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中國藥典》(2000年版)。 |
劑型 | 丸劑;片劑;沖劑 |
藥物組成 | 黨參75g,紫蘇葉75g,葛根75g,前胡75g,茯苓75g,半夏(制)75g,陳皮50g,枳殼(炒)50g,桔梗50g,甘草50g,木香50g。 |
方解 | 本方由11味藥物組成。方中黨參益氣扶正、紫蘇表散風寒,共為主藥。葛根、前胡解肌發(fā)表,宣肺止咳,為輔藥。茯苓、半夏、陳皮、桔梗開胸利氣,化痰止咳;枳殼、木香寬胸除滿,共為佐藥。甘草為使,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扶正以助驅(qū)邪,驅(qū)邪而不傷正,使元氣復,風寒散,諸癥得愈 |
功效 | 益氣解表,理氣化痰。疏風散寒,祛痰止咳。 |
主治 | 用于體弱感受風寒,惡寒發(fā)熱,頭痛鼻塞,咳嗽痰多,胸悶嘔逆。用于治療老年寒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 |
制備方法 | 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另取生姜30g、大棗30g,分次加水煎煮,濾過。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
用法用量 | 水丸:每30g約 500粒,每袋9g,每次6-9g,日2-3次口服。片劑:每次5片,日3次口服。沖劑:每次20g,日2次口服。 |
用藥禁忌 | 凡是有寒濕證者慎用,單純痰熱型咳嗽、氣喘不宜用本品。此外,參蘇湯出自《溫病條辨·解產(chǎn)難》,由人參和蘇木組成,與本品不是同一方劑。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
藥理作用 | 主要有解熱,鎮(zhèn)痛,鎮(zhèn)咳,祛痰,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及抗病毒作用。 1.解熱:對傷寒菌苗致熱的家兔灌服參蘇丸0.54g/kg,于 4小時后開始持續(xù)降溫。 2.鎮(zhèn)痛:給小鼠灌服參蘇丸4.5g/kg,能明顯延長用熱板法測定的痛反應時間;灌服參蘇丸4.5g/kg,采用扭體法,本藥能明顯抑制小鼠的扭體次數(shù),有明顯著疼痛抑制作用。 3.鎮(zhèn)咳:小鼠灌服參蘇丸4.5g/kg,30分鐘后,能明顯延長小鼠對氨水刺激引起的咳嗽潛伏期及減少咳嗽次數(shù)。 4.祛痰:用酚紅法試驗結(jié)果提示,參蘇丸有祛痰作用。 5. 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給小鼠灌服參蘇丸4.5g/kg,連續(xù)7日,于末次給藥后用印度墨汁法測定光密度,計算炭廓清指數(shù)。參蘇丸有提高小鼠脾指數(shù)及炭粒廓清指數(shù)的作用,提示有提高非特異性免疫功能的作用。 6.抗病毒:用雞胚分別接種A1、A3二型流感病毒,置恒溫箱,24小時后向尿囊腔內(nèi)注射參蘇丸0.2ml,對照組不注射。過后解剖收獲尿囊液作凝血試驗,參蘇丸降低感染A1、A3流感病毒尿囊液的血凝滴度,提示具有抗病毒的效果。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zhì) | 本品為棕褐色的水丸;氣微,味微苦。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guān)的各項規(guī)定。 (l)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guī)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草酸鈣針晶成束,長32-144μm,存在于黏液細胞中或散在。草酸鈣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組織中。葉肉組織中有小草酸鈣簇晶,直徑4-8μm。油管含金黃色分泌物。聯(lián)結(jié)乳管直徑14-25μm,含淡黃色顆粒狀物。石細胞類斜方形或多角形,一端稍尖,壁較厚,紋孔稀疏。纖維成束,周圍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含晶細胞的壁木化增厚。纖維束周圍薄壁細胞含草酸鈣方晶,形成晶纖維。木纖維長梭形,直徑16-24μm,壁稍厚,紋孔口橫裂縫狀、十字狀或人字狀。 (2)取本品7g,研細,加乙醚25ml,浸漬4小時,時時振搖,濾過,濾液揮干,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取上清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木香對照藥材0.5g,加乙醚10ml,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噴以1%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兩個相同顏色的主斑點。 (3)取本品4g,研細,加甲醇25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干,殘渣加甲醇1ml使溶解,濾過,取濾液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陳皮對照藥材0.5g,加甲醇5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μl,分別點于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2: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
生產(chǎn)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