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漢語拼音 |
wu gong qi gen
|
英文名 |
Rhizome of Polystichum-like Woodisa
|
藥材基原 |
為巖蕨科植物耳羽巖蕨的根莖。
|
動植物形態(tài) |
多年生草本,高15-35cm。根莖短而直立,密被鱗片。葉叢生;葉柄長5-10cm,赤褐色;有關(guān)節(jié),葉柄及葉軸被毛及鱗片,鱗片淡褐色,披針形。葉片狹披針形至線形,長10-25cm,寬2-4cm,羽狀分裂;羽片長矩圓狀披針形,常呈鐮刀狀彎曲,長1-2.5cm,寬3-7mm,先端鈍,基部斜楔形,上方耳狀,無柄,全緣,波狀或有鈍齒,兩面多少被毛,下面并有狹長鱗片。孢子囊群圓形,近羽片邊緣一行著生;囊群蓋碗形,不整齊淺裂;孢子囊球形,有細弱柄。
|
資源分布 |
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華東(除江蘇)及湖北、河南、湖南、四川、云南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海拔250-2700m的山坡林下石上或山谷石縫中。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微苦;平
|
歸經(jīng) |
肝;脾經(jīng)
|
功效 |
舒筋活絡(luò)
|
功效分類 |
祛瘀藥
|
主治 |
筋傷疼痛;活動不利
|
用法用量 |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用 |
|
各家論述 |
《浙江天目山藥植志》:治傷筋,鮮蜈蚣旗根莖加蛇葡萄根共搗爛,加酒糟或黃酒做成餅,烘熱,包敷傷處。每日換一、二次。
|
考證 |
出自《浙江天目山藥植志》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Woodsia polystichoides Eaton.
|
科屬分類 |
巖蕨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