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節(jié) 核武器復合傷
核武器復合傷是指原子彈、氫彈、中子彈或氫鈾的爆炸對人體的損傷。核武器可通過核素235鈾、239钚的裂變或(和)氘、鋰等的聚變,發(fā)射出四種致傷因素:
1.光輻射(熱輻射)核爆炸時發(fā)現(xiàn)閃光和形成火球。閃光持續(xù)時間短,其紫外線可造成暫時性視力障礙(閃光盲);鹎虺掷m(xù)時間較長,放出紅外線和可見光,能造成皮膚、眼底等部位的燒傷;還可使易燃物起炎而引起燒傷。
2.沖擊波爆炸產(chǎn)生巨大的超壓和動壓,可直接引起人體的沖擊傷;還可以沖擊物體,間接傷及人體,造成創(chuàng)傷。
3.早期核輻射核爆炸十幾秒鐘內(nèi)放出大量γ射線和中子流,二者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使人體組織發(fā)生電離。中子流還能使氮、鈉、鉀、錳、鋁、鐵等元素感生放射性。人體受一定劑量核輻射后,即發(fā)生急性放射病。
4.放射性核沾染核爆炸裂變產(chǎn)物、未分裂的核裝料及感生放射性物質(zhì),形成放射性灰塵,沾染自然環(huán)境,人體沾染后可受γ射線和β射線作用而致病。
防護 防護核武器傷的基本原理是:①核爆炸的熱輻射、沖擊波和早期核輻射,其強度均與距離成反比,有一定范圍的殺傷區(qū)。人離開殺傷區(qū)后,基本上可免受損傷。②直接致傷因素的作用時間短,均系直線方向推進。因此,人們可能利用地形、地物等防避其直接傷害。③放射性灰塵雖然可能分布較廣,但人體可以防避沾染,從而不受其害。
1.構(gòu)筑工事構(gòu)筑水備工事、地道、掩蔽部等,以備敵襲時將人員、物質(zhì)等轉(zhuǎn)移到工事內(nèi)。工事應具備抗壓、防燃、防核輻射和密閉(指防避放射性灰塵)的條件,故最好建在地面下。
2.借用大型兵器坦克、艦艇等有屏蔽厚度和密閉性能。人體進入同部后核武器傷的程度可減輕,據(jù)計算殺傷半徑為開闊地帶的1/6~1/2。
3.個人防護發(fā)生核爆時,人們迅速進入鄰近工事。一時不能進入工事者,就近利用土丘、溝渠、彈坑等進行掩蔽,但不要躲在可能倒塌的建筑物旁。如在開闊地面,應迅速足向爆心俯臥,盡量以衣物遮蓋頭面部,閉緊眼睛(防光輻射),暫時屏氣和用手指堵耳(防沖擊波)。如在一般房屋內(nèi),要離開門窗,臥倒在屋角或靠墻的床下、桌下。穿戴防護骯臟和面具,或臨床利用雨衣、白布、毛巾、口罩、棉球等保護體表、呼吸道、聽器等。迅速撤離殺傷區(qū)。
4.放射性沾染的防護 ①除非必要,人員尖避免進入、推遲進入和及早離開沾染區(qū)。②利用放射性偵察工具,查明沾染的物體、范圍和沾染程度,計算人員許可停留(接受)的時間。③執(zhí)勤人員著用防護衣具進入沾染區(qū),不準進食、飲水、吸煙和坐臥,限制在沾染區(qū)工作的時間。④從沾染區(qū)撤出的人員和衣著、用品、武器等,均應立即洗消,通?捎们逅、肥皂水等。應特別注意眼、鼻、耳等部位的洗消。⑤沾染或疑有沾染的食物和水,必須經(jīng)過檢驗和處理。沾染地面的塵土要清除、埋藏,并用鏟土、蓋土或沖洗等方法消除殘余沾染。
