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漢·《傷寒論》。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芍藥、甘草。 |
加減 | |
功效 | 和營散逆,舒攣止痛。 |
主治 | 胃腸疼痛,三叉神經(jīng)痛,腓腸肌痙攣等。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忌生冷、辛辣、油膩之品。 |
不良反應 | 芍藥甘草湯毒性很低。甘草降糖片由于長期服用可產(chǎn)生水腫,甚或血壓升高,這可能由于甘草次酸去氧皮質(zhì)酮樣作用所致。 |
臨床應用 | 1.胃脘痛:用本方加味:芍藥、甘草、良姜、沙參、黃芪。日1劑水煎服。3個月為1療程。治療胃脘病212例中,男性152例,女性60例;年齡20-76歲;病程半年至30年,多為4年左右。療效標準:痊愈:臨床癥狀消失,胃鏡或病理復查該病的特征性改變消失;顯效:主要癥狀明顯好轉(zhuǎn),胃鏡或病理復查特征性改變減輕;好轉(zhuǎn):主要癥狀減輕,胃鏡或病理復查該疾病特征性改變無明顯變化者;無效:主要癥狀無改善,檢查無甚變化者。結果:痊愈63例,顯效75例,好轉(zhuǎn)7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9.06%。 2.胃十二指腸潰瘍:用本方加減:治療潰瘍病120例。脾胃虛寒型74例,用本方加黨參、黃芪各12g,茯苓20g,干姜10g;胃陰不足型14例,用本方加沙參10g,麥冬、當歸各12g,生地15g;氣滯血瘀型26例,加乳香、沒藥各10g,丹參、川芎各15g;肝胃不和型6例,加柴胡、白術、陳皮各10g,茯苓20g。結果:除脾胃寒4例無效外,116例全部有效,總有效率為96.67%,其中治愈率為69.17%,按中醫(yī)分型統(tǒng)計,療效最好的是氣滯血瘀型,治愈率為84.62%,好轉(zhuǎn)率為15.38%。作者認為本方有補虛斂陰,緩急止痛之功,還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平滑肌張力、抑制胃腸動物和鎮(zhèn)靜中樞性疼痛的作用。 3.便秘:用本方加減:治療便秘60余例。氣虛者加白術24-32g;陰寒凝滯者加附子10-15g;血虛燥者加阿膠9-15g;血虛而偏寒者加當歸9-15g;氣滯者加麥芽10g;血壓高去甘草加代赭石20-30g。服藥2-4劑可暢排軟便,若頑固性便秘,每周服1劑可保持大便通暢。其中1例習慣性便秘7年者,服藥2劑大便正常。 4.細菌性痢疾:用本方加檳榔5g,厚樸、當歸各3g為基本方,治療細菌性痢疾69例。腹痛重者加青皮、神曲;氣滯加柴胡、枳實;熱甚加黃芩、黃連;血熱加地榆等。結果:服藥2劑痊愈58例,服藥4劑痊愈10例,1例無效。 5.病毒性肝炎:將本方按制成顆粒沖劑,每100g沖劑含原生藥量:白芍藥21g,甘草14g。成人口服30g,日2次,不滿12歲者減半。治療病毒性肝炎148例,男77例,女71例;最大年齡72歲,最小2歲半。其中急性甲型黃疸型肝炎64例,急性乙型黃疸性肝炎17例,急性乙型無黃疸型肝炎46例,慢性遷延性肝炎14例,慢性活動性肝炎7例。療效標準:按1984年南寧病毒性肝炎會議制定的標準進行。結果:急性黃疸型肝炎臨床治愈率為88.9%;急性乙型無黃疸型肝炎為88.4%;慢性遷延型肝炎為71.4%。2-6個月內(nèi),HBsAg轉(zhuǎn)陰率為30.1%。 6.哮喘應用本方:白芍30g,甘草15g。