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蓬萊竹、小百部
|
漢語拼音 |
wen zhu
|
英文名 |
Herb of Setose Asparagus
|
藥材基原 |
為百合科植物文竹的塊根或全株。
|
動植物形態(tài) |
文竹,多年生攀援藤本,莖藤長可達(dá)4m。根細(xì)長,稍呈肉質(zhì)。莖的分枝極多,分枝表面平滑。葉狀枝常每10-13枚成簇,呈剛毛狀,略具三棱,長4-5mm;葉呈鱗片狀,基部有短小的刺狀距或距不明顯;▋尚裕咨,通常每1-3(偶有4)朵腋生,具短花梗;花被片倒卵狀披針形,長約7mm。漿果呈小球狀,直徑約6-7mm,熟時紫黑色,含種子1-3顆;ㄆ9-10月,果期冬季至翌年春季。
|
資源分布 |
在各地常見有人工栽培,原產(chǎn)非洲南部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
藥用植物栽培 |
生物學(xué)特性,喜溫暖、濕潤略蔭蔽的環(huán)境,忌霜凍,怕干旱。要求土壤富含腐殖質(zhì)和排水良好。 栽培技術(shù),用種子繁殖,分株繁殖亦可。種子12月至翌年4月陸續(xù)成熟。采下后即可播種,點播,間距2cm,覆土相當(dāng)1顆種子厚,播后蓋上薄膜,氣溫20度左右,待20-40d苗出齊后,去掉地膜,需搭蔭棚。當(dāng)幼苗長滿畦面,即可分植。 田間管理,栽后噴水保苗,第2d澆足透水。需搭蔭棚栽培,注意保持環(huán)境濕潤,每10d可施1次稀薄液肥。
|
采收和儲藏 |
秋季割去蔓莖,挖出塊根,去掉泥土,用水煮或蒸至皮裂,剝?nèi)ネ馄,切段,干燥。全株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性狀鑒別 根細(xì)長,稍肉質(zhì),長15-24cm,直徑3-4mm。表面黃白色,有深淺不等的皺紋,并有纖細(xì)支根。質(zhì)較柔韌,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氣微香,味苦微辛。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根含氨基酸: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谷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蛋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賴氨酸(lysine),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半胱氨酸(cysteine)。微量元素:鈣、錳、鐵、銅、鋅、鉻、鉛。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味甘;微苦;性寒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潤肺止咳;涼血通林
|
功效分類 |
涼血藥;解毒藥;利水藥
|
主治 |
陰虛肺燥;咳嗽;咯血;小便淋瀝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30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出自《福建民間草藥》。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Radix seu Herba Asparagi Setacei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Asparagus setaceus(Kunth) Jessop[Asparagopsis setacea Kunth;Asparagus plumosus Bak.]
|
科屬分類 |
百合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