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秋宜下。
【注】
天至秋則氣降,物至秋則成實,實則宜下。凡邪在下者,俱宜取法乎此義也。
凡可下者,用湯勝丸散,中病便止,不必盡劑也。
【注】
湯者蕩也,丸者緩也。下藥貴速,故凡服下藥用湯,所以勝丸也。中病即止,不必盡劑者,恐盡劑反傷其正氣也。
【集注】
程應旄曰:用湯勝丸,貴活法也。中病即止,示節(jié)制也。
下利,三部脈皆平,按之心下□者,急下之,宜大承氣湯。
【注】
下利心下□者,諸瀉心湯證也。若寸、關、尺三部脈平實有力,雖下利仍宜攻其□也。
【集注】
方有執(zhí)曰:三部脈皆平,血氣和可知矣。心下□實也,所以急下之也。
張錫駒曰:本經云:若自下利者,脈當微厥。今反和者,此為內實也,宜下之。
□
下利,脈遲而滑者,內實也,利未欲止,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注】
脈遲不能兼滑,惟浮取之遲,沉取之滑,則有之矣。今下利脈遲而滑,謂浮遲而沉滑也,浮遲則外和,沉滑則內實。欲止內實之下利,仍當下之,使積去則利自止,宜大承氣湯。
【集注】
程應旄曰:遲而滑,滑在下而遲在上,知為物阻之遲,非寒陰之遲,故但下其所阻,則內實去而利自止矣!
□
問曰:人病有宿食,何以別之?師曰: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尺中亦微而澀,故知有宿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按】
尺中「微」字,當是「大」字,若是「微f1411.cn/shouyi/」字,斷無當下之理。
【注】
寸口脈浮而大,按之反澀,謂按之且大、且澀、且有力也,關上尺中亦然。大澀有力,為實而不利之診,故知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集注】
程知曰:滑為有食,結滯經宿,則脈澀矣。尺以候內,沉以候里,故宿食之脈,按之反澀,尺中亦大而澀也。
□
下利不欲食者,以有宿食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f1411.cn/Article/
【注】
初下利不欲食者,是傷食惡食,故不欲食也。若久下利不欲食者,是傷脾,食后飽脹不欲食也。今初下利即不欲食,故知有宿食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無疑也。
【集注】
程應旄曰:傷食惡食,故不欲食,與不能食者自別。下利有此,更無別樣虛證,知非三陰之下利,而為宿食之下利也,故當下之。
□
下利差,至其年月日時復發(fā)者,以病不盡故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注】
下利差后,至其年月日時而復發(fā)其利者,此宿食積病攻之不盡故也。若其人形氣不衰,飲食尚強,當攻其未盡,自不復發(fā)矣,宜大承氣湯。
【集注】
方有執(zhí)曰:其期也,謂周其一年之月日期也。
程應旄曰:下利差后,而余邪之棲于腸胃回折處者未盡,是為伏邪。凡得其候而伏者,仍應其候而伸下,則搜而盡之矣。
□
下利脈反滑,當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氣湯。
【注】
此承上條互發(fā)其義,以詳其脈也。下利脈反滑,是證虛脈實不相宜也。若其人形氣如常,飲食如故,乃有當去之積未去也,下之乃愈,宜大承氣湯
【集注】
程應旄曰:滑為實,故可行通因通用之法。
□
病腹中滿痛者,此為實也,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注】
腹中不滿而痛者,病或屬虛,若滿而痛,則為實矣,當下之,宜大承氣湯。
【集注】
張璐曰:腹中既滿且痛,為實結無疑,急須下之。
程應旄曰:病腹中滿痛,雖在陰經,亦可下,不必其為陽明矣。
□
【注】
傷寒后不解脈沉,沉而有力者,內實也,宜以下解。然其人必午后小有潮熱,故取大柴胡兩解之也。
□
脈雙弦而遲者,必心下□,脈大而緊者,陽中有陰也,可下之,宜大承氣湯。
【注】
雙弦,謂左關、右關,皆見弦脈也。左關脈弦,肝本脈也;右關脈弦,本刑土也。弦者,飲也;遲者,寒也。心下□者,是肝邪挾寒飲而傷胃,故不可下,乃生姜瀉心湯
證也。若脈大按之緊,是陽有余而陰亦實也,乃有余之□,非胃傷者比,故可下之,宜大承氣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