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及牙槽外科
第一節(jié) 牙拔除術
一. 牙拔除術(extruction of teeth)牙拔除術是口腔頜面外科最常用的手術,是治療某些牙病和由其引起的局部或全身一些疾病的手段。
二. 適應征:
牙拔除術的適應征時相對的,應根據(jù)具體條件選擇。
1. 牙體病有嚴重廣泛的齲壞,不能修復者,但如牙根及根尖周情況良好,可考慮保留牙根后作根療后,以樁冠修復或作覆蓋義齒。
2. 根尖病根尖周病變,不能用根管治療、根尖切除等方法保留
3. 牙周病晚期牙周病,牙周圍骨組織大部分破壞,因條件所限,不能治療者。
4. 創(chuàng)傷牙因創(chuàng)傷折裂至齦下,或同時有根折,不能用其他治療方法保留者,骨折線上的牙是否保留,根據(jù)具體情況而定。
5.移位或錯位牙影響功能,引致疾病或創(chuàng),妨礙義齒修復,影響美觀等的移位牙或錯位牙均應考慮拔除。
6.阻生牙下八反復引起冠周炎或引起鄰牙齲壞者。
7.多生牙影響美觀,妨礙功能。
8.治療需要正畸需要減數(shù);義齒修復需要;惡性腫瘤放療前,為預防嚴重并發(fā)癥而需要拔除的牙;良性腫瘤波及的牙,無法保留者。
9.滯留乳牙
10.病灶牙可疑為某些疾病的病因,頜骨骨髓2炎,上頜竇炎等。
三、禁忌證
拔牙的禁忌證也是相對的。
(一) 炎癥與惡性腫瘤
1. 急性炎癥伴有尚未得到控制的蜂窩組織炎時,應首先控制炎癥,擇期拔牙。
2. 急性關周炎,拔牙可導致炎癥的擴散。
3. 急性牙齦感染,特別時梭形桿菌,螺旋桿菌,鏈球菌感染時。
4. 急性傳染性口炎。
5. 惡性腫瘤時,如牙位于其中或已被破壞,單純拔牙可使腫瘤擴散,創(chuàng)口不愈合,應與腫瘤一同做根治性手術。
6. 放射治療后,位于照射區(qū)內牙的拔除應慎重,放射性骨壞死 放療后五年,術前后大量抗生素。
(二) 心臟病 手術前應了解屬那一種心臟病,其罹患程度如何,還應考慮術中及術后是否會發(fā)生其他并發(fā)癥,手術前后應作如何處理,術中的注意事項及措施。必要時拔牙應在心電、血壓等監(jiān)護下進行,并與內科醫(yī)生合作。
1. 以下5種情況應禁止拔牙:
(1) 6個月內發(fā)生過心肌梗塞。
(2) 不穩(wěn)定的或最近才開始的心絞痛。
(3) 充血性心力衰竭。
(4) 未控制的心率不齊。
(5) 明顯未控制的高血壓。
2. 一般說來,有心臟病的病員是可以耐受拔牙和其他口腔科手術的,但應保證鎮(zhèn)痛完全,保證病員安靜,不激動、恐懼或緊張。局麻藥以0.2%利多卡因為宜,對一般冠心病,術前給予心痛定,25-50mg或消心痛,5-10mg或硝酸甘油酯0.3-0.6mg含服;蚩诜滨P亩25-50mg,擴張冠脈。如已有心衰,如端坐呼吸、紫紺、頸V怒張。及下肢水腫時,不宜拔牙。
