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拼音 | Luo bo
|
維藥名 | 土如皮
|
別名 | 福只黎《回回藥方三十六卷》,福節(jié)里、吐如甫、木里《藥物之園》。
|
考證 | 《藥物之園》載:“蘿卜,植物萊菔的根,是一種眾所周知的名菜。”根據(jù)上述維吾爾醫(yī)本草所述藥物特征和實物對照,與現(xiàn)代維吾爾醫(yī)所用蘿卜一致。
|
中藥材基原 | 為十字花科植物萊菔的鮮根。
|
動物礦物植物形態(tài) | 萊菔PaPhanus sativus L·
一年或二年生草本,高可達100余厘米。根肥大,粗壯,呈類圓形、圓錐形、圓柱狀,其大小、色澤因品種不同而多變。莖較粗壯,分枝,具縱棱;~叢生,大頭狀羽裂,長10~30cm,疏生白色糙毛,頂端裂片最大,側(cè)裂片4~6對,沿葉軸對生或互生,向下裂片漸;莖生葉亦為大頭狀羽裂,較基生葉為。挥斜蚪鼰o柄,長橢圓形至闊披針形,長2.5~5cm,寬1.5~3cm,邊緣有鋸齒或缺刻,極少全緣。總狀花序頂生,常組成圓錐狀花叢;花淡紫紅色或白色,直徑15~20mm;萼片4枚,線狀長圓形;花瓣4枚,寬倒卵形,具爪,脈紋明顯;雄蕊6枚,4強。長角果柱狀,長3~7cm,略呈肉質(zhì),種子間?O縮,有種子1~6粒。成熟時果瓣肥厚而呈海綿狀,頂端具細長尖喙,不開裂。種子近球形,黃棕色、紅褐色至灰褐色;ㄆ4~5月,果期5~6月。
我國各地均有栽培,主產(chǎn)于河北、河南、浙江、黑龍江等地;國外大部分地區(qū)均產(chǎn)。
|
栽培與養(yǎng)殖 | 生物學(xué)特性 適應(yīng)性較強,分布較廣,全國均可栽培。以砂質(zhì)壤土栽培為宜,前作大豆、水稻、玉米為宜,不宜選用十字花科作物地。
栽培技術(shù) 種子繁殖:在整好的地上作成高畦,作畦方式,因品種、土質(zhì)、地勢與當(dāng)?shù)貧夂驐l件不同而異。8~9月播種,大型蘿卜行株距50cm×60cm或20cm×15cm,小型蘿卜6cm×3cm,穴播或條播。播后覆土,稍加鎮(zhèn)壓,如干旱天氣應(yīng)立即澆水。溫度在20~25℃時,10d左右出苗。
田間管理 出苗后及時間苗,拔除病苗、弱苗、畸形苗。破白前要少澆水蹲苗,以抑制淺根生長,使直根深入土層,從破白至露肩是葉部生長盛期,需水量漸多。遇雨水多時要排除積水。施肥,前期施面肥,中期可穴施或溝施,肥料不宜太濃或澆在根部,亦不宜施用過晚,以免引起肉質(zhì)根黑箍、品質(zhì)變劣或破裂或生苦味。中耕除草每月1~2次,結(jié)合培土,生長后期需摘老葉,以利通風(fēng)。
病蟲害防治 軟腐病、白斑病、黑斑病、花葉病毒病,可用50%代森鋅500倍液或80%代森鋅800倍液或50%代森銨1000倍液噴射。軟腐病亦可用1×10-肋的鏈霉素噴治或用敵克松原粉500~1000倍液澆灌根部。
|
采收加工 | 秋、冬季采挖,鮮用。
|
藥材鑒別 | |
化學(xué)成分 | |
藥理作用 | |
炮制方法 | |
性味 | 一級熱二級濕,味辛、甘。
《注醫(yī)典》:“一級濕熱!
|
功效 | 生濕生熱,潤腸通便,排氣除脹,增進食欲,改善消化,止咳清音,利尿退腫,消除黃疸,利膽排石,消腫止痛。
|
主治 | 主治干寒性或黑膽質(zhì)性疾病,如大便不通,氣阻腹脹,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咳嗽音啞,水腫黃疸,膽囊結(jié)石,耳腫疼痛等。
1.《注醫(yī)典》:“消除眼白青斑,療久咳,解蘑菇之毒,解蛇毒,催乳等。治眼底青斑,久咳不愈,蘑菇中毒,乳汁稀少,毒蛇咬傷等。”
2.《藥物之園):“散除耳部之氣,緩解耳部頭痛,消除眼白血瘀,消除限內(nèi)余液,養(yǎng)顏生輝等。治氣結(jié)性耳痛,眼白血瘀,眼內(nèi)余液,面色不佳等。”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60g。外用:適量?扇霚珓、果醬劑、汁液劑、油劑等制劑。
|
注意事項 | 對牙齒有害,并可引起惡心,矯正藥為食鹽、蜂蜜、泡醋孜然。
|
代用藥 | 若本品缺貨,可用蕪菁代。
|
附方 | |
制劑 | 熱維改尼 排節(jié)里 油劑 蘿卜汁6000ml,芝麻油或橄欖油2000ml。先將蘿卜用軋汁機擠出汁機液,倒入芝麻油用溫火前至剩下油分即可。性熱。功能祛寒止痛。主治寒性耳痛等。外用,每日2~3次,根據(jù)病情取適量滴于耳道。(《中國醫(yī)學(xué)百科全書·維吾爾醫(yī)學(xué)》方劑部分)
|
參考文獻 | |
維藥名出處 | 《注醫(yī)典》
|
參考 | 《中華本草》民族藥卷:維吾爾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