共為細末。每次10-15g,加開水250-350ml,煮沸3-5分鐘,澄清溫服。治療哮喘證35例,男26例,女9例;年齡23-68歲;病程2-20年;哮證(支氣管哮喘)8例,喘證(喘息性支氣管炎)27例。結果:顯效:癥狀控制,哮鳴百及濕羅音消失,共8例;有效:癥狀減輕,哮鳴音及濕羅音減少,共23例;無效:服藥兩小時后癥狀無改善或加重,共4例,總有效率為88.6%。 7.百日咳應用本方加砬治療33例百日咳。咳嗽頻繁者加百部、百合;發(fā)熱者加桑葉、黃芩;嘔吐者加法夏、橘皮;氣喘痰鳴加地龍、葶藶子、蜈蚣;鼻衄者加白茅根、阿膠。全部病例均未用抗菌素,一般服藥2-5劑后癥狀緩解,連服10劑后咳嗽氣喘痰鳴停止。結果:33例均治愈。 8.紫癜:用本方合犀角地黃湯化裁(生地黃、白芍、丹皮、經(jīng)斷、杜仲各9g,甘草3g)為基本方。熱象重加水牛角、梔子、側(cè)柏炭、生地炭;過敏性紫癜去杜仲,加十大功勞。服藥期間忌香燥、腥臭(魚蝦)、辛辣等助熱之品。治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8例,過敏性紫癜27例。結果:血小板減少性紫癲,平均服藥19劑,全部病例血象恢復正常。過敏性紫癜27例,服藥1個月內(nèi)17例痊愈,10例無效。 9.泌尿系結石:應用本方加味:白芍20g,炙甘草10g,冬葵子20g,滑石20g,車前子20g。水煎分2次服,每服200ml。絞痛甚可日服3次。氣滯加烏藥、木香;血瘀加益母草、王不留行;脾虛加黨參、白術、茯苓;腎陽虛加附子、肉桂、鹿角霜;腎陰虛加女貞子、旱蓮草;腰痛甚加寄生、川斷;血尿加公英、地。唤Y石不下行加牛膝、威靈仙。治療泌尿系結石30例,所有病例皆選自經(jīng)腹部攝片、超聲顯像、腎盂造影證實有泌尿系結石或伴有輕度腎盂積水者;或腹部攝片雖未顯示陽性結石,但有典型絞痛、血尿,腎圖檢查有梗阻曲線者;或腹部攝片有結石,雖未見排出結石,但癥狀、體征消失,腹部攝片復查陰性者。30例中,男26例,女4例;年齡最大65歲,最小20歲,20-40歲占50%;腎結石10例,輸尿管結石19例,膀胱結石1例。結果:治愈:自覺癥狀消除,結石排出,腹部攝片陰影消失,腎圖恢復正常,共19例;有效:結石位置下移2cm以上,但仍有隱痛,共10例;無效:結石未動或下移<2cm,自覺癥狀未見改善,共1例。治愈病例服藥最多80劑,最少6劑,平均28劑。排出大小結石24塊,最大18×7mm,1例排出大量泥砂樣結石。30例中,有典型絞痛18例,均在服藥l-2劑后緩解。 應用芍藥甘草湯合豬苓湯加味:甘草10-30g,白芍30-100g,豬苓、茯苓、澤瀉各15g,海金沙、滑石各15-30g,阿膠10-15g(烊化沖服),金錢草50-100g,雞內(nèi)金、冬葵子各10-20g。急性疼痛期日1劑水煎,分3次空腹服;疼痛緩解期每3日2劑。半月為1療程。治療泌尿系結石43例,男33例,女10例;年齡在18-57歲;病程在2日至5年。療效標準:臨床癥狀及結石均消失者為治愈;臨床癥狀消失,經(jīng)B超檢查結石明顯縮小或位置下移者為顯效;臨床癥狀消失2月以上再次復發(fā),但癥狀較輕,經(jīng)B超檢查結石直徑變化不大,或位置有移動者為好轉(zhuǎn);臨床癥狀及結石大小、位置無變化者為無效。結果:治愈20例,顯效11例,好轉(zhuǎn)8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0.7%。 10.糖尿病:用本方治療三陽熱結所致的糖尿病患者120例,總有效率為72.5%。又用本品治療94例,總有效率為71.4%。