3. 預防暫時性菌血癥的發(fā)生?谇粌扔懈腥镜那闆r下拔牙后,50-80%可有暫時性菌血癥發(fā)生,在風心病員中,有1/3有瓣膜損害,粗糙的心內膜有利于細菌集聚生生長,導致嚴重的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死亡率30%±)
(2) 術前、術后有效抗菌素。
4. 心臟病或其他病員如處于抗凝藥物治療下,應注意出血問題。
停藥
心梗 動脈硬化性心臟病 梗塞危險
術中術后小心出血,創(chuàng)口縫合,加壓,冷敷。
(三) 高血壓:
單純性高血壓無其他合并癥,如脾、心、腎器質性損害。
BP 24/13.3kPa 180/100mmHg 臨床上 160/90mmHg
(四) 血液病
1. 貧血
(1) 惡性貧血,絕對禁忌拔牙。
(2) 輕度貧血,血紅蛋白 8-9g/dl,紅細胞容積>30%
(3) 再障,慎重。血紅蛋白>7g/dl。
2. 白細胞減少癥和粒細胞缺乏癥:
白細胞>4×109/L中性粒細胞 2-2.5×109/L。
3. 白血病:
(1) 急性白血病,拔牙可引起出血不止和嚴重感染,甚至危及生命,絕對禁止拔牙。
(2) 慢性白血病,如必須拔牙,應在治療并緩解后進行,止血藥物和預防感染。
4. 出血性紫癜(血小板計數(shù)高于 100×109/L)
如要求拔牙,應先行治療,必要時可輸新鮮血液,待血小板計數(shù),出血時間,血塊收縮時間接近正常時,方可拔牙,術前后應用止血藥止血。
5. 血友病(僅見于男性,遺傳性血液凝固異常)
多為Ⅷ因子缺乏,凝血時間顯著延長,如必須拔牙,住院輸血,使凝血時間接近正常。
(五)糖尿病
三多一少,多食、多飲、多尿,身體消瘦,尿糖(+),血糖增高。
血糖≤8.88mmol/L,又無酸中毒癥狀,術前、術后抗菌素,抗感染。
空腹mmol/L餐后2h
靜脈全血 6.7 10.0
靜脈血漿 7.811.1
(六)甲亢
1. 基礎代謝率<+20,脈搏<100次/分
2. 術前后抗感染防止感染引起甲狀腺危象 脈搏增快,體溫升高,劇烈嘔吐,煩躁不安,甚至昏迷。
3. 局麻藥中不加adr
(七)腎炎
1. 腎功能衰竭或腎病嚴重者,不宜拔牙。
2. 慢性腎炎,如為必須拔牙,術前后足量的青霉素,以降低暫時性菌血癥的發(fā)生率。
(八)肝炎
1. 急性肝炎,不宜拔牙。
2. 慢性肝炎的病員需必拔牙時,術前應作凝血酶原時間檢查,異常者于術前2-3日開始給予足量VitK及VitC,并給其他保肝藥物;術后繼續(xù)給予;術中加用止血藥物。
3. HBV防護
(九)妊娠
如為必須拔除,4,5,6月期間。
(十)月經期
代償性出血
|
病員突然衰弱或崩潰,BP 心跳加速,高熱。
四.術前準備
(一)病員術前的思想準備
(二)術前檢查
1. 明確:拔何牙,為何拔,能否拔,怎樣拔。
2. 多個牙的拔除:計劃,分象限,分區(qū),分次拔除。
