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浙江中醫(yī)學(xué)院學(xué)報1991,15(6):18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生白芍20g,生龍牡30g(先煎),珍珠母30g(先煎)白蒺藜12g,雙鉤12g(后下),川芎10g,白菊花10g,生地15g,川珠子12g,枸杞子15g,生麥芽20g。 |
加減 | 口苦目赤、舌紅苔薄黃者,川芎減量,加黃芩、龍膽草;舌質(zhì)紅繹、口干、腰膝酸軟、耳鳴者,加玄參、天麥冬;便秘,加川軍;噯氣,加代赭石;兼有痰者,加陳皮、半夏;睡眠欠佳,加炒棗仁、夜交藤;頭暈較重、面色少華、心悸怔忡、舌淡脈細(xì)者,去川芎,加熟地、當(dāng)歸;氣郁明顯、脅痛而脹者,加柴胡。 |
功效 | |
主治 | 神經(jīng)性頭痛。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yīng) | |
臨床應(yīng)用 | 治療神經(jīng)性頭痛66例中,男12例,女54例;年齡20歲以下者7例,20-30歲者26例,30-50歲者33例;病程1個月以下者12例,1月至1年者47例,1年以上者7例;患者均有典型的神經(jīng)性頭痛的臨床表現(xiàn),體檢32例頭部有壓痛,腦電圖、腦血流圖檢查無異常;中醫(yī)辨證均屬肝陽上亢,氣火上逆,或兼火旺,或兼陰虛。結(jié)果:痊愈(頭痛及伴隨癥狀全部消失,隨訪1年以上無復(fù)發(fā))54例,占82%;顯著緩解(頭痛消失,伴隨癥狀大部分消失,半年內(nèi)頭痛偶發(fā),但癥狀明顯減輕)9例,占13.5%;緩解(頭痛緩解,癥狀不明顯,仍伴眠差心煩,在情志刺激時又復(fù)發(fā))2例,占3%;無效(服藥12劑后,頭痛及伴隨癥狀無好轉(zhuǎn))11例,占1.5%;總有效率為98.5%。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xué)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