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轉帖,正如作者所說,這是一個“忤逆的建議”,可能會遭到眾多人的批評與反對。但正是各種不同的聲音,才促進了社會的進步、理論的完善。請大家共同探討,而不要感情用事。
。、練功,尤其是自學,對理論水平是有一定要求的,反過來,隨著練功的深入,你會自覺不自覺地想學習甚至研究傳統文化及理論;
。病⒒谝粋追求健康的練功者,我一直主張用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待氣功并練氣功比較合適。不要太多地關注陰陽五行,搞的太玄了,并不利于進步。中醫(yī)的基礎理論,有許多用現代科學還無法證實,但也并不代表現代科學對它完全無能為力,其實有許多還是可以用現代方法來理解與實踐的。而這些已經可以證實的東西,幫大家健身已經足夠了。請大家看一下我的另幾篇帖子:
再轉幾篇對練功及經絡理論的理解極有幫助的帖子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6976&extra=page%3D1
足少陰腎經不同穴位誘發(fā)的經絡感傳及其評述--史上最詳盡的腎經傳感圖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1709&extra=page%3D3
舌診與經絡感傳--對排病的分析極有幫助 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6973&extra=page%3D1
。、希望些帖能開闊練功者的思路,對練功有所幫助;
這篇帖子也許應發(fā)在“理論探討”版塊,但基于以上三點,發(fā)在這里,希望版主不要移走或刪除。
拋棄“五行學說” 按理說我沒有理由提出拋棄五行學說的建議,因為我自小時候起便開始學習中醫(yī)了。我在陰陽五行學說的熏陶下長大。后來又進了中醫(yī)學院,也讀了中醫(yī)研究生,F在更是打著五行(五音堂)的堂號開著中醫(yī)診所。可是為什么還要提出這個忤逆的建議呢?其理由如下:
1. 五行學說只是中醫(yī)發(fā)展過程中的階段性產物
在閱讀《內經》后發(fā)現,雖然《內經》中大量的使用了五行學說的理論來說明中醫(yī)的醫(yī)理,但是五行學說也還只是《內經》中的一個階段性的產物。從臟腑的數量上來看先是有四臟(素問. 四氣調神大論》,進而是五臟、六臟、五腑、六腑和奇恒之腑;從經絡上來看先是有五經,進而是六經、十經、十一經、十二經、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別、十二皮部、十二經筋;從與人體密切相關的共振樂音來看,先是有五音,然后是六律、十一律、十二律、二十五音等。雖然《內經》屬于五行盛行的時代,但是醫(yī)學并沒有被五行所限制住,它在不斷的發(fā)展著。
2. 五行的生克乘侮規(guī)律并非全對
五行學說是古人對事物一種認識方式,屬哲學范疇。后來被借用于醫(yī)學中用來說明醫(yī)學道理,生克乘侮是其中的變化方式。使用時是怎么有理就怎么辨說。毫無疑問這種辯說大部分是可以被理解的。如果說只在理論上辨一辨也還無所謂,糟糕的是有人要用它來指導臨床治療。如果說用這種理論指導臨床能有60% 的正確性,你認為可以使用嗎?剛開始學醫(yī)的時候還試過用這種方法探討疾病,時間越久發(fā)現不符合的病例就越多,后來干脆不再使用這種方法了。
3. 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規(guī)律性
人體是復雜的,疾病也是復雜的,他們的特點表現在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規(guī)律性。正是由于這個特點,醫(yī)學的分科才越來越多、越來越細,中醫(yī)的辯證方法才會不統一、也很難統一。沒有哪一種理論可以一統天下,也沒有哪一種療法可以包治百病。
古人早已沖破了五行的束縛,難道我們這一代還要被套在里頭嗎?當然學一學五行知識對于閱讀古醫(yī)書是必要的?珊薜氖俏以诳既♂樉膱(zhí)照時,那些似懂非懂的考官們竟然出了三分之一的五行題目。他們自以為這才是中醫(yī)的精華,實則是糟粕!望學習中醫(yī)之人切毋拘泥于五行學說之中。
.
