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列胞耳葉苔、地蓬草、樹青苔 |
漢語拼音 | chuan zhu er ye tai |
英文名 | |
藥材基原 | 為耳葉苔科植物串珠耳葉苔的植物體。 |
動植物形態(tài) | 植物體紅棕色、綠色,交織成片。莖長1-8cm,一至二回羽狀分枝。葉3列,側(cè)葉與腹葉異形,覆瓦狀蔽前式排列,莖葉背瓣圓卵形至卵狀三角形,內(nèi)凹,先端具小尖,稀圓鈍。葉細(xì)胞圓六角形,胞壁具三角體,有球狀加厚。腹瓣囊狀,斜展;莖腹葉近于扁圓形,強(qiáng)烈膨起,上部1/4-1/6淺裂。雌雄異株。雌苞著生枝條頂端,蒴萼倒卵形,具3個脊,有短喙;雄苞穗狀,苞葉4-6對,強(qiáng)烈膨起。 |
資源分布 | 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廣西、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
生態(tài)環(huán)境 | 生于樹干樹枝上和巖石表面。四季均可生長。 |
藥用植物栽培 | |
采收和儲藏 | 全年均可采收,洗凈,鮮用或曬干。 |
藥用部位 | |
生藥材鑒定 | 1.性狀鑒別 本品呈卷縮狀片塊,紫褐色或茶褐色,有光澤,為數(shù)片或數(shù)十片小形卷縮的小片聚集而成。濕潤展平后,莖長可達(dá)5cm,一至二回羽狀分枝。葉3列,側(cè)葉闊卵形,排成2行,長約0.95mm,寬約0.7mm,全緣,易向腹面卷曲,其腹瓣呈囊狀膨起;腹葉較小,腎圓形,淺裂。質(zhì)稍硬挺。氣微,味淡。 2.顯微鑒別 葉橫切片:細(xì)胞呈不規(guī)則多邊形,近葉基中部散有1-2列大型油細(xì)胞。 |
中藥化學(xué)成分 | 原種(Frullania tamarisci)植物體含無羈萜(friedelin),左旋耳葉苔內(nèi)酯(frullanolide),α-環(huán)木香烯內(nèi)酯(α-cyclocostunolide),γ-環(huán)木香烯內(nèi)酯(γ-cyclocostunolide),木香烯內(nèi)酯(costunolide),木犀草素(luteolin),串珠耳葉苔萜醇(tamariscol)。 |
理化性質(zhì) | |
中藥化學(xué)鑒定 | |
中藥有效成分結(jié)構(gòu)式的測定 | |
炮制方法 | |
劑型 | |
中藥制藥工藝 | |
藥理作用 | |
藥理學(xué) | |
藥代動力學(xué) | |
毒理學(xué) | |
藥物配伍 | |
藥性 | 淡;微苦;涼 |
歸經(jīng) | |
功效 | 清心;明目 |
功效分類 | 清心藥;明目藥 |
主治 | 熱病心煩;目赤腫痛;視物模糊 |
用法用量 | 內(nèi)服:煎湯,6-9g。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及治療 | |
選方 | |
臨床運(yùn)用 | |
各家論述 | |
考證 | |
藥物應(yīng)用鑒別 | |
藥典收錄 | |
藥材拉丁名 | Thallu Frullaniae |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 | Frullania tamarisci(L.)Dum.subsp.moniliata(Reinw.,B1.et Nees)Kamim.[F.moniliata(Reinw.,B1.et Nees)Mont.] |
科屬分類 | 耳葉苔科 |
出處 | 《中華本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