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四首 方二十首 灸法三首)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實者,手太陰經也,病苦肺脹汗出若露,上氣喘逆咽中塞如欲嘔狀,名曰肺實熱也。
治肺實熱,胸憑仰息泄氣除熱方∶
石膏(八兩) 白前 杏仁(各三兩) 白術 橘皮(各五兩) 枸杞根皮(切二升),赤蜜(七合)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下蜜,煮三沸,分三服。
治肺熱悶不止,胸中喘急驚悸,客熱來去,欲死不堪,服藥泄胸中喘氣方∶
上二味 咀,以水四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以故布手巾納汁中,敷胸溫四肢,不盈數日即歇。
治肺熱氣上咳息奔喘方。
橘皮 麻黃 柴胡 干紫蘇(《刪繁》作干蘭,各三兩) 杏仁 宿姜(各四兩) 石膏(八兩)
上七味 咀,以水九升煮麻黃兩沸,去沫,下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不瘥與兩劑。
治肺熱喘息鼻衄血方∶
羚羊角 元參 射干 雞蘇 芍藥 升麻 柏皮(各三兩) 生地(切一升) 梔子仁(四兩) 淡竹茹(雞子大一枚)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須利者下芒硝三兩,更煮三沸。
治肺熱飲酒當風,風入肺,膽氣妄泄,目青氣喘者方∶
麻黃(四兩) 甘草 五味子(各三兩) 杏仁(五十粒) 母姜(五兩) 淡竹葉(切,一升
上六味 咀,以水七升,先煮麻黃,去沫,下諸藥,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治酒客勞倦或出當風,喜怒氣舍于肺,面目黃腫,起即頭眩,咳逆上氣,時忽忽欲絕,心下弦急不能飲食,或吐膿血,胸痛引背,支滿欲嘔方f1411.cn/wsj/。
五味子 百部(各二兩半) 茯苓 附子 肉蓯蓉 石斛 當歸 遠志 川續(xù)斷(各一兩)細辛 甘草(各七分) 防風 川椒 紫菀 桂心 干姜 款冬花(各一兩半) 桃仁(六十枚)杏仁( ?
上十九味治,下篩,酒服方寸匕,日三,后稍加至二匕。
灸法∶肺脹氣搶脅下熱痛,灸陰都,隨年壯,穴在挾胃脘兩邊相去一寸,胃脘在心下三寸。肺脹脅滿,嘔吐上氣等病,灸大椎并兩乳上第三肋間各七壯。
肺與大腸俱實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實者,手太陰與陽明經俱實也。病苦頭痛,目眩驚狂,喉痹痛,手臂卷,唇吻不收,名曰肺與大腸俱實也。
煮散∶治肺與大腸俱實,令人氣憑滿方。
麻黃 茯苓(各六分) 黃 大青 桂心(各三分) 細辛 杏仁(各五分) 石膏(二兩)丹參(半兩) 五味子 甘草 橘皮 貝母 川芎(各一兩) 枳實(三枚)
上十五味治,下篩為粗散,帛裹一方寸匕半,以井花水一升五合,煮取七合,為三服,日再。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虛者,手太陰經也。病苦少氣,不足以息,咽干不津液,名曰肺虛冷也。
治肺虛冷聲嘶傷,語言用力戰(zhàn)掉緩弱,虛瘠風入肺方∶
防風 獨活 川芎 秦椒 干姜 黃 (各四十二銖) 天雄 麻黃 山萸肉 五味子(各三十八銖) 甘草(三十六銖) 秦艽 桂心 山藥 杜仲 人參 細辛 防己(各三十銖)菊花
上二十二味治,下篩,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一方有石膏六分,當歸五分。
治肺氣虛寒,癘風所傷,語聲嘶塞,氣息喘憊咳唾,止氣嗽通聲方。
酥 崖蜜 飴糖 生姜汁 生百部汁 棗肉 杏仁(各一升研) 甘皮(五具末)
上八味合和,微火煎常攪三上三下約一炊久,取姜汁等各減半止,溫酒一升,服方寸匕,細細咽之,日二夜一。
上二味,以酒五升漬之,秋冬七日,春夏五日出,布絞去滓,七日服盡,二七日忌鹽。
羊胰亦得。治咳嗽胸脅支滿多喘上氣,尤良(《肘后方》治久咳上氣,二十年諸治不痊者。)
治肺寒損傷氣嗽及涕唾鼻塞方∶
棗肉(二斤研作脂) 杏仁(一升熬研為脂) 酥 生姜汁 白糖 白蜜 生百部汁(各一升)
上七味合和,微火煎常攪約一炊久,下之細細溫清酒服二合,日二。
又方 專取豬胰滌除痰垢,大棗通行津液,漬酒治證如前或易羊胰入肺,尤捷。
又方 即酥蜜膏酒,倍用棗肉、杏仁之通津,而去甘皮之耗氣。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言語失聲甚者吐血方。
五味子(三兩) 干姜 桂心 款冬花(各二兩) 麥冬(一升) 桑根白皮(一斤) 大棗(一百枚) 粳米(一合)
上八味 咀,以水一斗,先煮桑白皮五沸下藥,煮取三升,分三服。
又方黃 (五兩) 甘草 鐘乳 人參(各二兩) 干地黃 桂心 茯苓 白石英 桑白皮 濃樸 干姜 紫菀 橘皮 當歸 五味子 遠志 麥冬(各三兩) 大棗(二十枚)
上十八味 咀,以水一斗四升,煮取四升,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治肺氣不足,咳逆上氣,牽繩而坐,吐沫唾血,不能飲食方。
蘇子(一升) 桑白皮(五兩) 半夏(六兩) 紫菀 人參 甘草 五味子 杏仁(各二兩)款冬花 射干(各一兩) 麻黃 干姜 桂心(各三兩) 細辛(一兩半)
上十四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三升半,分五服,日三夜二。
又方 治肺氣不足咳逆短氣,寒從背起,口中如含霜雪,語無聲音而渴,舌本干燥方五味子 蘇子(各一升) 白石英 鐘乳(各三兩) 款冬花 竹葉 橘皮 桂心 桑白皮 茯苓 紫菀(各二兩) 麥冬(四兩) 生姜(五兩) 杏仁(五十枚) 粳米(二合) 大棗(十枚)
上十六味 咀,以水一斗三升,先煮桑白皮、粳米、大棗,以米熟去滓納諸藥,煮取五升,分六服,日三。
又方 治肺氣不足,心腹支滿,咳嗽喘逆上氣唾膿血,胸背痛,手足煩熱,惕然自驚皮毛起,或哭或歌或怒,干嘔心煩,耳中聞風雨聲,面色白方。
款冬花 桂心(各二兩) 桑白皮(一斤) 生姜 五味子 鐘乳(各三兩) 麥冬(四兩)粳米 ?
