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名 | |
處方來源 | 四川中醫(yī)2002,20(3):64 |
劑型 | 湯劑 |
藥物組成 | 赤茯苓30g,茵陳15g,白鮮皮15g,郁金12g,紫草12g,甘草5g,參三七粉2g(兌服)。 |
加減 | 若肝膽濕熱偏盛,口干苦或帶下增多者,加苦參、龍膽草以增強清熱利濕之功;久病陽虛或濕從寒化而致寒濕凝滯者,加白術、附片溫化寒濕;若肝膽氣郁,脅痛明顯者,加柴胡、香附子疏肝解郁、理氣止痛;脘痞納差者,加麥芽、雞內金以助運化。 |
功效 | 清熱利濕 |
主治 | 黃褐斑 |
制備方法 | |
用法用量 | 日1劑水煎分3-5次服。 |
用藥禁忌 | |
不良反應 | |
臨床應用 | 萬州區(qū)龍寶衛(wèi)進校附院馮石松,觀察了化濕散瘀湯結合洗面方治療黃褐斑的臨床療效。用化濕散瘀湯,外用洗面方(苦參3份,土茯苓3份,蛇床子2份,蒼術1份,白芥子1份,蒼耳子1份,白芷1份),按比例各取適量,煎水,洗面,并揉搓之,每日1-3次,每次約5分鐘。除4例妊娠者僅用洗面方外,其余病例均為內外結合治療。結果:本組108例,除4例妊娠者分娩后痊愈外,其余104例均在治療1-8個月后痊愈,有效率100%。 |
藥理作用 | |
毒性試驗 | |
化學成分 | |
理化性質 | |
生產廠家 | |
各家論述 | |
備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