3. 拔牙的順序:一次拔除上下牙:先上后下。污染。
一次拔除前后牙,先后后前,視野清楚。
(三)病員位置:上下頜體位
(四)手術區(qū)處理:
1. 取下活動義齒。
2. 翻瓣,去骨的手術,常規(guī)消毒、鋪巾。
3. 麻醉穿刺區(qū),碘酊消毒 2%。
(五)器械準備:
五.拔牙器械及用法:
(一) 牙鉗:
鉗喙 夾持
1.組成 關節(jié) 連接
鉗柄 握持
直鉗
2.按形態(tài)分類 反角式鉗 “S”
刺槍式鉗
3.握持:
右手,一側緊貼掌心,拇指至近關節(jié)處,其余四指局一側。
(二)牙挺
1. 組成:刃、柄、桿
2. 按形狀分類:直挺、彎挺、橫柄挺(三角挺)。
按用途分類:牙挺、根挺、根尖挺。
3. 工作原理
(1) 杠桿原理
(2) 楔的原理
(3) 輪軸原理
4. 牙挺使用時注意事項:
(1) 決不能以鄰牙為支點
(2) 除拔除阻生牙或頰側需去骨者外,齦緣水平處的頰側骨板一般不應作為支點
(3) 齦緣水平處的舌側骨板,也不應作為支點。
(4) 防止牙挺滑脫。
(5) 用力必須有控制,挺刃的用力方向必須正確。
(6) 挺位:近中頰
(三) 刮匙
操作技巧,握筆式
(四) 牙齦分離器:
六.牙拔除術的基本方法和步驟:
(一) 分離牙齦:
1. 目的:① 避免安放牙鉗時創(chuàng)傷牙齦
②防止牙脫位時撕裂牙齦。
2. 分離必須達牙槽嵴頂
(二) 安放拔牙鉗
1. 必須正確選用拔牙鉗。
2. 握鉗時,手掌勿太接近關節(jié)部,應握鉗柄接近末端處。
3. 鉗喙的長軸必須與牙之長軸平行,鉗喙抵達牙頸部以下。
4. 鉗喙的位置必須在牙根部,即在牙頸部下方的牙根處。
5. 夾緊要拔除的牙,防斷根。
6. 鉗喙未侵犯鄰牙。
7. 再次核對牙位。
(三) 拔除病牙:1。搖動:適用于扁根的下前牙,雙尖牙,多根磨牙。
2.扭轉:用于圓錐形根的牙,如上頜前牙。
3.牽引:應與搖動、扭轉相結合
(四) 拔除牙的檢查及拔牙創(chuàng)的處理
1. 牙根是否完整。
2. 牙齦有無撕裂。
3. 牙槽窩恢復及搔刮。
4. 咬除過高的牙槽中隔、骨嵴或牙槽骨壁。
5. 創(chuàng)面較大,齦緣游離外翻縫合。
6. 消毒紗布止血30‘。
(五)拔牙術后醫(yī)囑:
七.各類牙的拔除法:
1.顯露術區(qū),安放牙鉗并夾緊。
2.唇、腭側反復搖動。
3.扭轉、脫位。
4.切忌暴力牽引。
(二)上頜側切牙:
根尖稍彎向遠中,根近遠中面稍扁平,故扭轉力慎用。
(三)上頜尖牙:
同中切牙,扭轉力可加強
(四) 上頜雙尖牙
拔除時,對牢固的牙,應先用牙挺挺松后再拔除,頰、腭側搖動逐漸加大向頰側力度,并結合向下的牽引力。
(五) 67
1.一般先用牙挺挺松,然后向頰、腭側反復搖動,逐步加力,使牙槽窩逐漸擴大。牽引,向阻力小的方向脫位,不可用暴力,不能扭轉。
2.如有大的充填物或有根充時,采用分根法。
3.
