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轉帖,看似與練功無關,但細細體會,卻會對經絡的了解有極大的幫助,對練功中排病反應的分析也有極大的幫助。
我的體會:
1、在通膽經時發(fā)現(xiàn)舌苔有極大的變化,舌苔局部干、苦、彌漫性增厚;
。、在通腎經時先通的是左側腎經,結果出現(xiàn)一種情況,左側舌苔正常,右側舌苔增厚,這種情況維持了幾天,直到雙側腎經全通時兩側舌苔一樣;
。、在通一些經絡時,舌苔的變化極其明顯,這是一個全面分析自己身體在何態(tài),在通何經絡是一個極其重要的觀察點與證據;
。、如果大家將些帖子與本人我另一篇轉帖同看,會有更多的收獲,至少在開闊思路上大有幫助:足少陰腎經不同穴位誘發(fā)的經絡感傳及其評述--史上最詳盡的腎經傳感圖http://med126。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1709&extra=page%3D3
。、正如醫(yī)
盲先生所言,“無法遇到老師,則理論上的通透顯得格外重要”。我相信多看這樣的文章,對理論的理解是大有幫助的。
正文如下:
舌診與經絡感傳 近來有一位患舌病的病人來診。根據傳統(tǒng)的舌診方法判斷,該病人舌的右邊有一個0.5*2cm的腫塊,按理應當是膽的病變?墒亲鳛樯嘣\以外的診察卻反映出是一個胃經虛寒的病變。到底是差在那里了呢?為此,我首先復習了中醫(yī)診斷學中的舌診理論,其次做了舌的經絡感傳。由此我發(fā)現(xiàn)中醫(yī)舌診經驗的正確性和中醫(yī)舌診理論的不足之處。下面介紹一下我近來的研究情況:
一、中醫(yī)舌診理論的疑惑
中醫(yī)舌診是中醫(yī)診斷學中的重要內容。如在很多重大的診斷中,人們寧可舍去脈診的結論,也要保留舌診的結論。人們明顯的感覺到舌診可以反映出五臟六腑十二經脈的本質,但是卻又不能找到證明這一感覺的根據。于是,出現(xiàn)了以下幾種不同的舌診理論假說。
1)經絡假說
經絡假說認為:舌和臟腑的聯(lián)系主要是通過經絡的循行聯(lián)系起來的。但是能夠具體提出的論據只有心經、脾經、和腎經。雖然還有其他的間接關系證明,但也不足以說明十二經脈都與舌有聯(lián)系。
2)血脈假說
血脈假說認為:舌質的血絡最豐富,與心主血脈的功能有關。心主宰全身臟腑氣血的功能狀態(tài),舌可以通過心主舌部血脈的局部狀況間接反映出全身臟腑經絡的血脈狀況。
3)先后天假說
先后天假說認為:脾胃為后天之本,腎為先天之本,脾腎的經絡皆通與舌。因此,舌診可以反映出脾胃所代表的全身氣血狀況和腎所儲藏的全身精氣的狀況。
4)舌苔假說
舌苔假說認為:舌苔是胃氣熏蒸所至。
以上理論都有不完善或解釋不通的地方。經絡假說沒有提出十二經通舌的全部證據;血脈假說和先后天假說不能解釋舌診的分布位置,其具體理論也顯得籠統(tǒng);舌苔假說不能解釋為什么胃氣不反映在口腔的其他部位(如咽喉后璧)。根據我大學老師的說法,越是有較多的假說,越說明其理論的不成熟。
二、舌的經絡感傳
實驗發(fā)現(xiàn)人體內有很多局部可以誘發(fā)出十二經脈的經絡感傳,或者說十二經脈都可以通達某個局部區(qū)域。那么舌的全息經絡分布是怎么樣的呢?我通過反復的經絡感傳研究后,發(fā)現(xiàn)了舌部的全息經絡分布位置。具體內容如下:
1)舌部的經絡左右是對稱的。
2)通達舌部的經絡是十四經。
3)十四經在舌部的的走向是從舌根到舌尖。
4)陰經分布在舌的上半部,陽經分布在舌的下半部。
5)舌部屬陰經絡的排列規(guī)律是:(由外向內)脾經、肝經、腎經、肺經、
心包經、心經、任脈。
6)舌部屬陽經絡的排列規(guī)律是:(由外向內)胃經、膽經、膀胱經、大腸經、三焦經、小腸經、督脈。
7)在舌前部1/4處的經絡都向中線部彎曲。
8)胃經在舌一側中線前邊繞至舌面分散于同側舌苔部位。
9)陽經在舌根的水平發(fā)出到舌根的分支;陰經在舌根下方向舌根的后部發(fā)出斜上行走的分支。相表里的陰經和陽經在舌底部交叉,陽經在陰經的外側。陽經水平,陰經豎直。
10)用一只牙簽刺激舌上的經絡線也可以誘發(fā)出肢體上的十四經脈感傳。
三、舌的經絡感傳印證舌診經驗并修正舌診理論
通過舌的經絡感傳研究我們可以印證許多舌診的經驗內容和修正現(xiàn)存的舌診理論。
1)舌苔的確可以反映胃及胃經的病情,但不是胃氣熏蒸所導致而是胃經有絡脈散布于舌苔下。
2)十四經通達于舌,可直接反映十四經的氣血狀況、間接反映臟腑的氣血狀況。
3)古人對舌診的區(qū)域劃分大體正確,但應有些修改。(如舌邊不屬肝膽而屬脾胃;不是左肝右膽,而是左右對稱。)
4)根據舌部病變的具體位置可以判斷出是那些臟腑經絡的病變。如本例病人的舌部腫物是在右側舌邊的下半部,故屬胃經病變。如此便舌與其他癥狀相符了。
四、關于舌部經絡的討論
從以上講述可知舌的上方分布著陰經;下方分布著陽經,這與傳統(tǒng)的陰陽理論相反。與此類似的經絡還有足陽明胃經在胸腹部的分布也是與傳統(tǒng)的陰陽理論不符合。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后我認為:
1)各個經絡的微循環(huán)密度是不同的,陽經的密度較大;陰經的密度較小。正如經絡的固有頻率所顯示的那樣。
2)經絡的微循環(huán)密度應當與所過組織的營養(yǎng)需要相匹配。需要能量多的組織微循環(huán)密度也會高一些;需要能量少的組織微循環(huán)密度也會相應的低一些。
3)舌的底部肌肉較多,運動量也較大,需要較多的能量。因此,陽經在此分布;舌的上部肌肉較少有陰經分布就可以了。
4)足陽明胃經所分布的胸腹部區(qū)域比之其他胸腹部區(qū)域肌肉更為豐滿(腹直肌、胸大肌),可以提供足夠的血液供給。
5)所謂陰陽的劃分是人為的,事實并非完全如此。
-----------期待下文,最好能配上圖,謝謝!
-----------這篇帖子,也歡迎大家跟帖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