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名 | 俗名土狗。 |
釋名 | |
產(chǎn)地 | |
生境 | 穴土而居。吸風食土。喜就燈光。 |
性味 | 味咸。氣寒。日華曰涼。有毒。 |
歸經(jīng) | |
藥物形態(tài) | 雄者善鳴而飛。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飛翔。 |
品種考證 | |
養(yǎng)殖栽培 | |
采收 | 入藥用雄。夜出者良。夏至時取。曝干用。 |
加工 | |
鑒別 | |
貯藏 | |
炮制 | 去翅足。炒用。 |
質量鑒定 | 夜出者良。 |
主治 | 治水腫頭面腫。利大小便。通石淋。療胞衣不下。及頸項瘰疬。螻蛄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虛人戒之。 |
功用 | |
用法 | |
用量 | |
毒副作用 | |
臨證應用 | |
配伍應用 | |
配伍禁忌 | |
妊娠禁忌 | |
食忌 | |
使用注意 | |
附方 | |
醫(yī)案 | |
藥用機理 | |
全文 | 螻蛄 俗名土狗。穴土而居。吸風食土。喜就燈光。雄者善鳴而飛。雌者腹大羽小。不善飛翔。入藥用雄。夜出者良。夏至時取。曝干用。 味咸。氣寒。日華曰涼。有毒。治水腫頭面腫。利大小便。通石淋。療胞衣不下。及頸項瘰疬。螻蛄治水甚效。但其性急。虛人戒之。(丹溪)石淋導水。用螻蛄七枚。鹽二兩。新瓦上鋪蓋。焙干研末。每溫酒服一錢匕。即愈。十種水病。腹?jié)M喘促不得臥。螻蛄五枚。焙干為末。食前白湯服一錢。小便利為效。(圣惠方)楊氏加甘遂末一錢。商陸汁一匙。取下水為效。忌鹽百日。水腫面浮甚者。用土狗一個。輕粉二分半。為末。每搐少許入鼻。內黃水出盡。為妙。大小便閉。經(jīng)月欲死者。普濟方用之。(見上蜣螂條內)胞衣不下。困極。腹脹則殺人。土狗一枚。水煮二十沸。下喉即出。頭頸瘰疬。帶殼螻蛄七枚。生取肉。入丁香七粒于殼內。燒過。與肉同研。用紙花貼之。頭風餅子。五倍子全蝎土狗各七個。為末。醋糊作餅子。如錢大。發(fā)時。再用醋潤透。炙熱。貼太陽穴上。仍用帕子縛之。啜濃茶。睡覺即愈。治奔豚氣。穿山甲(麩炒)破故紙。(麩炒)香附各半兩。土狗(去頭尾瓦上焙干)十枚。海藻茴香木香各一兩。黑牽牛頭末四兩。全蝎去毒十五枚。吳萸一兩半。為末。以茱萸入剜空大蘿卜內。同糯米一碗。煮至飯爛為度。出吳萸。曬干。同諸藥。為末。次將蘿卜細切。入米飯搗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加至三十丸。食前鹽酒送下。通神散。外治耳聾。全蝎一枚。地龍土狗各二個。明礬(半生半煅)雄黃各半兩。麝香一字。為細末。每用少許。蔥白蘸藥。引入耳中。閉氣面壁坐一時。三日一次。又通氣散。穿山甲土狗各半兩。麝香一錢。為細末。以蔥涎和劑塞耳。或蔥管盛少許入耳中。按以上各方。皆不越從陰透陽以致其用。 〔論〕 螻蛄立夏后至夜則鳴。物雖微而候應乎火。蓋氣之相感。有不得不然者。正稟質于陰達氣于陽之征也。觀其喜就燈光。則義可思矣。昔人用療水證。取其從陰達陽之微妙。又必于夏至收采。(過此則陰長。于茲物無所取。)曝干而用之。為其能乘極昌之氣以透陰也。 〔修治〕 去翅足。炒用。 |
語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