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wǎng)站首頁
醫(yī)師
藥師
護士
衛(wèi)生資格
高級職稱
住院醫(yī)師
畜牧獸醫(yī)
醫(yī)學考研
醫(yī)學論文
醫(yī)學會議
考試寶典
網(wǎng)校
論壇
招聘
最新更新
網(wǎng)站地圖
   名族首頁  |   藏族醫(yī)學  |   蒙古族醫(yī)學  |   維吾爾族醫(yī)學  |   苗族醫(yī)學  |   傣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學  |   考試寶典  |  
您現(xiàn)在的位置: 醫(yī)學全在線 >> 名族醫(yī)藥 >> 瑤族醫(yī)學 >> 瑤族醫(yī)藥 >> 正文:骨己賴 -瑤藥拘杞菜藥物說明書
    

骨己賴

  
一級分類
常用植物藥
二級分類
分類
骨己賴
年份
guh giv laih
別名
拘杞菜
來源
茄科植物枸杞 Lycium chinense Mill.的根皮、葉、果實。
形態(tài)特征
有刺小灌木,高約1米。枝條細長,有棱,葉腋有銳刺。單葉互生或簇生于短枝上,卵形,卵狀棱形或卵狀披針形,長1.5~5厘米,寬0.5~1.7厘米,頂端尖或鈍,基部狹楔形;ㄗ仙,合生,5裂;單朵或數(shù)朵簇生于葉腋。漿果卵形或長圓形,熟時紅色;種子腎形,黃色。花期6~7月,果期7~10月。
生態(tài)分布
生于園邊、路旁或栽培。產(chǎn)于廣西各地縣市;分布于全國各省份。
采集加工
根、葉全年可采,曬干備用或鮮用;果實夏秋季成熟時采,陰干備用。
性味
果實味甘,性平。根、葉,味苦,性寒。
功效
果實,滋陰,補腎益精,清肝明目。根、葉,清熱涼血,降壓,安胎,消腫。
傳統(tǒng)應用
咳嗽、體虛頭暈目眩、視物模糊、坐骨神經(jīng)痛、陽痿、遺精、痢疾、夜癥、肝虛火旺、骨折。
用法用量
果實9~15克,根、葉15~30克(鮮葉60~120克),水煎服;外用適量搗敷。
方例
1.坐骨神經(jīng)痛 骨已賴(枸杞)根30克,大鉆(厚葉五味子)6克,桂亮(肉桂)皮6克,入山虎(兩面針)10克,水煎服。 2.陽痿 骨已賴(枸杞)果實、謀中(仙茅)、別涯樓(杜仲)、九層風(雞血藤)各10克,(公雞)肉適量,水煎喝湯食肉。 3.風火牙痛、牙髓炎 骨己賴(枸杞)根白皮30克,加水500毫升煎取50毫升,過濾,用棉花醮藥液置患牙或米醋煎煮取汁含漱,或水煎服。 4.急性痢疾 骨己賴(枸杞)鮮葉60~120克,切碎,油、鹽適量,炒吃。
化學成分
枸杞的成熟果實含甜菜堿[1],阿托品,天仙子胺[2]玉蜀黍黃質(zhì),酸漿果紅素。還含基酸:亮氨酸,纈氨酸,脯氨酸,丙氨酸,氨酸,谷氨酰胺,甘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天冬酰胺,組氨酸,色氨酸[3]。又含揮發(fā)性成分,主要是藏紅花醛,β-紫羅蘭酮,3-羥基-β-紫羅蘭酮[4]左旋1,2-去氫-α-香附子烯,鈴薯螺二烯酮[5]。另報道,100g果實含胡蘿卜素3.39mg,硫胺素0.23mg,核黃素0.33mg,煙酸1.7mg,維生素C3.0mg[6]。種子含油,其中非皂化部分含有多種甾醇:居4-去甲基甾醇類,7-膽甾烯酸,萊油甾醇,24-亞甲基膽甾醇,異巖藻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24-甲基-5,24-膽甾二烯醇24-乙基-5,24-膽甾二烯醇,膽甾烷醇,24-甲基膽甾烷醇,24-乙基膽甾烷醇,24-乙基-22膽甾烯酸;屬4-甲基甾醇類的有31-去甲基環(huán)大菠蘿烷醇,31-去甲基環(huán)木菠蘿烯醇,環(huán)桉烯醇,31-去甲基-8-羊毛甾烯醇,31-去甲基羊毛甾醇,鈍葉甾醇,4α,14α,24-三甲基--8,24-膽甾二烯酸,31-去甲基-9(11)-羊毛甾烯酸[31-norlanost-9(11)-enol],24-甲基-31-去甲基-9(11)-羊毛甾烯酸,4α-甲基8-膽甾烯醇,4-甲基-7-膽甾烯醇,4-甲基-24乙基-7-膽甾烯醇,4,24-二甲基-7-膽甾烯醇,禾本甾醇,檸檬甾二烯酸,4α,24-二甲基-7,24-膽甾二烯醇,4α-甲基-24-乙基-7,24-膽甾二烯醇,屬4,4-二甲基甾醇類的有8-羊毛甾烯酸,環(huán)木菠蘿烷醇,環(huán)水菠蘿烯醇,羊毛甾醇,β-香樹脂素,羽扇豆醇,24-五甲基-8-羊毛甾烯醇,24-亞甲基環(huán)木菠蘿烷醇[7-10]等。另含具促進免疫作用的多糖,含量5.42%~8.23%[11]。又含牛磺酸,γ-氨基丁酸[12]。