(六) 8
變異較大,①挺出法
②鉗拔法
注意勿使遠中上頜結節(jié)折斷,盡量避免斷根。
(七) 下頜切牙
唇舌向搖動,不能用扭轉力。
(八) 下頜尖牙
唇舌向搖動,可稍加扭轉力。
(九) 45
頰舌向搖動,緩慢加力。
(十) 6
1f1411.cn/hushi/. 對牢固的牙先用牙挺挺松,頰舌向搖動。
2. 在有大的充填物或齲壞:牛角鉗,楔力,直接拔除;驅⒀栏珠_分別拔除。
3. 牙鑿分根法。
(十一) 7
挺松,鉗拔或分根,分別拔除。
(十二) 8
正常萌出或無對頜者,同 67 。
八.牙根拔除術:
(一) 造成斷根的原因:
1.鉗喙安放時位置不正確,或未與牙的長軸平行,或未夾住牙根而夾住牙冠。
2.拔牙鉗選擇不當,鉗喙不能緊貼于牙面。
3.牙冠有廣泛齲壞。
4.牙的脆性增大,老年人的牙,死髓牙。
5.牙根變異、彎曲。
6.周圍骨質因各種原因而過度致密,與牙根固連。
7.拔牙時用力不當。
(二) 根鉗拔除法:適用于高位殘根,用根鉗能夾住的殘根。
(三) 牙挺取根法:
1.選擇合適的牙挺。
2.支點的尋找。
3.插入方法:
4.用力方法:開始時使用楔力及旋轉力,逐漸將挺向根尖方向推進插入。
5.根尖取出法:根尖挺,探針
6.去根尖中隔法:適用于下頜磨牙的斷根。三角挺。
7.分根法――取出
(四) 翻瓣去骨法:
1.切口:角形;梯形。粘骨膜瓣的蒂應在頰溝部,切口勿超過前庭溝,出血,腫脹。
2.翻瓣:骨面 粘骨膜瓣。 頦孔區(qū)勿損傷血管神經束。
3.去骨
4.拔除
5.縫合
(五) 進入上頜竇內的牙根拔除法:
1.殘根被推入上頜竇有兩種情況:
(1) 殘根墜入竇腔內
(2) 殘根夾在上頜竇底部骨板與上頜竇粘膜之間。
2.拍根尖牙片,取出方法如下:
(1) 自牙槽窩的近中及遠中各作一垂直切口,切口自齦緣至齦頰溝,形成一梯形瓣。翻瓣。
(2) 去除頰側骨板及牙槽中隔,顯露穿孔處。
(3) 良好的照明,確定殘根的位置。
(4) 如殘根位于上頜竇粘膜下,小心用刮匙取出。
(5) 如殘根在竇腔內,可用溫生理鹽水沖洗,讓患者捏緊鼻孔,低頭,注入上頜竇上壁內20ml生理鹽水,鼓氣,將注入上頜竇內的水,在壓力作用下流入口腔,沖出殘根,直視取出。
(6) 切去牙槽窩腭側的牙齦0.5cm,使腭側牙槽骨暴露一部分,使頰側瓣復位縫合后縫合線不在穿孔上,以正常骨組織為支架。
(7) 復位、縫合,10天拆線。
(8) 術后抗感染,滴鼻,靜點。
九.阻生牙拔除術
(一) 由于鄰牙、骨或軟組織的阻礙而只能部分萌出或完全不能萌出,且以后也不可能萌出的牙。
(二) 應用解剖:
1. 位于下頜角,下頜骨較薄弱位。
2. 舌側骨板非常薄,舌神經損傷。
3. 距下頜管近,損傷神經。
4. 遠中切口勿偏舌側,勿過長。損傷舌神經及術中出血。
5. 勿將牙及根推出舌側骨板外,進入舌下或頜下間隙內。
6. 下頜骨骨小梁排列由前向后走行,去除頰側骨板時的技巧:先垂直后水平。
7. 劈牙的技巧:牙的發(fā)育溝,近中冠,分根(縱劈)。
(三) 拔除的適應征:
1. 阻生智齒反復引起冠周炎
2. 智齒本身齲壞,或引起 7 齲壞,或食物嵌塞,或引起 7 遠中骨質吸收。
3. 正畸需要:尤見于擁擠或Ⅲ類。
4. Tmj紊亂綜合征誘因。
