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浙江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86,10(4):19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三葉青、小春花、鴨跖草。 |
加減 | 表證明顯,加茶葉、薄荷;咽充血顯著,有較多濾泡,加板藍根、桔梗;口干唇赤,加鮮蘆根、川石斛;小便短赤,加淡竹葉、碧玉散。 |
功效 | |
主治 | 小兒上感高熱。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共治小兒上感高熱54例。用藥標(biāo)準(zhǔn)為:①體溫39℃(肛)以上;③咽充血顯著,咽喉壁有較多濾泡;③鼻流涕、咳嗽;④肺部聽診無明顯啰音,X線無明顯病理改變;⑤血檢白細胞總數(shù)1萬以下,中性偏低;⑥舌紅、苔白、脈浮數(shù)。凡符合上述①、④、⑤項,再具備其它任何一項者,均可用本方治之。結(jié)果:24 小時以內(nèi)熱退者為特效,共19例,占35.19%;1-2日熱退者為顯效,共26例,占48.12%。3-4日熱退者為有效,共5例,占9.26%;4日以上熱退者為無效,共4例,占7.43%;總有效率達92.57%。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