藥理
1.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1)免疫調(diào)節(jié)作用  給老年小腹腔注射枸杞多糖(LBP)1mg/kg~20mg/kg,連續(xù)7d,可使其脾溶血空斑形成細胞(PFC)值達到正常成年小鼠水平。在給予枸杞多糖5mg/kg時可使3H-TdR摻入值提高約10倍。應用超適劑量棉羊紅細胞(SRBC)免疫法(SOI)表明,適宜劑量的LBP對老年小鼠抑制性T細胞(Ts)有明顯調(diào)節(jié)作用,增強Ts細胞的活性[1]。低劑量LBP(5mg/kg)可增加Ts細胞抑制抗體的功能,當劑量增加到25mg/kg、50mg/kg時,對Ts細胞功能的增強作用明顯下降。說明LBP對淋巴細胞有選擇性藥理作用,并且有免疫調(diào)節(jié)功能[2]。LBP對小鼠T、B淋巴細胞因子呈雙向調(diào)節(jié)作用,劑量大至1mg/kg時呈抑制作用,小至10mg/ml~5mg/ml時呈增長作用[3]。
(2)免疫增強作用  通過對Yc玫瑰花結和EA玫瑰花結形成率的測定,證實LBP10mg/kg給小鼠灌,連續(xù)7d,能顯著地增加巨噬細胞C3b和Fc受體的數(shù)量和活力,并能減弱醋酸氫化可的對巨噬細胞C3b和Fc受體的抑制作用[4]。LBP5mg/kg、10mg/kg,腹腔注射,可提高小鼠脾臟T淋巴細胞的增殖功能,增強細胞毒T淋巴細胞(CTL)的殺傷功能,特異殺傷率由33%提高到67%,可以對抗環(huán)磷酰胺(CY)對小鼠的T淋巴細胞、CTL和自然殺傷細胞(NK細胞)的免疫抑制作用,T淋巴細胞的相對增殖指數(shù)由33%提高到105%,CY對CTL的抑制率由51%降到19%和36%,NK細胞的殺傷率由9.5%,提高到15%~16%;LBP5mg/kg腹腔注射,NK細胞的剎傷率由12.4%提高到18%,說明LBP增強正常小鼠和CY處理的小鼠的T細胞免疫反應與NK細胞的活性[5]。
2.延緩衰老作用  枸杞提取液在試管內(nèi)有明顯抑制小鼠肝勻漿過化脂質(zhì)(LPP)的生成作用,并呈劑量反應關系;小鼠體內(nèi)試驗證實,枸杞提取液0.5mg(生藥)/kg、5mg(生藥)/kg灌胃,共20d,可明顯抑制肝LPO生成,并使血中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活力和紅細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增高;人體試驗顯示可明顯抑制血清LPO生成,使血中GSH-PX活力增高,但紅細胞SOD活力未見升高,提示枸杞提取液具有延緩衰老作用[6]。
3.降血酯與保肝、抗脂肪作用  枸杞可降低大鼠血中膽固醇[7]。有輕微抗家實驗性動脈粥硬化形成的作用。長期(75d)飼喂含枸杞水提物(0.5%與1%)或甜菜堿(0.1%)的飼料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害有保護作用,能抑制四氯化碳引起的血清及肝中的脂質(zhì)變化,縮短硫噴妥鈉睡眠時間,減少酚四溴(酉?酸鈉(BSP)潴留,降低天冬氨酸轉(zhuǎn)氨酶[7,8]。小鼠灌服枸杞水浸液對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損害有輕微的抑制脂肪在肝細胞內(nèi)沉積和促進肝細胞新生的作用[9]。用天冬氨酸甜菜堿也觀察到對四氯化碳中毒性肝炎的保護效果[10]。甜菜堿的保肝作用可能與其作為甲基供體有關[7,8]。給長期用電擊加低劑量γ射線照射5月齡雄性應激大鼠腹腔注射LBP5mg/kg和10mg/kg,5次/2星期,共給藥15次,實驗結果表明,給藥組脾和腦勻漿總脂水平與對照組接近,同時脾勻漿MDA(丙二醛)含量顯著降低,此外,LBP10mg/(kg·d)、150mg/(kg·d)共1星期,對四氯化碳導致的小鼠肝脂質(zhì)過氧化損傷亦起到明顯保護作用[11,12]。
4.對造血系統(tǒng)的影響  每口灌服10%枸杞煎劑0.5ml,連續(xù)10d,對正常小鼠造血功能有促進作用,可使白細胞增多[13]。
5.降血糖作用  寧夏枸杞提取物可引起大鼠血糖顯著而持久的降低,碳水化合物耐量升高,認為其降血糖作用乃由于其中含有胍的衍生物[14]。早期研究也報道枸杞有降血糖作用[15]。