5. 被疑為某些原因不明的神經痛病因或疑為病灶牙。
(四) 8 阻生分類
高位平行或高于 7 和平面
1。根據(jù)牙在骨內的深度 中位 牙的最高部位 高于 7 牙頸部但低于 7 和平面
低位 低于 7 牙頸部
|
(1) 垂直阻生
(2) 水平阻生
(3) 近中阻生
(4) 遠中阻生
(5) 頰向阻生
(6) 舌向阻生
(7) 導致阻生
例:水平低位阻生;近中中位阻生。
3. 與升支的關系:
Ⅰ
Ⅱ
Ⅲ
(五)術前準備:
1. X線檢查,明確:
(1) 智齒的阻生類型。
(2) 智齒的大小,牙根情況。
(3) 與 7 關系。
(4) 與下頜管的關系。
2. 檢查病員:詢問病史,有無拔牙禁忌癥,與患者交待可能出現(xiàn)的手術并發(fā)癥,并征得患者同意。
3. 確定手術方案:
(1) 阻力分析 ①軟組織阻力――松弛切口。
去骨
冠部 劈牙
②骨阻力增隙 (三者相結合)
根部
③鄰牙阻力――劈牙
(2) 確定智齒的主要脫位方向:
根據(jù)阻生的類型,牙位的高低,牙根長短及彎曲程度來確定。
(3) 術中根據(jù)實際情況可有所變化。
(六) 8 阻生拔除的基本方法:
A. 標準的步驟:
1. 切開及翻瓣,顯露手術野。
2. 去除足夠骨質或劈牙
3. 挺出牙并以鉗拔除之。
4. 處理拔牙創(chuàng)。
5. 縫合切口并壓迫止血。
B. 分別敘述如下:
1. 切開及翻瓣。
(1) 切口由遠中切口及頰側切口組成。
(2) 遠中切口勿偏舌側,此處組織松軟,血運豐富,易引起出血和水腫;過偏舌側時還有損傷舌神經的可能;不要過向遠中延長(完全未萌者1.5cm,完全未萌0.5cm)易損傷舌神經和出血。
(3) 頰側切口
2. 拔牙:常用的方法有:
鉗拔法、挺出法、去骨法、劈開法等。
(1)去骨法:
①主要用于清除骨阻力,特別是冠部骨阻力。
②用鑿去骨時,為避免暴露 7 牙根,應首先在 7 頰遠中角之后,與牙槽嵴垂直,鑿透密質骨使成一溝,此溝的長度要根據(jù)牙在骨內的深度而定
③從垂直溝的下端,平行于牙槽嵴向后鑿以一溝,深度應達牙之表面,去除頰側骨板,顯露牙冠,應根據(jù)情況決定去骨量的多少
(2)劈牙
①主要用于解除鄰牙阻力或根部阻力。
②選牙的發(fā)育溝,雙斜面鑿,刃寬度合適
③常用的劈開方向
a. 近中冠劈開
b. 正中劈開,分根
④是否選用劈開法,術前應精確估計,不應在已將牙挺松后,發(fā)現(xiàn)阻力尚未解除,此時再決定劈開,常不易操作。
(3)渦輪鉆法:
①創(chuàng)傷小,可用于去骨或斷牙
②需特別機頭和鉆針,消毒嚴格
3.各種不同方位阻生牙的拔除
(1)垂直位
①垂直高位:對于多數(shù)高位垂直阻生,其阻力主要是牙根骨阻力,且由于其牙根多為融合根,或向遠中彎曲,因而可用牙挺直接挺出,牙挺的支點應位于阻生牙的頰側及近中,亦可用牙鉗法撥出
②垂直低位:多數(shù)存在牙冠骨阻力及根骨阻力,需先去骨,后再以挺拔除,假如與鄰牙關系密切(即7 與下頜升支距離過短),因而可能有鄰牙阻力,需去骨、分開,分別挺出
(2)近中阻生
①根部阻力小且無明顯鄰牙阻力的高位近中阻生,可以挺拔法拔出
②有遠中骨阻力及鄰牙阻力者多數(shù)可先行斜劈法,劈開近中冠,增隙,以挺挺出遠中部分,再取出近中冠,