在應用過程中體會到本品對糖尿病的治療效果持久穩(wěn)定,副作用小,可長期服用,對胰島素依賴型及輕中型病例可減少胰島素用量至停用;對重型病例用胰島素加用本方也能收到一定的效果。 11.急性胰腺炎:用本方加木香10g,川楝子20g,延胡索、柴胡各15g,治療急性水腫型胰腺炎35例。其中肝胃不和型23例。氣滯血瘀型10例,脾胃虛寒型2例。治療以疏肝解郁、理氣活血為主,佐以清熱解毒、溫中散寒、通里攻下。腹痛重者白芍加至50g;嘔吐重者加法夏、蘇梗、竹茹各15g;熱象重者加黃苓、雙花各20g;便秘者加大黃15g,番瀉葉10g;脾胃虛寒者加干姜、肉桂各10g。全部病例均未禁食,不用抗生素,個別病例嘔吐頻繁則配輸液。用本方治療6日,全部病例癥狀和體征消失,尿淀粉酶恢復正常。 12.不安腿綜合征:用本方:白芍15g,炙甘草15g。以水3茶杯,煮取1茶杯,分2次溫服。治療不安腿綜合征54例中,男33例,女21例;病程最短1個月,最長11年。結果:痊愈48例,顯效但有反復者6例,總有效率為100%,服藥最少2劑,最多9劑。 又用本方加葛根、丹參各30g,木瓜、懷牛膝各15g為基本方,失眠加生龍齒、炒棗仁、夜交藤各30g;濕熱加蒼術、黃柏、淡竹葉、車前子各10g,薏苡仁30g;高熱加生石膏30g,桂枝6g。治療不安腿綜合征21例。結果:服藥6-25劑全部治愈.1年后隨訪,除2例感輕度不適外,余均正常。 13.坐骨神經(jīng)痛:用本方合薏苡附子散加減:薏苡仁60-90g,制附子(先煎)10-30g,赤芍20-40g,炙甘草10-30g,黨參15-30g,當歸10-20g,雞血藤12g,秦艽12-18g,海風藤、川牛膝各10g。日1劑水煎服。治療坐骨神經(jīng)痛23例。結果:痊愈15例,顯效7例,無效1例。 14.三叉神經(jīng)痛:用本方加酸棗仁20g,木瓜10g,治療三叉神經(jīng)痛42例。一般服藥7-25劑疼痛緩解,隨訪1年未復發(fā)者30例,半年后復發(fā)12例,但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疼痛減輕。 15.面肌痙攣:用本方加知母、葛根、蟬蛻各15g。治療面肌痙攣11例。面部陣發(fā)性抽搐,短則半分鐘,長則1-2分鐘,重者每日發(fā)作20余次。證屬肝血不足,筋脈失養(yǎng),虛風內(nèi)動而發(fā)。結果:全部治愈。 將面肌痙攣患者20例,隨機分為2組,即A組(加用芍藥甘草湯組)與B組(對照組服用中樞性肌松劑及安定藥)各10例;A組9例,每日服本方7.5g,1例服5.0g,16周為1療程。結果:A、B組無明顯差異,但A組、B組的重癥病例均減少,4周及8周時兩組間無明顯差異,12周、16周后A組明顯減少,且服用本方無任何副作用。 16.腓腸肌痙攣癥:用本方:白芍9g,炙甘草9g,水煎服。治療腓腸肌痙攣癥72例中,男49例,女23例;年齡最小者16歲,最大者64歲,以20歲至50歲之間發(fā)病較多。療效標準:①觀察療效至療程完次日為止,即2日療程的規(guī)定有效時期為3日。②在規(guī)定時期內(nèi),不見效的即作無效病例論,停止發(fā)作的作為痊愈病例。③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痙攣次數(shù)減少或者痙攣程度減輕的為有效病例。在停藥后7日而復發(fā)的作為復發(fā)病例。結果:脫水組28例,1-2日內(nèi)痊愈者25例,減輕者3例。腓腸肌過勞組21例,采用3日療程,治愈者14例,減輕者3例,無效者4例,復發(fā)者3例。