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括】小兒氣弱肌膚薄,熱毒乘虛來發(fā)作;急須退熱與消風(fēng),毒散風(fēng)消自安樂。
《內(nèi)經(jīng)》曰∶赤紫丹瘤,皆心火內(nèi)郁而發(fā)。赤如丹砂,故名丹毒。蓋心主血,熱為血之媒,謂應(yīng)火而色赤也,乃心家血熱盛以動之,是以游走遍體。其乳母過食酒面煎炒之物,或烘衣著兒,不候冷而著亦成此疾。自腹生出四肢者易治,自四肢生入腹者難療。當(dāng)急令人隨患處遍吮毒血,各聚一處砭出之,急服解毒散加紫草茸,外用白玉散敷之。惟百日內(nèi)忌砭,以其www.med126.com肌肉難任也。大抵治小兒丹毒,必先服表藥,內(nèi)解熱毒,方可涂散,恐毒無所泄,入里為患耳。
驚丹者,小兒百日之內(nèi)、半歲以上,忽兩眼胞紅暈微起,面帶青黯色,向夜煩啼,或臉如胭脂,此伏熱在內(nèi)。亦有臉不紅者,始則居胎之時,母受重驚f1411.cn/jianyan/,邪傷胎氣遞相傳襲。降生之后,復(fù)受熱毒,或再有驚有熱,熱氣內(nèi)蘊,形之于外,初時散生滿面,狀如水痘,腳微紅而不壯熱,出沒休息無定,次到頸項赤如丹砂,名曰驚丹。以四圣散先洗其目,次用百解散,以解驚熱。丹毒甚則以四物湯加黃芩之類。如驚丹發(fā)至胸膈乳間,微有痰嗽作搐,急宜宣熱拔毒,免至內(nèi)流,為害不淺,以五和湯加生地、升麻、燈心之類。如此調(diào)治,不生他癥,投萬安飲主之。
有身上發(fā)時,亦如前癥,不甚燥癢,但見出浮于遍體,神昏不悅,名陰濕毒癥,此二癥不問赤白,若入腹多致為害,不可輕視為常耳。
(砭法∶治丹毒色赤游走不定,令口吮毒血聚一處,用細瓷器擊碎,取有鋒者,以箸頭劈開夾之,用線縛定,兩指輕撮箸,稍令瓷芒,在聚血處再用一箸頻擊,刺出毒血,輕者止用口吮出毒,用藥敷之。如患在頭者不用砭法,止用針側(cè)臥挑患處,以出毒血,遲則入腹難起矣。)
【附方】
百解散 見熱癥內(nèi)。
四物湯 見痢疾癥內(nèi)。
五和湯 見諸瘡癥內(nèi)。
萬安飲 人參 當(dāng)歸 黃 防風(fēng) 柴胡 枳殼 半夏 芍藥 黃芩 甘草
狗癬疥方 用松柏節(jié)劈開,雞卵取油,片席一塊如碗大,剪洞一個如手大,以松節(jié)放在洞邊,將末香放在松節(jié)上取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