③若為近中低位阻生,則需切開、翻瓣、去骨、劈牙相結合
(3)遠中阻生
①臨床少見,有較大阻力
②常需切開、翻瓣、去骨、分牙、增隙相結合
(4)水平阻生
①位置多較低,水平低位阻生
②冠、根骨阻力及鄰牙阻力多同時存在
③常翻瓣、去骨、分牙、增隙、試挺
(5)舌向位阻生
①難度較大,阻力及脫位方向復雜
②多需翻瓣、去骨、劈開相結合,防止進入口底及咽旁間隙
4.拔牙創(chuàng)的處理
①用棉球止血,檢查牙槽窩,用刮匙清除牙槽窩中的骨及牙的碎屑,如有骨片粘連于粘膜上,小心清除之,去除殘余牙囊
②舌側骨板如折裂,應壓迫復位,如已與骨膜分離,應去除之
③骨的銳緣、過高的牙槽嵴邊緣應加以修整
④對位縫合創(chuàng)口,壓迫止血
5.術后注意事項
①交待常規(guī)醫(yī)囑
②復雜的阻生智齒拔除后,常有腫脹、疼痛、開口困難、吞咽疼痛等現(xiàn)象,立即給予冷敷、消炎止痛藥物,48h后可以熱敷,一般一周左右消退
③術中損傷較大者,建議病人靜點抗生素,可加入適量激素抗水腫
十、拔牙創(chuàng)的愈合
(一)拔牙創(chuàng)出血及血塊形成
拔牙后,拔牙創(chuàng)內充滿了血液,約于15min后即可形成血凝塊,而將傷口封閉,血塊的存在,有保護創(chuàng)口,防止感染,促進創(chuàng)口正常愈合的功能
(二)血塊機化
約24h左右即有成纖維細胞自牙槽骨壁向血凝塊內延伸生長,此即血塊開始機化的最早表現(xiàn),三天左右可見其形成束狀,成為幼稚的不定形樣結締醫(yī)學檢驗網組織纖維,大約至20天后最后完成
(三)骨組織的修復
新骨形成最早在第六天即開始出現(xiàn),4周末時新骨即充滿拔牙創(chuàng),但要到三個月后才能完全形成骨組織
(四)上皮覆蓋拔牙創(chuàng)
拔牙后3~4天,牙齦上皮開始由周圍向血凝塊表面生長,但其最后愈合的時間差異較大,早者8天,晚者28天尚有未完全愈合者。
十一、牙拔除術的并發(fā)癥
(一)術中并發(fā)癥及其防治
1.牙折斷
齲壞、大充填物、死髓牙、牙鉗使用或選擇不當、暴力
2.牙槽骨折斷
(1) 鉗喙夾于牙槽骨。
(2) 牙槽骨粘連
(3) 牙根位置。
如折斷的牙槽骨與骨膜分離,應去除
3.上頜結節(jié)折斷:
① 8 上頜竇過大,使上頜結節(jié)相對變薄弱所致。
②暴力
處理①當感覺上頜結節(jié)已折斷并隨牙的活動而活動時,不可強力拔除,否則易發(fā)生軟組織撕裂,應停止鉗拔。用骨膜分離器剝離頰粘骨膜瓣,再將牙及連同附于其上的上頜結節(jié)骨片一同拔除,創(chuàng)口拉攏縫合。
②控制用力。
4.鄰牙或對頜牙折斷或損傷
原因
①鄰牙本身破壞,不良修復體。
②牙鉗使用不當。
③挺以鄰牙為支點。
④力量使用不當。
5.下頜骨骨折:
原因:
①下頜骨解剖薄弱區(qū)。
②過大或不正確的力量。
③下頜骨病理情況,如老年性骨疏松,放療后,囊腫,骨髓炎等。
6.Tmj脫位
7.牙根進入上頜竇:
原因 ①上頜竇低位
②不正確的力量
防治:①如牙根暴露不足時,不能盲目鉗夾,以免推入竇內。
②上頜磨牙腭根在鉗拔時折斷,X線示距竇底近,如斷根很小,無明顯根尖炎癥時,不可拔除。
③翻瓣、去骨、取出。
8.出血:
①全身性疾病。
②一次拔除數(shù)目過多,創(chuàng)面過大,縫合
③軟組織內較大血管損傷,結扎止血。
9.牙齦損傷
10.下唇損傷
11.神經損傷
原因:①下頜磨牙尤其 8 解剖關系。
②牙挺使用不當。
③劈牙時擠壓下牙槽神經。
防治:①術前X線檢查。
②正確操作
③發(fā)現(xiàn)牙根已進入下頜管時,應及時擴大牙槽窩后取出,切不可盲目挖取。
④術后給予預防水腫,如地塞米松,及促進神經恢復的藥物如VitB1、VitB6、VitB12或理療。
12.頦神經損傷:
13.舌神經損傷:
14.舌及口底損傷:
15.上頜竇穿孔:
16.誤吞:
(二)術后并發(fā)癥及其防治:
1.拔牙后出血:
原因: ①牙槽窩內殘留炎性肉芽組織。
局 ②軟組織撕裂
部 ③牙槽骨骨折
因 ④血管破裂
素 ⑤血塊脫落(機械性損傷)
⑥創(chuàng)口感染,血塊分解后產生的出血,多發(fā)生于拔牙48h后――繼發(fā)性出血。
⑦全身性因素
防治:①嚴格遵循拔牙的操作要求。
②壓迫止血
③縫合
④填賽(碘條)
⑥全身性治療
2.拔牙后疼痛:
原因
①骨組織創(chuàng)傷。
②遺留尖銳的骨尖或過高的牙根骨間隔。
③軟組織創(chuàng)傷,過度牽拉,撕裂。
④干槽癥。
3.術后感染:
原因:①急性炎癥期拔牙。
②牙石、碎牙片、碎骨片、殘留的炎性肉芽組織未被清除。
③消毒不嚴格。
4.干槽癥:(dry socket)
干槽癥實質上石骨創(chuàng)感染。主要發(fā)生于下頜阻生智齒拔除后。
(1)病因:創(chuàng)傷、感染和拔牙窩過大。
(2)臨床表現(xiàn):分為腐敗型與非腐敗型主要癥狀為疼痛,于術后3-4天發(fā)生,疼痛為持續(xù)性,可向耳顳部放射,治療效果不佳者,疼痛可持續(xù)1-2周,檢查石,腐敗型者可見創(chuàng)口內已無血凝塊,牙槽骨壁表面有灰白色假膜覆蓋,創(chuàng)內有腐敗壞死物質,有明顯臭味;骨壁有明顯觸痛,創(chuàng)口周圍牙齦略紅腫,局部淋巴結可有腫大、壓痛。偶發(fā)生張口受限、低熱、全身不適等癥狀。
非腐敗型者,骨壁暴露,發(fā)白,無血凝塊。
(3)治療:
原則:清創(chuàng),隔離外界刺激,促進肉芽組織生長。
①局麻下徹底清創(chuàng),3%雙氧水、生理鹽水反復沖洗。
②隔離暴露的骨壁,清除感染,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沖洗后拭干創(chuàng)口,至碘條于牙槽窩內(防腐、消炎、促進肉芽生長)
(4)預防:
①減少創(chuàng)傷
②預防感染
③盡量縮小傷口
5.TMJ創(chuàng)傷,拔牙后張口受限或皮下氣腫。
第二節(jié) 植牙術(grafting of tooth)
一.牙再植術:(implantation of tooth)
(一) 定義:是將因種種原因脫位的牙經處理后,原位植入牙槽窩內,以期恢復其功能。分為即刻再植和延期再植。
(二) 適應征:
1.外傷脫位的牙,應即刻再植。
2.位置不正的扭轉牙,如無正畸條件者,也可行再植矯正,但只限于單個牙、單根牙。而且鄰牙健康,再植牙健康者。
3.誤拔的健康牙。
