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一:
康平:
傷寒,脈浮,
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孿急,反與
桂枝湯(嵌注:欲攻其表,比誤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吐逆者,作
甘草干
姜湯。(傍注:以復其陽)……
康治:傷寒,脈浮,自汗出,小便數(shù),心煩,微惡寒,腳孿急,反與
桂枝湯,得之便厥,咽中干,煩躁,吐逆者。吐逆者,作甘草
干姜湯,以復其陽……
按:只摘錄了傍注,沒有摘錄了嵌注。康治本摘錄時嵌注仍未注入。
例二:陽陰少陽合病,必自下利。(傍注:其脈不負者,為順)。(嵌注:負者,失也,互相克賊,名為負也)。脈滑而數(shù)者……
按:按邏輯,看嵌注為傍注之注。嵌注晚出。
例三:傷寒例:……內(nèi)不消,大滿(傍注:大實堅)有躁屎
按:“堅”字沒避隋諱改“鞭”,比注隋后所增。
例四:宋本,康平本第173條,
黃連湯方后: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溫服。(嵌注:晝?nèi)苟?(傍注:晝?nèi)苟煞侵倬胺?
按:傍注晚于嵌注,應無疑矣。
由上面選出的例子,可以看出,康平本的注文是多個時代的產(chǎn)物,絕非一兩個人作注。
康治本六十五條文中,有一條在康平本里為準原文(退一格)。有一條在康平本里為追文(退二格),其余均為康平本的原文?抵伪境瓕懻咴谡洉r(也可能非摘錄,而所據(jù)之本殘缺,不過以其每條文基本都方法同有,摘錄可能性大),所見的版本已經(jīng)有準原文與追文,且這些條文未有全排為一種格式,因摘錄者只摘了一條準原文與一條追文,且兩條均有方。
按例一,康治本抄寫出,只看見康平本中注文(非謂抄自康平本)的一些部分,可見當時抄者比我們今天看到的少,而我們所能多看出來的,就是康治本成書后才增入,不僅注文,就連正文,康治本也有比現(xiàn)在我們所見到的條文簡略。或少了一兩個短句或字詞的。(其實康平本正文有些也是注文,但由于當時傳抄,已有一些在某時歸為正文。康治本反能鑒別康平本的這個問題)不過,康治本是一個摘錄本,所以,對于其比現(xiàn)在所見他本文少的地方,就要考慮到是否非實用性不大而不選的問題。
雖然,康治本經(jīng)隋時整理(堅字避諱改鞭),比金匱本晚出,也沒有分出正文注文,條文少,但經(jīng)上述所論,其所據(jù)底本,應該是眾本之最早者。條文接近原文原貌也相對較大,價值也是不可低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