小腿靜脈瘀血組12例,采用4日療法,治愈者4例,減輕者6例,無效者2例,復發(fā)者5例。其它組中因慢性醇中毒而發(fā)病者4例,治愈2例,減輕1例,無效1例,復發(fā)者2例。因營養(yǎng)不良而發(fā)病者4例,治愈2例,減輕2例,復發(fā)者1例。因下肢受凍而發(fā)病者3例,痊愈者1例,減輕者2例,本組全部采用4日療法。 又用本方加桂枝15g,木瓜10g。水煎服。治療85例腓腸肌痙攣患者,證屬肝陰血不足,筋脈失養(yǎng)所致。病程最短3個月,最長5年,重者每日發(fā)作數(shù)十次。結果:服本方3-5劑后,痙攣全部緩解。本病可能與供血不足有關,為此作者對28例患者作進一步觀察,當本方加桂枝擴張血管藥后,臨床療效可明顯提高,3個月內(nèi)復發(fā)率為50%,再加入木瓜舒筋活絡,消腫緩急,1年以上復發(fā)率可減至15%。推測木瓜是提高遠期療效的主藥。 又用本方加龍骨30g。治療10例腓腸肌痙攣患者,其中3例合并低血鈣癥,結果:服本方2-3劑后全部治愈。 17.肌肉痛性痙攣綜合征:用本方:抗白芍30-60g,炙甘草10-15g。日1劑水煎3次。上肢肌肉痛加桂枝、伸筋草;下肢肌肉痛加續(xù)斷、牛膝;肩背頸項肌肉痛加葛根、川芎;胸脅肌肉痛加柴胡、桔梗;腹部肌肉痛加佛手、白術。治療肌肉痛性痙攣綜合征32例,男7例,女25例;年齡最大72歲,最小18歲。結果:臨床癥狀全部消失。平均服2.2劑即疼痛緩解,平均6劑左右癥狀消除。 18.肌強直癥:用本方加牛膝、木瓜各25g,薏苡仁30g,蟬衣、僵蠶各12g。治療遺傳性疾病,先天性肌強直癥、萎縮性肌強直癥各10例。結果:先天性肌強直癥臨床治愈1例,顯效4例,有效5例;萎縮性肌強直癥臨床治愈2例,顯效4例,有效4例。 19.小兒習慣性抽動癥:用本方加味:芍藥30g,甘草6g,蟬衣30g,防風10g,珍珠母30g。日1劑水煎服。治療小兒習慣性抽動癥12例,男8例,女4例;年齡最小5歲,最大12歲;全部病例經(jīng)神經(jīng)系統(tǒng)檢查皆無異常,腦電圖及CT檢查提示正常。結果:痊愈8冽,顯效2例,有效2例。 20.骨質(zhì)增生癥:用本方加木瓜12g,雞血藤、威靈仙各15g為基本方。治療160例骨質(zhì)增生癥(頸椎骨質(zhì)增生85例,腰椎骨質(zhì)增生60例,其他部位15例)。病變在頸椎者加葛根12g;胸推加狗脊12g;腰椎加杜仲、牛膝各12g;腹瀉加炒白術15g,茯苓12g。結果:痊愈109例,顯效42例,進步9例。遠期療效:4個月至6年后隨訪60例,痊愈58例,顯效1例,進步1例,治愈率為96.7%。 21.痤瘡:用本方內(nèi)服,每日7.5-10g。治療尋常性痤瘡13例,男2例,女11例;年齡16-32歲;2個月后判斷療效。結果:顯效1例,有效4例,無效4例,失去聯(lián)系4例。 22.痔瘡:用本方加味:赤、白芍各30g,甘草、大黃、烏頭各20g。加水2500毫升,文火煎30分鐘,取1500ml左右。先熏后洗,待不燙后坐浴,每日數(shù)次,藥冷后可加熱再用,日1劑。治療痔病198例中,男113例,女85例;炎性外痔81例,血栓性外痔23例,內(nèi)痔嵌頓30例,肛裂21例,痔瘺術后43例;臨床癥狀均為劇烈性疼痛。結果:經(jīng)熏洗坐浴1次后疼痛均明顯減輕。治療1日后疼痛止者45例,第2日痛止者84例,第3日痛止者69例。經(jīng)治3日后有水腫癥狀者除嵌頓痔明顯消退外,其余全已腫消。 23.手術后并發(fā)癥:用本方加醋元胡6g。