4.再植牙一般以年齡小,牙根尚未發(fā)育完全者效果好。
(三) 術前準備:
凡再植牙均應爭取在離體后短時間內植入,以利組織,尤其是牙周膜的愈合。
1. 外傷脫落的牙應用無菌生理鹽水清洗干凈,置于廣譜抗生素(慶大霉素)中浸泡 15-30‘,清除牙槽窩內異物,沖洗牙槽窩(生理鹽水、慶大霉素)
2. 扭轉牙再植矯正:術前設計,X線檢查。
3. 備好固定器材。
(四) 方法和步驟:
以外傷離體牙為例。
即刻再植術:
1.牙的處理:清洗、浸泡,半小時內可不做根充,以期獲得牙周膜愈合,保持活髓。超過半小時者,離體牙一般應作根療。
2.受植區(qū)的處理:徹底清理牙槽窩,去盡異物、凝血塊,生理鹽水、慶大霉素沖洗。
3.植牙:病員正中咬合,使牙完全復位。
4.固定與調,避免早接觸。
(五) 再植牙的愈合:
1.牙周膜愈合,亦稱一期愈合。
2.骨性愈合,又稱骨性粘連。
3.纖維性愈合(暫時性)
(六) 預后:
再植牙成功的判斷標準:疼痛消失,沒有感染,不松動,牙功能正常,牙齦附著正常,X線示牙根無異常透射影,行使功能達5年以上。
二.自體牙移植術:autotransplantation oftooth
(一) 定義:是將自身牙根未發(fā)育完成的牙完整的摘出,移植于自身其他的缺牙部位。
(二) 適應征:
1.應選擇18歲以下的缺牙病員,此時牙根尚未發(fā)育完全。
2.受植區(qū) 6 近遠中寬度應與移植牙 8 相當或稍小。如稍大,可將鄰牙或移植牙片切少許。
3.病員全身健康,口腔衛(wèi)生良好,鄰牙健康。
(三) 方法及步驟:
1.術前準備同牙再植術。
2.受植區(qū)準備:
拔除病牙,盡量減少創(chuàng)傷,刮凈肉芽組織,咬去牙槽中隔,修整牙槽窩,以生理鹽水沖洗。除凈骨屑,填入抗生素紗條,備用。
3.摘出供牙:
保護牙囊或牙乳頭;防治斷根;保護已萌出牙的牙周膜。
4.移植:移植牙應低于鄰牙面;牙根尖乳頭不應受壓;縫合齦緣使其緊貼于牙冠頸部;牙胚移植時應完全封閉創(chuàng)口。
5.固定
三.牙種植術:implantation of tooth
(一)定義:利用手術方法,在缺牙區(qū)的牙槽骨上植入人工牙根,在其上行牙冠修復,以恢復缺牙失的形態(tài)和功能――人工種植牙。
(二)植入材料:
1.金屬:鈦、鈷-鉻-鉬合金、不銹鋼、鈦-鎳合金等。
2.陶瓷:氧化陶瓷、羥基磷灰石陶瓷
3.玻璃碳:亦稱碳素玻璃。
4.合成樹脂。
5.復合材料:鈦-羥磷灰石復合。鈦-氧化鋁復合。
(三)種植體的形態(tài):螺旋狀、筒狀、葉片狀、錨狀。
(四)術前準備:
1.器械準備門診手術室
2.病員準備:
(1) 全身情況允許。血壓、心臟。
(2) 缺牙位置及齦距離、咬關系、牙槽骨高度及厚度。
(3) 牙周情況,口腔衛(wèi)生狀況。
(4) X線片,骨密度與下頜管、上頜竇、鼻腔等關系。
(5) 經濟狀況:手術方法、時間及有關事宜。
(五)手術方法及步驟:
(六)種植牙的愈合:
1. 齦界面:牙齦粘膜上皮與種植體頸部緊密連接,形成結合上皮、半橋粒。
2. 骨界面:(1)骨愈合――骨整合
(2)纖維組織愈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