鞘纖維多見,常為成束的斷節(jié),有兩種,壁稍薄者,平面末端漸尖或稍鈍圓,長327-1460m,直徑15-25μm。另一種纖維壁厚,偶見,長10-844μm,直徑3-9μm。花粉粒較多見,圓球形或近于形,極面觀三裂圓形,直徑26-28μm,萌發(fā)孔3,萌發(fā)溝3,外壁稍厚,表面有點狀紋理,不明顯,膜孔有的呈沫狀突起。導(dǎo)管較多。主為肯繃紋孔,赤有梯紋,螺紋,直徑8-28μm。莖表皮細胞表觀呈長方形或長紋錘形,細胞中可見顆粒狀物質(zhì),有的表皮細胞有氣孔,為不定式苞片組織碎片,易見,淡黃色或淡紫紅色,表皮細胞表觀類長方形、長紋錘形或長狀三角形。花瓣裂片表皮細胞少見,呈紡錘形、類方狀多角形,壁明顯增厚。腺毛較少見,主要存在于總苞先端,花瓣基部及葉上,總苞及葉上的腺毛多無明顯的柄,頭由2-4(-6)-8個細胞組成,腺頭直徑28-50μm,花瓣基部上的腺柄明顯可見,2-6個細胞組成,排在兩列。非遙毛,偶見,為本字毛。存在于葉下表皮,單細胞頭柄為5-6個細胞組成,漸近基部細胞漸小,常存在于葉及苞片中,葉下表皮垂周壁波狀彎曲。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苦;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濕熱;消腫毒 |
功效分類 | 清濕熱藥;消腫毒藥 |
主治 | 濕熱黃疸;膽囊炎;癰腫毒瘡;濕疹疥瘌;毒蛇咬傷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2-6g。外用:適量,搗敷;或絞汁涂。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Dolomiaeae Edilus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Dolomiaea edulis (Franch.) Shih [Saussurea edulis Franch.;p Vladimiria Edulis (Franch.) Ling] |
科屬分類 | 菊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