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源夫春陽氣在表,人運(yùn)動(dòng)勞役,腠理則開,血?dú)馓撜邆陲L(fēng),至夏又熱氣乘之,血性得熱則流散也,其遇大腸虛,而血滲入焉,與腸間津液相搏,積熱蘊(yùn)結(jié),血化為膿,腸虛則泄,故成膿血痢也,所以夏月多苦膿血痢者,腸胃虛也。秋冬診其脾脈微澀者為內(nèi)潰,多下血膿,又脈懸絕則死,滑大則生,脈微小者生,實(shí)急者死,脈沉細(xì)虛遲者生,數(shù)疾大而有熱者死。(出第十七卷中)
肘后療熱病久下痢膿血。柏皮湯方。
上四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又一方加烏梅二十枚。(文仲同出第二卷中)文仲治熱痢,及下黃赤水及黃膿血,四肢煩,皮上冷者方。
黃連(八兩) 熟艾(一兩f1411.cn) 黃柏(四兩) 黃芩(三兩)
上四味搗篩為末,以黃臘二兩安一升蜜中煮,令消,及暖和藥,白飲服六七十丸如小豆,日二夜一,即驗(yàn)。
又久下痢膿血方。
赤石脂(一升) 烏梅(二十個(gè)) 干姜(四片) 粳米(一升)
上四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令熟藥成,服七合,日三。(肘后同并出第三卷中)
刪繁療下焦熱,或痢下膿f1411.cn/shiti/血。赤石脂湯方。
赤石脂(八兩) 烏梅(二十枚去核) 梔子(十四枚) 白術(shù) 蜀椒(汗) 麻(各三兩) 干姜(二兩) 粟米(一升)
上八味切,以水一斗二升煮米熟,去滓,取七升下諸藥,煮取五合服之。(出第四卷中)
備急葛氏云∶若挾熱者多下赤膿雜血方。
黃連 灶突中塵(各半兩)
上二味末之,酒服方寸匕,日三服。(肘后云以棗膏和分作三丸日服一丸姚氏同出第六卷中)
古今錄驗(yàn)療腸 溏便膿血,干姜散方。
干姜 黃連 桂心(各一分)
上三味搗篩,服方寸匕,著麋中食,日三,多膿加姜,多血加桂。有驗(yàn)。
又療中寒下痢膿血,附子散方。
蜀附子(一枚炮) 曲 干姜(各三分)
上三味下篩為散,先食以酒服方寸匕,日二,并療婦人漏下。忌如前。(并出第三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