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經(jīng)脈循環(huán):起于足大趾末端(隱白),沿著大趾內側赤白肉際,經(jīng)第一跖趾關節(jié)向上行至內踝前,上行腿肚,交出足厥陰經(jīng)的前面,經(jīng)膝股部內側前緣,進入腹部,屬脾絡胃,過膈上行,挾咽旁系舌根,散舌下。
胃部支脈:過膈流注于心中,與心經(jīng)相接。
2.主要病候:胃脘痛、食則嘔,噯氣,腹脹便溏,黃疸,身重無力,舌根強痛,下肢內側腫脹,厥冷。
3.主要概要:主治脾胃病,婦科,前陰病及經(jīng)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定位] 在足大趾末節(jié)內側,距趾甲角0.1寸。
[解剖] 有趾背動脈;為腓淺神經(jīng)的足背支及足底內側神經(jīng)。
[主治] 腹脹,便血,尿血,月經(jīng)過多,崩漏,癲狂,多夢,驚風。
[配伍] 配地機、三陰交治療出血癥。
[刺灸法] 淺刺0.1寸。
[附注] 足太陰經(jīng)所出為“井”。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趾關節(jié))前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解剖] 在拇展肌止點;有足底內側動、靜脈的分支;布有足底內側神經(jīng)的趾底固有神經(jīng)。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腹脹。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足太陰經(jīng)所溜為“滎”。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足大趾本節(jié)(第1跖骨關節(jié))后下方赤白肉際凹陷處。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靜脈網(wǎng),足底內側動脈及足跗內側動脈分支;布有隱神經(jīng)及腓淺神經(jīng)分支。
[主治] 胃痛,腹脹,腸鳴,泄瀉,便秘,痔漏,腳氣,體重節(jié)痛。
[配伍] 配中脘、足三里治胃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陰經(jīng)所注為“輸”;脾經(jīng)原穴。
[定位] 在足內側緣,當?shù)谝货殴腔撞康那跋路健?/p>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跗內側動脈分支及足背靜脈網(wǎng);布有隱神經(jīng)及腓淺神經(jīng)分支。
[配伍] 配中脘、內關治胃酸過多、胃痛。
[刺灸法] 直刺0.6~1.2寸。
[附注] 足太陰經(jīng)絡穴;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沖脈。
參考資料:
①據(jù)報道,對消化性潰瘍病人進行X線胃腸檢查時,觀察到針刺內關、足三里對胃蠕動多有增強作用,尤以足三里為明顯,而針刺公孫則胃蠕動多減弱。
②據(jù)報道,針刺公孫、內關、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定位] 在足內踝前下方凹陷中,當舟骨結節(jié)與內踝尖連線的中點處。
[解剖] 有跗內側動脈,大隱靜脈;布有隱神經(jīng)及腓淺神經(jīng)分支叢。
[主治] 腹脹,泄瀉,便秘,黃疸,足踝痛。
[配伍] 配氣海、足三里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足太陰經(jīng)所行為“經(jīng)”。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3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解剖] 在脛骨后緣和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有大隱靜脈,脛后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jīng),深層后方有脛神經(jīng)。
[主治] 腸鳴腹脹,泄瀉,月經(jīng)不調,帶下,陰挺,不孕,滯產(chǎn),遺精,陽萎,遺尿,疝氣,失眠,下肢痿痹,腳氣。
[配伍] 配足三理治腸鳴泄瀉;配中極治月經(jīng)不調;配子宮治療陰挺;配大敦治疝氣;配內關、神門治失眠。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1)足太陰、少陰、厥陰經(jīng)交會穴。(2)孕婦禁針。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距內踝尖6寸,脛骨內側緣后方。
[解剖] 在脛骨后緣與比目魚肌之間,深層有屈趾長。挥写箅[靜脈,肢后動、靜脈;有小腿內側皮神經(jīng),深層內側后方有脛神經(jīng)。
[主治] 腹脹,腸鳴,小便不利,遺精,下肢痿痹。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脹腸鳴。
[刺灸法] 直f1411.cn/shouyi/刺1~1.5寸。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內踝尖與陰陵泉的連線上,陰陵泉下3寸。
[解剖] 在脛骨后緣與比目魚肌之間;前方有大隱靜脈及膝最上動脈的末支,深層有脛后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jīng),深層后方有脛神經(jīng)。
[主治] 腹痛,泄瀉,小便不利,水腫,月經(jīng)不調,痛經(jīng),遺精。
[配伍] 配三陰交治痛經(jīng);配隱白治崩漏。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陰經(jīng)郄穴。
[定位] 在小腿內側,當脛骨內側踝后下方凹陷處。
[解剖] 在脛骨后緣和腓腸肌之間,比目魚肌起點上;前方有大隱靜脈,膝最上動脈,最深層有脛后動、靜脈;布有小腿內側皮神經(jīng)本干,最深層有脛神經(jīng)。
[主治] 腹脹,泄瀉,水腫,黃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