上九味 咀,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棗令熟,去滓納藥,煎取二升,分三服,溫服之。
一方用白石英二兩(《廣濟》有紫菀,人參各二兩,名紫菀湯。)
治肺氣不足,咳唾膿血,氣短不得臥方。
麻子(一升)f1411.cn/wszg/ 桑皮 餳(各一斤) 桂心 人參(各二兩) 阿膠 紫菀(各一兩) 生姜(三兩) 干地黃(四兩)
上九味 咀,以酒一斗五升,水一斗五升,合煮取四升,分五服。
治肺氣不足,咽喉苦干方。
作餳任多少,取干棗一升,去核熟搗,水五升和使相得,絞去滓,澄去上清,取濁者納飴中攪火上煎,勿令堅,令連服如雞子大,漸漸服之,日三夜二。
治肺風氣痿絕,四肢滿脹喘逆胸滿方∶
灸肺俞各二壯,肺俞對乳引繩度之,在第三椎下兩旁相去各一寸五分。
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陰陽俱虛者,手太陰與陽明經俱虛也。病苦耳鳴嘈嘈,時妄見光明,情中不樂或如恐怖,名曰肺與大腸俱虛也。
治肺與大腸俱不足,虛寒乏氣,小腹拘急,腰痛羸瘠百病方。
大棗(十二枚) 生姜 桂心(各三兩) 甘草(二兩) 芍藥(六兩)
上五味 咀,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合飴糖八兩,煮三沸,分三服(《肘后》用黃、人參各二兩,名黃 建中湯。)
經論書籍: | 《經絡全書》 | 《四圣心源》 | 《內經評文》 | 《靈樞懸解》 | 《素問懸解》 | 更多>> |
傷寒金匱: | 《傷寒說意》 | 《傷寒心法要訣》 | 《傷寒懸解》 | 《傷寒尋源》 | 《傷寒醫(yī)訣串解》 | 更多>> |
診治書籍: | 《脈訣刊誤》 | 《脈訣乳! | 《脈理求真》 | 《脈確》 | 《脈象統(tǒng)類》 | 更多>> |
本草書籍: | 《本草崇原》 | 《本草從新》 | 《本草撮要》 | 《本草分經》 | 《本草綱目》 | 更多>> |
方言書籍: | 《洪氏集驗方》 | 《華佗神方》 | 《回生集》 | 《本草分經》 | 《急救便方》 | 更多>> |
內科書籍: | 《中國醫(yī)籍考》 | 《中風論》 | 《重訂靈蘭要覽》 | 《重訂廣溫熱論》 | 《止園醫(yī)話》 | 更多>> |
婦科書籍: | 《產寶》 | 《產鑒》 | 《婦科秘方》 | 《婦科秘書》 | 《婦科問答》 | 更多>> |
兒科書籍: | 《保嬰撮要》 | 《保幼新編》 | 《慈幼便覽》 | 《慈幼新書》 | 《達生編》 | 更多>> |
外科書籍: | 《金瘡秘傳禁方》 | 《救傷秘旨》 | 《立齋外科發(fā)揮》 | 《傷科補要》 | 《傷科大成》 | 更多>> |
五官書籍: | 《白喉全生集》 | 《白喉條辨》 | 《包氏喉證家寶》 | 《喉科秘訣》 | 《喉科指掌》 | 更多>> |
針灸書籍: | 《針經指南》 | 《針灸大全》 | 《針灸甲乙經》 | 《針灸聚英》 | 《針灸神書》 | 更多>> |
醫(yī)論書籍: | 《思考中醫(yī)》 | 《四圣懸樞》 | 《塘醫(yī)話》 | 《推求師意》 | 《外經微言》 | 更多>> |
醫(yī)案書籍: | 《馬培之醫(yī)案》 | 《奇癥匯》 | 《三家醫(yī)案合刻》 | 《邵蘭蓀醫(yī)案》 | 《孫文垣醫(yī)案》 | 更多>> |
綜合書籍: | 《急救廣生集》 | 《景岳全書》 | 《明醫(yī)雜著》 | 《明醫(yī)指掌》 | 《儒門事親》 | 更多>> |
養(yǎng)生書籍: | 《食療方》 | 《壽世傳真》 | 《壽世青編》 | 《心醫(yī)集》 | 《服食導餌》 | 更多>> |
其它書籍: | 《本草問答》 | 《瘋門全書》 | 《厘正按摩要術》 | 《醫(yī)暇卮言》 | 《圓運動的古中醫(yī)學》 |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