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川玄參、土參、元參
|
漢語(yǔ)拼音 |
da shan xuan shen
|
英文名 |
root of Kakuda Figwort
|
藥材基原 |
為玄參科植物丹東玄參的根。
|
動(dòng)植物形態(tài) |
丹東玄參 多年生草本,高1m以上。有一段直生而具須根的地下莖;支根紡錘形膨大。莖四棱形,有淺槽,具白色髓心,不分枝或上部分枝,疏生白柔毛。葉具柄,下部的葉柄較長(zhǎng),長(zhǎng)達(dá)74cm;葉片卵形至狹卵形,長(zhǎng)5-12cm,基部近圓形、截形至微心形,邊緣鋸齒,無(wú)毛或背面脈上有短毛。圓錐花序長(zhǎng)約4.5mm,裂片卵狀橢圓形至寬卵形,先端急尖;花冠外面綠色內(nèi)帶紫褐色,花冠筒球狀筒形,上唇長(zhǎng)于下唇,裂片近圓形,邊緣相互重疊,下唇裂片較短;雄蕊與下唇等長(zhǎng);花絲扁,粗糙,退化雄蕊扇狀圓形;子房長(zhǎng)2-2.5mm,花柱稍長(zhǎng)于子房。蒴果寬卵形,長(zhǎng)7-9mm。花期7-8月,果期9-10月。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遼寧。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山坡灌叢。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chǔ)藏 |
秋、冬季采挖,洗凈,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cè)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dòng)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苦;咸;性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滋陰降火;清熱除煩;鮮毒
|
功效分類 |
清熱解毒藥
|
主治 |
熱病煩渴;骨蒸潮熱;津傷便秘;咽喉腫痛;癰腫瘰疬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12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新華本草綱要》:根:味苦、咸,性涼。有滋陰、降火、除煩、解毒的功能。用于熱病煩渴、發(fā)斑、骨蒸癆熱、夜寢不安、咽喉腫痛、癰腫瘰疬、津傷便秘。
|
考證 |
始載于《全國(guó)中草藥匯編》。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Scrophulariae Kakudensis
|
拉丁植物動(dòng)物礦物名 |
Scrophularia kakudensis Franch. [S. latisepala Kitag.]
|
科屬分類 |
玄參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