[配伍] 配肝俞、至陽治黃疸;陰陵泉透陽陵泉治膝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足太陰經(jīng)所人為“合”。
[定位] 屈膝,在大腿內側,髕底內側端上2寸,當股四頭肌內側頭的隆起處。
[簡便取穴法] 患者屈膝,醫(yī)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髕骨上緣,二至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約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對側取法仿此。
[解剖] 在股骨內上髁上緣,股內側肌中間;有股動、靜脈肌支;布有股前皮神經(jīng)及股神經(jīng)肌支。
[主治] 月經(jīng)不調,崩漏,經(jīng)閉,癮疹,濕疹,丹毒。
[配伍] 配三陰交治月經(jīng)不調;配曲池治癮疹。
[刺灸法] 直刺1~1.5寸。
[定位] 在大腿內側,當血海與沖門連線上,血海上6寸。
[解剖] 在縫匠肌內側緣,深層有大收肌;有大隱靜脈,深層之外方有股動、靜脈;布有股前皮神經(jīng),深部有隱神經(jīng)。
[主治] 小便不利,遺尿,腹股溝腫痛。
[配伍] 配太沖腹股溝疼痛。
[刺灸法] 避開動脈,直刺0.5~1寸。
[定位] 在腹股溝外側,距恥骨聯(lián)合上緣中點3.5寸,當髂外動脈搏動處的外側。
[解剖] 在腹股溝韌帶中點外側的上方,在腹外斜肌腱膜及內斜肌下部;內側為股動、靜脈;布有股神經(jīng)。
[主治] 腹痛,疝氣,崩漏,帶下。
[配伍] 配大敦治疝氣。
[刺灸法] 避開動脈,直刺0.5~1寸。
[附注] 足太陰、厥陰經(jīng)交會穴。
[定位] 在下腹部,當臍中下4寸,沖門上方0.7寸,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 在腹股溝韌帶上方外側,腹外斜肌腱膜及腹內斜肌下部,深層為腹橫肌下部;布有腹壁淺動脈,肋間動、靜脈;布有髂腹股溝神經(jīng)(右當盲腸下部,左當乙狀結腸下部)。
[主治] 腹痛,疝氣,積聚。
[配伍] 配氣海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陰、厥陰經(jīng)與陰維脈交會穴。
[定位] 在下腹部,大橫下1.3寸,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有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jīng)。
[主治] 腹痛,泄瀉,疝氣。
[配伍] 配氣海、天樞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定位] 在腹中部,距臍中4寸。
[解剖] 在腹外斜肌肌部及腹橫肌肌部;布有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十二肋間神經(jīng)。
[主治] 泄瀉,便秘,腹痛。
[配伍] 配天樞、足三里治腹痛。
[刺灸法] 直刺1~2寸。
[附注] 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定位] 在上腹部,當臍中上3寸,距前正中線4寸。
[解剖] 在腹內外斜肌及腹橫肌肌部;布有第八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八肋間神經(jīng)。
[主治]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痢疾。
[配合] 配氣海治腸鳴。
[陰作] 直刺1~1.5寸。
[附注] 足太陰與陰維脈交會穴。
[定位] 在胸外側部,當?shù)冢道唛g隙,距前正中線6寸。
[解剖] www.med126.com在第五肋間隙,前鋸肌中,深層有肋間內、外。徊加行赝鈧葎、靜脈,胸腹壁動、靜脈;布有第五肋間神經(jīng)外側皮支。
[主治] 胸脅脹痛,噫氣,翻胃,腹脹,水腫。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脹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附注] 本經(jīng)食竇至大包諸穴,深部為肺臟,不可深刺。
[定位] 在胸外側部,當?shù)冢蠢唛g隙,距前正中線6寸。
[解剖] 在第四肋間隙,胸大肌外下緣,下層為前鋸肌,再深層為肋間內、外;有胸外側動、靜脈分支,胸腹壁動、靜脈;第四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四肋間神經(jīng)。
[主治] 胸脅疼痛,咳嗽,乳痛,乳汁少。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疼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定位] 在胸外側部,當?shù)冢忱唛g隙,距前正中線6寸。
[解剖] 在第三肋間隙,胸大肌、胸小肌外緣,前鋸肌中,下層為肋間內、外。挥行赝鈧葎、靜脈,第三肋間動、靜脈;布有第三肋間神經(jīng)。
[主治] 胸脅脹痛。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脹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定位] 在胸外側部,當?shù)冢怖唛g隙,距前正中線6寸。
[解剖] 在第二肋間隙,胸大肌中,下層為胸小肌,肋間內、外;有胸外側動、靜脈,第二肋間動、靜脈;布有胸前神經(jīng)分又,正當?shù)谝焕唛g神經(jīng)。
[主治] 咳嗽,氣逆,胸脅脹滿。
[配伍] 配膻中治胸肋脹滿。
[刺灸法] 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
[定位] 在側胸部,腋中線上,當?shù)冢独唛g隙處。
[解剖] 在第六肋間隙,前鋸肌中;有胸背動、靜脈及第六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六肋間神經(jīng),當胸長神經(jīng)直系的末端。
[主治] 氣喘,胸脅病,全身疼痛,四肢無力。
[配伍] 配足三里治四肢無力。
[刺灸法] 斜刺或向后平刺0.5~0.8寸。
[附注] 脾之大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