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級(jí)分類 | 常用植物藥
|
二級(jí)分類 | |
分類 | 來追咪
|
年份 | laih zueix miev
|
別名 | 土柴胡、菊葉柴胡
|
來源 | 菊科植物牡蒿 Artemisia japonica Thunb.的全草。
|
形態(tài)特征 | 多年生草本。莖直立,高50~150厘米。單葉互生,下部葉匙形,長3~8厘米,寬1~2.5厘米,頂端齒裂或羽裂,下部漸狹,有條形假托葉;中部莖生葉楔形,頂端齒裂或近掌狀分裂;上部葉近條形,3裂或不裂;ǖS色;頭狀花序排成圓錐花序狀;總苞球形或長圓形,無毛。瘦果橢圓形,無毛;ㄆ9~10月。
|
生態(tài)分布 | 生于路邊、山坡、曠野草叢中。產(chǎn)于廣西各地縣市;分布于全國大部分省份。
|
采集加工 | 夏秋季采,曬干備用。
|
性味 | 味苦、甘,性平。
|
功效 | 清熱涼血,祛風(fēng)除濕,行氣止痛。
|
傳統(tǒng)應(yīng)用 | |
用法用量 | 9~15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或水煎洗。
|
方例 | 1.疥瘡、濕疹 來追咪(牡蒿)適量,水煎外洗。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 | 1.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全草的乙醇或丙酮提取物體外有抗紅色毛癬菌的作用[1]。煎劑用試管稀釋法,1:8加對鉤端螺旋體有抑制作用[2]。
|
化學(xué)成分參考文獻(xiàn) | [1]胡世林等:《中草藥》,1985,16(2):80。 [2]顧王誠等:《中草藥》,1993,24(3):122。 [3]Matsueda S,et al.C A,1980,93:146368t. [4]赤掘昭等:《生藥學(xué)雜志》,1978,32(3):177。 [5]Kaneta M,et al.Agric Biol Chem,1978,42(2):475. |
藥理參考文獻(xiàn) | [1]Lee H K,et al.C A,1966,65:11009d.
[2]四川省中藥研究所:《中草藥研究資料》,1971,(10):32。
|
附注 | |
出處 | 中國瑤藥學(xu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