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翠君
一、脈學的價值不容否認
望聞二診是外征,脈診是內征。內征很重要,它指導我們以八綱的“見微知著”的準繩。誰能忽視它,蔑視它呢?惡意的詆毀脈診在臨床上的作用,顯然不是從學術研究上出發(fā)的。我對任應秋著的“脈學研究十講”不知他用什么態(tài)度和方法來對待學術研究?我看這本“脈學研究十講”的大著還是請他自己去研究吧。我對脈學的經驗雖然很少,但是對于任應秋的“十講”里的那一派講法,表示反對。
二、
腹痛脈沉緊
不論男女,腹痛時,左關脈一定沉緊。有一例腹痛,左關沉緊,尺中數(shù)滑;沉緊主腹痛,數(shù)滑屬陽熱;因此應用清涼導瀉的藥劑。
三、
慢性肝炎的弦脈
左關脈弦,可診為肝病。比如慢性肝炎的脈,絕大多數(shù)是弦。
四、孕脈
弦出寸口,定為有孕。寸沉尺滑,作為孕脈,我有過多次的體驗。有一個女孩16歲,已婚,來就診時,不說何痛,脈象寸沉尺滑,我說根本無病。他硬說有病。原來兩個月沒有月經來。我不肯處方。第五個月,肚子已大起來了。另有一例,結婚已兩個半月,叫我診察:寸沉尺滑,
頭痛、惡寒、
嘔吐、我說有孕。她不信,說剛病出現(xiàn)象時,曾有經來,可是經量少些。七日后復診,仍斷為孕:她還是不信。第五個月,腹大了。這一點,也證明脈學確有研究價值。研究診察孕脈,我看內婦的醫(yī)生要加一股勁。(以上是第一日的發(fā)言,以下是第二日的補充意見和書面材料)。
五、舍脈從癥的說法錯誤
會上有幾位說到舍癥從脈和舍脈從癥,因而有人強調脈與癥是相輔而行,甚至否認了脈的突出的重要性。對這個問題我的看法是怎樣呢?我曾治過一人,煩躁不得眠,脈微細無力,六脈都如此。同時,肝受風寒,相隨督脈上逆。給予
吳茱萸湯,連服兩天,癥狀全失。不根據(jù)脈象,如何斷病?沒有脈診的準則,誰還敢對煩躁
失眠,而用
吳茱萸湯呢?你說是癥重要呢?是脈重要呢?可不可以舍脈從癥去搞癥候呢?我認為舍脈從癥的論點是片面的,根本是反脈學的。我的看法是不是正確?請大家提吧,并誠懇的希望主會者簫熙老師答復。
-----------樓主 診脈是怎樣判斷的呢??能給點指點么 我剛開始接觸
-----------脈診難學,懂脈可以評脈診病者鳳毛麟角,所以一些學者提出舍脈從癥。
現(xiàn)在的關鍵是要脈學變得通俗易懂,便于掌握和應用。
我看現(xiàn)在大醫(yī)院的中醫(yī)師沒有幾個懂脈的,更不要說可以憑脈診病了。
可以憑脈診病者已經屬于業(yè)內高手了。
-----------[轉帖] 脈和癥的統(tǒng)一看法的初步意見
http://bbs.hx317。com/thread-119574-1-1.html
發(fā)表于 2011-5-28 15:41:37 |
蕭熙
一、脈癥是統(tǒng)一的
脈象反映著一定的病候,病候也必然具有一定的脈形——即使有時這種脈形是隱伏的,但是技術熟練的臨床家,還是可以摸索的出來的。在“正!钡那闆r下,脈和癥相符,大家已經講過了。在“變格”的情況下看起來脈和癥不相符,但是,這里卻仍然是不夠深入的看法,真正的把捉到它的實際的話,畢竟還是彼此“并無刺謬”,譬如熱深厥深的假寒真熱癥,他的脈象細伏,用白虎承氣之類治愈。說是舍脈從癥嗎?其實這里的伏脈究竟和微脈、散脈是否完全相同?如果是完全相同的話,舍脈從癥是可以大張其詞的。我的意思不是絕對強調脈學在診斷部門中的單干做法,也不非難“舍脈從癥”對脈學所占診斷地位的一種看法。脈和癥的聯(lián)系,應該是一種統(tǒng)一體的關系。在脈癥合參的同時,應該注意脈學的突出的重要意義。