--------------- 五味堂主 注 ---------------
極不愿意動用這種加注方式,但是這件事很嚴肅,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醫(yī)卒,我沒有什么舉世矚目的地位和言行,僅用對中醫(yī)的誠摯、理解和理智與《拋棄“五行學說”》簡單對話:
中醫(yī)是一種技術,一種比類自然與人類生存關系的生存之道。無論人類怎樣改變自身與自然的生存方式和生存關系,只要人類還是按照生老病死吃喝拉撒的形式存在、只要自然還是以寒熱交替水火相濟的形式存在,中醫(yī)就能發(fā)揮它的作用。在這種特定的關系式下,中醫(yī)其實也是一種解釋這種關系的語言。
中醫(yī)是一種語言,一種闡釋自身與人類健康、闡釋人類與自然關系的語言。如果要學好中醫(yī)、運用中醫(yī),就必須用這種語言既定的“音標”、“音節(jié)”、“語法”等等語言要素來使用這種語言。而陰陽、五行就是這種語言的語言要素,改變了這種要素就改變了語言本質了。
中醫(yī)是一門學科,一門易文化澆灌成長起來的傳世哲學。一種哲理只服務于認可它的人群,而哲理本身不干預任何相對于自身的另一門學問,自然也不會放棄自己立身說理的工具。
另外,五行究竟是什么?五行說的是什么?不知道拋棄五行學說者是否真的明白了???據我淺見,五行只是事物的千變萬化的不同狀態(tài),并不是單指事物的五種性質;五行說的是事物狀態(tài)間存在生克制化關系,而不是說事物只有五種順逆的關系而已。將五行搬來套用到事物,必將僵硬呆板;讓五行在事物間運行,方能體會到“如環(huán)無端”的真意。
嚴謹提請沖動者不要重蹈何方人士的覆轍,莫要藐視了數千年的先賢智慧的結晶。
還是用一句座右銘與諸君共勉:謙受益,滿招損。
|_______________ 五味堂主 注 _______________|
.
[
本帖最后由 五味堂主 于 2008/6/2 23:15 編輯 www.med126.com]
-----------我是初學的,我一直以來就認為陰陽五行會制約中醫(yī)學的發(fā)展。但是要繼承中醫(yī)學,學到正宗的中醫(yī)學,又必然學陰陽五行,理解陰陽五行真正在表達些什么意思。
我覺得拋棄五行學說目前還為時尚早,現在連繼承中醫(yī)學都沒有做好呢。我相信在未來,當人們真正能夠用科學的語言來解釋中醫(yī)的時候,五行學說會被拋棄,但是就目前而言,還不是時候。
這是我的個人看法,請前輩們指正。
-----------樓主在拋棄“五行學說”的第2條中說;五行的生克乘侮規(guī)律并非全對。能舉例說說嗎?請不吝賜教。
-----------我以為樓主轉來的帖子很好!
學古尊古,不能泥古。
天不變道亦不變,今非昔日,故為醫(yī)者因審時度勢。
學術問題不能求同,更不必求同。
至于我個人是贊同原帖作者的觀點的。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不要太著相,圣人以此喻道
[
本帖最后由 aimforever 于 2008/5/18 21:29 編輯 f1411.cn]
-----------
原帖由 唐醫(yī)易 于 2008/5/18 15:22 發(fā)表
樓主在拋棄“五行學說”的第2條中說;五行的生克乘侮規(guī)律并非全對。能舉例說說嗎?請不吝賜教。
這是一個轉帖,我只想借其表達一種觀點。如果想就其中的某些說法進行詳細辯論,請在原作者的博客中回復:五音堂郭原h(huán)ttp://i。cn.yahoo。com/fayuan_guo/blog/
-----------你認為哲學辯證法怎么樣: 矛盾對立統一, 凡事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等等? 說陰陽也可以, 難道不是放之四海的嗎?
五行不過是把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分成五個方面, 比辯證法更細致,更精微. 就純理論而言, 也應該可以概括一切現象. 但是,在我們應用時, 切入的角度對不對, 對現象的分析抓到本質沒有, 這些都會影響到應用的結果.
如果不會分析問題, 反而怪分析的工具不好, 不是有點兒那個嗎?
依俺看來, 不是五行說不好, 而是某些人掌握不了其精義, 機械化地生搬硬套, 才會出現一些問題. 因此, 要拋棄的不是五行說, 而是僵化機械的思維方式.
-----------
原帖由 stonebench 于 2008/5/18 23:23 發(fā)表
你認為哲學辯證法怎么樣: 矛盾對立統一, 凡事有主要矛盾次要矛盾等等? 說陰陽也可以, 難道不是放之四海的嗎?
五行不過是把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分成五個方面, 比辯證法更細致,更精微. 就純理論而言, 也應該可以概 ...
陰陽放之四海皆準,但是正如原子都是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原子組成分子,分子組成萬物,但你僅從這三中物質就能夠推導出所有物質的性質嗎?
越是高度濃縮的東西,當用之推理具體的東西時,變數就越多越大,推理的準確性就越差。與其這樣,還不如務實一些,這才是正道。對初學者尤其如此!何況正如作者所說,“五行學說也還只是《內經》中的一個階段性的產物”,在不能保證其在當今的正確性時更應放在一邊,走務實的道路!
-----------同意7樓的說法.
樓主在圍著"五行"的精義繞圈子,沒有深入進去,尤其是在8樓的說法就更說明問題了.
-----------作者的理由站不住腳.其一,不管是二三四五六八十二,只不過是分類方式不同而已.數字越大越高級,這種思維太過機械.況且陰陽之中又有陰陽而為四,五行之中又有五行而為二十五.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豈可囿于數字大小?其二,生克乘侮指導臨床正確率不高,一定就是理論的錯么?其三,已經是完全的西醫(yī)思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