6.毒性  枸杞毒性很小。甜菜堿進入體內(nèi)以原形排出,大鼠靜注2.4g/kg,未見毒性反應[16]。小鼠腹腔注射25g/kg,10min內(nèi)出現(xiàn)全身痙攣,呼吸停止[17]。枸杞水提取物皮下注射的LD50為8.32g/kg,而甜菜堿為18.7g/kg,表明前者毒性較后者大1倍多[18]。
化學成分參考文獻
[1]難波恒雄等:《生藥學概論》,日本南江堂,1990:232。
[2]Nishiyama R.C A,1965,63(4):4660.
[3]Nishiyama R.C A,1963,59(11):13113b.
[4]Akiyoshi  sannai,et al.Agric Biol Chem,1983,47(10):2397.
[5]AkiyoshiSannai,et al.Pjytochemistry,1982,21(12):2986.
[6]徐國鈞等:《藥材學》,1963:513。
[7]Itoh T,et al.Steroids,1977,30(3):425.
[8]Itoh T,et al.Phytochemistry,1978,17(5):971.
[9]Itoh T,et al.Phytochemistry,1977,16(11):1923.
[10]Jeong Tae Myoung,et al.C A,1979,90(13):100109u.
[11]王強等:《中草藥》,1991,22(2):67。
[12]陳綏清等:《中國藥科大學學報》,1991,22(1):53。
藥理參考文獻
[1]耿長山等:《中華老年醫(yī)學雜志》,1989,8(4):236。 [2]耿長山等:《中草藥》,1988,19(7):313。 [3]錢玉昆:《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88,8(5):312。 [4]黎雪如等:《中華微生物學和免疫學雜志》,1990,10(1):27。 [5]王柏昆等;《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90,4(1):39。 [6]王惠琴等:《首都醫(yī)學院學報》,1992,13(2):83。 [7]尾本義衛(wèi)等:《日本藥理學雜志》(陽),1961,57(6):1053。 [8]木尾本義衛(wèi)等:《藥學研究》(日),1962,34(4):274。 [9]呂振志等:《中國生理科學會學術會議論文摘要匯編》(藥理),1964:123。 [10]Dormard Y,et al.Excerpta Medica,Sec 30,1974,31:3410. [11]詹皓等:《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89,3(3):168。 [12]賀捷等:《中國藥理學與毒理學雜志》,1993,7(4):293。 [13]內(nèi)蒙古醫(yī)學院研教組腫瘤小組:《內(nèi)蒙古醫(yī)學院學報》,1974,(4):76。 [14]Lapinnina L O,et al.C A,1967,66:1451c. [15]經(jīng)利彬等:《國立北平研究院生理學研究所中文報告匯刊》,1936,3(1):1。 [16]Sollmann T.A Manual of Pharmacology,8th Ed,1957:414. [17]水尾本義衛(wèi)等:《日本藥理學雜志》(日),1960,56(4):151。 [18]Shogo Kurokawa.C A,1962,57:11822c.
附注
出處
中國瑤藥學
...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評論加載中...
    網(wǎng) 名: (必填項)
    評論內(nèi)容:
    沒有相關文章
    關于我們 - 聯(lián)系我們 -版權申明 -誠聘英才 - 網(wǎng)站地圖 - 醫(yī)學論壇 - 醫(yī)學博客 - 網(wǎng)絡課程 - 幫助
    醫(yī)學全在線 版權所有© CopyRight 2006-2046, MED126.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備12017320號-1
    百度大聯(lián)盟認證綠色會員可信網(wǎng)站 中網(wǎng)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