臨床表現(xiàn)核武器損傷的性質(zhì)和程度,與核武器噸級、種類、傷員位置遠近和防護方式等均相關,故臨床表現(xiàn)較復雜,須詳細檢查診斷。
。ㄒ)核爆燒傷由光輻射直接引起,或加以光輻射使物體燃燒傷及人體。人體暴露部f1411.cn/hushi/位易發(fā)生皮膚燒傷;熱能還可通過衣服造成衣下皮膚燒傷。高溫氣流、粉塵、有害氣體等可造成呼吸道燒傷。光輻射還可造成閃光盲與眼底燒傷。強光作用引起視網(wǎng)膜功能障礙,稱為閃光盲,表現(xiàn)一時性視覺失調(diào)、視力下降,較短時間后可恢復。眼底燒傷時視網(wǎng)膜和脈絡膜受損,主要表現(xiàn)為視力模糊、中央盲點,眼底檢查可見視網(wǎng)膜有圓形凝固壞死灶、周圍水腫,或有出血和裂洞。后期病灶處形成瘢痕。視力的恢復取決于眼底損傷程度。
。ǘ)沖擊傷核爆所致的沖擊傷與其它傷相似(見第四節(jié)),但因超壓和動壓較常規(guī)武器巨大,故傷情常較嚴重。
(三)核輻射作早期核輻射引起急性放射病,基本的病理變化是造血功能障礙、出血傾向和細胞代謝障礙。臨床表現(xiàn)有骨髓型、腸型和腦型。與照射劑量大小相關。
1.骨髓型放射病 分輕、中、重、極重四度。
(1)輕度者僅有疲乏、頭昏、食欲不振、惡心等癥狀,白細胞不低于3×109/L。
(2)中度和重度急性放射病的典型病程分四期:①初期:呈現(xiàn)疲乏、頭昏、眠、腹瀉等,白細胞計數(shù)可升高,但淋巴細胞開始減少。②假愈期:癥狀好轉(zhuǎn),但白細胞、血小板進行性減少。③極期:又呈現(xiàn)嘔吐、腹瀉、發(fā)熱、眩暈、頭痛、失眠等,以及脫發(fā)、出血(咯血、便血、嘔血、尿血),全身狀況不良。白細胞、血小反及紅細胞均減少,尤其前二者下降甚低。④恢復期:癥狀好轉(zhuǎn),白細胞等回升,全身狀態(tài)改善。
(3)極重放射病的癥狀重而急,分期不明顯,傷后不久因反復嘔吐、腹瀉、高熱、脫水、出血等呈衰竭狀態(tài),白細胞急劇下降,病情十分危重。
診斷骨髓型放射病輕重可根據(jù)癥狀輕重和進展緩急(表13-3),并監(jiān)測淋巴細胞絕對數(shù)、白細胞數(shù)和淋巴細胞染色畸變率。
表13-3 骨髓型急性放射病的病程
初期 | 假愈期 | 極期開始(傷后) | 傷后1~2日淋巴細胞絕對數(shù)(109/L) | 傷后第7日白細胞計數(shù)(109/L) | |
輕度 | 不明顯 | 4~5日 | 不明顯 | 1.2 | 4.5 |
中度 | 1~2日 | 2周以上 | 第20~30日 | 0.9 | 3.5 |
重度 | 1~3日 | 1周左右 | 第15~25日 | 0.6 | 2.5 |
極重度 | 2~3日 | 不明顯或<1周 | 第10日以內(nèi) | 0.3 | 1.5 |
2.大量照射(受10Gy以上),不僅引起極重骨髓型放謝病的改變,同時還引起腸型放射病。腹瀉嚴重,有血水便和成片脫落上皮;腸道感染可致中毒和敗血癥。相繼發(fā)生體液代謝失調(diào)、血液濃縮、循環(huán)衰竭等;并可發(fā)生腸穿孔、腸梗阻等。