二、無癥從脈
臨床上“舍癥從脈”的時候最多,為用亦最為廣泛,F(xiàn)在沒有時間舉例.我說:不僅可以舍癥從脈,而且可以擴大到“無癥從脈”。在座的老先生林維鏞醫(yī)師曾提過:一例
紫斑患者,體溫39度,脈搏88/分。但是脈象左寸獨浮,便已診察到她已
感冒,不給予開服住院治療中的常規(guī)方藥。結果半夜居然發(fā)起高熱了。還有侯紹平老先生也說到的:
吐血患者的脈象洪數(shù),即使目前出血已停,實際上,血仍是未止,還是要吐的。這些“先兆脈象”,早在仲景書里已經指出,
傷寒論太陽病篇:“傷寒一日,太陽受之;脈若靜者,為不傳。頗欲吐,若煩燥,脈數(shù)急著,為傳也”。我年青時曾診治過一個文人,脈搏很快,熱高40度,他已經臥病二日,我作感冒醫(yī)治,一劑熱已退清,37度,而脈搏仍快。下午又發(fā)高熱,我以為是
瘧疾,于是,我替他做血片和血象檢查,送化驗所實驗。第二天一早,實驗結果尚未送來,(這種實驗診斷也很重要),脈搏已恢復正常,熱也退了。我于是想起仲景條文的垂訓。為醫(yī)不讀書,不尊重間接經驗,輕視和漠視脈學,不從事溫課,是不容易很好發(fā)揮診療效果的。
三、無癥從脈
還有更明顯的解說:我的學生伍佩章,一天我同她講脈學,她伸過手來要我看。發(fā)現(xiàn)厥陰脈上沖而浮弦,我說:你別的沒有什么,只會頭痛。她說:沒有感到頭痛。她隨后回家,一路也忘記了這事。到家后有客人來,談話中忽然頭痛起來了。第二天她告訴給我這件事,并表示對脈學發(fā)生了興趣。我說:“這算得什么?我這還只是粗淺功夫”。荊同志的老師,精于脈學,荊同志要考驗他。老師按了脈,說:“現(xiàn)在不要緊,沒有病,下半天后會害喉嚨痛”。老師的話終于兌現(xiàn)。脈學的極峰是不是這樣不去管它,但由此可見脈學對于診斷上是頗值得注意的,不應視為“不足觀也”.
四、少陰病厥陰病的脈
黃翠君醫(yī)師說:煩躁不得眠,六脈微細,是少陰病,兼肝受風寒。究竟是少陰病呢,還是厥陰病呢?照脈論,是少陰;可是六脈微細,就不完全是少陰,而是肝受風寒,相隨督脈上逆的病機了。原本是少陰癥,腎陽素虛又值厥陰受寒,子溢于母,助母陰盛逼迫胃腎之陽欲脫。所以本無真陰在內和其氣屬溫的厥陰風木,亦顯陽虛陰盛的傾向,但它不等于全部的厥陰
亡陽。而這種六脈沉細的情況,正是厥陰風寒隨著督脈上行的脈象。因此不用
四逆湯,而用吳茱萸湯取效。
-----------
ycs6186 發(fā)表于 2011/8/3 11:32
脈診難學,懂脈可以評脈診病者鳳毛麟角,所以一些學者提出舍脈從癥。
現(xiàn)在的關鍵是要脈學變得通俗易懂, ...
如今的情況還真的是這樣!
-----------中醫(yī)的四診,每一診法學到精處,都可以出神入化。不學之徒,不謂自己無術,反貶低中醫(yī)四診,無知,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