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論)
凡諸百邪之病。源起多涂。其有種種形相。示表癲邪之端。而見其病;蛴心宦暬驈投嘌远鳫T 說;蚋杌蚩蕖;蛞骰蛐Α;蛎咦鴾锨。啖食糞穢;蚵阈温扼w;驎円褂巫。或嗔罵無度。或者蜚蠱向?qū)。手亂目急。如斯種類。癲狂之人。今針灸與夫方藥。并主治之凡占風之家。亦以風多鬼斷之。扁鵲曰。百邪所病者。針有十三穴也。凡針之體。先從鬼宮起。次針鬼信。便至鬼壘。又至鬼心。未必須并針。止五六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蠱之精便自言說論其由來去。驗有實。立得向?qū)。未必須盡其命。求去與之。男從左起針。女從右起針。若數(shù)處不言。便遍穴針也。根據(jù)訣而行。針灸等處。并備主之。仍須根據(jù)掌訣捻目治之萬不失一。黃帝掌訣。別是術(shù)家秘要。縛鬼禁劫。五岳四瀆。山精鬼魅。并悉禁之。
有目在人兩手中十指節(jié)間。第一針人中。名鬼宮。從左邊下針。右邊出。第二針手大指爪甲下。名鬼信。入肉三分。第三針足大趾爪甲下。名鬼壘。入肉二分。第四針掌后橫文。名鬼心。入半寸。即太淵穴也。第五針外踝下白肉際。足太陽名鬼路。火針七 。 三下。即申脈穴也。第六針大椎。上入發(fā)際一寸。名鬼枕;疳樒 。 三下。第七針耳前發(fā)際宛宛中耳垂下五分。名鬼床;疳樒 。 三下。第八針承漿。名鬼市。從左出右。第九針手橫文上三寸兩筋間。名鬼路。即勞宮穴也。第十針直鼻上入發(fā)際一寸。名鬼堂。火針七 。三下。即上星穴也。第十一針陰下縫。灸三壯。女人即玉門頭。名鬼藏。第十二針尺澤橫文外頭。接白肉際。名鬼巨。火針七 。 三下。此即曲池穴。第十三針舌頭一寸。當舌下縫刺貫出舌上。名鬼封。仍以一板橫口吻安針頭。令舌不得動。已前若是手足皆相對。針兩穴若是孤穴。即單針之。
岐伯曰。中風大法有四。一曰偏枯。二曰風痱。三曰風懿。四曰風痹。夫諸急卒病。多是風初得輕微。人所不悟。宜速與續(xù)命湯。根據(jù)俞穴灸之。夫風者。百病之長。岐伯所言四者。說其最重也。
經(jīng)驗方云。凡覺心中憒亂。神思不怡。或兼手足麻木。此是風將中之候。不問是風與氣宜速灸百會風池大椎肩井曲池間使足三里七穴。兩邊根據(jù)次序自上及下灸之。如灸稍遲。氣塞涎上;蚴б魧⒂^f1411.cn/shiti/者。便可根據(jù)此次序灸之。艾炷如蒼耳大。各灸三壯。足三里灸五壯。輪日以次灸之。至隨年壯乃止。大凡每遇春秋二時。可于此七穴時復灸之。以泄風氣。如體中素有風氣者。尤須留意此灸法。可保無虞。此法可灸卒死。醫(yī)書云。凡民風發(fā)強忍怕痛不肯灸忽然卒死者。是何病。謂入藏故也。有風病者不可不知此灸法。又云。先賢論曰。風中脈則口眼 邪。風中腑則肢體廢。中臟。則性命危。凡治中風。古方雖用續(xù)命防風等湯。然此只可扶助疾病。若要救危急收全功。必須火艾灼灸為良。又云。凡 向左者。謂左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左。f1411.cn/sanji/凡 向右者。謂右邊脈中風而緩也。宜灸右。其艾蛀大如麥粒。各灸二七壯。宜頻灸之。以取盡風氣口眼正為度。又云。凡覺手足或痛或麻良久乃已者。是風將中腑之候宜灸百會等七穴。病在右即灸右病。在左即灸左病。如因循失灸。手足已廢者。春較秋灸秋較春灸。以取盡風氣手足輕安為度。
凡風多從背五臟俞入諸臟受病。肺病最急。肺主氣息。又冒諸臟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