3.特大劑量照射(受80Gy以上)不僅造成造血功能和腸道組織的嚴重損害,更引起腦型放射病,出現(xiàn)一系列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如共濟失調(diào)、震顫、抽搐、狂躁、昏迷等。傷員全身衰竭,血壓和體溫下降,白細胞急劇減少,淋巴細胞可能在數(shù)小時內(nèi)完全消失,預后極不良。
(四)放射沾染的損害
1.γ射線引起急性放射病。
2.β射線皮膚燒傷先有刺癢、紅斑、水腫、蒼白斑、流淚等,隨后消失(潛伏期)。繼而再出現(xiàn)皮損,如紅斑、斑疹、丘疹、色素沉著、脫屑、脫毛、水皰、糜爛、潰瘍等。皮膚損傷可再次消退,但可能多次發(fā)作或經(jīng)久不愈。
3.內(nèi)照射(β射線為主)病變沾染物只入、食入或經(jīng)傷口吸收后,人體臟器受一定的射線損害。如131碘進入人體后,主要由甲狀腺代謝,故可造成甲狀腺功能低下。內(nèi)照射還可降低人體抗感染能力。
急救和治療核爆炸后可出現(xiàn)多數(shù)傷員,多為復合傷,其中也有非放射性損傷。搶救的組織工作極為重柯將殺傷區(qū)分成若干扇形搶救區(qū),組成若干搶救隊分工負責。搶救人員須攜帶β、γ輻射儀、個人劑量計等,做好個人防護,遵守沾染區(qū)工作規(guī)則。要組織傷員自救互救,迅速向殺傷區(qū)外的傷員臨途中點集合,以便進一步處理。
1.殺傷區(qū)內(nèi)救護 ①迅速撲滅傷員身上的火焰,對大面積灼傷應另外用衣服、雨衣、被單等遮蓋傷面。②清除口、鼻、耳道的粉塵和異物,保持呼吸道暢通,窒息者行環(huán)甲膜穿刺。③個人簡易防護,如戴口罩、圍毛巾、扎好袖口褲腳等。用刷拭、拍打等方法除去體表、服裝、槍支等上的塵土。④迅速進行包扎、止血、固定等,以及對氣胸、休克等急救處理。⑤迅速使傷員撤離殺傷區(qū),優(yōu)先后送重傷員。
2.早期抗輻射處理在殺傷區(qū)外周設救治機構(gòu),接收和處理傷員。通過分類哨進行放射性檢測。凡超過沾染控制值的傷員,送到洗消組進行洗消。洗消的污水和污物用掩埋,勿使擴散。疑有體內(nèi)沾染的傷員,要測定血、尿、便等的放射性。沾染后4小時可口服碘化鉀100mg。胃腸道沾染者可催吐、洗胃、緩瀉等。還可用二乙烯三胺五醋酸三鈉鈣、乙烯二胺四醋酸二鈉鈣、二巰基丙醇等促使沾染排出。
3.抗休克、抗感染、燒傷創(chuàng)面處理等,與其他戰(zhàn)傷相同。
4.急性放射病的治療中度以上放射病初期,對癥治療可用苯海拉明、眠爾通、維生素6等;假愈期給予維生素C、P、葉酸、維生素B12等;白細胞和血小板減少可輸血或白執(zhí)業(yè)藥師細胞、血小反懸液;極期應加強抗感染、止血措施和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繼續(xù)用葉酸、維生素B12等,并可用中藥養(yǎng)血滋陰補氣。
5.若需手術治療,爭取在放射病極期以前完成手術處理。對沾染傷口,應用剪刀(勿用剃刀)剪去其周圍毛發(fā),以等滲鹽水等(勿用乙醇)徹底沖洗。進行清創(chuàng),使之成為非沾染傷口。對各部損傷的處理方法與其他戰(zhàn)傷相同。要特別細致操作,徹底止血和清除壞死組織等。用麻醉藥時要注意傷員的耐受量降低。