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經(jīng)病應治養(yǎng)結合
楊世廷
手少陰脈起心中,下隔直與小腸通。支者還從肺系上,直上喉嚨入目精。
徑者上肺出腋下,臑后肘內(nèi)少海從。臂內(nèi)后廉抵掌中,銳骨之端注少沖。
多氣少血本經(jīng)特,是動心脾痛難應?逝c飲水咽干燥,所生肋痛目如金。
臑臂之內(nèi)后廉通,掌中有熱問此經(jīng)。
說到心經(jīng)病,現(xiàn)代醫(yī)學對此研究深刻。并且根據(jù)不同的癥狀劃分不同的類型。如先心病,風心病,高心病,冠心病等。并各有不同的治療方法,如手術治療,物理治療(支架,上起搏器),藥物治療等。效果明顯。但往往是救急不救生。如果配合中醫(yī)治療那就會事半功倍了。
心乃水火之臟,脈在左寸,實則熱而虛則寒,靜則安而動則煩。虛寒者怯怕之驚。健安恍惚,清便白可,診必濡細遲虛,實熱者癲狂妄語,腮赤舌干,二腑色黃,脈須數(shù)沉遲。心感則熱見乎標,心虛則熱收于內(nèi)。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虛實既知補瀉必當。味甘瀉補之以咸,氣熱補而瀉之以冷。心陽不足,桂枝代赭紫石英,補須參附,離火有余,竹葉,大黃,山梔子,瀉用黃連。涼心者朱砂,壯心者琥珀。舌長過寸,研冰片敷之即效,血衄如泉,炒槐花摻之即止。除瘡琥珀膏,犀角與辰砂,定志安神,朱砂共蓮草。蔓荊子涼諸經(jīng)之血,草連翹瀉六經(jīng)之然,驚悸不安須龍腦沙參小草,健忘失記必茯神,遠志,當歸。多睡飲戶同之苦茶,不眠服雷公之酸棗。涼血補陰生地黃,行津止渴天花粉。文蛤末敷愈口瘡,鐵繡粉噙含舌腫。中風不語,燒竹瀝涼之更捷。感熱多言,飛辰砂鎮(zhèn)之更善。胸悶痞通,開枳實瓜蔞,心內(nèi)懊憹,治之梔子豆豉。熱心痛,須炒菖蒲,川楝子,梔子宜焦。冷心痛,須木香,肉桂,玄胡可炒。心驚盜汗,飛辰砂與大黃,鼻衄流血,煮黃芩炒芍藥。驚熱獨妙珍珠,癲狂獨加鐵粉。安鎮(zhèn)靈臺,琥珀丹砂和玉屑,開神清腑,茯神遠志共菖蒲。
大哉離兮,應物無跡。倘真血之有虧,覓真鉛而補實。至靈心也。操有要,或元氣之有損,求真汞而填全。用藥固可言傳。上述必由心悟。
《導引本經(jīng)》夫心乃一身之主宰,生死之路也。是故心生種種欲生,而神不入氣,心靜而種種欲靜,而神氣相抱也!秲(nèi)經(jīng)》曰:夏日人身,陽氣外發(fā),伏陰在內(nèi),是脫精神之時,忌疏通以湛精氣。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也臥早起,使志無怒,英華成秀,此夏氣之應養(yǎng)成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故人常宜燕居,靜坐,調(diào)心吸氣,食熱戒冷,常要兩目垂簾,反觀內(nèi)照,降心火于丹田,使神氣相抱。故《太玄養(yǎng)初》曰:藏心于淵,美厥靈根,神不外也。心牽于事,則火動于中矣。心火夏令正旺,脈本洪大,若緩是傷署,至晚少飡飲食,睡無揮扇,風邪易入。昔鄺廣子元有心疾,或曰:有僧不用符藥,能治心疾。元叩其僧,曰:貴恙起于煩惱,煩惱生于妄心,夫妄心之來,其機有三,或追憶數(shù)十年前榮辱恩仇,悲歡離合,及種種閑情,此是過去妄想也。或事到眼前,可以順應,卻又畏首畏尾,三翻四復,猶豫不決,此是現(xiàn)在妄想心。或期望日后皆如愿,或期望功成名就,告老歸田,或期望子孫登庸。以繼書香。與夫一切不可必成,不可必得之事,此是未來妄想也。諸妄想忽然而生,忽然而滅,禪家為之幻心。能照見其妄,而斬斷念頭,禪家為之覺心。故曰:不患念起,惟患覺遲。此心若同太虛煩惱何處腳?又曰:貴恙亦源于水火不交,凡溺愛冶容,而作色荒,禪家為之外感之欲。夜深枕上思得冶容,或戒宵寢之變,禪家為之內(nèi)生之欲。二者之欲,綢繆染著,消耗元精。若能離之,則腎水自然滋生,可以上交于心。之若思索文字,忘其寢食,禪家為之里障。經(jīng)綸職業(yè),不顧劬勞,禪家為之事障。二者雖非人欲,亦損性靈,若能遣之,則火不至上炎,可下交于腎。故曰:塵不相緣。根無所偶,返流全一,六用不行。又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子元如其言,乃獨處一室,掃空萬緣,坐靜月余。心疾如失。
這個故事說明心主之官須靜,少思少慮,尤其是妄想之類,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很好的養(yǎng)生祛病之道。因為他符合自然法則。
無病養(yǎng)生不生病,有病治病加養(yǎng)生,可獲長生。心血管疾病,是二十一世紀人類頭號殺手,我們不能坐以待斃,要進行反攻。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醫(yī)學經(jīng)驗,已明確告訴我們,預防和治療心血管疾病的方法。何必冒險去手術開刀呢?以上之法用之得當可治療心經(jīng)之病,此法養(yǎng)治結合,何樂而不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