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山葡萄根、 野葡萄根、見腫消、夢中消、外紅消。 |
漢語拼音 | she pu tao gen |
英文名 | Root of Amur Ampelopsis |
藥材基原 | 為葡萄科植物蛇葡萄Ampelopsis sinica (Miq.) W.T.Wang 的根或根皮。 |
動植物形態(tài) | 蛇葡萄 藤本。莖具皮孔;幼枝被銹色短柔毛,卷須與葉對生,二叉狀分枝。單葉互生;葉柄長1-4.5cm,有銹色短柔毛;葉片心形 或心狀卵形,長5-12cm,寬5-8cm,頂端不裂或具不明顯3淺裂,側裂片小,先端鈍,基部心形,上面綠色,下面淡綠色,兩面均被銹色短柔毛,邊緣有帶小尖頭的淺圓齒;基出脈5條,側脈4對,網脈在背面稍明顯。花兩性,二歧聚傘花序與葉對生,長2-6cm,被銹色短柔毛,總花梗長1-3cm;花白綠色,有長約2mm的花梗,基部有小苞片;花萼盤狀,5淺裂,裂片有柔毛;花瓣5,分離,外被柔毛;雄蕊5,與花瓣對生;子房扁球形,被杯狀花盤包圍。漿果球形,幼時綠色,熟時藍紫色,直徑約8mm;ㄆ6月,果期7-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中南、西南及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300-1200m的山谷疏林或灌叢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采挖根部,洗凈泥土,切片,或剝取根皮,切片,曬干。鮮用隨時可采。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成分 | 根含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蘿卜甙(dancosterol),右旋兒茶精(catechin),(24S)-3β-羥基-5-豆甾烯 [(24S)-3β-hydroxy-5-stigmast-5-ene],沒食子酸(gallic acid),羽扇豆醇(lupeol),蔗糖(sucrose),棕櫚酸(palmitic acid)等。 |
理化性質 | |
中藥化學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構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 | |
藥代動力學 | |
毒理學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辛;苦;涼 |
歸經 | 肺;肝;大腸經 |
功效 | 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活血散結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祛風濕藥 |
主治 | 肺痛吐膿;肺癆咯血;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腫瘡毒;瘰疬;癌腫 |
用法用量 | 內服:煎湯,15-30g,鮮品倍量。外用:適量,搗爛或研末調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及治療 | |
選方 | ①治肺癰、腸癰: 蛇葡萄根搗汁沖酒服。(《浙江天目山藥植志》)②治瘰疬: 野葡萄根一兩,合豬赤肉四兩燉服。③治肺結核、淋巴結結核: 野葡萄根一斤(細切),加水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1.《江西草藥》:舒筋活血,消腫解毒。 2.《浙江民間常用草藥》:散瘀活血,抗菌消炎,止血。 3.《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清熱解毒,生肌止痛,止血。 |
考證 |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
藥物應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mpelopsis sinica (Miq.) W.T.Wang [Vitis sinica Miq.;A.heterophylla (Thunb.)Sieb.et Zucc.var.vestita Rehd.;A.brevipdunculata (Maxim.)Kochne var.vestita (Rehd.);A.brevipedunculata auct.non (Maxim.)Tautv.] |
科屬分類 | 葡萄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