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億曰:詳《素問》第七卷,亡已久矣。按,皇甫士安,晉人也,序《甲乙經》云,亦有亡失!端鍟そ浖尽份d梁《七錄》亦云止存八卷。全元起,隋人,所注本乃無第七。王冰,唐寶應中人,上至晉·皇甫謚甘露中,已六百余年,而冰自謂得舊藏之卷,今竊疑之。仍觀天元紀大論、五運行論、六微旨論、氣交變論、五常政論、六元正紀論、至真要論七篇,居今《素問》四卷,篇卷浩大,不與《素問》前后篇卷等,又且所載之事,與《素問》余篇略不相通,竊疑此七篇乃《陰陽大論》之文。王氏取以補所亡之卷,猶《周官》無冬官,以考工記補之之類也。又按,漢·張仲景《傷寒論·序》云:撰用《素問》、《九卷》、《八十一難經》、《陰陽大論》,是《素問》與《陰陽大論》兩書甚明,乃王氏并《陰陽大論》于《素問》中也。要之,《陰陽大論》亦古醫(yī)經,終非《素問》第七矣。
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
舊本作喜怒思憂恐。按,思與憂,皆脾之志也,與五氣未合。新校正謂四臟皆受成于脾,亦屬曲為之解,不若即據(jù)陰陽應象大論作喜怒悲憂恐為得也。
帝曰:地之為下否乎?岐伯曰:地為人之下,太虛之中也。帝曰:憑乎?岐伯曰:大氣舉之也。
王冰注云:大氣,造化之氣,任持太虛者也,所以太虛不息、地久天長者,蓋由造化之氣任持之也。氣化而變,不任持之,則太虛之器亦敗壞矣。夫落葉飛空,不疾而下,為其任氣,故勢不得速焉。凡諸有形,處地之上者,皆有生化之氣任持之也。然器有大小不同,壞有遲速之異,及至氣不任持,則大小之壞一也。
東方生風。
王云:東者日之初,風者教之始,天之使也,所以發(fā)號施令,故生自東方也。影霽山昏,蒼埃際合,崖谷若一,巖岫之風也。黃白昏埃,晚空如堵,獨見天垂,川澤之風也。加以黃黑,白埃承下,山澤之猛風也。
南方生熱。
王云:陽盛所生,相火君火之政也。太虛昏翳,其若輕塵,山川悉然,熱之氣也。大明不彰,其色如丹,郁熱之氣也。若行云暴升,然葉積,乍盈乍縮,崖谷之熱也。
中央生濕。
王云:中央,土也。高山土濕,泉出地中,水源山隈,云生巖谷,則其象也。夫濕性內蘊,動而為用,則雨降云騰,中央生濕,不遠信矣。故《歷候記》土潤溽暑于六月,謂是也。
西方生燥。
王云:陽氣已降,陰氣復升,氣爽風勁,故生燥也。夫巖谷青埃,川源蒼翠,煙浮草木,遠望氤氳,此金氣所生,燥之化也。夜起白朦,輕如微霧,遐邇一色,星月皎如,此萬物陰成,亦金氣所生,白露之氣也。太虛(火矣)昏,氣郁黃黑,視不見遠,無風自行,從陰之陽,如云如霧,此殺氣也,亦金氣所生,霜之氣也。山谷川澤,濁昏如霧,氣郁蓬勃,慘然戚然,只尺不分,此殺氣將f1411.cn用,亦金氣所生,運之氣也。天雨大霖,和氣西起,云卷陽曜,大虛廓清,燥生西方,義可征也。若西風大起,木偃云騰,是為燥與濕爭,氣不勝也,故當復雨。然西風雨晴,天之常氣,假有東風雨止,必有西風復雨,而乃自晴。觀是之為,則氣有往復,動有燥濕,變化之象,不同其用矣。由此則天地之氣,以和為勝,暴發(fā)奔驟,氣所不勝,則多為復也。
北方生寒。
王云:陽氣伏,陰氣升,政布而大行,故寒生也。太虛澄凈,黑氣浮空,天色黯然,高空之寒氣也。若氣似散麻,本末皆黑,遐邇微見,川澤之寒氣也,太虛清白,空猶雪映,遐邇一色,山谷之寒氣也。太虛白昏,火明不翳,如霧雨氣,遐邇肅然,北望色玄,凝霧夜落,此水氣所生,寒之化也。太虛凝陰,白;梏,天地一色,遠視不分,此寒濕凝結,雪之將至也。地裂水冰,河渠干涸,枯澤浮咸,水斂土堅,是土勝水,水不得自清,水所生,寒之用之。
出入廢則神機化滅,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王冰注云:出入謂喘息,升降謂化氣。夫毛羽倮鱗介,及飛走蚑行,皆生氣根于身中,以神為動靜之主,故曰神機也。然金玉土石,熔埏草木,皆生氣根于外,假氣以成立主持,故曰氣立也。五常政大論曰:根于中者,命曰神機,神去則機息,根于外者,命曰氣立,氣止則化絕,此之謂也。故無是四者,則神機氣立者,生死皆絕。新校正云:按《易》云: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吨芏Y·大宗伯》有天產地產,大司www.med126.com徒云動物、植物,即此神機、氣立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