治療痔手術后肛門激惹征32例,由于手術的刺激,肛門出現(xiàn)有節(jié)律的攣縮,加重了手術創(chuàng)面的疼痛,自手術當日起服藥每日1劑,連服3日。結果:全部病例均收到較明顯的止痛效果,服藥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0.025 混合痔的止痛效果尤佳。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解痙,止痛,抗炎;中樞抑制等作用。 1.解除胃腸平滑肌痙攣:當腸平滑肌處于痙攣狀態(tài)時,芍藥甘草湯有顯著的解痙作用。甘草甜素沒有平滑肌抑制作用,而甘草黃酮、異甘草黃酮或含有這些成分的FM100對胃腸平滑肌有明顯的解痙作用。 2. 抑制胃酸分泌、抗實驗性胃潰瘍:甘草黃酮類制劑FMl00,對幽門結扎應激性及刺激性藥物(阿司匹林、消炎痛及5-HT等)誘發(fā)的胃潰瘍都有治療作用。組成芍藥甘草湯方劑藥物的組分和成分中含有抗消化潰瘍的物質(zhì),故芍甘湯也有抗實驗性消化潰瘍病的作用。 3.抑制腸收縮活動:生白芍、芍甘湯對離體兔腸自發(fā)性收縮略有減弱作用,對氯化鋇引起的兔腸收縮加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 中樞抑制作用:大鼠腦室內(nèi)注射芍藥甙l(fā)mg/kg,大鼠可引起鎮(zhèn)靜、運動失調(diào)。若劑量增加5-10倍,則大鼠呈現(xiàn)睡眠狀態(tài),肌肉松弛,持續(xù)幾小時后恢復。芍藥甙鎮(zhèn)痛作用,其對腹腔該射冰醋酸誘發(fā)的扭體反應也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另外芍藥甙大量時能降低正常動物的體溫,小量時能降低發(fā)熱的體溫,還有中樞性鎮(zhèn)咳作用。自甘草中用甲醇提得含異黃酮類的一個組分FM100,也有中樞抑制作用,適時將FMl00與芍藥甙配伍,兩者在鎮(zhèn)靜、催眠、鎮(zhèn)痛、解熱及鎮(zhèn)咳作用方面可以起到協(xié)同作用。證明了芍藥甘草湯配伍的合理性。 5. 阻滯神經(jīng)-肌肉:芍藥甙與甘草甜素合用能阻斷刺激膈神經(jīng)誘發(fā)的隔肌收縮,也能阻斷刺激坐骨神經(jīng)誘發(fā)的腓痙攣收縮。并證明當二者合用時,芍藥甙:甘草甜素相當于1:2時協(xié)同作用最強,大于1:1或2:1。而當分別單獨給予時,都無神經(jīng)-肌肉阻斷作用.甘草甜素或芍甘湯對去極化神經(jīng)-肌肉阻斷藥如琥珀酰膽堿,有增強作用。對競爭型神經(jīng)-肌肉阻斷藥如簡箭毒堿的骨骼肌松弛作用,沒有影響。 6. 抗炎免疫:對急性滲出性炎癥及慢性肉芽組織增生的炎癥,芍藥甙與FMl00都有明顯的抑制,而且兩者有顯著增強的協(xié)同作用。甘草中不僅其有效組分FM100有抗炎癥作用,而且其另外的成分甘草甜素、甘草次酸及另一種組分LX(加熱穩(wěn)定)精蛋白及4個甘草酸以外的甙元除具抗炎作用外,還有免疫抑制作用。 7.提高卵巢aromatase的活性:用本方劑治療110例高睪酮血癥婦女,每日給7.5g芍甘湯服16周,測血清激素濃度表明,給藥2周,血清T濃度開始降低,持續(xù)下降達16周,而血清E2/E1和E2/T則上升,血清中雄烯二酮濃度及游離T濃度下降。 8.其他:芍藥甙與甘草都有減慢心率作用。芍藥甙與甘草甜素、甘草次酸有抗菌作用。芍藥甘草湯還能降低血中睪丸酮、催乳素。芍藥甘草合劑能降低高血糖。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