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篇》 ,充至切,惡也;痙,渠并切,風強病。二字義別。《素問》氣厥、五常政等篇,及《傷寒》舊本痙皆作 。許叔微《百證歌》以為名異實同,而字仍作 ,不改。成無己注傷寒,則直云 字誤,亦不改。今本作痙,傳寫者之故。近代但知痙,無有能知 者。泉案作為是。古人列病,恒重乎證。 乃痙之總號,痙乃 之一端。觀仲景云∶病身熱足寒,頭項強急,惡寒,時頭熱面赤,目脈赤,獨頭搖,卒口噤,背反張者,痙病也。明此數者,皆為惡候,故知當作 。若痙字則因勁而起,專指口噤、背反張言,不足以賅余惡。是痙者證名, 者病名。人體強直,有似勁象,故謂之勁;f1411.cn/wszg/去力加 即為痙,可逆溯而得也。《巢源》亦作 ,故得與癇冒混稱。癇固小兒之惡候,冒亦產家之惡候,病不同而惡則同,此其所以混稱之歟!《說文》 部無 字,廠部有 字,云礙止也。然則邪氣礙止不去,乃見f1411.cn/zhicheng/惡候, 即 之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